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山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基流区域差异及其阈值研究
1
作者 杨晓亚 于坤霞 +4 位作者 李占斌 李鹏 刘永刚 莫淑红 杨建宏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0-390,共11页
秦岭山区-黄土高原地质地貌连续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河道生态基流及其阈值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十分重要。以秦岭山区-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域,构建了涵盖气候、植被、地形地貌、土层结构、流域形态及社会经济6个方面特征的22个生态基流影响因... 秦岭山区-黄土高原地质地貌连续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河道生态基流及其阈值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十分重要。以秦岭山区-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域,构建了涵盖气候、植被、地形地貌、土层结构、流域形态及社会经济6个方面特征的22个生态基流影响因子体系,通过构建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和K-means聚类分析法,依据上述影响因子将秦岭山区-黄土高原划分为黄土高原中部、秦岭南麓、秦岭北麓和黄土高原西北部4个子区域,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对3个子区域的生态基流影响因素进行了建模与分析。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中部的生态基流主要受降水集中度的影响,秦岭南麓主要受年平均气温的影响,秦岭北麓主要受土壤含水量影响。(2)不同子区域生态基流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黄土高原中部、秦岭南麓、秦岭北麓、黄土高原西北部生态基流占比阈值分别为7.9%、9.5%、7.5%、4.1%。(3)考虑不同子区域生态基流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差异,建立了一个可用于计算和模拟生态基流的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决定性系数均大于0.87。研究结果不仅为生态基流的量化估算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对河流健康的维护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基流 聚类分析 流量阈值 结构方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2
作者 佘欢 李鹏 +5 位作者 王孝康 肖列 王周 杨秀玲 宁静 张泽宇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7-326,共10页
[目的]分析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该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GEE平台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从而动态评估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并基于最优参数... [目的]分析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该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GEE平台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从而动态评估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并基于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气候、植被、地形、土壤和社会经济因子对于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1)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差异性加大;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以差和较差为主,占总面积的60%以上。20 a间生态环境质量等级面积增加较多的为中、良和优。(2)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较差等级生态环境区面积最大,渭河流域73.43%的区域处于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区,增加区面积达1.21×10^(5) km^(2);研究期间生态环境质量增加的区域面积不断增大,减少的区域面积不断减少,研究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优生态环境质量区域总体仍沿东南-西北方向倾斜分布。[结论]降雨量、高程、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进行渭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坡度的分布规律优化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素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土肥力因子和玉米生长影响的实验探究
3
作者 宓文海 洪煜 +3 位作者 王春竣 孙燕 胡子付 陈硕桐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6-232,共7页
为明确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地土壤肥力提升及玉米促生效果,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生化黄腐酸和凹凸棒黏土对苏打盐碱土肥力因子及玉米耐盐性和生物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不施用改良剂对照相比,单独施用凹凸棒黏土提高了土壤pH和相对湿度,... 为明确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地土壤肥力提升及玉米促生效果,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生化黄腐酸和凹凸棒黏土对苏打盐碱土肥力因子及玉米耐盐性和生物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不施用改良剂对照相比,单独施用凹凸棒黏土提高了土壤pH和相对湿度,降低了可溶性盐含量;单独施用生化黄腐酸,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和交换性K^(+)含量。联合施用凹凸棒黏土和生化黄腐酸能兼具二者的正面效应,并提高了玉米的耐盐性和生物量。该研究为改良苏打盐碱地和改善玉米生长环境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此外,该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改良 生化黄腐酸 凹凸棒石黏土 土壤肥力 玉米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三江源地区生态服务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佘欢 李鹏 +3 位作者 肖列 王周 杨秀玲 宁静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4期61-67,共7页
采用InVEST模型及修正后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法,定量评估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V_(ES)(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进一步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三江源地区V_(ES)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土地利... 采用InVEST模型及修正后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法,定量评估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V_(ES)(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进一步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三江源地区V_(ES)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三江源地区土地利用发生较大变化,耕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扩大,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小;研究区以草地为主,其次是水域和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占比较小。②三江源地区V_(ES)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治多县增幅最大、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降幅最大;V_(ES)等级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等级一般的县域较多,等级好的县域数量有所减少。③考虑空间关联性因素后,地均GDP和植树造林均呈正向直接效应,放牧强度呈负向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影响因素 InVEST模型 当量因子法 空间杜宾模型 三江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水利学初探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强 邓铭江 +1 位作者 畅建霞 白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23,共7页
为了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要,必须与时俱进地将传统水利转变为生态水利,以满足和支撑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分析了1949年以来我国水利发展经历的工程水利、环境水利、资源水利和生态水利4个阶段,生态水利发展经历的生态... 为了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要,必须与时俱进地将传统水利转变为生态水利,以满足和支撑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分析了1949年以来我国水利发展经历的工程水利、环境水利、资源水利和生态水利4个阶段,生态水利发展经历的生态工程、生态水利工程、生态水利3个阶段,论述了生态水利与生态水利学的关系,阐明了构建生态水利学的目的和意义,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生态水利的概念,初步探讨了生态水利学的定义、内涵、特征、研究对象、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任务与内容等,并构建了生态水利学体系框架。研究表明:生态水利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型课程,其横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与社会科学三大领域;生态水利学的研究对象是,水循环-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水利工程组成的复合系统,可从流域整体性、生态环境保护、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等原理出发,采用现场观测和遥感观测、原型试验、物理试验、统计分析、数值模拟、系统分析等方法开展生态水利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生态水利学 原理与方法 体系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生态产品及其市场价值实现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成波 李怀恩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0-688,共9页
河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实现区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各类河流生态产品具有向河流本地转移和下游受益区域外溢的双向流转特征,但目前直接针对上述特征的市场价值双向分类实现机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基... 河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实现区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各类河流生态产品具有向河流本地转移和下游受益区域外溢的双向流转特征,但目前直接针对上述特征的市场价值双向分类实现机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在界定河流生态产品的概念及其内涵基础上,梳理和总结了河流生态产品的延伸范围、动态市场价值的计算方法及其市场价值双向分类实现机制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上述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建立长效的河流生态产品市场价值实现机制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产品 纵横双向流转 市场价值 分类实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况对双螺杆混输泵振动特性影响实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帅辉 武鹏波 南海鹏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5-300,共6页
为研究工况对双螺杆混输泵振动特性的影响,搭建双螺杆混输泵多通道振动测试系统,测试并分析不同含气率、转速及出口压力下混输泵振动参数。结果表明:排液开始时排液腔瞬时打开诱发射流,射流向竖直向的泵出口偏转从而产生压力脉动并诱发... 为研究工况对双螺杆混输泵振动特性的影响,搭建双螺杆混输泵多通道振动测试系统,测试并分析不同含气率、转速及出口压力下混输泵振动参数。结果表明:排液开始时排液腔瞬时打开诱发射流,射流向竖直向的泵出口偏转从而产生压力脉动并诱发振动,导致泵竖直方向振动加速度有效值高于水平方向和轴向;含气率为7.5%时振动加速度有效值为纯液工况时的1.88倍,随着含气率进一步升高测量值降低;而含气率大于20%时,振动有效值继续升高。在转速为1450r/min时y方向振动加速度有效值是850r/min时的2.95倍;振动加速度有效值随出口压力变化较小。当转速由850r/min升高至1450r/min时,径向垂直方向振动加速度主频由75fn移动至50fn。研究可为提高双螺杆混输泵运行稳定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双螺杆混输泵 运行工况 振动参数 振动加速度 频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生态水利的内涵及其过程与维度 被引量:38
8
作者 邓铭江 黄强 +2 位作者 畅建霞 黄生志 郭爱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5-792,共18页
总结中国工程水利、环境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发展沿革,分析国内外生态水利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及其特点,指出生态水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生态文明时代水资源利用的一种新途径和方式,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开发水利、发展经济,... 总结中国工程水利、环境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发展沿革,分析国内外生态水利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及其特点,指出生态水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生态文明时代水资源利用的一种新途径和方式,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开发水利、发展经济,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阐述了广义生态水利的内涵、定义和发展模式及其过程和维度,并提出以下结论和观点:①生态水利将水资源和水循环调控作为重要生态要素,从流域生态系统能量交换、生物链接、结构平衡、循环转化全视角开展研究,探索既能满足人类社会需求,又能兼顾水生态系统健康和良性发展的生态水利措施和方法。②建立了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调度”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特别是将生态调度纳入水利工程全“服役期”,其中“后坝工时代”实施全流域大尺度生态调度,是生态保护和恢复最有效的措施。③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水循环调控”三个维度,在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中,科学把控生态水利的空间定位,促进“三生空间”优化布局,保障“三生用水”合理配置,优化“三生关系”耦合协调,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水利事业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利 生态调度 三生空间 三生用水 后坝工时代 空间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黄河干流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11
9
作者 冯治远 侯易明 +3 位作者 阴琨 金小伟 韩谞 潘保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2-522,共11页
黄河为世界上最长的多沙河流,全河段水沙异质性及其生态健康的空间差异明显。本文基于黄河干流全河段44个断面春秋两季(2019年)底栖动物的系统调查数据,构建黄河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该体系融入指示水沙过程变化的ASPT指数及EP... 黄河为世界上最长的多沙河流,全河段水沙异质性及其生态健康的空间差异明显。本文基于黄河干流全河段44个断面春秋两季(2019年)底栖动物的系统调查数据,构建黄河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该体系融入指示水沙过程变化的ASPT指数及EPT分类单元个体相对丰度,且参照点与受损点得分差异显著,适用于多沙河流生态健康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黄河干流亚健康及以上状态的断面占比为秋季(75.0%)高于春季(54.5%);自源区沿河而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值呈下降趋势;库区断面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低于临近自然河段。回归分析表明,黄河干流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与盐度、总氮、城镇及农田用地占比呈显著负相关,与林地及草地占比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河生态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干流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生物完整性 生态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干流生态系统变化与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瑞媛 畅建霞 +1 位作者 郭爱军 王义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2-633,共12页
以提取1990—2020年植被覆盖度、遥感生态指数、人类干扰指数等遥感生态指标来反映塔里木河干流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状况变化趋势。将遥感生态指标作为驱动因子,提出一种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法,量化供给、调节、支持、文... 以提取1990—2020年植被覆盖度、遥感生态指数、人类干扰指数等遥感生态指标来反映塔里木河干流生态输水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状况变化趋势。将遥感生态指标作为驱动因子,提出一种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法,量化供给、调节、支持、文化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各功能间权衡和协同效应的动态演变关系,对1990—2020年累积生态效益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生态输水以来,干流有近1/3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增加,较低、中、较高、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占比分别增加17%、5%、2%、2.9%。(2)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先增加后渐趋稳定,中、下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表明中、下游对生态输水的响应存在一段滞后期,且受来水水量影响较大。(3)调节和支持功能之间存在协同效应,供给与调节和支持功能之间存在权衡效应。(4)生态输水后期,干流上、中、下游累积生态效益均表现出“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据此从生态修复角度出发,给出断面年径流量的适宜范围,上游不超过42.5×10^(8)m^(3),中游不超过21.5×10^(8)m^(3),下游不超过3.5×10^(8)m^(3)。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生态水水量配置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输水工程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效益 塔里木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河流伦理的卫河生态流域评价指标及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阳 黄强 董卫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3-98,共6页
基于生命概念分析了河流拥有生命的基本特征,论证了河流自然价值与内在价值,阐述了河流伦理的定义,并构建了基于河流伦理的生态流域理论体系。运用河流伦理思想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卫河流域水安全、水资源、水经济、水管理、水文化、... 基于生命概念分析了河流拥有生命的基本特征,论证了河流自然价值与内在价值,阐述了河流伦理的定义,并构建了基于河流伦理的生态流域理论体系。运用河流伦理思想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卫河流域水安全、水资源、水经济、水管理、水文化、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8个维度所蕴含的河流伦理思想,并初步探索了基于河流伦理思想的生态流域主成分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卫河流域在开展流域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各维度的统筹协调,根据主成分分析的各维度内涵有重点地开展流域管理工作,将河流伦理思想融入生态流域构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伦理 生态流域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卫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opath模型的漳泽水库生态系统特征及鲢、鳙生态容量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子萌 冯民权 +1 位作者 杨锐婧 刘果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53-1565,共13页
为明晰漳泽水库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估算滤食性鱼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ys nobilis)的生态容量,探究鲢鳙增殖放流过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根据2022—2023年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漳泽水库Ecopath模型。结果显示... 为明晰漳泽水库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估算滤食性鱼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ys nobilis)的生态容量,探究鲢鳙增殖放流过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根据2022—2023年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漳泽水库Ecopath模型。结果显示,漳泽水库生态系统的联结程度相对紧密,整体上稳定性较差且处于不成熟阶段。鲢、鳙的生态容量分别为161.5和70.3 t/km^(2),分别为当前生物量的3.549和1.947倍,渔业生物量增长潜力显著。鲢、鳙增殖至生态容量过程中,漳泽水库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值分别降低0.47和0.15,系统连结指数(CI)和Finn平均路径长度(FMPL)略有增大,说明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生态系统复杂性和成熟度趋于提高。考虑将鲢、鳙生物量分别调整为最大可持续产量80.75和35.15 t/km^(2),提高鲢鳙生产量的同时,有助于生态系统成熟度的提高。以上结果反映了漳泽水库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同时可为渔业增殖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生态容量 ECOPAT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进程下西安市水网格局演变特征研究
13
作者 谢跃 姜仁贵 +3 位作者 解建仓 赵勇 李发文 朱记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8,共8页
为揭示城市化对水网的影响,科学规划水网布局,以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10和2020年3期遥感影像和水网数据,从水网数量和结构特征两个方面剖析2000—2020年快速城市化进程下城市水网格局时空演变特征,揭示城市化水平... 为揭示城市化对水网的影响,科学规划水网布局,以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10和2020年3期遥感影像和水网数据,从水网数量和结构特征两个方面剖析2000—2020年快速城市化进程下城市水网格局时空演变特征,揭示城市化水平与水网特征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2000—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2020年占到西安市总面积的比重达13.25%,城市化进程由加速发展阶段转变为成熟阶段;西安市水网数量特征呈现持续降低趋势,河网密度和水面率分别衰减了26.47%和20.69%,河流发育系数、河网复杂度等水网结构特征呈现“先增后减,总体衰减”的趋势,衰减率分别为19.87%和17.01%。水网格局根据城市化率不同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西安市整体河网结构稳定度趋于1,水网发育较为稳定;水网格局变化受城市化影响较大,其中,河网复杂度与水面率受城市化的影响大于其对河网密度和河流发育系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网结构 时空演变 水网特征参数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地区农村涝池治理与水质长效保持模式
14
作者 左一平 崔丹 董雯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15期22-25,共4页
涝池是西北农村重要的小型蓄水工程,随着经济发展,大部分涝池成为污水收集池,甚至变成了小型黑臭水体,严重影响村民的生活环境。该文对杨凌示范区30处涝池进行了实地调研和监测,分析了现有涝池的污染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两套解决涝池... 涝池是西北农村重要的小型蓄水工程,随着经济发展,大部分涝池成为污水收集池,甚至变成了小型黑臭水体,严重影响村民的生活环境。该文对杨凌示范区30处涝池进行了实地调研和监测,分析了现有涝池的污染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两套解决涝池水体污染的方案,即构建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的“生态涝池→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绿色多功能渗井→生态涝池”循环利用系统,或从“雨污分流、慢排缓释、水质净化与资源综合利用”角度提出了以低影响开发(Low-impact Development,LID)理念建设“海绵乡村”的可持续农村水循环模式,以期为进一步改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村污水治理模式及途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涝池 循环利用系统 海绵乡村 杨凌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段多灾种大数据预警平台研究
15
作者 徐路凯 于国卿 +3 位作者 李书霞 郑元勋 张野 王超磊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44,共5页
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段地质构造复杂,地震、崩滑流、山洪等灾害频发,严重威胁水库大坝安全。为实现多灾种风险的全链条动态预警与应急决策支持,设计研发了多灾种大数据预警平台。平台涵盖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多灾种预警模型计算、预警发... 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段地质构造复杂,地震、崩滑流、山洪等灾害频发,严重威胁水库大坝安全。为实现多灾种风险的全链条动态预警与应急决策支持,设计研发了多灾种大数据预警平台。平台涵盖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多灾种预警模型计算、预警发布及实景三维模型展示等多个功能模块。通过集成GNSS站点监测数据、无人机遥感数据、高分及哨兵卫星遥感数据,实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实时监测与数据可视化;突破单灾种风险预警概率模型局限,构建一个标准化、可扩展的多灾种风险预警概率模型库;采用三维可视化融合Cesium与UE5引擎,高精度模拟洪水演进、崩滑流灾害过程,同时提供淹没分析、剖面测量等空间交互工具。该平台能够快速响应复杂灾害风险,为黄河上游库坝群段提供精准、可视化风险预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灾种 大数据 预警平台 库坝群段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叶位快速叶绿素荧光和1D-DRDC-Net的棉苗盐胁迫诊断方法
16
作者 翁海勇 曾海燕 +3 位作者 雷庆元 周蓓蓓 李佳怿 徐洪烟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6-484,493,共10页
盐胁迫会导致棉花纤维品质及产量下降,尤其在苗期时其遭受盐胁迫影响最大。为了实现棉苗盐胁迫的快速诊断,本文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技术获取了不同盐胁迫程度下棉苗冠层叶片的OJIP曲线,并结合深度残差网络(Deep residual network,ResNet... 盐胁迫会导致棉花纤维品质及产量下降,尤其在苗期时其遭受盐胁迫影响最大。为了实现棉苗盐胁迫的快速诊断,本文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技术获取了不同盐胁迫程度下棉苗冠层叶片的OJIP曲线,并结合深度残差网络(Deep residual network,ResNet)和空洞卷积(Dilated convolution)结构构建了基于“叶位-通道”荧光数据融合的1D-DRDC-Net(1D-deep residual dilat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棉苗盐胁迫深度学习诊断模型。结果表明,盐胁迫导致棉苗体内含水率下降,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升高;在垂直方向上盐胁迫对棉苗的影响趋势表现为植株上部分叶片各参数变化明显,其中对胁迫最敏感的叶位为L1,而成熟叶片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相比于其它模型,1D-DRDC-Net对棉苗不同胁迫时间下3个盐浓度梯度(0、100、200 mmol/L)的诊断精度为76.67%,F1值为76.48%,比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准确率均提高5个百分点,比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提高14.45个百分点,比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提高3.34个百分点。基于“叶位-通道”的荧光信息融合策略准确率优于仅使用单一敏感叶位荧光信息8.89个百分点,其鲁棒性和泛化能力均优于只采用普通卷积核和取消“跳跃连接”的模型。最终,建立的1D-DRDC-Net模型在棉苗受到胁迫7、14、21 d后,对植株是否受到盐胁迫的诊断准确率分别达到83.33%、88.33%和95.00%,研究结果可为棉花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苗盐胁迫 垂直异质性分布 快速叶绿素荧光 1D-DRDC-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形钢闸门支臂受冲击荷载的非线性动力分析
17
作者 董静 白宇航 +1 位作者 裴多菲 张俊发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为研究水工弧形钢闸门在正常运行工况时支臂受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预估闸门可能出现的破坏模式,以某水电站的弧形钢闸门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模拟钢闸门在静水压力作用下,支臂受浮木冲击的过程,得到并分析弧形钢闸门... 为研究水工弧形钢闸门在正常运行工况时支臂受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预估闸门可能出现的破坏模式,以某水电站的弧形钢闸门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模拟钢闸门在静水压力作用下,支臂受浮木冲击的过程,得到并分析弧形钢闸门支臂不同位置受冲击时的冲击力、位移及闸门整体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闸门破坏过程为受冲击的支臂或其斜杆首先发生面外失稳,随后靠近失稳支臂侧的闸门向铰支座方向移动,导致另一支臂承担的水压荷载瞬间增大而被压溃,最终导致闸门整体失稳破坏。随着浮木质量和冲击能量增加,受冲击位置受到的力和位移随之增大。当冲击能量较小时,即使支臂受冲击部位应力超过钢材屈服应力,闸门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闸门支臂不同部位所能承受的最大冲击能量差异较大,冲击支臂近铰支座处位置易引起闸门结构失稳破坏;堰上水头越高,闸门支臂受冲击时越容易失稳。研究结果可为闸门受冲击时的安全性和闸门较易失稳构件的评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钢闸门 钢闸门支臂 动力响应 静水压力 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流域有毒鱼类区系分布特征
18
作者 王俊 孙智薇 +3 位作者 白舒丹 王文博 令建康 唐文家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准确辨识有毒鱼类区系分布是研究有毒鱼类生态适应情况的前提。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对汉江有毒鱼类的区系组成、毒性类型、食性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汉江流域分布有58种有毒鱼类,占鱼类总物种数的46.77%。58种有毒... 准确辨识有毒鱼类区系分布是研究有毒鱼类生态适应情况的前提。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对汉江有毒鱼类的区系组成、毒性类型、食性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汉江流域分布有58种有毒鱼类,占鱼类总物种数的46.77%。58种有毒鱼类隶属于6目10科33属,以鲤形目、鲇形目和鲈形目为主。汉江流域有毒鱼类毒性类型包括胆毒(31种)、刺毒(23种)、血清毒(2种)、卵毒(1种)和肝脏毒(1种);食性主要以肉食性和无脊椎动物食性为主,分别占有毒鱼类总物种数的37.93%和29.31%。在空间分布上,上游河段有毒鱼类物种数显著多于中下游河段。其中,大鳞黑线■(Atrilinea macrolepis)、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司氏[鱼央](Liobagrus styani),以及拟鲿属的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细体拟鲿(Pseudobagrus pratti)、盎堂拟鲿(Pseudobagrus ondon)、凹尾拟鲿(Pseudobagrus emarginatus)等7种有毒鱼类仅分布于汉江上游河段,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和白缘[鱼央](Liobagrus marginatus)2种有毒鱼类仅分布在中游河段,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仅分布在下游及河口江段。Jaccard相似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各江段有毒鱼类的物种组成相似性较高。ANOSIM(Analysis of Similarities)检验分析结果显示,Global R=0.99(P<0.01),表明各江段有毒鱼类的毒性类型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淡水有毒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及有毒动物生态适应演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有毒鱼类 食性特征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筒式全螺栓装配式节点滞回性能及转动模型研究
19
作者 王振山 朱金鹏 +2 位作者 田鹏刚 卢俊龙 田建勃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5-1576,共12页
为实现装配式RC框架快速施工与可靠连接,提出了一种套筒式全螺栓连接节点。预制构件端部采用钢套筒-混凝土组合形式进行加强,并预埋高强螺栓,通过钢盖板进行快速安装。针对不同连接盖板厚度,共设计4个节点试件,开展了水平滞回试验研究,... 为实现装配式RC框架快速施工与可靠连接,提出了一种套筒式全螺栓连接节点。预制构件端部采用钢套筒-混凝土组合形式进行加强,并预埋高强螺栓,通过钢盖板进行快速安装。针对不同连接盖板厚度,共设计4个节点试件,开展了水平滞回试验研究,得到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滞回曲线、极限承载力、延性、耗能等抗震性能,并与现浇节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节点相较于现浇节点的极限荷载提高了43%,初始刚度提高了70%,延性增大近50%,等效黏滞阻尼系数提高2倍左右,表现出较好的抗震性能。应变分析发现:接缝处盖板出现“应力增大”情况,但对整体性能影响不明显。随着盖板厚度增加,套筒对端部混凝土产生的挤压作用变大,其连接刚度比为1.6较为合理。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三折线弯矩-转角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节点 全螺栓连接 滞回试验 抗震性能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九大流域干湿复合事件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倩倩 黄生志 +5 位作者 邓晓雅 段利民 黄强 高月娇 董海霞 王浩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120,共10页
与单一的干旱和洪涝相比,干旱和洪涝之间的突然转变可能会对生态和社会经济产生放大影响。然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湿复合事件的时空演变与驱动机制尚未明晰。基于此,该研究以中国为研究区域,旨在探明1982—2022年中国干湿... 与单一的干旱和洪涝相比,干旱和洪涝之间的突然转变可能会对生态和社会经济产生放大影响。然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湿复合事件的时空演变与驱动机制尚未明晰。基于此,该研究以中国为研究区域,旨在探明1982—2022年中国干湿复合事件的动态演变特征与驱动因子。以标准化降水指数识别相邻季节间干湿复合事件,并利用Copula函数计算了干湿复合事件的联合概率;采用Mann-Kendall检验以20 a时间序列为滑动窗口探究干湿复合事件的发生概率的变化趋势;运用随机森林探讨干湿复合事件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1982—2022年间春-夏、夏-秋和秋-冬都更易发生连续干旱事件,发生概率分别为4.04%、4.20%和4.04%,冬-春更易发生连续湿润事件,发生概率为4.69%;2)内陆河流域和珠江流域易在冬-春发生连续干旱事件;松辽河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和东南诸河流域易在冬-春发生连续湿润事件;长江流域易在夏-秋发生连续湿润事件;西南诸河流域易在夏-秋发生连续干旱事件;3)全国范围内,秋-冬连续湿润、冬-春连续湿润上升趋势显著,检验统计值分别为2.91和2.44。从不同流域分析,内陆河流域、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上升趋势最明显的是秋-冬连续湿润事件,松辽河流域上升趋势最明显的是冬-春连续湿润事件,长江流域上升趋势最明显的是春-夏连续湿润事件,西南诸河上升趋势最明显的秋-冬连续干旱事件,东南诸河上升趋势最明显的是冬-春连续湿润事件;4)全国大部分流域的复合事件动态变化的主导因子都是气象因子,而下垫面因子对全国大部分流域的干湿复合事件影响相对较小,但对松辽河流域的影响相对较大。研究成果可为全国干湿复合事件的精准防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洪涝 干湿复合事件 动态变化 驱动力 随机森林 COPULA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