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RA-5数据集的陕西省气象-水文干旱传播与响应研究
1
作者 申曼华 黄领梅 +3 位作者 余小波 申奥 史荣情 李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8-266,共9页
基于ERA-5陆地再分析月尺度降水和径流数据,计算陕西省1952—2022年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RI),结合M-K检验、游程理论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揭示气象-水文干旱的传播与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陕西省气象干旱发生的次数高于... 基于ERA-5陆地再分析月尺度降水和径流数据,计算陕西省1952—2022年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RI),结合M-K检验、游程理论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揭示气象-水文干旱的传播与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陕西省气象干旱发生的次数高于水文干旱,两者的发生频次在空间上有显著差异,陕北多发气象干旱,关中中东部和陕南南部多发水文干旱。(2)陕西省SPI 3和SRI 3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SPI 3和SRI 3的持续性在时空分布中有显著差异,SPI 3的Hurst指数变化幅度较小,持续性弱;SRI 3变化幅度大,且陕北持续性最强,关中次之,陕南最弱。(3)陕北的气象-水文干旱传播率最低,关中地区次之,陕南最高;在发生气象轻旱和特旱时,最大可能会紧接着发生同等级的水文干旱。(4)空间上,陕西省气象-水文干旱响应时间以秦岭为分界线,秦岭以南响应迅速,以北响应迟钝;时间上,夏季最敏感,响应最快,春季响应最慢;陕北北部高海拔地区的气象-水文相关性最弱,全年小于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水文干旱 传播 响应时间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旱区水文水资源科技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强 孟二浩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9年第3期1-9,共9页
西北旱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尤其是在变化环境下,全球气候变暖加快了冰川融化速率,西北旱区的水文要素和水资源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因此,综述西北旱区水文水资源科技进展与发展... 西北旱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尤其是在变化环境下,全球气候变暖加快了冰川融化速率,西北旱区的水文要素和水资源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因此,综述西北旱区水文水资源科技进展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水文和水资源科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简述了西北旱区水文水资源特点和存在问题,对水文水资源科技进展进行了较系统总结;同时,指出了旱区水文水资源科技的发展趋势,可为进一步研究旱区水文水资源关键学科问题和关键技术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旱区 水文科技 水资源科技 变化环境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GWO的水利工程地质渗透系数智能反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雷艳 温立峰 +1 位作者 赵明仓 殷乔刚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地质渗透系数是准确分析水利工程渗流的关键参数。针对传统反演方法计算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正演模型和正交试验设计构建渗透系数反演样本集,建立了基于随机森林(RF)算法的渗流计算代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灰狼优化(GWO)算... 地质渗透系数是准确分析水利工程渗流的关键参数。针对传统反演方法计算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正演模型和正交试验设计构建渗透系数反演样本集,建立了基于随机森林(RF)算法的渗流计算代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灰狼优化(GWO)算法,提出了基于RF-GWO的渗透系数智能反演方法,并以Z抽水蓄能电站为研究案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RF模型对各钻孔水位预测结果均接近实测值,性能优于CART和BP模型;GWO可搜寻到地质最佳渗透系数,钻孔水位反演结果合理,相对误差最大为0.42%,精度满足工程要求,计算的天然渗流场分布形态也符合一般山体渗流场分布规律。建立的反演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推断工程区地层渗透系数,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渗透系数 反演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 随机森林 灰狼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西安市复合生态系统情景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媛媛 朱记伟 +1 位作者 周蓓 解建仓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6期31-40,共10页
为提高城市发展中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西安市为例,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SD)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社会-经济-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模型,通过设置经济优先、环境保护和协调发展3种情景,分析对... 为提高城市发展中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西安市为例,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SD)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社会-经济-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模型,通过设置经济优先、环境保护和协调发展3种情景,分析对比了不同情景下2004-2025年西安市复合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并对协调发展方案下的水土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协调发展型方案是西安市水土资源利用的最优方案; 2017年以后,西安市还将长期面临缺水且供水缺口较大,需要区外调水、新建水源工程才能满足市区用水需求;西安市建设用地面积将逐年增加,2025年将增至914. 70 km2,耕地面积仍将逐年减少,2025年将减少至21. 85×104hm2;可通过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推行土地集约化利用,发展第三产业、控制人口增长等措施,对西安市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调控。该研究可为城市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综合规划以及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 水土资源 情景分析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水文学方法的秦岭北麓典型河流生态流量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学武 黄领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3,17,共5页
为科学确定秦岭北麓典型河流沣河的生态流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合理开发秦岭北麓水资源,基于沣河秦渡镇水文站1953~2013年连续实测月径流资料,使用Tennant法、90%保证法、最枯月平均流量法、Tessman法、年内展布法、Texas法、典型水文... 为科学确定秦岭北麓典型河流沣河的生态流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合理开发秦岭北麓水资源,基于沣河秦渡镇水文站1953~2013年连续实测月径流资料,使用Tennant法、90%保证法、最枯月平均流量法、Tessman法、年内展布法、Texas法、典型水文频率年法及NGPRP法8种水文学方法计算沣河生态流量值。通过分析对比结果表明,Texas法在满足程度、水文节律方面表现较好,最终推荐Texas法作为沣河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并给出生态流量推荐值。研究结果可为秦岭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秦岭北麓 沣河 Texa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ver 2D模型的黄河花园口河段生态流量研究
6
作者 龙瑞昊 马永胜 +1 位作者 任姗 雷凯旋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1期213-219,共7页
针对目前生态流量研究方法难以充分考虑鱼类栖息地等生境因素的问题,以黄河花园口鲤鱼核心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黄河鲤鱼为研究物种,基于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和栖息地模型的River 2D模型确定黄河鲤鱼的生态流量,将水深和流速作为鱼类生存... 针对目前生态流量研究方法难以充分考虑鱼类栖息地等生境因素的问题,以黄河花园口鲤鱼核心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黄河鲤鱼为研究物种,基于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和栖息地模型的River 2D模型确定黄河鲤鱼的生态流量,将水深和流速作为鱼类生存保护的限定性因子,采用栖息地模型模拟不同流量下对应的黄河鲤鱼的适宜栖息地面积。计算结果表明:花园口河段鲤鱼产卵期的最小生态流量为230 m^(3)/s,生长期的最小生态流量为430 m^(3)/s,越冬期的最小生态流量为150 m^(3)/s。计算结果可以为花园口核心鱼类保护区的鱼类保护以及黄河小浪底水库的生态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River 2D模型 栖息地 加权可用面积 黄河鲤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建设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流域坡沟系统植被覆盖和侵蚀的影响
7
作者 熊萍 乔海亮 +3 位作者 王斌 彭建博 王波 徐国策 《西北水电》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生态建设显著改变了黄土高原的下垫面状况和水动力格局,深刻影响了坡沟系统的侵蚀和泥沙来源。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高西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TM和Landsat OLI影像,利用遥感解译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了高西沟流域沟间地、... 生态建设显著改变了黄土高原的下垫面状况和水动力格局,深刻影响了坡沟系统的侵蚀和泥沙来源。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高西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TM和Landsat OLI影像,利用遥感解译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了高西沟流域沟间地、沟谷地的NDVI和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流域沟间地和沟谷地土壤侵蚀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8年沟间地和沟谷地NDVI均有所增加,低等级NDVI(<0.2)面积减少,较低等级NDVI(0.2~0.4)和中等级NDVI(0.4~0.6)面积增加;沟间地和沟谷地林草地面积均有所增加,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主要为耕地向林草地转化;沟间地平均植被覆盖度由57%增加至71%,沟谷地平均植被覆盖度由60%增加至71%;流域土壤侵蚀面积由3.81 km^(2)下降到1.77 km^(2),减少了38%,年土壤侵蚀量由3.64×10^(4)t下降至1.39×10^(4)t,降低了62%;沟间地年土壤侵蚀量减少了68%,沟谷地年土壤侵蚀量减少了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沟系统 NDVI 土地利用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雨水调蓄设施优化设计与运行调度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柳 李小英 +4 位作者 王莹 王兵 朱记伟 荆小龙 宁倩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聚焦雨水调蓄设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从多个角度系统梳理了雨水调蓄设施的分类。基于实践调查分析,提出了雨水调蓄设施的不同应用场景及流程。重点针对雨水调蓄设施的优化配置与运行调度,识别出设计标准确定、设施配置优化、调蓄... 聚焦雨水调蓄设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从多个角度系统梳理了雨水调蓄设施的分类。基于实践调查分析,提出了雨水调蓄设施的不同应用场景及流程。重点针对雨水调蓄设施的优化配置与运行调度,识别出设计标准确定、设施配置优化、调蓄容积计算、运行调度管理4个关键的应用环节,并归纳总结了设计降水量计算、设施配置优化、调蓄容积计算方法及设施运行方式与调度管理现状。未来研究应关注降雨的空间变化特征、差异以及场次降雨对雨水径流控制目标的影响,研发能够集成雨洪模型与优化算法耦合、嵌套应用的技术平台,支持设施配置的全过程模拟、在线评价与优化应用,探索雨水调蓄设施之间梯级滞渗、多级调蓄、联动运行的水量调控增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调蓄设施 设计降水量 优化配置 调蓄容积 运行调度 海绵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坝扬压力异常测值成因的多测点分区智能诊断方法
9
作者 程琳 韩嘉勋 +1 位作者 杨杰 马春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1,103,共6页
针对传统异常值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空聚类和环境变量分离的混凝土坝扬压力异常测值成因分析方法,首先采用DBSCAN聚类算法对大坝不同部位的扬压力测点进行空间聚类,然后根据聚类结果进行分区,采用概率主成分分析(PPCA)对... 针对传统异常值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空聚类和环境变量分离的混凝土坝扬压力异常测值成因分析方法,首先采用DBSCAN聚类算法对大坝不同部位的扬压力测点进行空间聚类,然后根据聚类结果进行分区,采用概率主成分分析(PPCA)对每个区域的扬压力测点提取环境变量效应,最后基于平方预测误差(S_(SPE))控制图和贡献图进行异常值识别和异常测值成因分析。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测点的分类结果主要由测点所处位置和环境变量影响规律决定;当监测数据异常时,基于S_(SPE)控制图和贡献图可以定性地推断出最可能的异常原因,能够为识别大坝的运行性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压力 异常测值 分区 概率主成分分析(PPCA) 环境变量 平方预测误差(SS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q2Seq双向模型的水锤压力预测
10
作者 吴罗长 刘振兴 +4 位作者 雷洁 颜建国 郭鹏程 孙帅辉 马晋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6,共8页
水锤计算对保障长距离输水工程管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水锤数值方法存在模型复杂、计算量大的问题。为此,在自主开发的瞬态流试验平台上,通过支路快速关阀产生水锤,获取了不同流量和压力条件下的瞬态水锤压力。试验参... 水锤计算对保障长距离输水工程管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水锤数值方法存在模型复杂、计算量大的问题。为此,在自主开发的瞬态流试验平台上,通过支路快速关阀产生水锤,获取了不同流量和压力条件下的瞬态水锤压力。试验参数范围为:体积流量15~55 m^(3)/h,压力150~450 kPa。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水锤信号进行滤波,并对水锤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基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建立了用于水锤压力预测的序列到序列(sequence-to-sequence,Seq2Seq)双向预测模型。结果表明,Seq2Seq双向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支路水锤,其预测数据决定系数在0.8以上,水锤特征参数预测准确率超过98%。该研究成果为水锤压力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锤 瞬变流 Seq2Seq 经验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柳沟流域土壤风蚀时空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响应
11
作者 姜雅琼 王添 +4 位作者 李占斌 张晓明 郭兴月 李鹏 张铁钢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3,共10页
[目的]探究西柳沟流域土壤风蚀与景观格局的响应关系,为该地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气象、土壤、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数据,采用修正土壤风蚀模型(RWEQ),计算分析了2005—2020年流域内土壤风蚀量及其影响因子,阐明了流域内... [目的]探究西柳沟流域土壤风蚀与景观格局的响应关系,为该地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气象、土壤、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数据,采用修正土壤风蚀模型(RWEQ),计算分析了2005—2020年流域内土壤风蚀量及其影响因子,阐明了流域内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1)2005—2020年,西柳沟流域土壤风蚀量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平均风蚀量分别为36.9,39.4,45.3,39.4 t/(hm^(2)·a),且在空间上总体呈现“北强、南弱”趋势。(2)气象因子值在2015年前后变化显著;空间上,其值在流域北部低南部高,中部变化较大。(3)流域主要以裸地和低植被覆盖度为主,占总面积79%以上;土地利用主要以草地为主,占总面积82%以上,草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整体较为破碎,斑块形状向复杂化发展。自2010年起,草地中度、强烈风蚀占比均超过85%。[结论]西柳沟流域风蚀量在长期生态保护修复下略有降低,但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未来科学实施生态修复依旧是西柳沟流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WEQ模型 土壤风蚀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机玻璃糙率率定的某渡槽水面线模型试验
12
作者 许泽林 宋志强 +3 位作者 燕飞 田国栋 王飞虎 曹成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08,共8页
采用光滑有机玻璃作为相似材料进行某渡槽水面线模型试验,发现模型试验测得渡槽最高内水位与均匀流公式计算出的水位相差较大。针对此问题开展模型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影响模型试验中渡槽水位的各种因素;对模型试验所用... 采用光滑有机玻璃作为相似材料进行某渡槽水面线模型试验,发现模型试验测得渡槽最高内水位与均匀流公式计算出的水位相差较大。针对此问题开展模型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影响模型试验中渡槽水位的各种因素;对模型试验所用的光滑有机玻璃材料进行糙率率定,基于率定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建立一种糙率比尺不相似情况下的水位修正方法;开展渡槽水面线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在渡槽模型试验实测数据验证数值模拟准确的基础上,证明针对糙率比尺不相似提出的模型试验渡槽水位修正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试验糙率比尺不相似是导致渡槽实测水位与均匀流计算水位相差较大的关键因素,光滑有机玻璃板糙率取0.007 9~0.008 3较为合适,糙率值随流量的增大呈现减小的趋势,随坡度的增大呈现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槽 模型试验 水面线 有机玻璃 糙率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过程化评价 被引量:11
13
作者 于翔 解建仓 +3 位作者 姜仁贵 赵勇 杨小雨 梁骥超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4-371,共8页
为解决地下水严重超采问题,河北省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工作,如何把治理工作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就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手段来实现.基于此,提出了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过程化评价模式,并构建了主题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件技术、综合... 为解决地下水严重超采问题,河北省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工作,如何把治理工作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就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手段来实现.基于此,提出了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过程化评价模式,并构建了主题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件技术、综合集成技术将评价方法组件化,基于综合集成平台实现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以河北省衡水市为例开展实例研究,根据地下水超采情况确定地下水环境状况、水资源利用状况、土壤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4类评价主题,采用灰色关联评价和影响因子相关分析方法,对衡水市2013—2017年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指标数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4年以来衡水市地下水超采状况得到有效缓解,2016年和2017年评价等级均为良,超采治理效果显著.治理效果过程化评价可为地下水超采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超采 过程化评价 治理效果 评价主题 衡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生态基流的功能与价值构成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岳思羽 李怀恩 成波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8-144,共7页
科学识别河道生态基流的功能和价值构成是准确评估河道生态基流价值的依据,对建立河道生态基流保障机制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从河道生态基流的概念和内涵出发,借鉴河流功能分类,对河道生态基流的功能进行划分,并阐述了各项功能之间的关... 科学识别河道生态基流的功能和价值构成是准确评估河道生态基流价值的依据,对建立河道生态基流保障机制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从河道生态基流的概念和内涵出发,借鉴河流功能分类,对河道生态基流的功能进行划分,并阐述了各项功能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识别价值构成并提出了河道生态基流价值的评估框架。结果表明,河道生态基流价值由自然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构成,细分为11个分项价值,一定量的河道生态基流可同时支持多个分项价值;河道生态基流价值评估框架充分考虑了河道生态基流的价值构成特性,可避免价值的重复计算,提高了价值定量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生态基流 功能 关系 价值构成 价值评估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人工智能模型在江西省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中的适用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小华 魏炳乾 +1 位作者 吴立峰 杨坡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08,共7页
为了实现气象资料缺失下参考作物蒸散量ET 0的高精度预测,以江西南昌、吉安及龙南站1966—2015年每日最高气温T max、最低气温T min、日照时数n、相对湿度RH和2 m高风速u 2作为输入参数,以FAO-56 Penman-Monteith(P-M)公式的计算结果作... 为了实现气象资料缺失下参考作物蒸散量ET 0的高精度预测,以江西南昌、吉安及龙南站1966—2015年每日最高气温T max、最低气温T min、日照时数n、相对湿度RH和2 m高风速u 2作为输入参数,以FAO-56 Penman-Monteith(P-M)公式的计算结果作为对照,建立了6种不同气象要素组合条件下的4种ET 0计算模型,并分别与输入相同数据的经验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3个站点中,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法MARS模型的精度最高,且计算简便,可作为江西省蒸散量模拟的推荐方法.当4种模型的输入数据完整时,模拟精度均达到最高,表明4种模型均可适用于对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模拟;输入数据缺失条件下,各气象要素对智能模型模拟ET 0的影响由大到小按参数排序依次为T max,T min,n,RH,u 2.与传统经验公式相比,4种智能模型的ET 0计算结果精度均优于输入相同数据的经验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日值对比 智能模型 江西省 经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局部加热对流的周期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宁利中 张迪 +3 位作者 宁碧波 李开继 田伟利 滕素芬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33,共9页
通过流体力学方程组的数值模拟,研究了侧向局部加热条件下Prandtl数Pr=0.0272时流体对流的周期性.结果表明:随着Grashof数Gr的增加,对流按稳态对流、单局部周期对流、双局部周期对流、准周期对流的顺序发展.当Gr<3.6×103时,对... 通过流体力学方程组的数值模拟,研究了侧向局部加热条件下Prandtl数Pr=0.0272时流体对流的周期性.结果表明:随着Grashof数Gr的增加,对流按稳态对流、单局部周期对流、双局部周期对流、准周期对流的顺序发展.当Gr<3.6×103时,对流为稳态;在3.6×103<Gr<6.78×104的范围内,对流属于单局部周期;在6.78×104<Gr<3.5×106范围内,对流具有双局部周期;当Gr≥3.5×106时,对流进入准周期.在稳态对流区间,壁面的加热区对应的对流圈的位置随着时间变化;在单局部周期对流区间,壁面的上加热区对应的对流圈内的核心部位随着时间周期移动;在双局部周期对流区间,壁面两个加热区对应的对流圈内的核心部位都随着时间周期移动;在准周期区间,在下未加热区对应的对流圈的上下部各存在随着时间准周期变化的小对流圈.在上述的对流周期变化范围内,对于一定的Pr,对流周期随着Gr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局部加热 单局部周期对流 双局部周期对流 准周期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回波法对混凝土内部损伤检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炎隆 王军忠 +1 位作者 陈俊豪 刘云贺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9-154,I0010,共7页
通过预加荷载给混凝土试件内部引入一定程度的损伤,分别测量了损伤前后试件内部弹性波的传播速度以及抗压强度,探讨了弹性波波速的降低程度与抗压强度劣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MEM卓越周期图中,主要峰值数量增加和底部边界面反射信... 通过预加荷载给混凝土试件内部引入一定程度的损伤,分别测量了损伤前后试件内部弹性波的传播速度以及抗压强度,探讨了弹性波波速的降低程度与抗压强度劣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MEM卓越周期图中,主要峰值数量增加和底部边界面反射信号周期加长可作为判别损伤产生的依据;弹性波波速与混凝土内部的损伤程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混凝土损伤程度越大,波速降低值越大;弹性波波速降低程度与抗压强度劣化之间具有线性相关性。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出了线性方程。说明采用冲击回波法对混凝土内部损伤程度检测是可行的,在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回波法 损伤 强度劣化 弹性波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水流下的驰振式压电俘能器建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道利 周捷 +2 位作者 孙维鹏 郭鹏程 罗兴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5-42,共8页
为了实现低速水流下的能量采集,建立适用于低速水流作用下的压电俘能器的分段分布参数模型,利用准稳态理论计算水动驰振力,考虑附加质量对驰振力的影响,通过扩展的哈密顿方程和高斯定律推机电耦合方程,应用等效结构法对模型进行解耦,从... 为了实现低速水流下的能量采集,建立适用于低速水流作用下的压电俘能器的分段分布参数模型,利用准稳态理论计算水动驰振力,考虑附加质量对驰振力的影响,通过扩展的哈密顿方程和高斯定律推机电耦合方程,应用等效结构法对模型进行解耦,从而得到该模型的解析解,以明渠流水槽实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分析负载电阻、质量块顶角和流速对俘能器输出功率与起始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驰振式压电俘能器的输出功率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使输出功率最大的最优电阻与流速有关,在较低流速下存在2个最优电阻,流速增大到0.7 m/s后只有1个最优电阻;三棱柱质量块顶角越大,起始流速越低,最大输出功率越大,在低速水流下能采集到更多的能量;起始流速随电阻值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实验中,80°质量块在流速为0.54 m/s时测得最大输出功率为2.53 mW,分别比60°和70°增大87.3%和2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致振动 明渠流 水流速度 压电俘能器 驰振 分布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灌区生态环境演变仿真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姜仁贵 史仝乐 +2 位作者 解建仓 于翔 梁骥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58,76,共5页
当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仍然脆弱,灌区作为一个开放式生态系统,较易受到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变化环境下灌区生态环境如何演变是当前研究热点。以黄河流域灌区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融合多源数据资源,设计并研发了黄河流域灌区生态环境演... 当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仍然脆弱,灌区作为一个开放式生态系统,较易受到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变化环境下灌区生态环境如何演变是当前研究热点。以黄河流域灌区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融合多源数据资源,设计并研发了黄河流域灌区生态环境演变仿真系统。采用大数据和信息集成等技术实现灌区历史统计资料、空间地理信息和动态监测等多源数据资源的高效融合,构建黄河流域灌区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库;基于数字地球开发组件化的灌区生态环境演变仿真系统,提供灌区多源信息融合、生态环境监测、演变可视化仿真和应急管理等应用服务,为灌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以黄河流域典型灌区为例开展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构建的仿真系统可视化效果好、适应性强、可扩展性好,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保护 仿真系统 多源信息融合 灌区生态环境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先隧后井”法横通道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才辉 兰开江 +1 位作者 段宇 贺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79-386,共8页
以西安砂卵石和黄土地层中地铁施工为依托,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和原位监测等手段,针对"先隧后井"法横通道施工期间横通道的开挖方法、地层和既有盾构管片的预加固方案,进行优化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增加风井横通道的开挖层... 以西安砂卵石和黄土地层中地铁施工为依托,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和原位监测等手段,针对"先隧后井"法横通道施工期间横通道的开挖方法、地层和既有盾构管片的预加固方案,进行优化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增加风井横通道的开挖层数会引起地表沉降增大和施工作业空间不足问题,建议采用4层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开挖,上、下台阶长度不宜超过3m;(2)风井横通道外侧砂卵石、黄土地层的注浆厚度不低于2.0 m,加固后地层弹性模量应提高至少0.2倍以上,应配合超前小导管和大管棚超前预支护措施,可以增强横通道开挖期间地层的稳定性和临近盾构管片的安全性;(3)既有管盾构片破除前应放松横通道两侧4~6环管片的联结螺栓,降低横通道开挖引起的盾构管片纵向挤压应力集中效应;(4)横通道垂直穿过既有盾构管片时应采取静力破除法,从上至下垂直分块拆除管片,再进行横通道与盾构区间隧道接口部位混凝土浇筑和钢筋植入施工,并针对接口范围内地层进行WSS注浆加固,进行接头防渗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隧后井法 西安地铁 盾构管片 施工技术 力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