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复荷载下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恢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马辉 刘一 +1 位作者 赵艳丽 白恒宇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0-327,共8页
为建立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恢复力模型,对11根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考虑了再生骨料取代率、配钢率及钢管径厚比等不同设计参数的影响,分析了组合柱的地震破坏形态及滞回性能。基于组合... 为建立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恢复力模型,对11根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考虑了再生骨料取代率、配钢率及钢管径厚比等不同设计参数的影响,分析了组合柱的地震破坏形态及滞回性能。基于组合柱的力学特征及曲线形状,提出了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骨架曲线的三折线参数模型,采用理论推导与数据拟合的方法确定了组合柱骨架曲线的模型参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组合柱的滞回规则和卸载规律,构建了组合柱的恢复力模型,计算滞回曲线与试验滞回曲线吻合良好,表明该恢复力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反复荷载下组合柱的受力特征点及滞回性能,可为此类组合柱的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再生混凝土 钢管再生混凝土柱 恢复力模型 骨架曲线 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荷载下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地震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辉 李智超 +1 位作者 陈云冲 赵艳丽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1-161,共11页
为研究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地震损伤性能,对11根组合柱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再生骨料取代率、轴压比、管径径厚比、型钢配钢率及型钢截面形式等对组合柱地震损伤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数值反演法确定了再生骨料取... 为研究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地震损伤性能,对11根组合柱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再生骨料取代率、轴压比、管径径厚比、型钢配钢率及型钢截面形式等对组合柱地震损伤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数值反演法确定了再生骨料取代率和轴压比影响的组合系数,综合考虑了变形和能量的影响,对Park-Ang损伤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地震损伤模型,并验证了损伤模型的有效性。基于试验研究,将组合柱划分为正常使用、暂时使用、修复后使用、生命安全和防止倒塌等5个性态水平,结合性态水平对损伤指标进行量化,建立了组合柱在不同抗震性态水平下相应的量化指标、损坏程度和损伤指标区,为抗震性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再生混凝土 钢管再生混凝土柱 低周反复荷载 地震损伤性能 损伤量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响应时间的制造企业远程监控服务定价策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吴琼 陈菊红 +1 位作者 黄放 张雅琪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0-515,共6页
服务型制造背景下,制造企业运用物联网通过远程监控技术对售后产品进行远距离实时监测与控制,极大地降低了运维服务的响应时间。本文以运维管理和服务供应链管理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基于响应时间的远程监控智能服务定价问题。研究发现,当... 服务型制造背景下,制造企业运用物联网通过远程监控技术对售后产品进行远距离实时监测与控制,极大地降低了运维服务的响应时间。本文以运维管理和服务供应链管理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基于响应时间的远程监控智能服务定价问题。研究发现,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存在响应时间与服务价格的联合最优解,使得制造企业收益最大化;响应时间存在一个临界点,当响应时间低于该临界点时,无论服务价格如何变化都不会增加制造企业的收益。研究结论为制造企业基于响应时间进行远程监控服务定价以及服务级别协议的签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时间 远程监控 运维服务 定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道水流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严培 王鑫 +1 位作者 刘瑞 魏炳乾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74,共7页
通过引入可减小凹凸岸冲刷及弯顶顶冲作用的对称基本型、非对称A型及非对称B型三种具有缓变曲线的弯道型式,在清水冲刷工况下,利用MIKE 3软件流场模型(Flow Model FM)中的泥沙输移模块(ST),通过模拟单曲线弯道和三种新型弯道型式下... 通过引入可减小凹凸岸冲刷及弯顶顶冲作用的对称基本型、非对称A型及非对称B型三种具有缓变曲线的弯道型式,在清水冲刷工况下,利用MIKE 3软件流场模型(Flow Model FM)中的泥沙输移模块(ST),通过模拟单曲线弯道和三种新型弯道型式下的弯道河床冲淤变形,甄选能够减轻水流对河床、堤身及堤脚冲蚀破坏的最优弯道型式。经过数值模拟得出:插有缓变曲线的三种弯道冲深均明显浅于单曲线弯道;且插有缓变曲线弯道可滞后顶冲点位置、缩短凹岸冲刷长度,其中对称基本型弯道的效果最为明显;从冲淤趋势及水面形态上看,各种弯道对于改善水面形态、减小冲刷程度的效果依次为:对称基本型弯道〉非对称A型弯道〉非对称B型弯道〉单曲线弯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变形 弯道缓变曲线 三维数值模拟 冲刷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