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像测量技术在岩土工程CT图像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尹小涛 党发宁 +2 位作者 杨红喜 秦广平 丁卫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2期429-432,共4页
首先对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 技术)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基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引入了数学形态学中图像平移、反射、腐蚀、膨胀等运算方法,基于定义的兴趣域边界提取算法和形状因子实现了其几何测量和空间描述,定量分析了 CT 图像兴... 首先对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T 技术)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基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引入了数学形态学中图像平移、反射、腐蚀、膨胀等运算方法,基于定义的兴趣域边界提取算法和形状因子实现了其几何测量和空间描述,定量分析了 CT 图像兴趣域的空间物理特性。该方法异于以往数学建模的思路,而是借用数学形态学中空间几何描述的思想,以实现对岩土体中的天然缺陷及其演化过程进行合理刻画。该项工作对于推动岩土工程 CT 图像定量化描述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 图像测量技术 图像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西部特殊土与工程”学术会议在西安顺利召开
2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8-88,共1页
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主办,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黄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承办的全国“西部特殊土与工程”学术会议于2009年12月11~13日在古都西安顺利召开。会议为期两天,有来自80多个单位的200多名代表和200多... 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主办,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黄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承办的全国“西部特殊土与工程”学术会议于2009年12月11~13日在古都西安顺利召开。会议为期两天,有来自80多个单位的200多名代表和200多名研究生参加了会议。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陈厚群院士、郑颖人院士、梁文灏院士,著名土力学专家谢定义教授、殷宗泽教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常务理事长张建民教授等。会议由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邵生俊教授主持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学术会议 特殊土 安顺 西部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西安理工大学 黄土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内深层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才辉 周小松 +1 位作者 乔建伟 李鑫磊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9,共13页
为了给孔内深层强夯法(SDDC工法)处理Q_(2)湿陷性黄土地基设计方案提供优化参数,以西安灞桥某地基处理项目为背景,基于离散元数值方法和原位测试技术,研究不同黄土地层参数、不同SDDC工法设计参数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挤密效果的影响,并... 为了给孔内深层强夯法(SDDC工法)处理Q_(2)湿陷性黄土地基设计方案提供优化参数,以西安灞桥某地基处理项目为背景,基于离散元数值方法和原位测试技术,研究不同黄土地层参数、不同SDDC工法设计参数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挤密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优化建议,最后基于试验段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表明,SDDC工法对细粒径、粒径比小和刚度低的地基挤密效果更显著,土体的初始孔隙率、剪切模量和泊松比变化对地基挤密效果的影响较小。适当增大夯击能和成孔直径,可有效提高地基挤密效果,橄榄型锤对地基的挤密宽度影响更显著,矩形锤对挤密影响深度更有优势。本场地建议SDDC工法的设计参数是:采取橄榄型锤施工,单次夯击能不宜低于800 kJ、成孔直径D=1.2~1.4 m;受施工扰动影响,地表以下及桩底以上2 m范围内挤密效果较差,建议采取其他辅助压实手段消除端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内深层强夯法(SDDC工法) 湿陷性黄土 加固效果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的三向刚性真三轴仪研制及验证
4
作者 邵生俊 王泽驰 +2 位作者 邵帅 吴昊 张少英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7-1112,共6页
中主应力对土的应力应变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为了更准确地描述土的应力应变行为,在土力学领域开展真三轴试验是必要的。介绍了西安理工大学自主研制的一种新型三向刚性真三轴仪,包括由4块底面滚动及侧面滑移刚性板、刚性试样帽和刚性底... 中主应力对土的应力应变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为了更准确地描述土的应力应变行为,在土力学领域开展真三轴试验是必要的。介绍了西安理工大学自主研制的一种新型三向刚性真三轴仪,包括由4块底面滚动及侧面滑移刚性板、刚性试样帽和刚性底板构成压力室、三向伺服液压步进电机加载控制系统、计算机与存储智能控制系统、水-气吸力控制系统面板四部分。通过将长方体土样分为真三轴长方体剪切层试样和端部传递层土块,由端部传递层作用于长方体剪切层传递竖向主应力与侧面滑移刚性板施加作用正交双向主应力,解决了传统三向刚性板加载互相干扰的技术难题。通过开展重塑黄土和饱和砂土的验证试验,验证了仪器的合理性,总结了试样破坏形式及试验误差的原因。该仪器具有操作简单、变形均匀、自动加载智能控制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三轴试验 三向刚性真三轴仪 重塑黄土 应力应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应力作用的黄土动剪切破坏强度研究
5
作者 邵帅 赵梓君 +3 位作者 邵生俊 田珮琦 刘小康 张彬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9-568,共10页
针对复杂静应力条件下黄土的动力特性,利用空心圆柱试样扭剪试验,模拟静力真三轴固结应力状态以及动扭转剪切的路径,以复杂静应力条件下主应力轴旋转变化的动扭剪切试验手段,通过西安原状黄土真三轴固结动扭剪试验,揭示了不同中主应力... 针对复杂静应力条件下黄土的动力特性,利用空心圆柱试样扭剪试验,模拟静力真三轴固结应力状态以及动扭转剪切的路径,以复杂静应力条件下主应力轴旋转变化的动扭剪切试验手段,通过西安原状黄土真三轴固结动扭剪试验,揭示了不同中主应力比偏压固结和均压固结条件下黄土的动剪切强度和强度破坏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中主应力比偏压固结和均压固结条件下黄土动剪应力动剪应变骨干曲线,动剪切破坏强度与法向正应力和平均球应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动剪切模量随动剪应变的衰减变化关系以及动剪切强度与法向正应力和平均球应力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黄土 动扭剪试验 动剪切强度 应力空间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循环冷冲击作用下高温花岗岩I型断裂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薛熠 杨博鹍 +3 位作者 刘勇 孙强 张云 曹正正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2-436,共15页
液氮循环压裂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且高效的新型无水压裂方法,通过多次液氮冷却作用在干热岩中产生显著的热应力,从而有效地对干热岩储层进行致裂和增渗。为了揭示液氮循环冷冲击作用对干热岩断裂特性及损伤特征的影响机制,对花岗岩试样... 液氮循环压裂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且高效的新型无水压裂方法,通过多次液氮冷却作用在干热岩中产生显著的热应力,从而有效地对干热岩储层进行致裂和增渗。为了揭示液氮循环冷冲击作用对干热岩断裂特性及损伤特征的影响机制,对花岗岩试样进行不同循环次数的高温加热-液氮冷却处理,通过三点弯曲试验对处理后的花岗岩试样物理力学特性(包括断裂韧度和破裂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分形理论对三点弯曲试验后花岗岩断口表面形貌特征及断面粗糙度进行了定量评价。采用数值方法,利用随机四参数生成法重构非均质花岗岩基质,建立了热-力耦合的混合相场模型,对不同液氮循环次数下高温花岗岩的微裂隙演化及宏观断裂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液氮循环冷冲击作用对高温花岗岩宏观断裂特性的影响。试验和数值结果表明:高温加热-液氮冷却循环作用会加剧花岗岩的损伤程度,导致断裂韧度等力学参数显著下降。断面分形维数以及形态特征参数与循环次数呈显著正相关,在高循环次数下断面展现出复杂曲折的宏观主裂纹扩展路径。热-力耦合混合相场模型能够有效再现高温加热-液氮冷却循环作用下花岗岩的热-力开裂行为。花岗岩的热损伤主要集中在最大拉伸应变能区域。液氮循环作用下,高温花岗岩的微破裂主要由温度梯度和相邻矿物颗粒之间的热膨胀变形差异引起。液氮循环冷却诱导的微裂隙使得花岗岩I型断裂的扩展路径更加曲折和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 花岗岩 断裂韧度 断面粗糙度 相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陷性黄土隧道的工程性质分析 被引量:82
7
作者 邵生俊 杨春鸣 +1 位作者 焦阳阳 陆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80-1590,共11页
黄土隧道往往具有特殊的湿陷性黄土围岩和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及地质环境,对隧道结构构成了潜在的不利影响。在对湿陷性黄土隧道修建和运行中工程特性认识的基础上,首先,根据地形地貌、地层结构、侵蚀发育、地下水条件和... 黄土隧道往往具有特殊的湿陷性黄土围岩和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及地质环境,对隧道结构构成了潜在的不利影响。在对湿陷性黄土隧道修建和运行中工程特性认识的基础上,首先,根据地形地貌、地层结构、侵蚀发育、地下水条件和黄土浸水水源,进行了隧道的岩土环境等级和浸水等级划分,以及湿陷性黄土隧道的环境等级划分。其次,给出了隧道黄土地基湿陷变形量的计算分析方法,依据黄土地基湿陷变形不均匀沉降对衬砌结构的作用影响,以及列车运行对路基沉降变形的控制标准和建筑地基湿陷变形对结构的作用影响,确定了隧道湿陷性黄土地基等级的划分标准。最后,考虑到现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适用的局限性,结合湿陷性黄土隧道的工程特点,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稳定性和湿陷变形对衬砌结构影响的两个重要问题,相应的提出了隧道地基湿陷性变形的评价方法和围岩压力的确定方法;由竖向压缩应力系数确定湿陷压缩应力,结合试验得出的湿陷系数计算隧道下地基土在实际压缩应力条件下的湿陷变形量。在考虑黄土结构性的条件下,利用太沙基公式计算隧道围岩压力,得到了围岩压力随黄土构度的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隧道 环境等级 湿陷变形 围岩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某水电站围堰工程中悬挂式防渗墙深度的确定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晓燕 党发宁 +2 位作者 田威 张建友 肖耀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64-1568,共5页
以稳定渗流有限元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优化设计中的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和目标函数分析方法,将施工工期作为目标函数,将堰体下游出溢处水力坡降和围堰施工时间作为约束条件,进行大渡河某水电站围堰工程中悬挂式防渗墙深度的优化研究。分... 以稳定渗流有限元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优化设计中的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和目标函数分析方法,将施工工期作为目标函数,将堰体下游出溢处水力坡降和围堰施工时间作为约束条件,进行大渡河某水电站围堰工程中悬挂式防渗墙深度的优化研究。分析了悬挂式防渗墙不同深度计算条件下的施工工期、下游出溢处水力坡降和堰体流量等敏感性因素,进而通过归一化思想得到它们分别与防渗墙深度的关系,再根据约束条件求取悬挂式防渗墙的最优化深度,并给出了优化深度的计算结果图。对悬挂式防渗墙深度的研究,不仅对于工程建设的时效性和安全性是必要的,而且为全面、合理的评价悬挂式防渗墙的功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敏感性分析 悬挂式防渗墙 水力坡降 工期 堰体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中的岩土力学问题 被引量:103
9
作者 李宁 程国栋 谢定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8-272,共5页
针对西部大开发中广泛的岩土工程问题提炼出四个有代表性的岩土力学问题 ,就该岩土力学问题的研究现状、存在的困难、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探讨 ,可望对这一问题引起抛砖引玉的深究。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黄土力学 冻土力学 节理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黄土地层盾构施工诱发地面沉降规律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25
10
作者 朱才辉 李宁 张志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87-1095,共9页
西安黄土地层中地铁盾构施工尚属首次,无现有的工程经验可借鉴,采用Peck公式对盾构施工段实测地表沉降进行预测时,得到沉降槽与实测结果差异较大,鉴于此因,利用APDL语言编制邓肯–张模型及有限元程序来追踪模拟盾构施工过程,对黄土邓肯... 西安黄土地层中地铁盾构施工尚属首次,无现有的工程经验可借鉴,采用Peck公式对盾构施工段实测地表沉降进行预测时,得到沉降槽与实测结果差异较大,鉴于此因,利用APDL语言编制邓肯–张模型及有限元程序来追踪模拟盾构施工过程,对黄土邓肯–张参数、含水率及埋深等因素的变化引起的地层沉降进行量化分析,对黄土地层在盾构施工条件下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相关的规律性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地面沉降预测经验公式,并对某实测结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公式能较好的反映西安黄土地层盾构施工引起地面沉降特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黄土地层 盾构施工 邓肯-张模型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土材料软化特性的滑坡多级滑动面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薛海斌 党发宁 +2 位作者 尹小涛 雷曼 杨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35-3242,3336,共9页
在实际工程中,滑坡经常呈现出多级破坏的特征,而一般计算和设计中仅关注最危险的滑动面及对应的最小安全系数,这往往遗留安全隐患。在考虑岩土材料软化特性的基础上,借助FLAC3D和Matlab软件平台构建了无需人工干预便可有效模拟与评价滑... 在实际工程中,滑坡经常呈现出多级破坏的特征,而一般计算和设计中仅关注最危险的滑动面及对应的最小安全系数,这往往遗留安全隐患。在考虑岩土材料软化特性的基础上,借助FLAC3D和Matlab软件平台构建了无需人工干预便可有效模拟与评价滑坡多级破坏的理论框架。以旬阳县党家坝廉租房小区滑坡为例,通过对塑性剪应变、塑性拉应变、剪切应变增量等特征变量的渐进发展规律分析发现:滑坡多级滑动面的形成,其时间和空间顺序并不一定相对应。各级滑动面在时间上按产生的先后顺序依次为第1级主滑面、第2级主滑面、次级滑面;而在空间上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依次为第1级主滑面、次级滑面、第2级主滑面。从计算所得的滑坡最终破坏形态中发现,坡体内部出现的滑动面条数与现场采集的拉裂缝数基本保持一致;第1级主滑面的入口位置与滑坡前缘拉裂缝位置基本吻合;而第2级主滑面及次级滑面的位置与现场勘查到的拉裂缝位置出现偏差。从材料参数的渐进发展规律中发现,滑面上强度参数的分布及大小均随着滑面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变化,其变化区间为峰值强度到残余强度,这是此方法可以有效模拟多级滑动面形成过程与各级滑动面之间相互影响的核心所在。借助矢量和法成功地实现了基于滑面上强度参数渐进发展规律的安全系数演化过程的确定。通过对安全系数演化过程的分析发现,在滑坡多级滑动面的形成过程中安全系数大小顺序呈现出3种不同的状态,这很好地揭示了各级滑动面在形成过程中的主、被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化特性 多级滑动面 渐进发展 矢量和法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正交地裂缝隧道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熊田芳 邵生俊 +1 位作者 王天明 高志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9-186,共8页
以西安地铁二号线穿越地裂缝的区间隧道为对象,通过几何相似比尺50:1的物理模型试验,开展了地裂缝活动条件下地铁隧道骑缝(变形缝与地裂缝一致)正交穿越地裂缝时衬砌结构与围岩相互作用机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裂缝发生各级错动... 以西安地铁二号线穿越地裂缝的区间隧道为对象,通过几何相似比尺50:1的物理模型试验,开展了地裂缝活动条件下地铁隧道骑缝(变形缝与地裂缝一致)正交穿越地裂缝时衬砌结构与围岩相互作用机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裂缝发生各级错动位移条件下,不同围岩应力场的围岩土压力、衬砌结构应力及其不均匀沉降位移变化规律相似;上下盘内的衬砌结构之间具有明显的错断位移,下盘内衬砌结构的沉降量越小,上盘内衬砌结构的沉降量越大,均呈渐变趋势;上盘内衬砌结构应力、围岩土压力随地裂缝错动位移的增加而减小,下盘衬砌结构应力和围岩土压力随地裂缝错动位移的增加而增大,围岩土压力和衬砌结构应力的增量峰值均发生在地裂缝附近。模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对于分析地裂缝活动区间地铁隧道工程的运营及维护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隧道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荷载作用下缓倾角反倾似层状岩质边坡变形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代仲海 胡再强 +1 位作者 尹小涛 吴振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412-418,424,共8页
在反倾层状边坡的破坏机制和稳定性分析方面,由于其稳定性一般较好,系统深入地研究其破坏机制和稳定性的反而不多。以火山岩地层多次火山喷发旋回形成的缓倾角反倾似层状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其位移矢量图,揭示边坡的变形... 在反倾层状边坡的破坏机制和稳定性分析方面,由于其稳定性一般较好,系统深入地研究其破坏机制和稳定性的反而不多。以火山岩地层多次火山喷发旋回形成的缓倾角反倾似层状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其位移矢量图,揭示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和稳定性控制要素,利用极限平衡法、矢量和法,评价其稳定性,利用强度折减法分析塑性区的扩展规律,揭示滑动面发展的时间空间规律,结果表明,(1)类似层状反倾岩质边坡的潜在破坏模式为剪切–张拉破坏,滑面形态表现为近似折线状:顺坡向穿过凝灰岩夹层和强风化岩体,后缘通过陡倾结构面;(2)极限平衡法、矢量和法的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表明边坡浅层稳定性不满足工程稳定性要求,深层稳定性满足工程稳定性要求,且三维矢量和安全系数大于二维结果,是三维效应造成;(3)塑性区扩展揭示滑面的空间发展序列为滑面4、5、3。文中的技术路线和分析方案可用于缓倾角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荷载 地震荷载 矢量和方法 反倾似层状边坡 边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应变条件下土的强度准则在黄土工程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玉 邵生俊 +3 位作者 赵敏 丁潇 刘瑾 佘芳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1-80,共10页
文章依据Mohr-Coulomb、Matsuoka-Nakai、■空间滑动面、Lade-Duncan、AC-SMP强度准则所建立的平面应变条件下的中主应力公式和土的平面应变强度准则,对黄土工程中常见的平面应变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包括黄土基坑直立开挖平面应变问题... 文章依据Mohr-Coulomb、Matsuoka-Nakai、■空间滑动面、Lade-Duncan、AC-SMP强度准则所建立的平面应变条件下的中主应力公式和土的平面应变强度准则,对黄土工程中常见的平面应变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包括黄土基坑直立开挖平面应变问题、挡土结构土压力问题和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平面应变条件下Lade-Duncan准则和■空间滑动面强度准则对于各种黄土工程的计算结果是基本相同的,进一步说明Lade-Duncan强度准则描述土单元剪切破坏时的空间滑动面近似为■空间滑动面;平面应变条件下所推导的各个强度准则在进行黄土工程具体问题分析时与常用的Mohr-Coulomb准则有较大的差异,Mohr-Coulomb准则趋于保守,未能充分发挥黄土的强度。在进行平面应变问题的黄土工程设计时,可选择适合黄土的强度准则,考虑平面应变条件下中主应力对土强度的贡献,充分的发挥黄土的原生结构特性,在工程建设中提高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工程 平面应变 强度准则 中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及矿物颗粒大小对岩土材料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许尚杰 尹小涛 党发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581-2587,共7页
岩石常见较大的晶体或者矿物颗粒,混凝土中是骨料,通过团簇模拟大颗粒的力学行为、团簇可以破裂。根据设计的相同数量、相同位置、不同半径的大颗粒数值单轴压缩试验,在虚拟试验条件下,考察了颗粒大小对材料力学响应的影响。通过分析颗... 岩石常见较大的晶体或者矿物颗粒,混凝土中是骨料,通过团簇模拟大颗粒的力学行为、团簇可以破裂。根据设计的相同数量、相同位置、不同半径的大颗粒数值单轴压缩试验,在虚拟试验条件下,考察了颗粒大小对材料力学响应的影响。通过分析颗粒材料的破裂形态、裂纹扩展过程、应力-应变曲线和破裂能量演化规律发现:大颗粒具有明显的增强特性,有阻止裂纹扩展的作用,破裂多绕大颗粒发展;增强幅度随颗粒半径的增加呈单增趋势,半径较小时,增强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流 颗粒材料 团簇 破裂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CY-2旋切触探系统研发及应用
16
作者 马语航 何明明 李宁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5-1038,共14页
中国地下岩土工程开发常面临高地应力、地下岩溶和极软岩等复杂地质条件,造成岩体结构松散断裂,快速、准确且方便地获取岩体力学参数对于地下岩土工程建设至关重要。自主研制了一台自动和连续监测岩石钻进过程的XCY-2旋切触探系统,包括... 中国地下岩土工程开发常面临高地应力、地下岩溶和极软岩等复杂地质条件,造成岩体结构松散断裂,快速、准确且方便地获取岩体力学参数对于地下岩土工程建设至关重要。自主研制了一台自动和连续监测岩石钻进过程的XCY-2旋切触探系统,包括动力钻进控制系统、全伺服系统、智能监测系统等多个系统,安装流程简易且试验操作步骤简单。基于该系统开展了完整岩层、分层岩体等不同条件下的岩体旋切触探试验,探究旋切钻进过程中随钻参数与不同岩性的特征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智能监测系统能够有效地智能控制和实时监测钻进速度、动力头转速、钻进扭矩、水压力、钻进压力和钻进深度等钻进参数,实现了地下工程施工高精准的钻进操作和监测;(2)钻进不同岩层组合试块时钻进压力和钻进扭矩会产生波动,上下差距明显,而钻速和转速在整体试验过程中保持稳定输出,证明了钻进过程中钻进参数的监测结果可靠。(3)钻进扭矩和钻进压力在不同岩层交界处有明显波动现象,对不同岩性的岩石实时感知明显,实现了岩层界面的准确定位。XCY-2旋切触探系统为地下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钻进设备 旋切触探技术 钻进参数 岩层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化岩土介质的应变局部化研究进展——意义·现状·应变梯度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冰 李宁 盛国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4-499,共6页
如何准确描述岩土的应变软化已是岩土力学研究的难题,而岩土介质的软化性状与应变局部化的产生和发展直接相关。阐述了研究岩土材料的软化性状的意义以及岩土材料的软化与应变局部化的关系。从实验研究、理论建模和数值模拟三方面综述... 如何准确描述岩土的应变软化已是岩土力学研究的难题,而岩土介质的软化性状与应变局部化的产生和发展直接相关。阐述了研究岩土材料的软化性状的意义以及岩土材料的软化与应变局部化的关系。从实验研究、理论建模和数值模拟三方面综述应变局部化在岩土力学中的研究现状;说明应变局部化发生时考虑应变梯度的必要性;就应变局部化研究在岩土力学中的发展趋势提出初步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化 岩土介质 应变局部化 应变梯度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裂缝活动现状及地铁隧道建设应对措施 被引量:11
18
作者 梁永恒 邵生俊 王桃桃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399-403,共5页
汾渭盆地是国内地裂缝发育最强烈的地区。西安地处汾渭盆地,已经出露地表和隐伏的地裂缝共发现15条。在综合已有的认识基础上,深化了西安地裂缝成因的认识。通过西安地裂缝的活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针对西安各地裂缝的分布、活动状... 汾渭盆地是国内地裂缝发育最强烈的地区。西安地处汾渭盆地,已经出露地表和隐伏的地裂缝共发现15条。在综合已有的认识基础上,深化了西安地裂缝成因的认识。通过西安地裂缝的活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针对西安各地裂缝的分布、活动状态和已有监测结果,给出了地裂缝带的最大地表宽度和地铁设防长度;针对地裂缝活动对衬砌结构的影响及破坏作用,从适应地裂缝变形、预防衬砌结构破坏和道床变形调控等方面,探讨了地基处理措施、结构加强措施、道床结构措施,阐述了西安地铁2号线通过地裂缝时地铁隧道建设的应对措施。目前,确立的"放"与"防"的设计指导思想是西安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设计方案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地裂缝 地铁隧道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液限土工程特性改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柳厚祥 余志江 +1 位作者 李宁 廖雪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44-148,共5页
为解决高液限土路基难以晾晒和难以压实问题,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确定了土壤稳定剂的类型并得出了大量的试验数据;针对高液限土的工程特点,在高液限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土壤稳定剂(康耐),研究改良后高液限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强度变化规律... 为解决高液限土路基难以晾晒和难以压实问题,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确定了土壤稳定剂的类型并得出了大量的试验数据;针对高液限土的工程特点,在高液限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土壤稳定剂(康耐),研究改良后高液限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强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液限土经掺入十万分之五的土壤稳定剂(康耐)处理后,其液限和塑限降低,强度大幅度增长,可作为高等级公路的路基填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液限土 路基 土壤改良 康耐 工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冻岩土区露天矿边坡局部稳定性探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国锋 李宁 +1 位作者 刘乃飞 朱才辉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61,共9页
多年冻岩土区露天矿边坡具有特殊的地层分布,且坡表易受外环境周期性的影响而产生局部滑塌或掏蚀破坏。本文沿用含相变的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耦合(THM)简化算法和理想边坡模型,探究了边坡冻融下局部损伤破坏演化过程,讨论了基于屈服... 多年冻岩土区露天矿边坡具有特殊的地层分布,且坡表易受外环境周期性的影响而产生局部滑塌或掏蚀破坏。本文沿用含相变的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耦合(THM)简化算法和理想边坡模型,探究了边坡冻融下局部损伤破坏演化过程,讨论了基于屈服接近度的局部稳定性分析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并以此研究了各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拉塑性区会随着季融层回冻而内移,坡体浅层有沿季冻层底冰面滑塌的可能,而坡肩内部是坡体整体安全性的受力关键,局部有效屈服区综合了拉剪破坏的性质及其区域分布。冻结温度、坡高、冻融循环次数、热膨胀系数、孔隙率对局部有效屈服区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其中,坡高、冻结温度、冻融次数主要导致坡体内部的损伤积累,坡角更易导致坡表的破坏,而热膨胀系数、孔隙率将同时增大坡体的破坏区与损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稳定性 屈服接近度 露天矿边坡 多年冻岩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