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SiC MOSFET模块寿命预测方法研究与实现
1
作者 毛明波 孟昭亮 +1 位作者 高勇 杨媛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9-235,258,共8页
针对目前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Si CMOSFET(siliconcarbide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实际工况中在线寿命预测难度大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PSO-BP(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针对目前碳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Si CMOSFET(siliconcarbide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实际工况中在线寿命预测难度大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PSO-BP(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SiC MOSFET模块寿命预测数字化实现方法。首先,利用导通压降平台提取Si CMOSFET的导通压降作为温敏电参数,建立基于实验数据的结温预测方案;其次,利用功率循环加速老化实验平台,提取老化特征数据,建立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寿命预测方案;然后,将结温预测方案与寿命预测方案移植到可编程阵列逻辑中,实现SiC MOSFET寿命预测数字化;最后,设计了验证电路。实验表明,数字化显示的结温与真实结温的误差为4.73℃,与真实寿命次数的误差百分比为4.1%,证明所提寿命预测方法得到了数字化实现,并能够准确预测SiC MOSFET模块的寿命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MOSFET 粒子群优化-反向传播 寿命预测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传感器的地铁过渡电阻测量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孟昭亮 董志伟 +1 位作者 杨媛 李国锋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8-131,共4页
地铁过渡电阻是影响杂散电流泄露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测量过渡电阻可以及时了解地铁回流系统的老化程度,对于杂散电流的防治有很大的意义。提出了一种可以在线测量地铁过渡电阻的方法,将列车运行时的回流电流作为外部测试电源,利用区间... 地铁过渡电阻是影响杂散电流泄露的重要因素之一,准确测量过渡电阻可以及时了解地铁回流系统的老化程度,对于杂散电流的防治有很大的意义。提出了一种可以在线测量地铁过渡电阻的方法,将列车运行时的回流电流作为外部测试电源,利用区间中的传感器采集区间内轨道电压和排流网极化电压,得出轨道到排流网的电压,再根据两个区间的轨道电流求出泄漏电流的值进而求出过渡电阻。这种方法可以改变传统的停电测量方式,实现在不停电情况下快速测量区间过渡电阻。最后,通过SIMULINK工具箱搭建回流系统模型,采集电压值进行计算对比,验证其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分布式传感器 电压采集 过渡电阻 在线测量 仿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湍流环境下光斑中心定位算法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吴鹏飞 王辉亮 +1 位作者 雷思琛 党帅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9-281,共13页
以提高通信链路的稳定性为目标,针对传统算法如形心法、质心法等在大气激光通信中定位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滑动加权质心定位算法。改进了自适应阈值分割方法,提高光斑定位的精度;对光斑进行去背景噪声处理和中心噪声补偿,最大... 以提高通信链路的稳定性为目标,针对传统算法如形心法、质心法等在大气激光通信中定位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滑动加权质心定位算法。改进了自适应阈值分割方法,提高光斑定位的精度;对光斑进行去背景噪声处理和中心噪声补偿,最大程度保留光斑有效灰度范围;通过非线性权重质心定位算法进行粗定位,加入滑动补偿机制后实现光斑中心的精定位。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及实验验证,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的形心法、质心法、非线性权重质心定位法,本文提出的滑动加权质心定位算法对连续光斑中心的定位步长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理论结果最大可以减小21.5%,实验结果最大可以减小11.7%;且在同等面积的光斑中心掩膜内像素总强度更高、综合定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湍流 阈值分割 定位精度 畸变光斑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华承军 李献英 +1 位作者 高博 柯锦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0-408,共9页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指农村居民在悠久历史演进过程中与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综合体,是我国农耕文明、地域建筑风貌和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陕南地区传统村落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代表之一.以...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指农村居民在悠久历史演进过程中与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综合体,是我国农耕文明、地域建筑风貌和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陕南地区传统村落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代表之一.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陕南地区16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单元,构建包含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社会服务、经济条件5个方面的陕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分析其人居环境的水平及空间分异特征,为陕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陕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空间分异大致呈现“周高中低”和“西高东低”的格局特征;(2)空间环境在一级指标层中权重最大,是影响村落人居环境水平的重要因子;(3)各一级指标中生态环境、空间环境和经济条件呈现正相关,文化环境、社会服务呈现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村落 人居环境 综合评价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与乡村社区耦合协调性评价研究——以青海省为例
5
作者 刘楠 路秋玲 +3 位作者 赵力 徐冬平 赵卓妍 杨智杰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共11页
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健康发展对全面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与乡村社区发展状态,综合评价其协调发展关系,对推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及乡村社区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以青海省为例,... 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健康发展对全面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与乡村社区发展状态,综合评价其协调发展关系,对推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及乡村社区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以青海省为例,分析自然保护地与乡村社区相互作用机制原理,并利用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青藏高原5处典型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保护地与乡村社区的耦合性、协调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自然保护地建设与乡村社区振兴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2)5处自然保护地与乡村社区在耦合关系方面呈现出的发展趋势各有不同。3)5处自然保护地中,多数与乡村社区协调度高,呈良性发展趋势;少数与乡村社区的耦合与协调发展状态较差。通过研究,为促进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与乡村社区融合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自然保护地 乡村社区 耦合度 协调度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