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8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理工大学无线光通信系统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柯熙政 杨尚君 +1 位作者 吴加丽 钟禧瑞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48,共23页
总结了国内外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无线光通信系统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分类,同时介绍了西安理工大学在该领域的工作,包括有波前测量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无波前测量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波前校正、偏摆镜和变形镜组合的波前... 总结了国内外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无线光通信系统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分类,同时介绍了西安理工大学在该领域的工作,包括有波前测量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无波前测量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波前校正、偏摆镜和变形镜组合的波前校正、空间光光纤耦合自适应光学波前校正等。自适应光学技术可有效修正无线光通信系统中由大气湍流引起的畸变波前,提高耦合效率和通信性能。虽然这些方法在理论分析和工程实际中尚不完善,但不失为人们在该领域进行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光通信 自适应光学 大气湍流 波前畸变 波前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RS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终端的设计与工程实现 被引量:32
2
作者 刘锋 潘永湘 毛芳仁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4-57,62,共5页
针对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对数据传输可靠性和实时性等要求,指出无线通信以其方便、快捷和廉价的优势可弥补传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通信方式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GeneralPackedRadioService)的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 针对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对数据传输可靠性和实时性等要求,指出无线通信以其方便、快捷和廉价的优势可弥补传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通信方式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GeneralPackedRadioService)的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设计方案。在简要介绍配电网系统整体结构、工作原理、主要特点的基础上,详细论述系统的核心部分——GPRS数据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工程实现。设计的系统已投入电表集抄的实际应用中;实践表明具有实时性强、传输速率快、数据吞吐量大、可靠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自动化 数据采集 GPRS TCP/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自动化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被引量:4
3
作者 程刚 焦尚彬 刘涵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16-1721,共6页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工程实践能力,构建高水平的创新实训平台是必不可缺的条件。结合行业背景和地方院校的自动化类专业特色,以具体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三轴运动控制实训平台构建为例,按照标准...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工程实践能力,构建高水平的创新实训平台是必不可缺的条件。结合行业背景和地方院校的自动化类专业特色,以具体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三轴运动控制实训平台构建为例,按照标准工业自动化产品设计流程,从平台的硬件构建到软件设计,从基本功能实现到创新型功能设计,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将所学课程知识充分理解且综合运用方能实现。该实训平台的构建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整体水平的提高,适应当今我国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创新能力 自动化 运动控制 实训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无人机紫外光信息收集方法
4
作者 赵太飞 郭佳豪 +1 位作者 辛雨 王璐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8,共16页
针对电磁干扰环境下的无人机信息收集问题,使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实现了紫外光非直视通信收发仰角自适应调整的信息收集方法。建立了无人机的移动、通信、信息收集和能耗模型,以时间、能量和通信质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使... 针对电磁干扰环境下的无人机信息收集问题,使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实现了紫外光非直视通信收发仰角自适应调整的信息收集方法。建立了无人机的移动、通信、信息收集和能耗模型,以时间、能量和通信质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使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为了让无人机获得更优的飞行方向、飞行速度以及紫外光收发仰角的决策,设计了一套适合信息收集任务的奖励函数,并对经典的深度双Q网络算法加入双目标网络、熵正则化和优先经验回放等改进。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相比经典的深度双Q网络算法,在时间效率上至少提高了13%,能量消耗至少减少了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信息收集 紫外光非直视通信 深度强化学习 深度双Q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伏接入情况下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适应性 被引量:30
5
作者 刘健 林涛 +3 位作者 李龙 沈兵兵 同向前 张志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7-12,共6页
为了应对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挑战,分析了分布式光伏的短路电流特征和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短路电流的影响,指出当分布式光伏接入上游母线时,依据故障电流的传统故障定位策略完全适应。给出了分布式光伏接入馈线情形下的最不利条件... 为了应对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挑战,分析了分布式光伏的短路电流特征和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短路电流的影响,指出当分布式光伏接入上游母线时,依据故障电流的传统故障定位策略完全适应。给出了分布式光伏接入馈线情形下的最不利条件,并分析了能够满足传统故障定位策略要求的适应范围。为了满足分布式光伏超出适应范围的故障定位要求,论述了两种应对方法,即重合闸与分布式光伏脱网特性配合法和基于方向元件法。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配电网发生三相或两相短路,由光伏供出的短路电流都不超过其额定电流的1.5倍;在分布式光伏接入容量不超过馈线载流量25%的条件下,电缆馈线基本都能满足传统故障定位规则要求、架空馈线绝大部分能满足传统故障定位规则要求。论述的两种应对方法能够满足分布式光伏超出适应范围的故障定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配电自动化 分布式光伏 短路电流 故障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tri网的办公自动化工作流建模 被引量:6
6
作者 鲁晓锋 王新房 +1 位作者 李燕 李爱民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893-1895,共3页
基于Petri网的建模方法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和直观的图形表示,是对工作流建模和分析的理想工具。通过对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发文管理实例的描述,提出了一个基于Petri网办公自动化工作流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正确性验证,提高了办公自动化... 基于Petri网的建模方法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和直观的图形表示,是对工作流建模和分析的理想工具。通过对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发文管理实例的描述,提出了一个基于Petri网办公自动化工作流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正确性验证,提高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用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I网 工作流 办公自动化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实时数据库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窦玉东 余健明 +1 位作者 同向前 高煜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80-83,共4页
针对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实时应用中存在的缺陷 ,分析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实时数据库系统的构成及数据对象的分类 ,提出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实时数据库模型 ,并对其数据库结构、事务处理进行了设计。该模型在变电站... 针对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实时应用中存在的缺陷 ,分析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实时数据库系统的构成及数据对象的分类 ,提出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实时数据库模型 ,并对其数据库结构、事务处理进行了设计。该模型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得到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自动化 实时数据库系统 面向对象 线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与控制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涵 张晓晖 +4 位作者 邓毅 李琦 辛菁 钱富才 马静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8-80,共3页
高等院校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省级信息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总结了创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有效经验,包括提高实验教学师资的整体水平、创新管理与运行机制、完善多层次实验教... 高等院校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省级信息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总结了创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有效经验,包括提高实验教学师资的整体水平、创新管理与运行机制、完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实验平台建设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工程 实验示范中心 信息与控制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ternet的变电站自动化软件的实现 被引量:1
9
作者 余健明 孙宏丽 杨文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2-64,共3页
介绍基于Internet的变电站自动化软件中Web应用程序的体系结构及实现 ,并论述了该应用程序采用的最新MVC(Model View Controller)模式、JSP/Servlet编程方法、数据库连接池、JavaBean等技术。指出其具有跨平台性、执行效率高 ,用户与服... 介绍基于Internet的变电站自动化软件中Web应用程序的体系结构及实现 ,并论述了该应用程序采用的最新MVC(Model View Controller)模式、JSP/Servlet编程方法、数据库连接池、JavaBean等技术。指出其具有跨平台性、执行效率高 ,用户与服务器交互实时性强等优点 ,可做为基于Internet的变电站自动化软件系统中Web应用程序的典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自动化软件 NTERNET 数据采集 SCADA 应用程序 电力系统 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数据可信度法提高配电自动化数据一致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健 董海鹏 杨文宇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4,共4页
提出的基于数据可信度的不良数据辩识和修正方法,能够在严重缺乏量测数据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遥测数据一致性。讨论了配电网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作为不良数据判断的依据。提出了数据可信度的概念,并论述了动态调整数据可信... 提出的基于数据可信度的不良数据辩识和修正方法,能够在严重缺乏量测数据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遥测数据一致性。讨论了配电网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作为不良数据判断的依据。提出了数据可信度的概念,并论述了动态调整数据可信度的方法。论述了单个节点的不良数据辩识及修正过程和多个节点构成的区域的不良数据辩识及修正过程。最后结合实例进一步论述了提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自动化 数据一致性 数据可信度法 电力系统 配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大尺寸测量系统的坐标系自动标定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晓晖 张嘉颖 +5 位作者 刘青 李金童 杨启航 吕佳铭 尚婷 成鹏飞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179,共13页
针对现有方法在标定过程中过于繁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大尺寸测量系统的坐标系全自动标定方法。该方法通过固定两个在测量单元局部坐标系已知坐标的测量节点作为标记靶,测量单元之间相互测量彼此的标记靶获得标记靶上的测量点在不... 针对现有方法在标定过程中过于繁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大尺寸测量系统的坐标系全自动标定方法。该方法通过固定两个在测量单元局部坐标系已知坐标的测量节点作为标记靶,测量单元之间相互测量彼此的标记靶获得标记靶上的测量点在不同坐标系下的坐标值,利用这些坐标值建立三维几何约束,从而自动标定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关系。借助于精密激光定位系统平台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测量单元局部坐标系之间的自动标定,降低了坐标系标定过程中的人工成本。在距离测量单元布站区域约2 m,大小为5 000 mm×5 000 mm×500 mm的测量空间中长度测量的精度在0.46 mm/m以内,测试点三维坐标测量的标准偏差在0.026 mm以内,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工业测量的需求。该方法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标定效率,有望为具有自动标定功能的大尺寸测量设备的产品化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测量系统 自动标定 标记靶 几何约束 工业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时间注意力机制和单模态标签自动生成策略的自监督多模态情感识别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强 王姝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8-601,共14页
大多数多模态情感识别方法旨在寻求一种有效的融合机制,构建异构模态的特征,从而学习到具有语义一致性的特征表示。然而,这些方法通常忽略了模态间情感语义的差异性信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多任务学习框架,联合训练1个多模态任... 大多数多模态情感识别方法旨在寻求一种有效的融合机制,构建异构模态的特征,从而学习到具有语义一致性的特征表示。然而,这些方法通常忽略了模态间情感语义的差异性信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多任务学习框架,联合训练1个多模态任务和3个单模态任务,分别学习多模态特征间的情感语义一致性信息和各个模态所含情感语义的差异性信息。首先,为了学习情感语义一致性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循环神经网络的时间注意力机制(TAM),通过赋予时间序列特征向量不同的权重来描述情感特征的贡献度。然后,针对多模态融合,在语义空间进行了逐语义维度的细粒度特征融合。其次,为了有效学习各个模态所含情感语义的差异性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间特征向量相似度的自监督单模态标签自动生成策略(ULAG)。通过在CMU-MOSI,CMU-MOSEI, CH-SIMS 3个数据集上的大量实验结果证实,提出的TAM-ULAG模型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分类指标(Acc_(2),F_(1))和回归指标(MAE, Corr)上与基准模型的指标相比均有所提升;对于二分类识别准确率,在CMUMOSI和CMU-MOSEI数据集上分别为87.2%和85.8%,而在CH-SIMS数据集上达到81.47%。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同时学习多模态间的情感语义一致性信息和各模态情感语义的差异性信息,有助于提高自监督多模态情感识别方法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情感识别 自监督标签生成 多任务学习 时间注意力机制 多模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邻节点数目和位置信息改进的AODV路由协议
13
作者 吴鹏飞 杨正保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128,共3页
针对在节点密度大的网络下按需平面距离向量(AODV)路由协议延时大、网络拥塞、分组抵达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邻居节点数目和节点位置信息改进的AODV-C协议。当网络中的无人机(UAV)节点的邻居节点数量较少时,只允许前进区域上的节点转... 针对在节点密度大的网络下按需平面距离向量(AODV)路由协议延时大、网络拥塞、分组抵达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邻居节点数目和节点位置信息改进的AODV-C协议。当网络中的无人机(UAV)节点的邻居节点数量较少时,只允许前进区域上的节点转发数据包;数量较多时,在前进区域内且距离源节点远的邻居节点转发数据包,限制数据包的转发节点数量和转发的区域。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路由协议与AODV、AODVE相比,提高了路由稳定性与可靠性,能够更好地适应节点密度大的网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由协议 节点数目 位置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集残差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各向异性旅行时计算方法
14
作者 赵亦群 张志禹 董雪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10-2318,共9页
针对目前利用物理信息神经网络计算旅行时只是应用在各向同性介质上、在远离震源时误差较大和效率低等问题,而有限差分法、试射法和弯曲法等方法在多震源、高密度网格上计算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密集残差物理信息神经网络计算各向异性... 针对目前利用物理信息神经网络计算旅行时只是应用在各向同性介质上、在远离震源时误差较大和效率低等问题,而有限差分法、试射法和弯曲法等方法在多震源、高密度网格上计算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密集残差物理信息神经网络计算各向异性介质旅行时的方法。首先推导了各向异性因式分解后的程函方程作为损失函数项;其次引入局部自适应反正切函数为激活函数和L-BFGS-B(Limited-memory Broyden-Fletcher-Goldfarb-Shanno-B)作为优化器;最后在网络中采用分段式训练的方式,先训练深层密集残差网络,然后冻结其参数,再训练具有物理意义的浅层密集残差网络,从而评估网络得到旅行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均匀速度模型下的旅行时最大绝对误差达到了0.0158μs,其他速度模型下平均绝对误差平均下降了两个数量级,在效率方面也平均提高了1倍,明显优于快速扫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各向异性 旅行时 程函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信息迭代学习控制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
15
作者 张晓涵 张俊乐 闫飞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49-2657,共9页
为加快交通信号控制中迭代学习控制的收敛速度,解决迭代学习控制历史信息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历史信息迭代学习控制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利用欧氏距离从历史信息数据库中找到相似的历史数据,对数据进行加权处理,给相似度高的数... 为加快交通信号控制中迭代学习控制的收敛速度,解决迭代学习控制历史信息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历史信息迭代学习控制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利用欧氏距离从历史信息数据库中找到相似的历史数据,对数据进行加权处理,给相似度高的数据赋予更大的权重;根据数据对应的信号配时及权重,计算得到适合的初次迭代控制信号,应用到PD型迭代学习控制中。与自主设置初次迭代控制信号的PD型迭代学习控制相比,以更快速度使各个交叉口的排队长度趋于均衡状态,充分利用一个周期的绿灯时长,提升路网的通行效率。利用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信号控制 迭代学习控制 收敛速度 历史信息 欧氏距离 初次迭代控制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特征提取与融合的红外图像增强算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牧 张一朗 柯熙政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53,共14页
针对传统的特征融合算法多从单一的尺度上抽取图像的特征,并且在红外图像亮度增强过程中可能导致局部特征信息的丢失与退化而引起红外图像细节分辨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多尺度特征提取与融合的红外图像增强算法,主要由多尺度自适应特征... 针对传统的特征融合算法多从单一的尺度上抽取图像的特征,并且在红外图像亮度增强过程中可能导致局部特征信息的丢失与退化而引起红外图像细节分辨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多尺度特征提取与融合的红外图像增强算法,主要由多尺度自适应特征提取模块、亮度增强迭代函数以及特征融合和图像重建模块构成。首先,提出的多尺度自适应特征提取融合模块保存和融合了来自不同卷积层特征的多尺度信息;然后,改进的亮度增强迭代函数使用了融合特征作为逐像素参数,用于红外图像亮度增强;最后,通过提出的特征融合和图像重建模块,增强了特征在网络中的传播能力,并保持了局部信息的完整性。实验结果表明:多尺度特征提取与融合的红外图像增强算法与其它表现较好的网络相比,峰值信噪比、余弦相似度以及信息熵分别提高了3.7%、1.3%、1.6%。且在测试数据集上根据引用的火灾隐患检测算法判断是否存在火灾隐患进行早期火灾检测,其准确率为97.86%,说明了提出的多尺度特征提取与融合的红外图像增强算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 图像增强 深度学习 特征融合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和FFT的自适应X射线脉冲星信号降噪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璐 张爽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1-394,共14页
X射线脉冲星导航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深空探测技术,其导航精度主要受X射线脉冲信号到达时间精度影响;X射线脉冲星信号降噪技术有望为X射线脉冲星导航提供良好的信号支撑。在有效抑制噪声的基础上,如何最大限度保留X射线脉冲星信号细节... X射线脉冲星导航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深空探测技术,其导航精度主要受X射线脉冲信号到达时间精度影响;X射线脉冲星信号降噪技术有望为X射线脉冲星导航提供良好的信号支撑。在有效抑制噪声的基础上,如何最大限度保留X射线脉冲星信号细节信息,一直是X射线脉冲星信号降噪处理中的难点。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阈值降噪中,混叠内蕴模态分量的个数、阈值函数和阈值是影响降噪效果的三个主要因素。本文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混叠内蕴模态分量进行分析,据其频域稀疏度筛选出含噪声的高频混叠内蕴模态分量;针对阈值函数和阈值的选择问题,提出了利用复合评价指标选择出阈值函数和阈值估计方法的最优组合,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脉冲星导航方面可能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星 经验模态分解(EMD)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复合评价指标(CEI) 信号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的小目标交通标志检测算法
18
作者 李牧 陶启婷 柯熙政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9-244,共6页
交通标志检测是自动驾驶系统、辅助驾驶系统(DAS)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小目标交通标志检测时受光照、恶劣天气等因素影响而导致的检测精度低、漏检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小目标交通标志检测算法... 交通标志检测是自动驾驶系统、辅助驾驶系统(DAS)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小目标交通标志检测时受光照、恶劣天气等因素影响而导致的检测精度低、漏检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小目标交通标志检测算法。首先,引入空间到深度卷积(SPD-Conv)对特征图进行下采样,有效避免小目标信息丢失,提高小目标敏感度。其次,基于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改进颈部网络,添加跨层连接以融合多尺度特征。之后,增加小目标检测层,增强小目标检测能力。最后,采用SIoU(Shape-aware Intersection over Union)损失函数,关注真实框与预测框的角度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中国交通标志检测数据集(CCTSDB2021)上的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83.5%,相较于原YOLOv5提升了7.2个百分点,检测速度满足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目标检测 YOLOv5 交通标志检测 SPD-Conv BiF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束整形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祝战科 袁英敏 柯熙政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6-785,共10页
激光器输出的光束通常用高斯分布描述,为了提高光束分布的均匀性和能量利用率,以满足实际需求,需要对光束进行整形。总结了几种光束整形技术,并将其分为静态光学元件和动态光学元件整形技术两大类;分别介绍了非球面透镜组、双折射透镜... 激光器输出的光束通常用高斯分布描述,为了提高光束分布的均匀性和能量利用率,以满足实际需求,需要对光束进行整形。总结了几种光束整形技术,并将其分为静态光学元件和动态光学元件整形技术两大类;分别介绍了非球面透镜组、双折射透镜组、衍射光学元件、微透镜阵列以及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等整形系统的研究进展、基本原理、影响整形效果的因素以及实际应用;着重总结了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相较于其他整形方法的优势,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束整形 非球面透镜 双折射透镜 微透镜阵列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前像差对单模光纤耦合效率影响的理论研究进展
20
作者 祝战科 任杰 柯熙政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4-582,共9页
在光学系统中,光学元件未对准和大气湍流引起的随机像差是造成波前像差的主要来源。波前像差的存在影响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对耦合效率影响显著,特别是在需要高精度的光学器件和光学通信系统中。基于Zernike多项式,综述了光学系统中具... 在光学系统中,光学元件未对准和大气湍流引起的随机像差是造成波前像差的主要来源。波前像差的存在影响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对耦合效率影响显著,特别是在需要高精度的光学器件和光学通信系统中。基于Zernike多项式,综述了光学系统中具体的单一像差模式(即圆对称类像差、倾斜-慧差类像差、像散类像差)和大气湍流影响下的随机像差对耦合效率的影响,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波前像差 数值分析 ZERNIKE多项式 光纤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