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长时地面目标跟踪技术
1
作者 卢晓燕 沈猛 +5 位作者 王洁 李嘉恒 杨一洲 何曦 曹玉举 庞澜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354,共12页
目标跟踪作为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智能视频监控、军事侦察等领域。但在面对物体形变以及遮挡等复杂应用场景时,相关滤波算法由于缺乏目标和背景判别区分以及遮挡状态判断等策略,存在跟错目标、缓慢漂移到背景等现象,... 目标跟踪作为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智能视频监控、军事侦察等领域。但在面对物体形变以及遮挡等复杂应用场景时,相关滤波算法由于缺乏目标和背景判别区分以及遮挡状态判断等策略,存在跟错目标、缓慢漂移到背景等现象,在遮挡后目标重新出现时,缺乏重检测机制,这些问题导致了跟踪性能在实际工程中大幅下降。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改进设计,首先在跟踪过程中,使用网络优化器更新多层深度特征提取网络,优化损失函数提高目标与背景的判别能力;其次,采用多重检测抗遮挡优化机制,确定跟踪器状态更新机制;最后,基于深度学习进行检测跟踪识别一体化设计,实现跟踪前典型目标的自动捕获,目标受遮挡后重新出现时实现对典型目标的重新捕获定位。在实验分析中,分别从跟踪精度、可视化定量损失以及算法速度等方面进行了性能验证。实测数据显示,本文采用的方法在以上方面性能表现良好,优于改进前的ECO(efficientconvolution operators for tracking)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特征网络优化器 检测跟踪识别一体化 重新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鲁棒纵向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健松 马清华 +1 位作者 黎海青 范黎明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22,共4页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模型存在的非线性、耦合性、多种不确定性和大气扰动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信号补偿的鲁棒控制方法:将真实模型分为名义模型和同效干扰两部分,通过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来实现名义模型期望的控制效果,然后设计干...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模型存在的非线性、耦合性、多种不确定性和大气扰动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信号补偿的鲁棒控制方法:将真实模型分为名义模型和同效干扰两部分,通过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来实现名义模型期望的控制效果,然后设计干扰补偿器来抑制同效干扰的影响。数字仿真结果表明,与状态反馈控制方法相比,文中所提出的鲁棒控制方法跟踪效果更好,控制精度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不确定性 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M技术的中心预控槽破片战斗部的破碎特性
3
作者 李伟航 姚文进 +4 位作者 朱炜 李文彬 张庆 李一鸣 刘燕宁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4,I0008,共10页
为了研究3D打印破片战斗部壳体的破片成形特性,对选区激光熔化(SLM)的中心预控槽钢壳体进行水介质破片回收试验。通过对比不同装药长径比、预控槽深度比例及网络形状的破片成形情况,明确预控槽参数对破片形态的影响,并讨论了其断裂模式... 为了研究3D打印破片战斗部壳体的破片成形特性,对选区激光熔化(SLM)的中心预控槽钢壳体进行水介质破片回收试验。通过对比不同装药长径比、预控槽深度比例及网络形状的破片成形情况,明确预控槽参数对破片形态的影响,并讨论了其断裂模式。结果表明,中心预控槽通过定向引导显著提升破碎可控性,破片质量回收率为87.09%~94.42%,完整破片生成率最高可达99.60%;装药长径比存在临界阈值,当装药长径比小于2.1时,完整破片生成率稳定于87.62%,连体率保持为22.40%;而装药长径比超过2.1时,完整生成率骤降至70.37%,连体率跃升至69.44%;连体破片数量与预控槽深度比例η呈显著负相关,完整破片生成率则随预控槽深度比例的增大而显著升高;横斜与菱形的网络形状相比于方形网络具有更好的破碎均匀性,完整破片生成率分别为96.09%和99.60%。断裂模式分析表明,轴向断裂以拉伸破坏为主,周向壳体内侧为剪切破坏,外侧为拉伸断裂,且当η>53.3%时,外侧剪切带宽度与内侧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预控破片战斗部 选区激光熔化 3D打印 中心预控槽 316L不锈钢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固定时间姿态饱和控制
4
作者 肖超 郭永 +3 位作者 邸富强 王力浩 李爱军 王长青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9,共9页
针对面临未知外部扰动与执行器饱和约束的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鲁棒自适应抗饱和固定时间控制策略,解决了航天器在外部扰动与执行器饱和约束下的姿态跟踪控制问题。首先,基于齐次性理论,设计了一种可在固定时间内收敛到零的非... 针对面临未知外部扰动与执行器饱和约束的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鲁棒自适应抗饱和固定时间控制策略,解决了航天器在外部扰动与执行器饱和约束下的姿态跟踪控制问题。首先,基于齐次性理论,设计了一种可在固定时间内收敛到零的非奇异全阶终端滑模面。然后,结合所提出的滑模面与自适应控制,设计了一种鲁棒自适应抗饱和控制器,可确保航天器系统状态在固定时间内完成对期望指令的跟踪。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其可为外部扰动与执行器饱和约束下航天器的姿态跟踪提供高精度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姿态控制 执行器饱和 固定时间控制 终端滑模控制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弹弹托分离性能的代理优化研究
5
作者 高钟谱 许和勇 +1 位作者 尹晋涛 蒋胜矩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6,175,共9页
一体化弹弹托的快速分离特性对弹丸射击精度具有重要影响,是弹托的主要设计要求之一。为提升弹托分离性能,基于六自由度方程和URANS方程发展了适合弹托分离计算的非定常CFD方法,并基于Kriging模型和遗传算法构建了弹托迎风窝外形代理优... 一体化弹弹托的快速分离特性对弹丸射击精度具有重要影响,是弹托的主要设计要求之一。为提升弹托分离性能,基于六自由度方程和URANS方程发展了适合弹托分离计算的非定常CFD方法,并基于Kriging模型和遗传算法构建了弹托迎风窝外形代理优化框架。采用16度压缩拐角算例,通过与实验值对比,验证了文中CFD方法的可靠性。通过代理优化方法得到了优化后的弹托迎风窝外形,并对比基准弹托进行了流场和分离特性分析,揭示了优化弹托分离性能得以提升的气动机理。结果表明,分离过程中优化弹托贴近弹丸的内表面压力衰减量显著小于基准弹托,迎风窝的表面压力与基准弹托基本持平,因此,优化弹托的整体分离力显著增加,分离横向位移提升14.86%,分离俯仰角提升13.75%,分离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弹 弹托分离 六自由度仿真 代理优化 KRIGING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调制惯导系统转位机构的高精度控制研究
6
作者 郑显润 胡睿 +1 位作者 梁刚刚 孙亚飞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3,共7页
为了满足先进旋转调制惯导系统对转位机构的高控制精度要求,以及弥补传统PI控制无法兼顾动态响应和稳态误差的缺陷,设计了一种结合了饱和校正的模糊-PI复合控制方法。该方法布置在传统三闭环控制中的位置环,以位置误差以及位置误差变化... 为了满足先进旋转调制惯导系统对转位机构的高控制精度要求,以及弥补传统PI控制无法兼顾动态响应和稳态误差的缺陷,设计了一种结合了饱和校正的模糊-PI复合控制方法。该方法布置在传统三闭环控制中的位置环,以位置误差以及位置误差变化率为输入,通过不同状态下配置相对合理的控制策略,可以兼顾模糊控制和PI控制的优点,实现对系统的精准调节。同时,引入的饱和校正技术可以有效抑制PI控制器积分项的过渡累积,从而减少了控制器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累积误差,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该控制方法在某型号平台式旋转惯导装置上表现出色,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稳态精度可以稳定控制在±5″内,响应时间可以控制在5 s以内,可满足高精度转位控制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调制 高精度控制 模糊-PI控制 饱和校正 直流无刷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氢等离子体加载的脉冲功率同步放大与质子加速技术
7
作者 马腾飞 张婕 +6 位作者 张文宇 叶思隽 魏强 肖堃 潘静 张程 袁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9-165,共7页
为有效解决驱动粒子反应需要的强电磁脉冲功率问题,在压电陶瓷堆脉冲功率源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氢等离子体加载和波粒共振机制的脉冲功率同步放大技术,其放大机理为:一是氢分子成键轨道比反键轨道能量低,在电离过程中会释放内能... 为有效解决驱动粒子反应需要的强电磁脉冲功率问题,在压电陶瓷堆脉冲功率源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氢等离子体加载和波粒共振机制的脉冲功率同步放大技术,其放大机理为:一是氢分子成键轨道比反键轨道能量低,在电离过程中会释放内能促进脉冲功率驱动的电离过程高效发生;二是氢原子电离后,电磁场与电离后形成的电子发生波粒共振,电子能量被同步转换为电磁场能量。波粒共振放大后获得更强的电磁脉冲能量,其作用到螺旋电极上可形成球形电磁场,并具有极高的加速梯度,可对氢原子高效电离后产生的大量质子进行近距加速。本文通过实验测试和仿真分析对上述理论进行了有效证明,该项研究有望为强电磁脉冲驱动的小型化、低成本质子发生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等离子体 脉冲功率放大 质子近距加速 波粒共振 球形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图像导引头抗干扰稳定跟踪融合设计方法研究
8
作者 杨云刚 闫晓东 +2 位作者 李琪 乔浩 裴培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8-322,335,共6页
针对图像导引头跟踪目标过程存在的不稳定、丢目标等技术难题,融合手动跟踪模式下“人在回路”可靠稳定控制的优势,以及自动跟踪模式下信息自动化处理、射手操作简便的优点,文中提出一种图像导引头抗干扰稳定跟踪融合设计方法。该方法... 针对图像导引头跟踪目标过程存在的不稳定、丢目标等技术难题,融合手动跟踪模式下“人在回路”可靠稳定控制的优势,以及自动跟踪模式下信息自动化处理、射手操作简便的优点,文中提出一种图像导引头抗干扰稳定跟踪融合设计方法。该方法在导引头自动跟踪模式下,当出现目标跟踪失败或丢目标等偶发异常情况时,通过人工手动调整的方式对跟踪点进行稍微修正,既充分降低了射手的操作压力,又最大程度提高了复杂背景、不良天候等条件下自动跟踪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同时以介入连续性、修正敏捷性和自动跟踪平稳性为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设计了微修间隔时间和修正周期最优方案。半实物仿真结果表明,微修优选方案在不同仿真条件下,使导弹命中率达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导引头 自动跟踪 微修 层次分析法 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发射反坦克导弹直接力控制快速转弯技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栗金平 曾望 +1 位作者 张爱戈 何润林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39,共4页
某反坦克导弹采用垂直弹射方式实现全方位快速攻击目标,使用直接力控制实现快速转弯,文中针对快速转弯问题创新性地给出了一种方法。首先对垂直发射导弹脉冲发动机的布局和建模方法进行了介绍,然后创新性地推导了快速转弯控制偏差的计... 某反坦克导弹采用垂直弹射方式实现全方位快速攻击目标,使用直接力控制实现快速转弯,文中针对快速转弯问题创新性地给出了一种方法。首先对垂直发射导弹脉冲发动机的布局和建模方法进行了介绍,然后创新性地推导了快速转弯控制偏差的计算方法,并详细给出了脉冲发动机的点火策略,最后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直接力控制快速转弯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发射 脉冲发动机 直接力控制 快速转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试验弹道数据的火箭弹控制舱温度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小武 毛瑞 杜凤怀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79,共5页
通过气动热和结构热响应计算对火箭弹控制舱的温度进行了预测,并通过飞行试验进行了验证。首先,选取弹道特征点并进行转捩判断,通过计算流体力学和工程计算方法相结合得到火箭弹飞行的气动热环境;然后,基于有限差分方法,得到火箭弹控制... 通过气动热和结构热响应计算对火箭弹控制舱的温度进行了预测,并通过飞行试验进行了验证。首先,选取弹道特征点并进行转捩判断,通过计算流体力学和工程计算方法相结合得到火箭弹飞行的气动热环境;然后,基于有限差分方法,得到火箭弹控制舱处防热结构的温度响应;最后,将数值计算结果同飞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预测的火箭弹控制舱内壁最高温度比飞行试验值高5.6%,文中的数值预测方法可用于火箭弹的防热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 气动热 温度响应 飞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无人艇及其反制方法研究进展
11
作者 高光磊 胡佳伟 +1 位作者 张治生 刘帮龙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0-438,共9页
随着无人作战体系逐步成为重要的海军非对称作战方式,小型无人艇正成为国际军事竞争的关注焦点。各军事强国都在不断研制、装备无人艇,并发展对应的反制技术,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以无人艇攻防对抗为切入点,聚焦现代战争中海战形态... 随着无人作战体系逐步成为重要的海军非对称作战方式,小型无人艇正成为国际军事竞争的关注焦点。各军事强国都在不断研制、装备无人艇,并发展对应的反制技术,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以无人艇攻防对抗为切入点,聚焦现代战争中海战形态的新变革,综述了国外典型小型无人艇的技术特点、作战模式,及反制手段的发展现状。进一步结合无人艇作战闭环杀伤链展望了综合运用雷达探测、电子侦察与干扰、红外与光电探测、以空制海、水下防御系统等多种手段的反无人艇攻防体系。研究内容可为小型无人艇研制及反制等相关装备的研发和实践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艇 目标特性 反制方法 智能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侵彻下脆性金属弹丸损伤特性研究
12
作者 王维占 景彤 +3 位作者 李红莉 孟凡高 郑灿杰 赵太勇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120,共8页
研究动能弹对典型防护靶板的冲击响应特性对改进弹丸威力设计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弹道冲击试验和理论建模分析,研究了12.7 mm动能弹对3种典型靶板(混凝土靶(工况1)、装甲钢靶(工况2)、陶瓷复合装甲靶(工况3))的冲击响应特性,并建立了用... 研究动能弹对典型防护靶板的冲击响应特性对改进弹丸威力设计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弹道冲击试验和理论建模分析,研究了12.7 mm动能弹对3种典型靶板(混凝土靶(工况1)、装甲钢靶(工况2)、陶瓷复合装甲靶(工况3))的冲击响应特性,并建立了用于表征脆性动能弹断裂特性的计算模型。研究发现:基于应力波理论建立的计算模型能够较好地分析典型靶板作用下弹体的断裂起始与终止位置,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规律一致性较好,适用可靠性较高;弹体对靶板的冲击载荷产生的拉伸波和剪切波是导致弹芯断裂方式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当冲击载荷较小时,弹芯最先呈现弹性响应特性(工况1),随着冲击载荷的增大,弹芯由拉伸断裂向剪切断裂方向转变,断面也由解理/韧窝断裂(工况2)向单一的解理断裂趋势(工况3)转变,且弹芯剩余高度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 断裂 拉伸 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型巡飞弹载锂原电池应用安全技术
13
作者 冯文韬 孙海洋 +2 位作者 李平 刘志伟 杨雪莹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1,共5页
作为中小型电动力巡飞弹的主要能量来源,巡飞弹载锂原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弹的质量与安全。将弹载锂原电池特性与巡飞弹全设计周期相结合,分别从单体电池安全性、组合电池安全性以及应用系统安全性三个维度开展研究工作,分... 作为中小型电动力巡飞弹的主要能量来源,巡飞弹载锂原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弹的质量与安全。将弹载锂原电池特性与巡飞弹全设计周期相结合,分别从单体电池安全性、组合电池安全性以及应用系统安全性三个维度开展研究工作,分析研究锂原电池在各个设计环节的安全特性及设计方法,以期提高巡飞弹载锂原电池乃至整弹的应用安全性水平,为相关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飞弹 锂原电池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制导弹药捷联制导控制一体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旭东 张鹏飞 +2 位作者 张意 齐竹昌 柴劲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9-275,共7页
建立了制导控制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系统不确定性进行了在线估计;基于动态面滑模理论,对制导控制系统进行了一体化设计,使弹体以特定角度命中目标,同时满足捷联导引头的视场角约束;为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建立了制导控制一体化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系统不确定性进行了在线估计;基于动态面滑模理论,对制导控制系统进行了一体化设计,使弹体以特定角度命中目标,同时满足捷联导引头的视场角约束;为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控制律中对观测器估计的系统不确定性进行了动态反馈补偿;利用李雅普诺夫理论证明了算法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六自由度弹道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制导弹药 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 动态面滑模控制 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 攻击角约束 捷联导引头视场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机电产品无故障数据可靠性鉴定试验方案研究
15
作者 封雷 解龙 +2 位作者 刘曦 刘超 李海和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429,共6页
为解决当前复杂机电产品威布尔可靠性鉴定试验方案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无故障数据的威布尔分布可靠性鉴定试验方法。针对两参数威布尔模型和历史数据计算故障率先验信息,采用贝叶斯统计理论获得后验信息,以最小二乘... 为解决当前复杂机电产品威布尔可靠性鉴定试验方案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无故障数据的威布尔分布可靠性鉴定试验方法。针对两参数威布尔模型和历史数据计算故障率先验信息,采用贝叶斯统计理论获得后验信息,以最小二乘法获得威布尔分布参数估计。以典型观瞄装置为对象,进行了无故障数据威布尔分布可靠性鉴定试验方案设计,并与GJB 899A—2009的方案进行了对比,威布尔分布的试验方案可靠性评估结果较指数分布准确度提高了9.2%,所建立的无故障数据的威布尔分布可靠性鉴定试验方案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性鉴定试验方案 无故障数据 贝叶斯统计理论 威布尔分布 复杂机电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模拟空间碎片撞击后效图像测试方法研究
16
作者 崔旭超 王丹妮 +3 位作者 陈仁昊 姚强强 闫振纲 贺翾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17,共6页
空间碎片撞击飞行器后的后效演化过程对飞行器防护设计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一般高速相机连续拍摄空间碎片撞击防护板后效图像时,由于寄生火光和烟雾太强所带来的过曝和模糊等问题,采用大能量脉冲全固体激光器,结合超高速相机进行空... 空间碎片撞击飞行器后的后效演化过程对飞行器防护设计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一般高速相机连续拍摄空间碎片撞击防护板后效图像时,由于寄生火光和烟雾太强所带来的过曝和模糊等问题,采用大能量脉冲全固体激光器,结合超高速相机进行空间碎片撞击后图像获取工作。该方法使用多路同步控制模块分别控制超高速相机以及激光光源,当空间碎片经过测试启动装置时,激光器和相机协同完成拍摄工作,获取多张空间碎片飞行和撞击后的图像。通过地基模拟空间碎片飞行撞击试验,该测试方法完成了撞击前后连续多幅的图像清晰记录,模拟空间碎片为直径6 mm钢球,撞击速度为1000 m/s,模拟防护板为两层距离150 mm的10 mm钢板,相机距离空间碎片飞行轨迹垂直距离为1000 mm,拍摄视场为570 mm×370 mm,证明该测试方法可以作为空间碎片撞击后图像获取的有效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后效 空间碎片 大能量激光光源 同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转弹舵机延迟时间实时解算方法研究
17
作者 李庚 王鹏 +5 位作者 高晓波 娄江 张瑶 赵洁 杜凤怀 胡车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2,共3页
为给舵机延迟相位补偿提供准确参数,提出一种应用于滚转弹舵机延迟时间实时解算方法。在弹上计算机硬件增加A/D转换模块实现舵反馈信号采集,根据滚转弹控制指令和舵偏角周期性过零的特性,计算出控制指令和舵偏角过零时刻,根据其过零时... 为给舵机延迟相位补偿提供准确参数,提出一种应用于滚转弹舵机延迟时间实时解算方法。在弹上计算机硬件增加A/D转换模块实现舵反馈信号采集,根据滚转弹控制指令和舵偏角周期性过零的特性,计算出控制指令和舵偏角过零时刻,根据其过零时间差解算出舵机延迟时间。结果表明:在弹上计算机软件中增加舵机延迟时间解算模块,通过线性插值、滑动平均滤波等方法提高延迟时间解算精度,以满足旋转弹制导控制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转弹 延迟时间 实时解算 制导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技术的齿轮残余应力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潘勤学 刘帅 +1 位作者 肖定国 靳鑫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57-1765,共9页
齿轮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军用和民用机械装备中。国防工业的发展对齿轮传动的使用寿命、传动效率、可靠性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齿轮在服役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齿轮的失效,失效的模式多为轮齿齿面的疲... 齿轮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军用和民用机械装备中。国防工业的发展对齿轮传动的使用寿命、传动效率、可靠性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齿轮在服役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齿轮的失效,失效的模式多为轮齿齿面的疲劳点蚀和根部疲劳断裂,失效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装备的传动性能以及可靠性。引起这两种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过程中的疲劳,而残余应力是引起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齿轮的形状复杂,轮齿空间狭窄,传统方法很难准确、快速地进行齿轮残余应力的测量。提出了利用超声临界折射纵波测量齿轮残余应力的方法,研究了临界折射纵波在齿面及齿根附近的传播规律、设计了用于齿轮残余应力测量的传感器和自动化测量装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声临界折射纵波法能够实现齿轮残余应力的准确、快速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无损检测 残余应力 超声 齿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D摄像机新型光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晓涛 王绪安 康宁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9-194,共6页
以往的CCD摄像机通过曝光时间和信号增益调节光照强度时,二者不能被最优配置运用,难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它们的调光功效,特别是对于光照强度变化剧烈,动态范围大的状况,画面不清晰。针对上述不足,将直方图均衡化法进行一定的改进,精确配置... 以往的CCD摄像机通过曝光时间和信号增益调节光照强度时,二者不能被最优配置运用,难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它们的调光功效,特别是对于光照强度变化剧烈,动态范围大的状况,画面不清晰。针对上述不足,将直方图均衡化法进行一定的改进,精确配置曝光时间,优化信号增益系数,实现曝光时间与信号增益的最优化配置。经过实验验证,画面效果得到明显改善,调整时间不超过40ms,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曝光 信号增益 灰度 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控制组合对风力机翼型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惠 周广鑫 康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229-3234,共6页
为了研究基于涡发生器和Gurney襟翼流动控制组合的效果,对风力机专用翼型DU93-W-210进行风洞实验。实验工况包括光滑翼型、涡发生器、Gurney襟翼及不同组合方式。实验结果表明:Gurney襟翼与涡发生器组合不仅能获得更高的升力系数,而且... 为了研究基于涡发生器和Gurney襟翼流动控制组合的效果,对风力机专用翼型DU93-W-210进行风洞实验。实验工况包括光滑翼型、涡发生器、Gurney襟翼及不同组合方式。实验结果表明:Gurney襟翼与涡发生器组合不仅能获得更高的升力系数,而且能有效抑制流动分离,失速后阻力大幅降低。Gurney襟翼和涡发生器组合将2种装置的优势结合,得到更好的流动控制效果。双排涡发生器组合和单排涡发生器相比能更大程度延迟流动分离,进一步提高最大升力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气动性能 风洞实验 涡发生器 GURNEY襟翼 风力机翼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