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芝麻蛋白乳化特性及其O/W型乳液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彭子力 刘宁 +2 位作者 陈毅 丁建军 姚晓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93,109,共6页
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冷榨芝麻粕中的分离蛋白,探究芝麻蛋白的乳化特性及不同质量浓度芝麻蛋白对其水包油(O/W)型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芝麻蛋白的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在等电点附近最低,呈U型曲线。当蛋白质质量浓度为7.5 g/L时,... 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冷榨芝麻粕中的分离蛋白,探究芝麻蛋白的乳化特性及不同质量浓度芝麻蛋白对其水包油(O/W)型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芝麻蛋白的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在等电点附近最低,呈U型曲线。当蛋白质质量浓度为7.5 g/L时,乳液的液滴粒径为(0.82±0.05)μm, ζ-电位为-18.30 mV,液滴均匀分布,乳液黏度最高;经7 d贮存,乳液脂肪上浮率为7.8%,呈现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蛋白 乳化活性 O/W型乳液 微流变学 脂肪上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蛋白植物肉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2
作者 陈毅 刘宁 +2 位作者 彭子力 李珊 姚晓琳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4,共6页
以低温脱脂核桃粕为原料提取核桃蛋白,添加大豆分离蛋白、谷朊粉、玉米淀粉等原料,采用圆形模具(A)和矩形模具(B)通过挤压法制备植物蛋白肉,研究了核桃蛋白添加量对植物肉产品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挤压过程使植物肉内部形成了较为疏松... 以低温脱脂核桃粕为原料提取核桃蛋白,添加大豆分离蛋白、谷朊粉、玉米淀粉等原料,采用圆形模具(A)和矩形模具(B)通过挤压法制备植物蛋白肉,研究了核桃蛋白添加量对植物肉产品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挤压过程使植物肉内部形成了较为疏松的层状结构,随着核桃蛋白添加量从10 wt%增加到50 wt%,植物肉纤维结构呈现较大差异,质构特性、色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场核磁分析显示,各植物肉样品中自由水含量较为接近.对于模具A,当核桃蛋白添加量为40 wt%时,其持水性、持油性、蒸煮损失率较佳;而模具B则在30 wt%核桃蛋白添加量时表现较好的功能性质.本研究可为核桃蛋白植物肉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蛋白 植物肉 质构特性 水分分布 蒸煮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籽粒次生代谢物质分布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3
3
作者 翟小童 韩林 +6 位作者 乔聪聪 何财安 刘芳 杨小霁 李珊 谭斌 王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6-303,共8页
基于玉米分层剥皮技术,结合靶向代谢组学检测方法,对玉米不同部位的类胡萝卜素等特征性成分及酚类物质等次生代谢物质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玉米籽粒的糊粉层和外胚乳中;玉米酚类物质主要以结合... 基于玉米分层剥皮技术,结合靶向代谢组学检测方法,对玉米不同部位的类胡萝卜素等特征性成分及酚类物质等次生代谢物质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玉米籽粒的糊粉层和外胚乳中;玉米酚类物质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于果皮、种皮及糊粉层部位,各部位共检出单体特征酚17种,其中香草醛、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等含量较高;玉米籽粒各部位的抗氧化活性与其酚类物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单体特征酚的贡献主要来自于香草醛、对羟基苯甲酸和丁香醛,玉米内皮层的抗氧化活性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籽粒 分层剥皮 次生代谢物质 酚类植物化学素 类胡萝卜素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蚕蛹蛋白对非油炸方便面生产工艺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小平 周晓倩 +2 位作者 杨晓霁 郑战伟 向春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77-381,共5页
研究了添加蚕蛹蛋白对非油炸方便面生产工艺和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探讨了蚕蛹蛋白添加量、加水量和蒸面时间对方便面面饼的影响,以感官评定和质构特性作为方便面面饼的品质评价指标,并分析了两类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实... 研究了添加蚕蛹蛋白对非油炸方便面生产工艺和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探讨了蚕蛹蛋白添加量、加水量和蒸面时间对方便面面饼的影响,以感官评定和质构特性作为方便面面饼的品质评价指标,并分析了两类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质构特性中的硬度、粘附性、拉断力和拉伸长度与感官评分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经两类品质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出非油炸蚕蛹蛋白方便面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蚕蛹蛋白添加量3%,加水量35%,蒸面时间7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蛋白 非油炸方便面 感官评价 质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粕中植酸高效提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邱立明 孟橘 +3 位作者 魏冰 韦东林 周莹 杨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0-152,共3页
对菜籽粕提取植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水溶液中乙醇及硫酸体积分数对植酸提取率的影响,并选择乙醇及硫酸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4个主要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确定采用乙醇硫... 对菜籽粕提取植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水溶液中乙醇及硫酸体积分数对植酸提取率的影响,并选择乙醇及硫酸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4个主要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确定采用乙醇硫酸体系提取菜籽粕中植酸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按料液比1∶7加入含乙醇80%、浓硫酸4%的水溶液,常温提取120 min,此条件下菜籽粕中植酸提取率达到7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 菜籽粕 乙醇 硫酸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