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屈光度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李小静 伍玲玲 +3 位作者 杨倩倩 赵森 刘云 孟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屈光度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 a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22-11/2023-05在我院视光科验配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224眼,平均年龄11.00±2.08岁,根据等效球镜度分为3组:其中... 目的:探讨不同屈光度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 a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22-11/2023-05在我院视光科验配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224眼,平均年龄11.00±2.08岁,根据等效球镜度分为3组:其中-0.50--2.00 D组86眼,-2.25--4.00 D组99眼,-4.25--6.00 D组39眼。随访1 a,观察三组患者戴镜前及戴镜1 a后裸眼视力、眼轴、角膜曲率、角膜中央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共113例212眼完成1 a随访,其中-0.50--2.00 D组82眼,-2.25--4.00 D组95眼,-4.25--6.00 D组35眼。戴镜1 a后,三组患者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戴镜前无差异(均P>0.05),裸眼视力较戴镜前均显著提高,角膜水平曲率(平K值)及角膜垂直曲率(陡K值)均明显变平坦(均P<0.01)。戴镜1 a后三组患者眼轴增长量分别为0.21±0.26、0.13±0.21和0.09±0.10 mm(P<0.05),-0.50--2.00 D组与-2.25--4.00 D组、-4.25--6.00 D组比较均有差异(P=0.028、0.010),-2.25--4.00 D组与-4.25--6.00 D组比较无差异(P=0.344)。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安全有效,能预防眼轴非良性增长、有效延缓近视发展,尤其对-2.0 D以上近视患者的眼轴控制更好,近视控制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近视 眼轴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01%和0.05%阿托品滴眼液控制青少年近视疗效比较
2
作者 张凌子 陈慧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3期481-484,共4页
目的:比较0.01%和0.05%阿托品滴眼液控制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于2021-10/2023-02选取本院收治的108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均只分析右眼数据),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4例54眼。所有患儿均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矫正屈光不正。对照组患... 目的:比较0.01%和0.05%阿托品滴眼液控制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于2021-10/2023-02选取本院收治的108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均只分析右眼数据),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4例54眼。所有患儿均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矫正屈光不正。对照组患者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观察组患者使用0.05%阿托品滴眼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12 mo后眼轴长度(AL)、瞳孔直径、等效球镜度(SE)、调节幅度的变化情况以及不适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瞳孔直径均增大,SE、调节幅度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AL小于对照组,瞳孔直径、SE大于对照组(均P<0.05)。用药初期,对照组6眼(11.8%)、观察组15眼(28.8%)出现畏光现象(室外强光),且观察组2眼出现视近模糊症状,两组不适症状比较有差异(χ2=6.502,P=0.011)。结论:0.05%阿托品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控制效果较好,但对瞳孔直径的影响较大,不适症状的发生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1%阿托品滴眼液 0.05%阿托品滴眼液 青少年 近视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基质透镜泪道栓治疗兔干眼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娟 周颖 +4 位作者 李康寯 白海燕 马爱洁 谭钢 李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探讨角膜基质透镜泪道栓治疗兔干眼的疗效。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4只(48眼),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8只(16眼)。除C组正常对照的8只不予处理外,其余16只均用1 g·L^-1苯扎氯铵滴双眼,连续2周,建立中重度兔干眼模型。A组为... 目的探讨角膜基质透镜泪道栓治疗兔干眼的疗效。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4只(48眼),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8只(16眼)。除C组正常对照的8只不予处理外,其余16只均用1 g·L^-1苯扎氯铵滴双眼,连续2周,建立中重度兔干眼模型。A组为实验组,于造模结束后予以置入基质透镜泪道栓治疗;B组为模型组,造模后不予治疗。分别在干预后0周、2周、4周、6周观察实验兔泪膜功能相关检查,包括Schirmer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评分。根据分组于相应时间点收集其角膜及泪道组织,行HE染色观察角膜上皮情况及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角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A、B两组造模结束后泪液分泌量分别为(9.88±1.54)mm、(9.66±1.64)mm,BUT分别为(3.25±0.50)s、(3.50±0.58)s,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植入角膜基质透镜泪道栓治疗后2周,其泪液分泌量增加为(13.75±1.61)mm,BUT增加为(6.50±1.29)s,角膜FL评分由(4.424±1.178)分减少为(2.132±1.175)分,3种干眼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植入角膜基质透镜泪道栓治疗后4周,A组和C组泪液分泌量、BUT、角膜F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电镜观察可见A组、C组角膜上皮微绒毛呈指状突起,微绒毛数量多,排列整齐,细胞连接排列规则;而B组角膜上皮微绒毛减少、变短、排列紊乱,可见微绒毛脱落,细胞连接破坏。结论角膜基质透镜泪道栓对兔干眼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有望为临床干眼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基质透镜泪道栓 干眼 泪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状胬肉患者眼表微生物菌群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惠娜 秦莉 黎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89-1993,共5页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患者的眼表微生物菌群组成,探索眼表微生物菌群和翼状胬肉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09/2019-01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翼状胬肉组为患翼状胬肉的26眼,正常对照组为9只对侧正常眼,采用MiseqPE301+8+8+301平台...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患者的眼表微生物菌群组成,探索眼表微生物菌群和翼状胬肉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09/2019-01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翼状胬肉组为患翼状胬肉的26眼,正常对照组为9只对侧正常眼,采用MiseqPE301+8+8+301平台进行细菌16S rDNA基因V3~V4区双端测序,分析比较翼状胬肉组与正常对照组眼表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组成差异。结果:两组样品共得到1 837个OTU;Alpha多样性分析,正常对照组物种的多样性高于翼状胬肉组。同时两组优势菌群相似。构成以棒状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丙酸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阴性菌。棒状杆菌在翼状胬肉组比例增高。结论:翼状胬肉组眼表物种多样性下降,棒状杆菌在翼状胬肉患者眼表菌群的丰度显著增高,可能参与眼表免疫状态调节,并影响翼状胬肉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眼表微生物菌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ILE和ICL矫正中低度近视术后角膜前后表面和总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康寯 张凌子 +1 位作者 宋小翠 李雅心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89-2292,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ICL)矫正中、低度近视术后角膜前表面、后表面和总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 目的:对比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ICL)矫正中、低度近视术后角膜前表面、后表面和总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11/2018-02在西安爱尔眼科医院屈光中心行SMILE手术及ICL手术矫正中、低度近视患者各35例70眼。术前及术后1、3、6mo应用基于Ray Tracing技术的Scheimpflug成相评估6mm直径的角膜前表面、后表面和总角膜高阶像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不同时间点角膜彗差、球差和总高阶像差均方根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3、6mo SMILE组和ICL组患者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前两组患者各项角膜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mo,SMILE组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ICL组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两组患者角膜后表面高阶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间患者彗差、球差和总高阶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相比SMILE手术, ICL术矫正中、低度近视在短期内引入的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像差 角膜地形图 角膜屈光手术 眼内屈光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水平或垂直植入术后前房角与拱高的变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可 王姗姗 +3 位作者 宋小翠 李雅心 李青云 李康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91-1095,共5页
目的:对比水平和垂直两种方式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前房角(ACA)及拱高参数的变化差异。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01/2019-06于我院眼科行ICL植入术的屈光不正患者83例154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为水平组(79眼)和垂... 目的:对比水平和垂直两种方式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前房角(ACA)及拱高参数的变化差异。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01/2019-06于我院眼科行ICL植入术的屈光不正患者83例154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为水平组(79眼)和垂直组(75眼)。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0°、90°、180°、270°位点ACA并计算其变化量,记录术后拱高值。结果:术后12mo,水平组ACA在0°、90°、180°、270°方位变化量分别为15.3°±6.1°、13.9°±6.3°、16.5°±5.5°、12.9°±6.0°,垂直组ACA相应方位变化量分别为12.9°±3.7°、14.5°±6.8°、14.3°±5.4°、13.2°±5.9°,两组患者ACA变化量在0°~180°方位有差异(P<0.05),在90°~270°方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3、6、12mo,水平组拱高分别为486±183、422±203、393±198、345±165μm,垂直组拱高分别为432±163、418±138、379±133、328±142μm,两组间不同时间点拱高均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12mo拱高均与同组术后1mo有差异(P<0.05)。结论:ICL植入水平放置较垂直放置引起0°~180°方位ACA变化更为显著,术后1a拱高具有动态性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前房角 拱高 眼内压 屈光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对眼底出血患者止血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胡小莉 李曼红 车红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究葛根素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对眼底出血患者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4/2017-03在我院就诊的眼底出血患者66例100眼,使用完全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3例50眼。A组给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B组使用葛根素联合卵... 目的:探究葛根素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对眼底出血患者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4/2017-03在我院就诊的眼底出血患者66例100眼,使用完全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3例50眼。A组给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B组使用葛根素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两组均接受3个疗程的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浆黏度指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变化,统计两组患者眼底出血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血清Hcy、TC和TG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Hcy、TC和TG均低于治疗前(P<0.001);与A组比较,B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Hcy、TC和TG均降低(P<0.05)。B组患者较A组治疗总有效率增高(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变化、胃肠道反应、精神兴奋和腹胀,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治疗眼底出血患者疗效显著,与改善患者血浆黏度、降低血清Hcy、TC和TG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卵磷脂络合碘片 眼底出血 止血 血浆黏度 同型半胱氨酸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效果及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8
作者 李秀婷 权艳 王丽丽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5期854-857,共4页
目的:评估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手术后干眼的效果及其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于2021-01/2024-01在西北大学附属西安爱尔眼科医院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124例124眼,每例患者仅纳入1眼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评估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手术后干眼的效果及其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于2021-01/2024-01在西北大学附属西安爱尔眼科医院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124例124眼,每例患者仅纳入1眼进行统计分析,如果患者双眼均符合纳入标准,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眼纳入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62例62眼、对照组62例62眼。研究组使用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进行治疗,4次/天,持续1 mo;对照组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4次/天,持续1 mo。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泪液中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7.1%,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1 mo后BUT、SⅠt显著高于对照组,FL评分、泪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差异(P=0.198)。结论: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显著改善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的泪液分泌和泪膜稳定性,有效缓解干眼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夸磷索钠滴眼液 白内障手术 干眼 泪膜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