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燃比对燃气轮机燃烧室燃烧不稳定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玮 肖俊峰 +3 位作者 高松 王峰 李晓丰 胡孟起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9-444,共6页
针对某型燃气轮机旋流燃烧室,建立了全尺寸三维燃烧室数值模型,数值研究了空燃比对其扩散和预混燃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散燃烧模式下,保持燃烧室入口燃气总流量不变,空燃比变化对燃烧室压力脉动主频及燃烧稳定性影响较小.预混燃... 针对某型燃气轮机旋流燃烧室,建立了全尺寸三维燃烧室数值模型,数值研究了空燃比对其扩散和预混燃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散燃烧模式下,保持燃烧室入口燃气总流量不变,空燃比变化对燃烧室压力脉动主频及燃烧稳定性影响较小.预混燃烧模式下,保持燃烧室入口燃气总流量不变,调整空燃比,燃烧室压力脉动振幅相对稳定;但空燃比增大,燃烧室压力脉动主频减小,燃烧不稳定增长时间缩短,燃烧稳定性相对变差;而空燃比降低,燃烧室压力脉动主频增加,燃烧不稳定增长时间增加,燃烧稳定性相对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燃烧室 燃烧不稳定性 空燃比 燃烧不稳定增长时间 燃烧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Zr-Cu-Ni钎料钎焊TA2钛合金的界面组织和拉伸强度研究
2
作者 刘全明 肖俊峰 +5 位作者 唐文书 高松 孙华为 秦建 程亚芳 龙伟民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45,共10页
目的通过自制Ti-Zr-Cu-Ni钎料实现TA2钛合金钎焊连接,研究Ti-Zr-Cu-Ni钎料合金组织特征、接头界面组织、熔蚀特性及拉伸强度,为燃机损伤部件钎焊修复用钛基钎料及钎焊工艺研发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SEM、XRD分析了钎料及钎焊接头的组织... 目的通过自制Ti-Zr-Cu-Ni钎料实现TA2钛合金钎焊连接,研究Ti-Zr-Cu-Ni钎料合金组织特征、接头界面组织、熔蚀特性及拉伸强度,为燃机损伤部件钎焊修复用钛基钎料及钎焊工艺研发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SEM、XRD分析了钎料及钎焊接头的组织,研究了钎料类型对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降低钎料中Cu、Ni的含量并添加Sn或V元素后,(Ti、Zr)固溶体相尺寸减小;Sn、V更倾向于与Ti、Zr结合形成复杂的晶体相并向(Ti、Zr)固溶体中汇集,元素扩散区深度减小,晶间渗入距离未见变化;引入5.0%(质量分数)Sn、1.5%(质量分数)V后,接头拉伸强度分别为300.6 MPa和302.7 MPa;非晶钎料无明显晶体相,晶间渗入距离明显增大,接头拉伸强度为267.0 MPa。结论钎焊接头界面为完全反应型结构,当钎料中引入5.0%Sn、1.5%V后,拉伸强度小幅降低,非晶钎料钎焊接头拉伸强度大幅降低,塑性指标均有所提升。少量微元素形成的晶体相对接头强度影响有限,非晶钎料钎焊界面冶金反应充分,形成更多脆性相,导致接头强度大幅下降。添加Sn或V后,分别在接头组织中形成Ti_(2)Sn_(3)、Ti_(6)Sn_(5)、Zr_(5)Sn_(3)或Ni_(3)VZr_(2)、NiV_(3)、Ni_(2)V等晶体相,可改善接头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Zr-Cu-Ni钎料 钎料组织 TA2钛合金 钎焊界面组织 接头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变损伤DZ411合金恢复热处理组织演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唐文书 肖俊峰 +3 位作者 高斯峰 李永君 南晴 张炯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78,共9页
采用固溶+二级时效工艺对蠕变损伤DZ411合金进行常规恢复热处理,研究蠕变损伤合金组织恢复演化过程,并评价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蠕变损伤的DZ411合金中的一次γ′相发生明显球化和筏化,二次γ′相消失,未发现晶界蠕变孔洞;固溶处理对... 采用固溶+二级时效工艺对蠕变损伤DZ411合金进行常规恢复热处理,研究蠕变损伤合金组织恢复演化过程,并评价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蠕变损伤的DZ411合金中的一次γ′相发生明显球化和筏化,二次γ′相消失,未发现晶界蠕变孔洞;固溶处理对于回溶粗大形变γ′相,并重新析出细小均匀分布的γ′相至关重要,同时选择合适的固溶温度可避免初熔和再结晶;两级时效处理是优化γ′相尺寸、形态和配比的关键步骤;恢复后可获得大体积分数、双尺寸形态γ′相组织,二次和三次γ′相平均有效直径分别约为0.38μm和0.07μm,其体积分数分别约为47.5%和6.5%;恢复态合金室温强度与原始态合金相近,但在980℃/220 MPa下的持久寿命和伸长率分别达到121 h和13%,略低于原始态合金性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合金 蠕变损伤 恢复热处理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复热处理对定向合金γ′相再服役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唐文书 肖俊峰 +3 位作者 南晴 高斯峰 李永君 张炯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以原始态和恢复态定向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再服役高温时效和γ′相组织形貌观察,分析原始态和恢复态定向合金γ′相的时效稳定性,研究恢复参数对恢复态定向合金γ′相时效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恢复热处理可将蠕变损伤组织恢复到接近... 以原始态和恢复态定向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再服役高温时效和γ′相组织形貌观察,分析原始态和恢复态定向合金γ′相的时效稳定性,研究恢复参数对恢复态定向合金γ′相时效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恢复热处理可将蠕变损伤组织恢复到接近原始态定向合金状态。但相比于原始态定向合金,恢复态定向合金的枝晶干γ′相再服役时效稳定性较差,这与MC碳化物的分解密切相关。不同恢复热处理参数下获得的恢复态定向合金的时效稳定性差异较大。固溶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短,冷却速率越大,恢复态定向合金的枝晶干γ′相时效速率越大;一次时效温度和保温时间越大,恢复态定向合金的枝晶干γ′相时效速率越小。二次时效条件对恢复态定向合金γ′相的时效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合金 恢复热处理 γ′相 再服役 时效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脉冲堆场区放射性气体扩散CFD数值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唐秀欢 杨宁 +1 位作者 包利红 李园园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3-140,共8页
为对西安脉冲堆(XAPR)核应急及相关核安全评价提供场区大气扩散规律的技术支持,根据XAPR场址条件,采用CFD方法对场区放射性气体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释放点、气象条件、出口速度等因素对大气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XAPR场区内屋顶... 为对西安脉冲堆(XAPR)核应急及相关核安全评价提供场区大气扩散规律的技术支持,根据XAPR场址条件,采用CFD方法对场区放射性气体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释放点、气象条件、出口速度等因素对大气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XAPR场区内屋顶释放造成主干道路地面大气扩散因子比烟囱释放高约1个数量级;风向影响场区内危险区域面积,南风造成的危险区域面积最大,西南风次之,西北风最小;大气扩散因子随出口速度增大而减小,随环境温度增加变化不显著;均匀风场模型给出的结果更加保守,由于幂律风廓线的水平风速随高度梯度变化较大,最终得到的地面扩散因子较小;非稳态扩散中,风场突变会导致局部污染加剧,由于建筑物的阻挡绕流,污染物在场区的扩散减缓,可能在场区形成部分污染的过渡地带,随后会逐步达到稳态扩散状态。在XAPR核事故中,放射性气体由于场区复杂的建筑分布而具有复杂的扩散行为,释放点、气象条件等因素均对放射性气体场区分布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不规则的事故污染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西安脉冲堆 放射性气体扩散 建筑尾流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火位置对两相旋转爆震波起爆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明皓 王可 +2 位作者 王致程 焦中天 范玮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123,共10页
为了揭示两相旋转爆震波在空筒形燃烧室内的建立过程及传播特性,以航空煤油为燃料,富氧空气为氧化剂,在不同氧化剂供给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垂直预爆管安装位置(即点火位置)对旋转爆震起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四个点火位置上(距喷注端... 为了揭示两相旋转爆震波在空筒形燃烧室内的建立过程及传播特性,以航空煤油为燃料,富氧空气为氧化剂,在不同氧化剂供给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垂直预爆管安装位置(即点火位置)对旋转爆震起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四个点火位置上(距喷注端面分别为20,40,60和90 mm,相对点火位置分别为0.15,0.30,0.46和0.69)均可触发并实现旋转爆震波的稳定传播,并观察到稳定爆震和不稳定爆震两种模态;旋转爆震波的建立过程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缓燃燃烧阶段、起爆阶段和稳定旋转爆震阶段。其中,缓燃燃烧阶段耗时最长,占爆震波建立时间的60%~80%,是制约RDE快速启动的关键环节;在相对点火位置为0.46处点火时,稳定爆震模态的建立时间最短且对应的工作范围最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爆震 点火位置 起爆特性 传播模态 空筒形燃烧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ZrCuNi钎料钎焊TA2钛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娜 刘全明 +3 位作者 肖俊峰 龙伟民 杨海瑛 高斯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36-139,144,共5页
分别采用37.5Ti-37.5Zr-15Cu-10Ni非晶箔带和粉末钎料对TA2钛进行搭接钎焊试验,研究了两种钎料的熔化特性、组织及物相构成,钎焊界面结构、钎焊接头的拉剪性能。结果表明:非晶箔带固-液相线温度差值更小,能更好抑制界面脆性化合物的形... 分别采用37.5Ti-37.5Zr-15Cu-10Ni非晶箔带和粉末钎料对TA2钛进行搭接钎焊试验,研究了两种钎料的熔化特性、组织及物相构成,钎焊界面结构、钎焊接头的拉剪性能。结果表明:非晶箔带固-液相线温度差值更小,能更好抑制界面脆性化合物的形成。粉末钎料组织由基体和多种晶体相构成,而非晶钎料组织未见明显晶粒。钎焊界面处Cu、Ni元素快速向基体扩散,Ti元素快速向钎料中扩散。在920℃/15 min下钎焊TA2钛时,使用非晶箔带钎料钎焊的接头界面脆化层和晶间渗入区厚度之和低于粉末钎料接头的,并且其元素互扩散相对更为充分。适当降低钎焊温度或缩短保温时间可减弱界面元素对基体的熔蚀。使用非晶箔带钎料钎焊的接头塑性稍优于粉末钎料接头的,但其拉剪强度更低,这是由于该接头界面脆化层更厚,产生更多的脆性化合物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钎料 非晶箔带 熔化特性 微观组织 拉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