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惰气熔融-红外/热导法同时测定二元铝合金中氧和氮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宽 汪大智 +1 位作者 王芳 王晓艳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1-597,共7页
铝钽、铝钨、铝钼、铝铌二元铝合金作为钛合金冶炼的重要添加剂,准确测定其氧氮含量对于钛合金冶炼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对助熔剂种类、称样量、分析功率的研究,优化了实验参数,建立了惰性气体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技术同时测定铝钼、铝铌、... 铝钽、铝钨、铝钼、铝铌二元铝合金作为钛合金冶炼的重要添加剂,准确测定其氧氮含量对于钛合金冶炼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对助熔剂种类、称样量、分析功率的研究,优化了实验参数,建立了惰性气体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技术同时测定铝钼、铝铌、铝钽、铝钨二元铝合金中氧氮含量的新方法。称取0.05~0.15 g铝合金样品,放入镍篮,投入脱气后的石墨套坩埚中,控制分析功率为4.5~5.5 kW,以标准样品建立校准曲线,实现了惰气熔融-红外/热导法同时测定二元铝合金中氧和氮。氧和氮的方法测定下限分别为0.0009%和0.0003%。采用实验方法对4个二元铝合金实际样品中氧和氮进行测定,氧和氮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分别为1.5%~3.7%和2.3%~7.6%。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准确性好。方法的建立,有利于钛合金生产企业从原材料入手实现钛合金的品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气熔融 红外热导法 二元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热处理用真空退火炉校准技术研究
2
作者 余泽利 王晨曦 +3 位作者 房永强 杨军红 李荣 余森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3-680,共8页
真空退火炉被用于真空或保护气氛下材料的热处理,需要进行在线校准,目前缺少校准装置和校准方法指导,针对此,设计了一种真空退火炉温度在线校准装置。通过采用多支多点铠装热电偶、立体测温架、多通道数据采集仪、在线校准装置等相结合... 真空退火炉被用于真空或保护气氛下材料的热处理,需要进行在线校准,目前缺少校准装置和校准方法指导,针对此,设计了一种真空退火炉温度在线校准装置。通过采用多支多点铠装热电偶、立体测温架、多通道数据采集仪、在线校准装置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真空退火炉温度均匀性、稳定度、偏差、有效加热区等计量特性的在线校准。采用该方法与测温环法、黑匣子测温法对同一台真空退火炉温度均匀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测温环法和黑匣子测温法测量结果偏差较大;该方法测量结果为△θ+=(4.2±1.5)℃,k=2;△θ-=(-5.6±1.6)℃,k=2;有效加热区尺寸为:长900 mm,宽800 mm,高800 mm。测量结果满足使用要求,通过3家实验室比对,对本校准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均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计量 真空退火炉 温度均匀性 校准装置 比对法 不确定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CA循环法提升实验室设备检定合格率
3
作者 柴琴琴 杨平平 +2 位作者 周恺 张小燕 刘建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5-349,共5页
检定是确保设备准确、有效、安全、可靠的必要手段,是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能够为航空、食品、医疗、环境及农业等领域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保障[1-3]。在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中检测设备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与数据的稳定性息息... 检定是确保设备准确、有效、安全、可靠的必要手段,是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能够为航空、食品、医疗、环境及农业等领域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保障[1-3]。在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中检测设备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与数据的稳定性息息相关。产品质量越来越依靠仪器设备来保证,通过检定实现设备检测的准确度,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处于最佳运转状态,进而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实验室设备 检定合格率 检测设备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改性膨润土对废水中四环素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柴琴琴 杨平平 +2 位作者 周恺 张小燕 刘建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30-1634,共5页
针对天然膨润土(Bt)对废水中的四环素去除效果不佳问题,采用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对Bt进行改性,制备出BS-12改性膨润土(BS-Bt)吸附材料,研究了BS-Bt和Bt对废水中四环素的吸附性能,并考察吸附剂的投加量、溶液pH、离子强度对吸附... 针对天然膨润土(Bt)对废水中的四环素去除效果不佳问题,采用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对Bt进行改性,制备出BS-12改性膨润土(BS-Bt)吸附材料,研究了BS-Bt和Bt对废水中四环素的吸附性能,并考察吸附剂的投加量、溶液pH、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Bt和BS-Bt吸附四环素的能力随吸附剂加入量的减小而增大;随着四环素废水溶液pH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强表现出缓慢减小的趋势。Bt和BS-Bt在1 h内快速完成对四环素的吸附,4 h达到吸附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6),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数据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拟合性,吸附等温线均呈“L型”。经两性表面活性剂改性的膨润土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明显高于原土,这使其成为四环素废水处理的潜在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改性 膨润土 吸附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对Cu-00Cr20Al6复合丝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伏伍 孙鹏 +1 位作者 姜飞龙 权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9-113,118,共6页
使用表面电镀覆铜和热熔压辊覆铜工艺加工制备Cu-00Cr20Al6复合棒材,然后冷拉拔加工成φ4.0 mm的Cu-00Cr20Al6复合丝材。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HV-1000A硬度计、MTS拉伸试验机研究退火处理对复合丝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拉伸... 使用表面电镀覆铜和热熔压辊覆铜工艺加工制备Cu-00Cr20Al6复合棒材,然后冷拉拔加工成φ4.0 mm的Cu-00Cr20Al6复合丝材。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HV-1000A硬度计、MTS拉伸试验机研究退火处理对复合丝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拉伸态的Cu-00Cr20Al6复合丝材的晶粒尺寸为15~20 nm,退火处理后丝材晶粒尺寸可达10~15μm;拉伸态的硬度较高,铜层与00Cr20Al6合金丝材的维氏硬度分别为290.4和384.3 HV。在退火保温时间为10 min时,560℃以上退火铜层的硬度低于50 HV;680℃以上退火,00Cr20Al6合金丝材的硬度下降幅度较大,硬度降低到250 HV以下;在620℃以下退火时,00Cr20Al6丝材以丝织构形态为主,在680℃以上退火时,00Cr20Al6丝材组织由丝织构再结晶变为等轴状晶粒。经680~740℃退火保温10 min,Cu-00Cr20Al6复合丝材的抗拉强度低于500MPa,其断后伸长率在20%以上,抗拉强度与伸长率达到塑性加工的最佳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硬度 晶粒尺寸 抗拉强度 伸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气反应模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钒铝合金中18种痕量杂质元素
6
作者 马晓敏 杨军红 李茂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3-149,共7页
作为高品质钛合金制造时的关键原料,钒铝中间合金中的痕量杂质金属元素的含量会对钛合金的使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该文采用盐酸-硝酸混酸体系溶解样品,优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工作参数,选择各待测元素的同位素,用钪、铥内标校正... 作为高品质钛合金制造时的关键原料,钒铝中间合金中的痕量杂质金属元素的含量会对钛合金的使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该文采用盐酸-硝酸混酸体系溶解样品,优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工作参数,选择各待测元素的同位素,用钪、铥内标校正非质谱干扰,建立氧气反应模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钒铝中间合金中砷、镉、铬、铜、镁、锰、镍、铅、硼、钼、铌、磷、钽、钨、锆、钇、锡、汞18种痕量杂质元素的方法。其中砷元素采用氧气-反应池技术(O_(2)-DRC)在氧气流量为0.5 mL/min条件下对质谱干扰进行消除。18种待测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均小于3.2%,加标回收率92.7%~1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池技术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钒铝中间合金 杂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铪合金中碳 被引量:6
7
作者 郑伟 梁清华 +1 位作者 魏宏楠 王宽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9年第3期45-47,共3页
通过对称样量、助熔剂、最短分析时间和比较器水平、分析功率等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建立了高频燃烧红外碳硫分析仪对铪合金中碳含量的分析方法。确定采用称样量为0.4g,助熔剂选择为Fe+Sn+W=0.5g+0.1g+1.3g,最短分析时间为45s,比较器水平... 通过对称样量、助熔剂、最短分析时间和比较器水平、分析功率等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建立了高频燃烧红外碳硫分析仪对铪合金中碳含量的分析方法。确定采用称样量为0.4g,助熔剂选择为Fe+Sn+W=0.5g+0.1g+1.3g,最短分析时间为45s,比较器水平为1,分析功率选择100%的条件对铪合金中碳含量进行测定。方法用于测定铪合金实际样品中碳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0%,加标回收率为99%~102%。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在实际操作中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显微镜畸变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房永强 张曙香 +4 位作者 余泽利 白新房 毕革平 马晓晨 余森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1-45,共5页
为有效解决光学显微镜畸变溯源无测试方法、无测量标准等问题,研究一种光学显微镜畸变测量系统。系统由两种规格“米字形”高等别线纹尺、数字照相机、相机固定装置、图像传输软件、测量软件组成。对“米字形”线纹尺相对畸变进行溯源,... 为有效解决光学显微镜畸变溯源无测试方法、无测量标准等问题,研究一种光学显微镜畸变测量系统。系统由两种规格“米字形”高等别线纹尺、数字照相机、相机固定装置、图像传输软件、测量软件组成。对“米字形”线纹尺相对畸变进行溯源,用光学显微镜畸变测量系统对光学显微镜的图像采集测量系统、金相显微镜的相对畸变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光学显微镜畸变测量系统技术指标远优于技术要求,可以作为光学显微镜畸变测量标准器使用,可有效解决光学显微镜溯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光学显微镜 畸变 测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引伸计标定装置设计及标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房永强 余泽利 +4 位作者 杨军红 魏康 马晓晨 郑铱 余森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70-1076,共7页
视频引伸计被用于测量材料的变形,需要进行在线标定和校准,然而目前尚无相应的标准和校准规范的指导,针对此,设计了一种光栅式引伸计在线标定装置,主要由控制器、步进电机、机械传动机构、光栅位移传感器、显示器以及上标定板、下标定... 视频引伸计被用于测量材料的变形,需要进行在线标定和校准,然而目前尚无相应的标准和校准规范的指导,针对此,设计了一种光栅式引伸计在线标定装置,主要由控制器、步进电机、机械传动机构、光栅位移传感器、显示器以及上标定板、下标定板组成。第三方校准结果显示,该装置标距标定板最大相对示值误差为0.07%(U=0.04%,k=2);光栅位移部分技术指标:小于等于1/3 mm时,绝对误差小于0.3μm(U=0.1μm,k=2),大于1/3 mm时,相对误差小于0.1%(U=0.04%,k=2),技术指标明显优于使用要求。用该装置对视频引伸计进行了重复性和稳定性验证实验,对标定结果评定了不确定度。结果表明:该装置技术指标完全满足视频引伸计的在线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视频引伸计 光栅式引伸计标定装置 标距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相显微镜畸变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泽利 房永强 +4 位作者 杨军红 张兵 张艺新 郑铱 毕革平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73-1679,共7页
畸变能够反映金相显微镜实际像与理想像的偏差,是金相显微镜性能准确可靠的重要技术指标。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校准规范,对金相显微镜畸变测量过程进行了研究,建立畸变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全面分析不确定度来源... 畸变能够反映金相显微镜实际像与理想像的偏差,是金相显微镜性能准确可靠的重要技术指标。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校准规范,对金相显微镜畸变测量过程进行了研究,建立畸变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全面分析不确定度来源,评定金相显微镜畸变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取包含因子k=2,置信水平为95%时,在总放大倍率为50×、100×、200×、500×和1000×条件下,金相显微镜的相对畸变测量结果分别为(0.5±0.4)%、(0.3±0.6)%、(1.3±0.4)%、(0.4±0.4)%、(0.9±0.1)%,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畸变测量系统和重复性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金相显微镜 畸变 测量 不确定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18钛合金管收缩应变比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房永强 余泽利 +3 位作者 白新房 张兵 张艺新 王柯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0-236,共7页
对TA18钛合金管的收缩应变比CSR进行了测量,同时建立了周向塑性真应变E_(c)、轴向塑性真应变E_(a)和收缩应变比CSR的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E_(c)和E_(a)的不确定来源,合成了E_(c)和E_(a)的标准不确定度,并对CSR的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了合成... 对TA18钛合金管的收缩应变比CSR进行了测量,同时建立了周向塑性真应变E_(c)、轴向塑性真应变E_(a)和收缩应变比CSR的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E_(c)和E_(a)的不确定来源,合成了E_(c)和E_(a)的标准不确定度,并对CSR的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了合成和扩展。结果表明,E;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千分尺示值误差和尺寸测量位置的不一致;E_(a)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放大后的激光刻线边缘阴影部分造成的测量误差;CSR测试结果为:CSR=1.77±0.25,k=2,换算成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即U_(rel)=14%,k=2。这表明CSR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较大,当管材CSR测试值达到标准规定极限值的86%时,需充分考虑不确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8钛合金管 收缩应变比 周向塑性真应变 轴向塑性真应变 测量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F^(-)、Cl^(-)、NO_(2)^(-)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小燕 杨欣 刘厚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61-264,共4页
按照环境标准^([1])(HJ 84—2016)进行水中氟化物、氯化物、亚硝酸盐氮等阴离子的测定。建立数学模型,评估了测定重复性、标准储备液、标准系列配制过程、标准曲线拟合等因素的标准不确定度,分析评定离子色谱法测定水质阴离子的不确定度。
关键词 不确定度 离子色谱法 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钼镧合金中镧含量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小静 刘厚勇 +1 位作者 杨军红 赵欢娟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20年第4期63-66,共4页
采用盐酸-硝酸溶解钼镧合金样品,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钼镧合金中镧含量的分析方法,给出影响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选择379.478 nm为镧的分析谱线,通过基体匹配法消除基体钼的干扰。在优化条件下对钼... 采用盐酸-硝酸溶解钼镧合金样品,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钼镧合金中镧含量的分析方法,给出影响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选择379.478 nm为镧的分析谱线,通过基体匹配法消除基体钼的干扰。在优化条件下对钼镧合金样品进行测定,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9以上,定量下限为0.048%,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小于3%,加标回收率为93.0%~105%。方法快速、准确,可满足实际生产中钼镧合金样品的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钼镧合金 基体匹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及酸洗处理对CP-1纯钛带材杯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荣 黄孝余 +4 位作者 楚玉东 商江 李媛媛 党晨凯 张智鑫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4-37,43,共5页
采用带式轧制方式得到1.6 mm厚度CP-1纯钛带材,为了改善材料的塑性成形性能和指导后期制定冲压成形工艺,测试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和表面状态下带材的杯突值(IE),分析了不同工艺处理后带材的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和表面硬度,研究了CP-1纯钛带... 采用带式轧制方式得到1.6 mm厚度CP-1纯钛带材,为了改善材料的塑性成形性能和指导后期制定冲压成形工艺,测试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和表面状态下带材的杯突值(IE),分析了不同工艺处理后带材的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和表面硬度,研究了CP-1纯钛带材杯突值与热处理温度及表面腐蚀状态的关系,结果发现,在660~800℃,随着热处理温度增加,杯突值由6.3 mm降至5.0 mm,高温处理显著降低了CP-1纯钛带材杯突值;表面腐蚀减薄处理可以改善CP-1带材的杯突性能,在0.01~0.13 mm,随着腐蚀量增加,杯突值由5.8 mm提高至6.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1 纯钛板带材 杯突值IE 热处理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法测定TC11中铝、钼、铁、硅、锆的不确定度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厚勇 张小燕 +1 位作者 李胜利 杨军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416-419,共4页
我国作为钛的生产、消费大国,在世界钛行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化学分析方法GB/T 4698—1996^([1])实施了近20年,目前主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具有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 我国作为钛的生产、消费大国,在世界钛行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化学分析方法GB/T 4698—1996^([1])实施了近20年,目前主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具有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元素间干扰小、精密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近年来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钛合金的检测。对ICP-AES测定钛合金中铝、钼、铁、硅、锆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2]),分析了实验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来源^([3]),对测定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估,计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正确评价和使用此方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 TC11 不确定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冷却速率对Zr-4合金显微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陈雷 苏斌 +2 位作者 孙巧艳 朱波 白新房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4-99,共6页
将Zr-4合金加热至1 000℃保温5 min后分别以200,20,2,0.2,0.02℃·s^(-1)的速率冷却到室温,研究淬火冷却速率对合金显微组织以及在360℃/18.6 MPa水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由200℃·s^(-1)降至0.02℃·s^(... 将Zr-4合金加热至1 000℃保温5 min后分别以200,20,2,0.2,0.02℃·s^(-1)的速率冷却到室温,研究淬火冷却速率对合金显微组织以及在360℃/18.6 MPa水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由200℃·s^(-1)降至0.02℃·s^(-1),合金中α相板条的平均宽度由1.4μm增加到28.0μm,第二相颗粒平均粒径由38 nm增大到580 nm;当冷却速率为200,20,2℃·s^(-1)时,第二相颗粒主要分布在α相板条晶界处,而当冷却速率为0.2,0.02℃·s^(-1)时,在α相板条晶界和晶内均有分布;当冷却速率由200℃·s^(-1)降到0.2℃·s^(-1)时,第二相颗粒尺寸的增大有助于释放氧化膜中的压应力,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当冷却速率为0.02℃·s^(-1)时,第二相颗粒周围萌生大量微裂纹,耐腐蚀性能降低。0.2℃·s^(-1)冷却速率下的耐腐蚀性能最好,氧化膜断口中的ZrO晶粒主要为结构致密的柱状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4合金 冷却速率 显微组织 耐腐蚀性能 氧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级银铟镉合金稳态蠕变速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7
作者 房永强 余泽利 +4 位作者 张曙香 贾梦琳 刘泽晨 王柯 郑铱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1-216,共6页
对核级银铟镉合金稳态蠕变速率进行了测定,建立了不确定度数学模型,分析了来源,评定了不确定度,重点研究了力值和温度对压缩蠕变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银铟镉合金稳态蠕变速率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L_(1)和L_(2)中试验机力值示值误差、同... 对核级银铟镉合金稳态蠕变速率进行了测定,建立了不确定度数学模型,分析了来源,评定了不确定度,重点研究了力值和温度对压缩蠕变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银铟镉合金稳态蠕变速率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L_(1)和L_(2)中试验机力值示值误差、同轴度偏差以及温控系统示值误差和稳定性,L_(1)和L_(2)不确定度分量中有关光栅尺的不确定度分量及L_(0)和t_(i)中各因素对不确定度的贡献非常小,可忽略不计。银铟镉合金稳态蠕变速率为v_(i)=(0.00812±0.00240)%·h^(-1),k=2,换算成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U_(rel)=29.6%,k=2,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很大,当测试结果接近产品标准要求极值时,须充分考虑不确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铟镉合金 压缩蠕变 稳态蠕变速率 不确定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钒中铬量
18
作者 刘雷雷 张丹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58-260,共3页
采用硫酸和硝酸溶解,在0.6 mol/L硫酸酸度下,用铜铁试剂-三氯甲烷萃取分离钒、铁等元素,在0.1 mol/L硫酸介质中,加二苯基碳酰二肼与铬生成红色络合物,于分光光度计波长540 nm处测其吸光度。将该法应用于钒试样中0.004%~0.40%铬量的测定... 采用硫酸和硝酸溶解,在0.6 mol/L硫酸酸度下,用铜铁试剂-三氯甲烷萃取分离钒、铁等元素,在0.1 mol/L硫酸介质中,加二苯基碳酰二肼与铬生成红色络合物,于分光光度计波长540 nm处测其吸光度。将该法应用于钒试样中0.004%~0.40%铬量的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93%~6.83%(n=11)之间,加标回收率为98.5%~1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基碳酰二肼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1合金板材的“黑斑”组织研究
19
作者 李荣 张智鑫 +3 位作者 刘川 商江 李媛媛 党晨凯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9-83,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SEM-EDS及EBSD等多种表征手段对TC1合金热轧过程中显微组织出现的异常“黑斑”组织进行研究,并将其与正常基体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异常“黑斑”组织区域内不存在成分偏析现象,其维氏硬度高于正常基体约23HV... 采用光学显微镜、SEM-EDS及EBSD等多种表征手段对TC1合金热轧过程中显微组织出现的异常“黑斑”组织进行研究,并将其与正常基体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异常“黑斑”组织区域内不存在成分偏析现象,其维氏硬度高于正常基体约23HV。“黑斑”组织的本质为细小的未再结晶的小角度晶界的亚晶晶粒,形成于轧制变形过程。提高热处理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对其形态等无明显影响,其室温和400℃高温拉伸力学性能和正常组织板材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合金板材 显微组织 黑斑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TA18板材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杜小平 李正佳 +1 位作者 何伟 马红征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66-168,共3页
试验研究了两种不同生产工艺流程、不同热处理制度及不同冷轧加工量对TA18钛合金板材组织和室温、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A18钛合金板材生产过程中采用换向+β热处理工艺流程,可实现板材的横、纵向力学性能差异较小,且板材强度... 试验研究了两种不同生产工艺流程、不同热处理制度及不同冷轧加工量对TA18钛合金板材组织和室温、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A18钛合金板材生产过程中采用换向+β热处理工艺流程,可实现板材的横、纵向力学性能差异较小,且板材强度较高;随加工量增大,冷轧阶段板材强度降低,伸长率升高。TA18钛合金板材采用680~740℃的热处理制度,均可得到均匀的等轴组织。当退火温度高于720℃,晶粒开始长大,强度下降,伸长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向轧制 β热处理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