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市大学生潜在旅游行为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瑞 宋保平 白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5-99,共5页
西安市大学林立,大学生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以西安市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生潜在旅游需求和旅游消费行为的深入分析,总结出西安市大学生旅游行为的总体特征,即大学生对旅游的态度非常积极,旅游时间选择较为宽裕,一般通过朋... 西安市大学林立,大学生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以西安市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生潜在旅游需求和旅游消费行为的深入分析,总结出西安市大学生旅游行为的总体特征,即大学生对旅游的态度非常积极,旅游时间选择较为宽裕,一般通过朋友推荐、电视和互联网来获取旅游信息,并且喜欢和朋友家人或同学一起结伴出游,对山水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古迹类旅游资源特别偏爱。在旅游目的地的实际选择方面,符合距离衰减规律,但是大学生的总体旅游消费水平普遍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大学生 旅游需求 旅游消费 旅游行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西安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张蓉珍 李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12129-12131,共3页
针对陕西省西安市水环境现状,从状态-压力-响应指标框架体系出发,建立西安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利用标准化和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化值和权重,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得到安全评价的综合指数值;在此基础上,采用等级划分法... 针对陕西省西安市水环境现状,从状态-压力-响应指标框架体系出发,建立西安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利用标准化和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化值和权重,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得到安全评价的综合指数值;在此基础上,采用等级划分法,建立综合指数值与生态安全评价的等级关系。结果表明:2001—2005年西安市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值总体呈现波动状态,水环境生态安全已经处于预警状态,并曾处于中警状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生态安全 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指数法 陕西省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农民旅游消费行为调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仇立慧 杨雪莲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182-184,共3页
随着"三农"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其出游率也稳步上升,不久的将来,农村居民必然成为旅游市场的另一重要主体。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西安农民旅游消费行为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西安市... 随着"三农"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其出游率也稳步上升,不久的将来,农村居民必然成为旅游市场的另一重要主体。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西安农民旅游消费行为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西安市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农村居民 旅游消费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旅游偏好差异的实证分析——以西安市大学生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784-5786,共3页
以西安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从大学生的不同性别、家庭结构、家庭所在地3个方面考察大学生对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类型偏好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不同性别、家庭结构、家庭所在地在旅游资源和项目类型偏... 以西安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从大学生的不同性别、家庭结构、家庭所在地3个方面考察大学生对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类型偏好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不同性别、家庭结构、家庭所在地在旅游资源和项目类型偏好上有着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偏好 大学生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华欧洲游客旅游决策行为模式研究——以西安入境欧洲游客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姚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2871-12872,12879,共3页
研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的入境旅游市场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入境游客旅游决策行为为切入点,通过对西安入境欧洲游客的问卷调查,对其旅游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西安欧洲旅游客源市场的拓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旅游决策行为 西安 客源市场 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边缘带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分析——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蓉珍 贺春艳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7年第3期45-48,54,共5页
城市边缘带作为城市向乡村的过渡地带,具有特殊的地位和特点,其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也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以西安市为例,主要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快速增加;城市污染工业的外迁,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 城市边缘带作为城市向乡村的过渡地带,具有特殊的地位和特点,其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也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以西安市为例,主要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快速增加;城市污染工业的外迁,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化肥的大量使用;农膜的大量使用等方面分析城市边缘带农业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带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成因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东大温泉度假区游客满意度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同勤学 杨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3421-13423,共3页
游客满意度是评价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以西安市东大温泉度假区为例,以期望差异理论和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回归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温泉度假区游客总体满意度和各项服务指标的感知实绩... 游客满意度是评价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以西安市东大温泉度假区为例,以期望差异理论和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回归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温泉度假区游客总体满意度和各项服务指标的感知实绩与期望差异作出分析。结果表明,①游客对度假区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且感知价值、总体满意度与游客忠诚度3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②15项服务质量评价因子的感知实绩普遍高于期望值,将15个质量评价因子划分为5组,找出游客不太满意的几个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度假区 游客满意度 期望 感知价值 感知实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宁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2年第9期91-94,共4页
建构旅游产业的因素效应模型,研究旅游产业各个要素对产值的效应,并进一步研究陕西省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旅游产业中酒店和旅行社规模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显著,对旅游从业者人数和游客人数拉动作用明显。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区域经济增长 效应模型 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TM DEM高程精度评价 被引量:60
9
作者 詹蕾 汤国安 杨昕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6,共3页
为了全面认识SRTMDEM数据精度特征并完善SRTMDEM数据精度评定方法,该文以我国1:5万比例尺DEM为参考数据,以具有多种地貌类型的陕西省为实验样区,利用高程中误差模型及空间插值方法对SRTMDEM进行高程精度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的SRT... 为了全面认识SRTMDEM数据精度特征并完善SRTMDEM数据精度评定方法,该文以我国1:5万比例尺DEM为参考数据,以具有多种地貌类型的陕西省为实验样区,利用高程中误差模型及空间插值方法对SRTMDEM进行高程精度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的SRTMDEM高程中误差在3.5~60.7m,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并且高程中误差与实验样区平均坡度有较强的指数相关性,拟合的指数函数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TM DEM高程精度 中误差 内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被引量:23
10
作者 陈西蕊 张蓉珍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目的】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以期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P-S-R模型,以国家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应用性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生态特... 【目的】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以期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P-S-R模型,以国家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应用性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生态特点,构建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1997~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数据为例,对其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压力指数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土地资源状态系统安全指数波动显著;土地生态安全响应指数呈明显增长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1999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波动明显,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转为较不安全,第二阶段(1999~2006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逐年上升,安全状态也由较不安全升至临界安全。【建议】应继续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坚持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从根本上降低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压力,维护区域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生态安全 评价指标体系 P-S-R模型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南市临渭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蓉珍 孙利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0567-10569,10611,共4页
以渭南市临渭区1995~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依据,分析其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程度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耕地、未利用地、水域面积大量减少,园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及交通用地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生态建设、经济... 以渭南市临渭区1995~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依据,分析其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程度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耕地、未利用地、水域面积大量减少,园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及交通用地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因素是引起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力因素 临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略阳铧厂沟金矿床地质与矿床类型 被引量:14
12
作者 宗静婷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7-101,共5页
铧厂沟金矿床位于勉略缝合带中泥盆系三河口群郭镇岩组中。含矿与容矿岩系为泥盆系三河口群郭镇岩组中的细碧岩和结晶灰岩。主控矿构造为寨子湾韧-脆性剪切构造带。围岩蚀变包括退化蚀变和矿化蚀变。在矿区内产出南北两条矿化带,矿石类... 铧厂沟金矿床位于勉略缝合带中泥盆系三河口群郭镇岩组中。含矿与容矿岩系为泥盆系三河口群郭镇岩组中的细碧岩和结晶灰岩。主控矿构造为寨子湾韧-脆性剪切构造带。围岩蚀变包括退化蚀变和矿化蚀变。在矿区内产出南北两条矿化带,矿石类型为蚀变细碧岩型、黄铁绢英片岩型和石英脉型。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黄铜矿,金矿物是自然金。韧脆性剪切构造叠加和岩石强烈变形、彻底退化蚀变以及后期含矿热液交代与充填是主要的成矿作用,属于火山-沉积岩系中的类卡林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矿岩系 韧-脆性剪切带 类卡林型 金矿床 铧厂沟 陕西略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农牧交错区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应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鲍锋 延军平 孙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1-155,共5页
高寒农牧交错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十分脆弱。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并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青海省湟中县为例,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和退耕地样方调查,有针对性、具体地评价退耕还林生态、... 高寒农牧交错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十分脆弱。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并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青海省湟中县为例,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和退耕地样方调查,有针对性、具体地评价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结合研究区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农牧交错区 退耕还林 效应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典型区社会经济条件对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鲍锋 孙虎 +1 位作者 延军平 段塔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2-116,共5页
通过对青海省湟中县人户调查,运用灰色关联法,对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户的退耕还林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改变农户家庭收入构成直接影响到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对退耕还林政策的... 通过对青海省湟中县人户调查,运用灰色关联法,对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户的退耕还林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改变农户家庭收入构成直接影响到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政策 灰色关联分析 家庭人均收入 家庭收入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城土地利用结构熵值时序分析——以韩城市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西蕊 张蓉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84-186,共3页
以2000~2008年韩城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借助信息论中的信息熵原理,分析了韩城市近10年来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序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韩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演变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1998~2006年土地利用... 以2000~2008年韩城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借助信息论中的信息熵原理,分析了韩城市近10年来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序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韩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演变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1998~2006年土地利用信息熵值持续下降,降幅由大转小,土地利用结构的有序性、结构性增强,各类用地面积比例差异加大;2006~2008年韩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又表现出小幅波动的特点,表明研究期后期韩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土地利用系统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信息熵 时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中下游泥沙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方案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蓉珍 仇立慧 +1 位作者 李晓彦 吕惠茹 《灾害学》 CSCD 2004年第4期68-71,共4页
渭河流域降水集中,多暴雨,三门峡水库的修建使渭河下游泥沙淤塞,河口抬升,导致渭河下游成为悬河,洪涝灾害频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水土保持,构筑减沙拦泥的"绿色屏障";建设流域上游拦沙减淤及水沙调控工程体系;调整三门... 渭河流域降水集中,多暴雨,三门峡水库的修建使渭河下游泥沙淤塞,河口抬升,导致渭河下游成为悬河,洪涝灾害频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水土保持,构筑减沙拦泥的"绿色屏障";建设流域上游拦沙减淤及水沙调控工程体系;调整三门峡水库的运行方式,降低潼关高程,以及进行水资源综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中下游 泥沙 治理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农牧交错区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应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鲍锋 延军平 孙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2-266,共5页
高寒农牧交错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十分脆弱。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并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青海省湟中县为例,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和退耕地样方调查,有针对性、具体地评价退耕还林生态、... 高寒农牧交错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十分脆弱。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并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青海省湟中县为例,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和退耕地样方调查,有针对性、具体地评价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结合研究区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农牧交错区 退耕还林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差异及产业空间构建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静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6-899,共4页
目的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内部经济总体差异和产业空间构建思路。方法通过查找大量文献,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6市1区近年的人均GDP和工农业总产值比重等计算数据阐释其经济发展日前的总体差异,调查其产业空间的构建基础... 目的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内部经济总体差异和产业空间构建思路。方法通过查找大量文献,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6市1区近年的人均GDP和工农业总产值比重等计算数据阐释其经济发展日前的总体差异,调查其产业空间的构建基础,并且提出产业构建战略。结果研究表明,核心城市的人均GDP标准差在增大,说明经济的绝对差异在加剧;变异系数在递减,说明经济的相对差异在变小。核心城市之间工农业产值比重差异明显。区域内部有合作基础,产业存在关联和互补。结论关中—天水经济区城镇体系构建和产业区构建是区域产业空间构建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天水经济区” 经济差异 产业空间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基于MapX的灌溉信息空间数据库的技术实践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3,共3页
利用GIS工具管理灌溉用水是实现农业高效用水的重要措施之一。精确、充足的空间数据是支撑GIS的基础。以开发陕西省冯家山灌区灌溉信息空间数据库为例介绍了基于MapX组件的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与关联技术,并对在灌溉管理工作中运用GIS技术... 利用GIS工具管理灌溉用水是实现农业高效用水的重要措施之一。精确、充足的空间数据是支撑GIS的基础。以开发陕西省冯家山灌区灌溉信息空间数据库为例介绍了基于MapX组件的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与关联技术,并对在灌溉管理工作中运用GIS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X组件 空间数据库 灌溉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农牧交错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互动模型及应用研究
20
作者 鲍锋 孙虎 延军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6-200,207,共6页
以高寒农牧交错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法,建立了高寒农牧交错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模型。模型结果表明:(1)生态重建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性,二者互为驱动,相互促进,交互耦合构成生态经济系统;(2)在生态与经济互动... 以高寒农牧交错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法,建立了高寒农牧交错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模型。模型结果表明:(1)生态重建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性,二者互为驱动,相互促进,交互耦合构成生态经济系统;(2)在生态与经济互动中,经济系统的影响占优,表明经济贫困是生态重建的最大限制因素;(3)农户作为生态重建和经济发展的行为决策者是生态经济互动链的节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样点村实际,选择林药结合的退耕模式、移民搬迁、建设小城镇和发展反季节蔬菜基地等作为实现研究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具体模式与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农牧交错区 互动模型 退耕还林(草)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