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蓉珍 魏志超 陈西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4-256,262,共4页
基于西安市1989—2009年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以1989年为基准年,研究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1989—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较快,耕地、水域、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林地面积增加,土... 基于西安市1989—2009年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以1989年为基准年,研究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1989—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较快,耕地、水域、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林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下降了7.25;(2)研究区1989—2003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2.60亿元),主要是因为建筑用地面积增加等造成的,2004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2004—2009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2004年的基础上减少了3.73亿元,此期间内耕地林地面积的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成为生态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决定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反映了土地利用结构的生态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变化 变化强度指数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蓉珍 贺晶 +1 位作者 陈西蕊 申建荣 《陕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2期204-206,234,共4页
土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着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笔者采用了系统综合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2002-2009年西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区域的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 土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着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笔者采用了系统综合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2002-2009年西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区域的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研究,并提出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9年西安市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建设用地大量增加,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加强;第二、三产业发展社会消费品总额增加;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是影响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社会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儒家文化价值观视角下的游客旅游购物风格研究——以西安市国内游客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501-5504,5627,共5页
以儒家文化价值观为研究的切入点,以西安国内游客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的方法,揭示出儒家文化价值观对游客购物决策风格有着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声誉型"、"行为与身份相符型"及"无私与进取型... 以儒家文化价值观为研究的切入点,以西安国内游客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的方法,揭示出儒家文化价值观对游客购物决策风格有着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声誉型"、"行为与身份相符型"及"无私与进取型",分别对"决策困惑与冲动型"、"购物成熟型"和"谨慎与实用型"、"追求新奇与自主型"购物决策风格有显著影响,并提出了旅游市场细分及营销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价值观 游客购物决策风格 西安市国内游客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环境差异对中国摩崖石刻的影响机理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宗静婷 岳乐平 +1 位作者 秦立科 张忠永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究中国南北方不同地质环境背景下摩崖石刻风化病害的机理。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和检测分析岩石的地质特征、自然环境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红石峡以风蚀打磨字迹消失、模糊或者字迹多处粗糙为主要病害,千佛崖以彩绘造... 目的探究中国南北方不同地质环境背景下摩崖石刻风化病害的机理。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和检测分析岩石的地质特征、自然环境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红石峡以风蚀打磨字迹消失、模糊或者字迹多处粗糙为主要病害,千佛崖以彩绘造像表面酥粉和粉化脱落为主;千佛崖岩石吸水率和饱水系数都高于红石峡;红石峡可溶盐主要为硫酸盐和碳酸盐,千佛崖可溶盐主要为硫酸盐和硝酸盐;千佛崖还存在NH4+,自然地理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中国南北摩崖石刻风化机理的共性表现为冷热风化、风蚀风化及水化水合作用,不同之处在于红石峡病害主要由风沙磨蚀、冰劈作用和碳酸化侵蚀造成,千佛崖病害主要由水化学作用下可溶盐离子表聚作用造成;文物的保护应采用各自独立的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差异 摩崖石刻 风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评价——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西蕊 张蓉珍 《陕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6期209-212,共4页
采用频度分析法,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选取了22个指标构建了陕西省农业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功效函数,采用加权平均法构建协调度评价模型,对1990-2008年陕西省农业系统协调度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显示:1990-2008年,陕西省农... 采用频度分析法,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选取了22个指标构建了陕西省农业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功效函数,采用加权平均法构建协调度评价模型,对1990-2008年陕西省农业系统协调度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显示:1990-2008年,陕西省农业生态子系统协调度呈明显波动态势,协调度水平较低,处于低度失调和弱度协调之间;经济子系统协调度水平快速提高,由1990年的极度失调状态演进为2008年的高度协调状态;社会子系统的协调度总体趋好,但后期波动明显。农业系统协调度总体上呈增长的态势,但后期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系统 协调度 动态评价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旅游决策理论研究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4
6
作者 姚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6183-16186,16190,共5页
通过对国外近50年的主要旅游决策研究理论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综合评价了旅游决策一系列的概念和实证分析,以期为中国未来相关旅游研究提供发展思路,并为旅游目的地规划及市场营销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旅游决策 研究理论 实证分析 国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PSIS法在区域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中的应用——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西蕊 张蓉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7-184,共8页
【目的】研究陕西省的生态安全动态变化,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域,在参考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框架,构建了该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理想... 【目的】研究陕西省的生态安全动态变化,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域,在参考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框架,构建了该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理想解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在时间尺度上(1996-2006年)对陕西省的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1996-2006年,陕西省生态压力系统安全指数CP值有一定波动,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生态负荷加大;状态系统安全指数CS值虽有波动但总体上表现出增长态势,安全状况逐渐好转;响应系统安全指数CR值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显示陕西省对生态系统的保护能力、保护力度有所增强。(2)陕西省生态安全指数从1996年的0.39增加至2006年的0.60,整体上呈增长趋势,表明生态系统状态由不安全转为较不安全,研究期末(2006年)陕西省的生态安全水平仍处在临界安全边缘。【结论】TOPSIS法简单直观,评价结果客观,且符合区域生态安全变化的实际情况,可用于不同区域生态安全的动态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评价指标体系 P-S-R模型 TOPSIS法 安全指数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TOPSIS法的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西蕊 张蓉珍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3-227,共5页
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体系,构建了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法(即理想解法)分析了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 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体系,构建了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法(即理想解法)分析了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与理想解的贴近度C均值总体上先降后升,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呈现先恶化后好转的变化趋势,2004—2006年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区域巨大的生态压力尚未得到根本性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 评价指标 PSR模型 TOPSIS法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资源化途径探讨 被引量:15
9
作者 宗静婷 丁晓倩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3-166,共4页
论述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产生、常用的处置方法及存在问题,探讨和分析了对土地利用、污泥制动物饲料、污泥制燃料、污泥制建材、环保利用等资源化途径,认为污泥资源化利用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利用方式。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厂 剩余污泥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城乡废弃物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蓉珍 杜璇 陈西蕊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8-460,共3页
利用生活炉渣、建筑垃圾等城乡废弃资源为原料,制备一种面向节水农业的环保产品。结果表明,利用生活炉渣、煤矸石等城乡废弃资源生产保水保肥剂,在棉花苗期苗干重试验显示,比土壤(对照)高2百分点,说明保水保肥剂不仅节水保墒,而且能提... 利用生活炉渣、建筑垃圾等城乡废弃资源为原料,制备一种面向节水农业的环保产品。结果表明,利用生活炉渣、煤矸石等城乡废弃资源生产保水保肥剂,在棉花苗期苗干重试验显示,比土壤(对照)高2百分点,说明保水保肥剂不仅节水保墒,而且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棉苗生长,增加干物质积累,实现废弃物质的再利用,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废弃资源 生活炉渣 保水保肥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西蕊 张蓉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663-19667,共5页
以1998~2008年韩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韩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动态;参照谢高地等提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价值服务当量,应用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公式,计算并分析了韩城市研究期... 以1998~2008年韩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韩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动态;参照谢高地等提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价值服务当量,应用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公式,计算并分析了韩城市研究期各年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998~2008年韩城市林地、建设用地增加显著,耕地、湿地、园地、未利用地减少,牧草地和水域面积变化不大,土地利用结构逐渐优化;1998~2006韩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环境具有正效应;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除食物生产和废物处理外,均呈增长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韩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响应——以陕西省安康市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西蕊 任志艳 +1 位作者 张蓉珍 陈振英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158-162,共5页
基于2002和2008年陕西省安康市2期的土地利用变更详查数据,综合运用单项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安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态势;参照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价值服务当量表,应用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公式,... 基于2002和2008年陕西省安康市2期的土地利用变更详查数据,综合运用单项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安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态势;参照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价值服务当量表,应用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公式,测算了该市2002和2008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结果表明:2002~2008年,安康市耕地和牧草地大量减少,林地、园地、湿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逐步增加,土地利用变换主要发生在耕地、牧草地和林地、园地之间;安康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净增加77.39亿元,大面积的耕地、牧草地转化为生态价值系数较高的林地和园地是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的主要原因;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除食物生产和废物处理外,均呈增长态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林地贡献率高达80%以上,这一特征在研究期进一步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安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北洼陷油气运聚定量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永红 宗静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5-698,共4页
目的探究应用盆地模拟技术在油气运移主要路径上寻找有利的圈闭。方法应用油藏地化和盆地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不同成藏期次对胜北洼陷主要目的层系的油气运聚进行模拟。结果胜北洼陷早、晚主要成藏期均有3条油气运聚的主要路径,但... 目的探究应用盆地模拟技术在油气运移主要路径上寻找有利的圈闭。方法应用油藏地化和盆地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不同成藏期次对胜北洼陷主要目的层系的油气运聚进行模拟。结果胜北洼陷早、晚主要成藏期均有3条油气运聚的主要路径,但具体方位有所差异。其中早期运聚路径对后期油气运聚影响较大。结论该模拟技术的应用,为研究逆断层发育盆地的油气运移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也为油田目标勘探提供了一套快速、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北洼陷 盆地模拟 成藏期 油气运聚 运移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地区经济捆绑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任志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679-8681,共3页
通过分析汉中经济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区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新模式——汉中经济捆绑发展模式。介绍了捆绑发展和经济捆绑发展的含义及类型,并探索了汉中地区实施经济捆绑发展的模式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 捆绑发展 汉中 经济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题公园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大唐芙蓉园”和民间艺术的结合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晓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080-4082,共3页
拟通过对主题公园起源及其在国内外发展历程的回顾,依据主题公园的类型分析,探讨主题公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性;并且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回顾和保护必要性的申述,以"大唐芙蓉园"和民间艺术的结合为例,探讨主... 拟通过对主题公园起源及其在国内外发展历程的回顾,依据主题公园的类型分析,探讨主题公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性;并且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回顾和保护必要性的申述,以"大唐芙蓉园"和民间艺术的结合为例,探讨主题公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现双赢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主题公园 双赢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布齐沙漠荒漠化信息解译与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102,共3页
荒漠化的动态变化分析是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对选取的库布齐沙漠多个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后,根据确立的研究区荒漠化解译标志,借助RS和GIS工具得到研究区不同时间的荒漠化状况,从荒漠化面积变化、等级的空间变化等方面分... 荒漠化的动态变化分析是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对选取的库布齐沙漠多个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后,根据确立的研究区荒漠化解译标志,借助RS和GIS工具得到研究区不同时间的荒漠化状况,从荒漠化面积变化、等级的空间变化等方面分析了研究区荒漠化的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从1989年以来荒漠化总面积减少的趋势明显,尤其在黄河沿岸荒漠化得到有效治理;但在东南部、沙漠腹地和海子周边荒漠化出现了增长。为了从根本上治理库布奇沙漠地区的荒漠化,除了一般的工程、生物措施外,可以借助旅游产业开发,消除不合理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维持生态系统与人文环境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齐沙漠 荒漠化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郊区城市化理论的萌芽型城中村研究——以兰州市西果园镇柴家河村为例
17
作者 朱晓娟 孙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988-12990,共3页
引用了郊区城市化理论,认为萌芽型城中村是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与郊区联系的日益紧密而产生的,简要分析了我国城中村的发展现状,并以兰州市萌芽型城中村为例,研究了萌芽型城中村的地理位置、外观、空间结构、经济以及人口特... 引用了郊区城市化理论,认为萌芽型城中村是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与郊区联系的日益紧密而产生的,简要分析了我国城中村的发展现状,并以兰州市萌芽型城中村为例,研究了萌芽型城中村的地理位置、外观、空间结构、经济以及人口特征,进而以西果园镇柴家河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柴家河村作为萌芽型城中村的发展思路,强调应梳理控制村庄发展规模,节约、集约化利用土地;产业化开发高效农业、休闲农业,发展百合经济,挖掘特色产业潜力;实现乡村空间形态发展的城乡融合一体化;加大教育力度,提高村民素质,培养具有开拓精神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新一代农民,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实现萌芽型城中村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区城市化 萌芽型城中村 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化信息解译与动态变化研究以库布齐地区为例
18
作者 崔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8-50,共3页
荒漠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荒漠化的动态变化分析是荒漠化防治的主要工作之一,而动态变化的前提和基础是荒漠化信息解译。可以在对荒漠地区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选取满足研究的多个时相的TM影像数据,再借鉴前... 荒漠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荒漠化的动态变化分析是荒漠化防治的主要工作之一,而动态变化的前提和基础是荒漠化信息解译。可以在对荒漠地区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选取满足研究的多个时相的TM影像数据,再借鉴前人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后,确立研究区荒漠化解译标志,借助RS和GIS工具对研究区不同时期的荒漠化状况进行解译。据此,对库布奇地区的荒漠化进行了解译与动态变化研究,从面积变化、发展速率、等级的空间变化等方面分析了研究区荒漠化的动态变化,有关结论如下:①分析结果说明在生态脆弱、环境容量小的荒漠化地区,频繁的人类活动干扰,会加速沙漠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恶化;②为了从根本上治理库布奇沙漠地区的荒漠化,除了一般的工程、生物措施外,可以借助旅游产业开发,消除不合理人类活动产生的根源,维持生态系统与人文环境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解译 发展速率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