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锰纳米颗粒的低温水热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1
作者 朱刚 王留昌 +2 位作者 邸琴 韩枭 薛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82-685,共4页
基于高锰酸钾和葡萄糖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了氧化锰纳米颗粒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氮气吸脱附技术对所得材料的结构、形貌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材料为低结晶性Birnessite型层状氧化锰,比表... 基于高锰酸钾和葡萄糖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了氧化锰纳米颗粒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氮气吸脱附技术对所得材料的结构、形貌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材料为低结晶性Birnessite型层状氧化锰,比表面积为129 m2/g。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氧化锰纳米颗粒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较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在100 m A/g的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635 m Ah/g。恒流充放电13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6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锰纳米颗粒 水热合成 大比表面积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掺杂Ce-M(M=Fe、Ni和Cu)催化剂的CO低温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树娜 石奇 +5 位作者 李小军 方振华 孙平 周跃花 张杏梅 杨晓慧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7-713,共7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金属掺杂的Ce-M(M=Fe、Ni和Cu)复合氧化物,运用低温N_2吸附-脱附、XRD、H2-TPR、拉曼光谱和XPS等表征技术对Ce-M复合氧化物的结构与其CO低温氧化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将Fe、Ni和Cu掺...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金属掺杂的Ce-M(M=Fe、Ni和Cu)复合氧化物,运用低温N_2吸附-脱附、XRD、H2-TPR、拉曼光谱和XPS等表征技术对Ce-M复合氧化物的结构与其CO低温氧化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将Fe、Ni和Cu掺入CeO_2明显提高了其氧空位的含量,提升了晶格氧的流动性,从而使Ce-M催化剂的还原能力和催化活性高于纯CeO_2。其中,CeCu催化剂氧空位最多、还原能力最好,催化活性最高,130℃下即可将CO完全氧化;其次是CeNi催化剂,180℃时实现CO完全氧化;与之相比,CeFe催化剂的活性最差,200℃时的CO转化率仅为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CeO2 FE2O3 NiO2 CUO 氧空位 CO低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MnO_x催化剂形貌对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树娜 宋佩 +6 位作者 张金丽 贺小霞 解一昕 张亚刚 王瑞义 李志凯 朱华青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5-624,共10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船形、扁球形及纳米片CeO_2-MnO_x复合氧化物。并运用低温N2吸脱附、XRD、SEM、TEM、H2-TPR、拉曼光谱、XPS等表征技术对不同形貌CeO_2-MnO_x复合氧化物的结构与其低浓度CH4催化燃烧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联...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船形、扁球形及纳米片CeO_2-MnO_x复合氧化物。并运用低温N2吸脱附、XRD、SEM、TEM、H2-TPR、拉曼光谱、XPS等表征技术对不同形貌CeO_2-MnO_x复合氧化物的结构与其低浓度CH4催化燃烧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CeO_2-MnO_x复合氧化物的形貌与其催化性能密切相关。其中,扁球形CeO_2-MnO_x复合氧化物的氧空位、Ce3+含量及表面吸附活性氧物种最多,其CH4催化燃烧反应活性最高,540℃时,可将CH4完全转化;其次是船形CeO_2-MnO_x复合氧化物催化剂,540℃时其CH4转化率为94.05%;与前两者相比,纳米片CeO_2-MnO_x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氧空位及表面吸附活性氧物种较少,活性较差,相同反应温度下,其CH4转化率仅为8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 MNOX 低浓度甲烷 催化燃烧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耐热EP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贾园 蒋勰 +1 位作者 刘振 杨菊香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在介绍环氧树脂(EP)基本性能的基础上,对新型耐高温EP的开发方法进行了综述,如:有机小分子共混改性、有机树脂共混改性、纳米粒子共混改性、化学合成法制备新型耐热EP等,同时总结了高耐热EP在耐磨材料、涂层涂料、电子封装材料等不同领... 在介绍环氧树脂(EP)基本性能的基础上,对新型耐高温EP的开发方法进行了综述,如:有机小分子共混改性、有机树脂共混改性、纳米粒子共混改性、化学合成法制备新型耐热EP等,同时总结了高耐热EP在耐磨材料、涂层涂料、电子封装材料等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耐高温 化学改性 物理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氢气氛下CeO2-NiO纳米棒催化剂的CO选择性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树娜 朱刚 +5 位作者 石奇 杜威 朱华青 王瑞义 李志凯 张亚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1-1119,共9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e/Ni物质的量比的纳米棒CeO2(x)-NiO催化剂。运用低温N2吸附-脱附、XRD、TEM、拉曼光谱、H2-TPR及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e/Ni物质的量比对CeO2(x)-NiO催化剂形貌及富氢气氛下CO...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e/Ni物质的量比的纳米棒CeO2(x)-NiO催化剂。运用低温N2吸附-脱附、XRD、TEM、拉曼光谱、H2-TPR及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e/Ni物质的量比对CeO2(x)-NiO催化剂形貌及富氢气氛下CO选择性氧化(COPROX)反应性能的影响。TEM测试结果表明,调变Ce/Ni物质的量比可制得不同粒径的CeO2(x)-NiO纳米棒催化剂。H2-TPR测试结果表明,将NiO掺入CeO2可提升CeO2(x)-NiO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拉曼光谱及XPS测试结果表明,镍含量较低时,CeO2(x)-NiO催化剂表面活性氧物种及氧空位含量均较多,利于提升其催化性能。COPROX催化性能测试结果显示,镍含量较低的CeO2(0.89)-NiO纳米棒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最好,在170-220℃的反应条件下,CO转化率为100%,CO2选择性为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 NIO 纳米棒 CO 选择性氧化 富氢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2)-HBPSi/BMI树脂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及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振 贾园 +2 位作者 翟云会 杜威 师瑞峰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83,共6页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预聚物由于黏度过大严重影响了其成型加工性,并且,其树脂固化物交联度过大导致其存在力学性能和耐湿热性能较差等缺陷,因此,需要对BMI进行改性,拓展其应用范围。采用末端含有活性氨基的硅烷偶联剂3-氨基丙基三甲...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预聚物由于黏度过大严重影响了其成型加工性,并且,其树脂固化物交联度过大导致其存在力学性能和耐湿热性能较差等缺陷,因此,需要对BMI进行改性,拓展其应用范围。采用末端含有活性氨基的硅烷偶联剂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21)和新戊二醇(NPG)作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法制备了一种含端氨基的新型超支化聚硅氧烷(NH_(2)-HBPSi),并用其对BMI进行改性。研究了NH_(2)-HBPSi添加量对NH_(2)-HBPSi/BMI固化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非等温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NH_(2)-HBPSi/BMI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特征,确定了其分段固化工艺,为新型BMI树脂的制备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超支化聚硅氧烷 固化动力学 树脂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E型超支化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贾园 刘茜 +1 位作者 杨菊香 刘振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039-12046,12072,共9页
超支化聚合物(HBP)是一类含有大量官能团、结构高度支化的三维大分子,具有分子间不纠缠、低粘度和高反应活性等特点。聚集诱导发光(AIE)型HBP不但具有以上特征,而且在聚集状态下能够发出明亮的光,因此在发光成像、传感材料、荧光材料等... 超支化聚合物(HBP)是一类含有大量官能团、结构高度支化的三维大分子,具有分子间不纠缠、低粘度和高反应活性等特点。聚集诱导发光(AIE)型HBP不但具有以上特征,而且在聚集状态下能够发出明亮的光,因此在发光成像、传感材料、荧光材料等领域表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在探讨AIE型HBP结构与发光性能关系的基础上,对不同种类的AIE型HBP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含有芳香环的AIE型HBP和含有非典型发光基团的AIE型HBP。同时讨论了AIE型HBP的发光机理,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及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超支化聚合物 高分子聚合物 发光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诱导发光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贾园 杨婷婷 +1 位作者 杨菊香 刘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1-169,共9页
聚集诱导发光(AIE)聚合物在聚集后或在固态条件下发光强度显著增强,且具有成膜性良好、发光稳定性较高、加工性能优异等性能,在核磁成像、荧光材料、生物传感器等领域表现出了较大的应用潜力。文中在介绍AIE聚合物性能的基础上,对不同种... 聚集诱导发光(AIE)聚合物在聚集后或在固态条件下发光强度显著增强,且具有成膜性良好、发光稳定性较高、加工性能优异等性能,在核磁成像、荧光材料、生物传感器等领域表现出了较大的应用潜力。文中在介绍AIE聚合物性能的基础上,对不同种类AIE聚合物的开发情况进行了综述,包括共轭型AIE聚合物和非共轭型AIE聚合物,同时探讨了这类聚合物的发光机理,总结了其应用进展,并展望了AIE聚合物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荧光高分子 发光机理 共轭型 非共轭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化工综合教学实验设计与探索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树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1-184,201,共5页
结合当前环境问题及科研热点,设计了一个由科研课题转化成的化工综合实验-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综合实验。该实验涵盖CeO_2-MnO_x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测试等内容。通过该实验项目学生可掌握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固... 结合当前环境问题及科研热点,设计了一个由科研课题转化成的化工综合实验-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综合实验。该实验涵盖CeO_2-MnO_x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测试等内容。通过该实验项目学生可掌握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固定床反应器及气相色谱在线分析检测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技能;了解均匀沉淀法、水热法制备催化剂的操作过程及主要特点。强化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将科研的思维方法和技能融入到实验教学中,增加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探索性和研究性,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综合实验 固定床反应器 CEO 2-MnO x催化剂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CaF_2∶Ln^(3+)(Ln∶Eu,Tb,Ce/Tb)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立美 张美娜 +1 位作者 李江涛 白洁琼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8-442,共5页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三磷酸腺苷二钠(ATP)修饰的ATP/CaF_2∶Ln^(3+)(Ln∶Eu,Tb,Ce/Tb)纳米粒子。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所合成的纳米粒子进行结构表征,并通过荧光光谱(FS)研究了纳米粒子的荧光性...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三磷酸腺苷二钠(ATP)修饰的ATP/CaF_2∶Ln^(3+)(Ln∶Eu,Tb,Ce/Tb)纳米粒子。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所合成的纳米粒子进行结构表征,并通过荧光光谱(FS)研究了纳米粒子的荧光性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ATP成功地包覆在纳米粒子的表面,纳米粒子的晶相为CaF_2的立方结构,ATP/CaF_2∶Eu^(3+)、ATP/CaF_2∶Tb^(3+)、ATP/CaF_2∶Ce^(3+)/Tb^(3+)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分别约为14nm、15nm、11nm。荧光性能研究表明,ATP/CaF_2∶Eu^(3+)、ATP/CaF_2∶Tb^(3+)纳米粒子基本不发射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而发射出修饰剂ATP的荧光,由于Ce^(3+)对Tb^(3+)的敏化作用,ATP/CaF_2∶Ce^(3+)/Tb^(3+)纳米粒子发射出Tb^(3+)的特征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二钠(ATP) 稀土离子 表面修饰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Schiff base为配体的Cu(Ⅱ)-金属凝胶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敏 冯延安 +1 位作者 刘振 孙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04-812,共9页
以间苯二甲醛分别与异烟肼、烟酸酰肼和2-吡啶甲酰肼反应,合成了3种含吡啶环的Schiff base配体间苯二甲醛双缩4-吡啶甲酰腙(S1)、间苯二甲醛双缩3-吡啶甲酰腙(S2)和间苯二甲醛双缩2-吡啶甲酰腙(S3);测试了这3个化合物与醋酸铜通过配位... 以间苯二甲醛分别与异烟肼、烟酸酰肼和2-吡啶甲酰肼反应,合成了3种含吡啶环的Schiff base配体间苯二甲醛双缩4-吡啶甲酰腙(S1)、间苯二甲醛双缩3-吡啶甲酰腙(S2)和间苯二甲醛双缩2-吡啶甲酰腙(S3);测试了这3个化合物与醋酸铜通过配位作用在不同溶剂中形成金属凝胶的能力,结果发现,配体S1与醋酸铜在DMF/H_2O和DMSO/H_2O的混合溶剂中、配体S3与醋酸铜在DMF/H_2O的混合溶剂中均可以形成金属凝胶。胶凝测试结果表明,吡啶环上N原子位置的不同,对化合物形成金属凝胶的能力有极大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金属凝胶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配体分子的结构对金属凝胶的微观形貌也有较大影响;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的研究证明了配位作用在金属凝胶形成过程中的推动作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表明,配体S1与醋酸铜在两种混合溶剂中形成的金属凝胶均表现出了四方堆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凝胶 SCHIFF base配体 配位作用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氢气氛下CO选择性氧化综合实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树娜 宋佩 +2 位作者 贾园 卞敏 杨晓慧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52,59,共4页
结合化工专业特色设计了富氢气氛下CO选择性氧化综合实验。该实验涵盖催化剂合成、结构表征及催化性能测试等知识点。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CeO_2-NiO催化剂,采用XRD和TEM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并用固定床反应器对其催化性能进行测... 结合化工专业特色设计了富氢气氛下CO选择性氧化综合实验。该实验涵盖催化剂合成、结构表征及催化性能测试等知识点。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CeO_2-NiO催化剂,采用XRD和TEM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并用固定床反应器对其催化性能进行测试。重点考察了CeO_2-NiO催化剂的形貌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该综合实验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可操作性强,具有显著的科研性特征。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 CO选择性氧化 CeO2-NiO 固定床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氨酸二聚体在银团簇表面吸附的结构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小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3-607,共5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和6-31++G**基组优化了甘氨酸二聚体(Gly2)的结构及其银复合物,并对它们的电子性质和拉曼振动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复合物Gly2-Ag2中的O-Ag键表现了较强的吸附键位,致使结构上更为稳定.通过...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和6-31++G**基组优化了甘氨酸二聚体(Gly2)的结构及其银复合物,并对它们的电子性质和拉曼振动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复合物Gly2-Ag2中的O-Ag键表现了较强的吸附键位,致使结构上更为稳定.通过计算的HOMO-LUMO能隙研究也发现,银金属团簇影响了Gly2的电子特性,使得电子结构发生重排.我们对Gly2及其复合物的拉曼光谱特性进行了比较,并对主要振动模式进行了归属,其中一些特征峰位置发生了明显红移;由于银金属表面的诱导,致使复合物中某些特征拉曼峰被增强.这些研究对解释一些实验现象和SERS增强机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 结构 电子性质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环丙烯与马来酸酐共聚制备聚硫代碳酸酯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杏梅 党海燕 +1 位作者 陈茎 石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4-87,93,共5页
采用席夫碱锌金属配合物/助催化剂二元催化体系催化硫化环丙烯与马来酸酐共聚制备聚硫代碳酸酯,探讨了聚合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助催化剂用量、单体配合比等对聚合物链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硫化环丙烯、马来酸酐、催化剂和四... 采用席夫碱锌金属配合物/助催化剂二元催化体系催化硫化环丙烯与马来酸酐共聚制备聚硫代碳酸酯,探讨了聚合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助催化剂用量、单体配合比等对聚合物链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硫化环丙烯、马来酸酐、催化剂和四丁基碘化胺的摩尔配合比为250∶250∶1∶3,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00min较优条件下,硫化环丙烯的转化率为72%,聚硫代碳酸酯链节中硫醚含量为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环丙烯 马来酸酐 聚硫代碳酸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TA调控的氧化锌电沉积制备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亚萍 王丙旭 闫俊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182-7184,共3页
EDTA是一种氮氧型螯合剂,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1∶1型的配合物。EDTA与锌配位后,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将其还原为纳米锌,而后进一步被氧气氧化为氧化锌(nano ZnO)。以ITO电极为基底电极,采用多电位阶跃法,制备了nano ZnO薄膜;研究在有无EDTA时... EDTA是一种氮氧型螯合剂,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1∶1型的配合物。EDTA与锌配位后,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将其还原为纳米锌,而后进一步被氧气氧化为氧化锌(nano ZnO)。以ITO电极为基底电极,采用多电位阶跃法,制备了nano ZnO薄膜;研究在有无EDTA时,采用X射线晶体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紫外分光光光度法和电化学方法对其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DTA可以有效提高所形成的nano ZnO纳米结构有序性,降低其尺寸,改善其电化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沉积 调控 EDTA 氧化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δ/α-MnO_2的水热制备及其电容性质
16
作者 朱刚 韩枭 +3 位作者 刘希刚 邸琴 刘次艳 曹章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05-2307,2312,共4页
以KMnO_4和Cr(NO)_3经氧化还原反应所得α-MnO_2为前驱物,在KMnO_4溶液中于160℃水热条件下反应24 h,制得了δ/α-MnO_2。应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技术对制备产物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同时,在1.0 mol/L Na_2SO_4水溶液... 以KMnO_4和Cr(NO)_3经氧化还原反应所得α-MnO_2为前驱物,在KMnO_4溶液中于160℃水热条件下反应24 h,制得了δ/α-MnO_2。应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技术对制备产物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同时,在1.0 mol/L Na_2SO_4水溶液中研究了δ/α-MnO_2材料的电容性质。结果显示,当扫描速度为5 m V/s时,其比电容为154 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 水热制备 电容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抗氧化性能评价与测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屈颖娟 高乐乐 姜昇 《福建茶叶》 2019年第3期15-16,共2页
茶叶不仅在口味上俘获了很多人的芳心,而且还在促进人体健康与提高人体免疫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是茶叶抗氧化性能发挥作用的重要成分,也是茶叶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元素。长期规律性的饮茶对促进人体消化,预防多种疾... 茶叶不仅在口味上俘获了很多人的芳心,而且还在促进人体健康与提高人体免疫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是茶叶抗氧化性能发挥作用的重要成分,也是茶叶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元素。长期规律性的饮茶对促进人体消化,预防多种疾病,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很有帮助。本文将对茶叶中抗氧化性能方面进行评价与比较测定,深入探寻茶叶对于人体的多方面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抗氧化性能 人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硫代鸟嘌呤磺化异构体热力学稳定性的计算研究
18
作者 任宏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5-750,共6页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6-硫代鸟嘌呤硫醇式与硫酮式两类共14种磺化异构体的热力学稳定性进行了计算研究,全自由度优化了各物种构型,进行了振动分析,获得了各磺化异构体的零点能、焓、热力学能...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6-硫代鸟嘌呤硫醇式与硫酮式两类共14种磺化异构体的热力学稳定性进行了计算研究,全自由度优化了各物种构型,进行了振动分析,获得了各磺化异构体的零点能、焓、热力学能以及吉布斯自由能等热力学数据.分析了各异构体磺化前后稳定性的变化情况,探讨了磺化异构体的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不论是硫酮式还是硫醇式磺化异构体,当H原子连接到N7上时磺化异构体稳定性均比连接到N9上时较高一些.在6-硫代鸟嘌呤磺化异构体中,STG(3,7,10,10)是最稳定的异构体,STG(1,7,10,10)、STG(1,9,10,10)和STG(1,3,7,10)等异构体也可共存,其他异构体存在的可能性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硫代鸟嘌呤 磺化异构体 热力学稳定性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纤维素对聚乳酸热降解动力学行为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璇 杨鹏 +1 位作者 周琳翔 宋立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27-10132,10139,共7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纤维素进行表面硅烷化改性,通过溶液浇筑法制备了硅烷化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复合膜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镜(TEM)和热重分析(TGA)分析了硅烷化纳米纤维素的化学结构、微观形貌、聚乳酸...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纤维素进行表面硅烷化改性,通过溶液浇筑法制备了硅烷化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复合膜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镜(TEM)和热重分析(TGA)分析了硅烷化纳米纤维素的化学结构、微观形貌、聚乳酸基体中的分散情况和不同升温速率下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行为机制。结果表明,硅烷化改性成功发生在纳米纤维素的表面,且在聚乳酸基体中分散性好。通过CR和IKR模型分析得出改性前后纳米纤维素对聚乳酸材料表现出不同的热降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纳米纤维素 硅烷化改性 复合材料 热降解动力学 界面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表面聚丙烯酸丁酯原位修饰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璇 贾园 宋立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7-146,共10页
【目的】由于强亲水的纳米纤维素与有机高分子材料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差,使其作为一种有前景的增强剂应用受到限制。采用丙烯酸丁酯(BA)对纳米纤维素(CNF)表面进行原位乳液接枝聚合改性可以提高纳米纤维素与聚乳酸等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 【目的】由于强亲水的纳米纤维素与有机高分子材料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差,使其作为一种有前景的增强剂应用受到限制。采用丙烯酸丁酯(BA)对纳米纤维素(CNF)表面进行原位乳液接枝聚合改性可以提高纳米纤维素与聚乳酸等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方法】本研究优化了纳米纤维素表面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链接枝率的影响条件,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透射电镜(TEM)、热重(TG)、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散射X射线微区(SEM-EDS)分析等手段对聚丙烯酸丁酯修饰前后的纳米纤维素进行了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改性纳米纤维素与聚乳酸基体的相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改性纳米纤维素(PBA-g-CNF)在1 734 cm-1出现了典型的羰基红外吸收;改性纳米纤维素的结晶度指数为48%,较纳米纤维素的61%有所下降;纳米纤维直径由50 nm增加至80~100 nm;最大热失重温度由改性前的340℃增加至改性后的354℃;纳米纤维素中的C和O的原子数比为1.89,改性纳米纤维素的C和O的原子数比为3.76,C和O元素在改性前后纳米纤维素中分布均匀;改性纳米纤维素与聚乳酸的共混膜材料拉伸断面呈现出韧性断裂过程。【结论】聚丙烯酸丁酯改性纳米纤维素是成功的,且改性过程主要发生在纳米纤维素的表面。改性后的纳米纤维素与聚乳酸之间展现了良好的界面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丙烯酸丁酯 原位乳液聚合 聚乳酸 界面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