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的生存方式的实践哲学意蕴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书道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34-39,共6页
人的生存方式问题是人学、社会哲学、价值哲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以往由于受理论哲学范式的局限 ,人的生存方式理论总是与现实人的生存状况相脱离。在实践哲学范式中 ,人的生存方式就是现实个人的生存方式 ,它是人的生成方式和存在方式... 人的生存方式问题是人学、社会哲学、价值哲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以往由于受理论哲学范式的局限 ,人的生存方式理论总是与现实人的生存状况相脱离。在实践哲学范式中 ,人的生存方式就是现实个人的生存方式 ,它是人的生成方式和存在方式的有机统一 ,是由现实个人的生产实践、交往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方式 实践哲学 理论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在超越与精神境界:中国文化的宗教精神及其现代审视 被引量:1
2
作者 彭鹏 吴照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17,共6页
超越是哲学与宗教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与西方哲学与宗教追求的"外在超越"不同,中国文化蕴含着一种"内在超越"模式,其实质是"究天人之际"问题,目的则是实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天&qu... 超越是哲学与宗教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与西方哲学与宗教追求的"外在超越"不同,中国文化蕴含着一种"内在超越"模式,其实质是"究天人之际"问题,目的则是实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天"在中国文化中兼具超越性与内在性的特征,而人内在的心性与天道是贯通的,所以心性修养与道德实践工夫乃是实现"内在超越"的根本途径。中国文化不是一种典型的宗教,但其"内在超越"的境界中却包含着深厚的终极关怀精神,流露出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即入世而出世的超越气质。在因工具理性膨胀而面临精神危机的今天,中国文化不但因此而凸显出其在重建精神家园、拯救世道人心方面的价值,而且超越了宗教文化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内在超越 天人合一 心性 精神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考察底线道德的基本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建德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6-20,共5页
道德的本质含义是指人们善的社会行为,底线道德是人们善的社会行为的最低层次。“不损人”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底线道德。考察底线道德应坚持“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的有机统一,做到放眼宏观层次,牢记... 道德的本质含义是指人们善的社会行为,底线道德是人们善的社会行为的最低层次。“不损人”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底线道德。考察底线道德应坚持“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的有机统一,做到放眼宏观层次,牢记中观层次,注重微观层次。这三个层次是人们考察底线道德的基本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底线道德 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经济发展的社会评价
4
作者 魏宽勇 张理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6-52,共7页
社会经济发展构成社会基础,经济利益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因而社会经济发展便成为社会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标准是生产力标准,它具有质与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其本身也需要被衡度、评价。在不同的社... 社会经济发展构成社会基础,经济利益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因而社会经济发展便成为社会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标准是生产力标准,它具有质与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其本身也需要被衡度、评价。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对其进行的社会评价也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生产力标准 社会评价 价值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是邓小平实践观的一个重要范畴
5
作者 张前承 《现代哲学》 1999年第2期5-9,共5页
关键词 邓小平 实践观 重要范畴 创造性实践 试验范畴 总结经验 指导意义 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 方法论意义 实践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