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居环境适宜性演变与提升障碍——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艺荣
方斌
张志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137,共12页
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科学提升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关键.以陕西省为例,依次运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障碍度模型,测算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人居环境适宜性,分析人文、自然环境适宜性及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的时...
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科学提升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关键.以陕西省为例,依次运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障碍度模型,测算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人居环境适宜性,分析人文、自然环境适宜性及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的时空演变特征,识别适宜性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陕西省人居环境适宜性持续改善,尤以陕北地区改善最为明显;②人文与自然环境适宜性的空间相关性变化显著,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先大幅降低,后小幅升高;③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得人文环境的障碍度不断减小,而自然环境制约愈发明显.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全面统筹,主抓短板;分级治理,以点带面,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人居环境适宜性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适宜性
人文—自然系统
障碍因素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Q690耐张塔多环板空间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武永彩
唐光辉
+1 位作者
屈讼昭
王建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0-336,343,共8页
多环板空间节点杆件交汇繁多,应力分布复杂,为研究高强钢多环板空间节点的受力性能,开展Q690高强钢SJC1型耐张塔足尺试验,并建立了变坡和横担处空间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基于大风等不利工况研究了不同加载模式下空间节点的力学性能,揭示其...
多环板空间节点杆件交汇繁多,应力分布复杂,为研究高强钢多环板空间节点的受力性能,开展Q690高强钢SJC1型耐张塔足尺试验,并建立了变坡和横担处空间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基于大风等不利工况研究了不同加载模式下空间节点的力学性能,揭示其空间耦合受力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断线和大风等不利工况下环板或加劲肋与主材连接处、槽形插板与支管连接处应力较大,应严格控制焊接质量,防止节点由于焊缝开裂而破坏;在大风工况下所有杆件同比例加载至250%时,变坡和横担处节点分别在环板与主管交界处的99°和90°方向出现最大应力,横担节点设计安全冗余度较高;变化关键受力杆件加载比例,环板与主管交界处的应力增长主要沿支管轴线方向与节点板相交位置处分布,应力水平与支管所承受的荷载正相关,空间耦合加载下不同支管间的环板与主管交界处应力增长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690高强钢
多环板
空间节点
力学性能
空间耦合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翻转课堂理念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探索
被引量:
2
3
作者
熊甜甜
廖红建
《绿色科技》
2020年第21期234-235,240,共3页
指出了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其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即是《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教育认证基于OBE理念,注重教育产出和实际成效,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落实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指出了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其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即是《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教育认证基于OBE理念,注重教育产出和实际成效,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落实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大学mooc平台上西安交通大学廖红建教授的《土力学》作为线上教学资源,通过翻转课堂形式进行了混合式教学,突破传统满堂灌,制定了混合式教学目标,尝试了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一流课程
混合式教学
OBE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国地震形变数据空间应用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
2
4
作者
白卓立
武永彩
+2 位作者
杨斌
贾鹏
徐晶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7-464,473,共9页
通过分析传统纸质线划点之记、场地图、地质断裂活动构造图及台站观测环境等地震资料存在查阅繁琐、表达形式单一和信息量匮乏的诸多弊端,给出了“全国地震数据空间应用管理平台”的整体设计思路与功能模块实现过程,同时基于倾斜摄影测...
通过分析传统纸质线划点之记、场地图、地质断裂活动构造图及台站观测环境等地震资料存在查阅繁琐、表达形式单一和信息量匮乏的诸多弊端,给出了“全国地震数据空间应用管理平台”的整体设计思路与功能模块实现过程,同时基于倾斜摄影测量与结构运动恢复技术(SfM),以典型跨断层场地为例,对现有二维平面地震数据构建了厘米级高分辨率三维实景模型,并将其植入该管理平台。使用效果表明:地震资料实景三维表达不但还原了外业实地监测场景和断裂产状等信息,还可提取观测曲线、活动构造定量参数,给相关科研工作者带来了全新的使用体验,更为我们传统会商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会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形变数据
实景三维模型
管理平台
数据库
表达形式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居环境适宜性演变与提升障碍——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艺荣
方斌
张志成
机构
西安思源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
学院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137,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229,41671174)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164320H116).
文摘
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科学提升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关键.以陕西省为例,依次运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障碍度模型,测算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人居环境适宜性,分析人文、自然环境适宜性及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的时空演变特征,识别适宜性制约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陕西省人居环境适宜性持续改善,尤以陕北地区改善最为明显;②人文与自然环境适宜性的空间相关性变化显著,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先大幅降低,后小幅升高;③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使得人文环境的障碍度不断减小,而自然环境制约愈发明显.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全面统筹,主抓短板;分级治理,以点带面,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人居环境适宜性提升建议.
关键词
人居环境
适宜性
人文—自然系统
障碍因素
陕西省
Keywords
human habitat
suitability
human-natural systems
obstacle factors
Shaanxi Province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Q690耐张塔多环板空间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武永彩
唐光辉
屈讼昭
王建涛
机构
西安思源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西安
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
河南城建
学院
土木与交通工程
学院
出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0-336,343,共8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8JK1105)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基金项目(20A560007)。
文摘
多环板空间节点杆件交汇繁多,应力分布复杂,为研究高强钢多环板空间节点的受力性能,开展Q690高强钢SJC1型耐张塔足尺试验,并建立了变坡和横担处空间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基于大风等不利工况研究了不同加载模式下空间节点的力学性能,揭示其空间耦合受力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断线和大风等不利工况下环板或加劲肋与主材连接处、槽形插板与支管连接处应力较大,应严格控制焊接质量,防止节点由于焊缝开裂而破坏;在大风工况下所有杆件同比例加载至250%时,变坡和横担处节点分别在环板与主管交界处的99°和90°方向出现最大应力,横担节点设计安全冗余度较高;变化关键受力杆件加载比例,环板与主管交界处的应力增长主要沿支管轴线方向与节点板相交位置处分布,应力水平与支管所承受的荷载正相关,空间耦合加载下不同支管间的环板与主管交界处应力增长变化较小.
关键词
Q690高强钢
多环板
空间节点
力学性能
空间耦合加载
Keywords
Q690 high-strength steel
multi-annular plates
space joints
mechanical performance
space coupled loading
分类号
TU39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翻转课堂理念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探索
被引量:
2
3
作者
熊甜甜
廖红建
机构
西安思源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西安
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
学院
出处
《绿色科技》
2020年第21期234-235,240,共3页
基金
西安思源学院2019年教改项目(编号:19SYGP030)
西安思源学院2020年一流课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编号:201902042023)。
文摘
指出了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其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即是《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教育认证基于OBE理念,注重教育产出和实际成效,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落实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大学mooc平台上西安交通大学廖红建教授的《土力学》作为线上教学资源,通过翻转课堂形式进行了混合式教学,突破传统满堂灌,制定了混合式教学目标,尝试了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翻转课堂
一流课程
混合式教学
OBE理念
Keywords
flipped classroom
first-class curriculum
blended teaching
OBE concept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国地震形变数据空间应用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
2
4
作者
白卓立
武永彩
杨斌
贾鹏
徐晶
机构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西安思源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西安
云创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7-464,47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04061)
中国地震局地震星火计划项目(XH204301Y)。
文摘
通过分析传统纸质线划点之记、场地图、地质断裂活动构造图及台站观测环境等地震资料存在查阅繁琐、表达形式单一和信息量匮乏的诸多弊端,给出了“全国地震数据空间应用管理平台”的整体设计思路与功能模块实现过程,同时基于倾斜摄影测量与结构运动恢复技术(SfM),以典型跨断层场地为例,对现有二维平面地震数据构建了厘米级高分辨率三维实景模型,并将其植入该管理平台。使用效果表明:地震资料实景三维表达不但还原了外业实地监测场景和断裂产状等信息,还可提取观测曲线、活动构造定量参数,给相关科研工作者带来了全新的使用体验,更为我们传统会商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会商模式。
关键词
地震形变数据
实景三维模型
管理平台
数据库
表达形式
三维可视化
Keywords
seismic deformation data
real 3D model
management platform
database
expression form
3D visualization
分类号
P315.9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居环境适宜性演变与提升障碍——以陕西省为例
王艺荣
方斌
张志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Q690耐张塔多环板空间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武永彩
唐光辉
屈讼昭
王建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翻转课堂理念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探索
熊甜甜
廖红建
《绿色科技》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全国地震形变数据空间应用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白卓立
武永彩
杨斌
贾鹏
徐晶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