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春芳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3-156,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诉求。在融入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诉求。在融入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主流意识形态遭遇冲击。当前,高校亟需在课程教学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的同步发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更高层次上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消费主义思潮探析
2
作者 张思琪 《今古文创》 2021年第8期41-42,共2页
面对当今物质生产极大发展的中国,消费主义思潮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种思潮导致了人们在超出自己需要和消费能力下,盲目去追求更高的消费水平。这种现象已经超越了当下人们处理人与物的正常关系,所以如何处理消费主义带... 面对当今物质生产极大发展的中国,消费主义思潮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种思潮导致了人们在超出自己需要和消费能力下,盲目去追求更高的消费水平。这种现象已经超越了当下人们处理人与物的正常关系,所以如何处理消费主义带来的影响以及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对当今中国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分析消费主义在中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消费主义产生的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得出如何理性面对消费主义,树立正确消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 消费与生产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3
作者 郝帅 《艺术科技》 2023年第5期111-113,共3页
文章论述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基本内涵,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以及与当代中国艺术生产的关系。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以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共同作为基础,坚持从具有特殊意义的生产方式和历史形态的角度出发,提出“艺术生产”... 文章论述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基本内涵,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以及与当代中国艺术生产的关系。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以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共同作为基础,坚持从具有特殊意义的生产方式和历史形态的角度出发,提出“艺术生产”理论内容,既阐述了物质生产能够对艺术生产造成的影响,又阐述了艺术生产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同时明确二者之间存在不平衡关系的基本原因。其当代意义主要在于引导人们从生产和消费的视角出发对艺术进行理解和分析,同时从分析物质生产本质的角度入手,对艺术生产的本质进行分析,并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选择艺术生产的发展途径,以及艺术生产发展过程受到物质生产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生产”理论 物质生产 当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势变迁 被引量:3
4
作者 梅定国 陈美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4-27,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一系列新变化,主要体现在新时代赋予新内容、新思想明确新旨向、新蓝图赋予新使命、新挑战锚定新目标等方面。对此,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用新内容变革工作方式、新旨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一系列新变化,主要体现在新时代赋予新内容、新思想明确新旨向、新蓝图赋予新使命、新挑战锚定新目标等方面。对此,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用新内容变革工作方式、新旨向贯穿工作主线、新使命塑造时代新人、新目标拨正人生航向,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主义范式下教师发展路径的反思
5
作者 马爱净 《中国成人教育》 2020年第15期79-82,共4页
现代科学主义范式影响下,教育研究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赖于教育外部条件,教师专业知识获得和提升是通过技术路径来完成的,技术路径是可以复制的,这一观点推动了现代教师教育的学科化和专业化发展。尽管科学主义的理性思维为教师教育科学... 现代科学主义范式影响下,教育研究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赖于教育外部条件,教师专业知识获得和提升是通过技术路径来完成的,技术路径是可以复制的,这一观点推动了现代教师教育的学科化和专业化发展。尽管科学主义的理性思维为教师教育科学化做出了贡献,然而教育实践本身忽视了教师的主体价值和生活意义,作为教育活动主体内在的情感、价值和态度都被遮蔽在理性背后,引发了教育主体人格情感枯竭、道德失范等问题。在新时代的教育目标下,对科学主义范式进行反思,重视教师的情感经验和生命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发展的现实路径需要回归“生活世界”,回归“人文关怀”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主义 教师发展 生活世界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国家干预主义的新探索和历史启示——以王安石财经改革为中心的探析
6
作者 王萍 《管子学刊》 2018年第4期100-105,共6页
北宋王安石财经改革以"善理财"为内容,一方面继承了以"民不益赋而国用饶"为基本原则的管桑之术,力图通过官营商业达到"抑制兼并、均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的多重目的,另一方面认识到生产、税收之间的辩证... 北宋王安石财经改革以"善理财"为内容,一方面继承了以"民不益赋而国用饶"为基本原则的管桑之术,力图通过官营商业达到"抑制兼并、均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的多重目的,另一方面认识到生产、税收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以扩大生产来增加税收的思想,在实践层面将商业经营接入到农业领域,是对中国古代国家干预主义的新探索。改革一方面顺应了经济的发展,将商品货币因素引入到财政改革之中,但另一方面国家政权全面进入微观经济当中,对民间经济健康发展造成不可忽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经济干预 财经改革 商品经济 历史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7
作者 王瑞瑶 《艺术科技》 2022年第10期247-249,共3页
工匠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一直强调的新时代要素,对培养新时代的建设性人才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艺术类高校作为培育我国艺术类人才的摇篮,有必要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做好弘扬工匠精神的工作,... 工匠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一直强调的新时代要素,对培养新时代的建设性人才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艺术类高校作为培育我国艺术类人才的摇篮,有必要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做好弘扬工匠精神的工作,在工匠精神的引导下,为学生的职业发展道路指明方向,为社会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文章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在分析新时代工匠精神具体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艺术类高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具体情况,提出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陕西蒙学建筑文化研究
8
作者 周春芳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5期26-28,共3页
明清陕西的蒙学教育位居全国较发达水平,蒙学也代表了当时陕西教育的最高成就。蒙学建筑在选址和空间布局上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征。蒙学建筑受关学、农耕文化、隐逸文化等影响,表现出质朴实用、适宜简淡的鲜明文化特色。蒙学建筑一方面... 明清陕西的蒙学教育位居全国较发达水平,蒙学也代表了当时陕西教育的最高成就。蒙学建筑在选址和空间布局上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征。蒙学建筑受关学、农耕文化、隐逸文化等影响,表现出质朴实用、适宜简淡的鲜明文化特色。蒙学建筑一方面以关学为灵魂,内敛、实用、质朴,建筑的形体材料与人的生活生产和谐相伴;另一方面又受隐逸文化影响,以适意简淡的风格与关学互为表里。深挖以关学为灵魂、以隐逸文化为表征的蒙学建筑文化内涵对于彰显关学的时代精神,传承陕西地域建筑文化的优秀内核,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陕西 蒙学建筑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红色影视作品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9
作者 肖洁 《艺术科技》 2019年第16期78-79,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红色影视作品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人民还原历史事件,从而弘扬民族精神,对广大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祖国的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红色影视作品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人民还原历史事件,从而弘扬民族精神,对广大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祖国的栋梁,需要优秀文化的熏陶,而红色影视作品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从阐述红色影视作品中所蕴含的内涵及其特征出发,深入剖析红色影视作品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并由此提出红色影视作品在思政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影视作品 大学生 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道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10
作者 高云 《广东经济》 2017年第9X期140-140,共1页
在社会多变的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建设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针对目前大学生道德方面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政策,是目前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点.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情满满总能助益良多?创业激情与企业顾客导向之间的关系研究
11
作者 周郴保 赵文红 +1 位作者 舒成利 孙张俊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5,共13页
创业激情对于企业的顾客导向战略具有重要影响,但未必总能有效助益。基于角色认同理论和知识基础观,以271家中国初创企业为样本来研究不同角色的创业激情对企业顾客导向的差异化影响,并将知识基础作为资源情境纳入研究模型。研究发现,... 创业激情对于企业的顾客导向战略具有重要影响,但未必总能有效助益。基于角色认同理论和知识基础观,以271家中国初创企业为样本来研究不同角色的创业激情对企业顾客导向的差异化影响,并将知识基础作为资源情境纳入研究模型。研究发现,创业者的发明激情与企业顾客导向战略之间呈倒U形关系,而发展激情与企业顾客导向战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知识宽度会强化发明激情与企业顾客导向之间的倒U形关系,同时还会强化发展激情与企业顾客导向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而知识深度则会弱化发明激情与企业顾客导向之间的倒U形关系,但其对发展激情与企业顾客导向之间正相关关系的弱化效应并不显著。研究结论表明,发明激情对企业顾客导向存在“过犹不及”的影响,知识基础也会有“双刃剑”效应,创业者和初创企业对此应高度重视,以有效激浊扬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明激情 发展激情 顾客导向 知识宽度 知识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与学校思政课建设双向赋能的育人模式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仙娥 施英楠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71-73,共3页
学校思政课建设与革命文化遗产保护有着彼此补充、相得益彰的内在联系。从伟大建党精神传承、思想价值塑造、文博场馆拓展、社会实践创新等多方式探索,形成了文化浸润、情感引领、场域体验、协同创新等特色鲜明的双向赋能育人模式。基于... 学校思政课建设与革命文化遗产保护有着彼此补充、相得益彰的内在联系。从伟大建党精神传承、思想价值塑造、文博场馆拓展、社会实践创新等多方式探索,形成了文化浸润、情感引领、场域体验、协同创新等特色鲜明的双向赋能育人模式。基于此,有助于深入推动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与学校思政课建设双向赋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革命文物保护 大思政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洪《枕中书》的宇宙论及其天文学意义
13
作者 李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9-44,65,共7页
自《四库全书总目》将《元始上真众仙记》(《枕中书》)判为伪书以来,其作者问题久存争议。将其与汉晋时代诸种宇宙论学说比较,本文认为《枕中书》应为葛洪晚年隐居罗浮山时所作,其神话性质的宇宙论包含了葛洪基于元气说对传统浑天思想... 自《四库全书总目》将《元始上真众仙记》(《枕中书》)判为伪书以来,其作者问题久存争议。将其与汉晋时代诸种宇宙论学说比较,本文认为《枕中书》应为葛洪晚年隐居罗浮山时所作,其神话性质的宇宙论包含了葛洪基于元气说对传统浑天思想的修正。因此,其书不仅在道教神学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道教学者对中国天文学思想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洪 《枕中书》 浑天说 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扶贫:从运动式治理到可持续减贫
14
作者 陆永娟 张晓川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12期125-126,128,共3页
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的精准扶贫战略成效显著,贫困人口锐减。在政府强力主导下,社会、市场组织逐渐参与到扶贫中。然而,扶贫攻坚战中运动式治理的不足,政治锦标赛下的资源争夺,“保姆式”帮扶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系... 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的精准扶贫战略成效显著,贫困人口锐减。在政府强力主导下,社会、市场组织逐渐参与到扶贫中。然而,扶贫攻坚战中运动式治理的不足,政治锦标赛下的资源争夺,“保姆式”帮扶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之后地方减贫的可持续性,乡村振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运动式治理 可持续减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路径探析 被引量:37
15
作者 李仙娥 刘跃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66-68,共3页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于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意义重大。目前,劳动教育还存在着各学段学生劳...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于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意义重大。目前,劳动教育还存在着各学段学生劳动意识状况与时代新人发展要求的不一致性、劳动激励与教育评价体系的非耦合性、劳动实践空间与资源配置的非协调性等现实困境。以一体化思维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实践路径,可以从明确适龄化教学目标、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统筹专业化师资建设、优化教育评价标准,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营造劳动育人环境等方面入手,促进劳动教育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共融互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红色场馆育人模式探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仙娥 施英楠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3-65,70,共4页
构建红色场馆育人模式是适应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需要,对于高校传承红色文化、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提升铸魂育人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红色场馆育人具有鲜明的政治引领性、鲜亮的红色基因传承性、独特的历史叙事生成性... 构建红色场馆育人模式是适应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需要,对于高校传承红色文化、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提升铸魂育人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红色场馆育人具有鲜明的政治引领性、鲜亮的红色基因传承性、独特的历史叙事生成性、独到的社会文化感染性。构建红色场馆育人模式,需要从育人主旨、协作机制、传播优势、文化内涵创新等方面整体性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场馆育人 红色场馆 空间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教育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邸军莲 南小青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5-57,共3页
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在推动文化安全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教材内容重复,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导向有偏差,教师数量不足、素质欠佳以及教育主体单一等问题。对此,要大力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教材体系,改变传统“唯分数论... 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在推动文化安全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教材内容重复,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导向有偏差,教师数量不足、素质欠佳以及教育主体单一等问题。对此,要大力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教材体系,改变传统“唯分数论”的教学理念,开足课时,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形成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文化安全教育合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维护文化安全的责任感,提高其履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责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文化安全 国家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线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场馆育人模式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仙娥 施英楠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5-77,共3页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其蕴含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精神是珍贵而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汲取其精神养料,将其融...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其蕴含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线精神是珍贵而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汲取其精神养料,将其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培养爱党爱国、艰苦奋斗、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场馆育人模式以博物馆为平台,旨在利用场馆优势,挖掘三线建设历史,建立长期的博物馆与大中小学互动合作机制,提升三线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水平,从而更好地发挥其育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精神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场馆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慕课'模式探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郝雨卉 《广东经济》 2017年第9X期276-276,共1页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现代高校课堂中的深入应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学习数据,如何运用大数据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创新成为当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慕课'作为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在线课程模式...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现代高校课堂中的深入应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学习数据,如何运用大数据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创新成为当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慕课'作为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在线课程模式,对大数据进行挖掘、 收集和分析,推动实现高校优质的教学课程资源共享,能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机遇,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过程.在大数据背景下,研究'慕课'模式能够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及实现方式,将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对改善教学实践、 改进教学方法、 发展专业优势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慕课'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资源共享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审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路径探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志红 白依凡 《美术教育研究》 2022年第14期109-111,共3页
艺术审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创新育人方式的重要举措。将艺术审美教育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深刻的逻辑意蕴,加强艺术审美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 艺术审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创新育人方式的重要举措。将艺术审美教育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深刻的逻辑意蕴,加强艺术审美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现实路径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关研究者必须全面把握两者协同育人的时代要求,深入挖掘艺术审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艺术审美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