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土地发展权三十年研究进展及演进特征——基于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
1
作者 段德罡 曾洪煜 王瑾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土地发展权是我国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理论工具,贯穿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围绕土地发展权的空间治理研究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为深入探讨土地发展权与空间政策... 土地发展权是我国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理论工具,贯穿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围绕土地发展权的空间治理研究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为深入探讨土地发展权与空间政策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明晰其研究演进特征,通过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1994—2023年间土地发展权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土地发展权研究在不同空间政策背景下的动态变化趋势。结合可视化图谱与传统的文献计量学方法,概述了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的三个主要阶段:以土地为中心的城镇化阶段;“多规合一”的空间用途管制阶段;以及强调生态治理,土地发展权逐步向中央政府收束的阶段。通过梳理既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的演进特征,并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土地发展权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信息可视化 空间用途管制 演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生产视角下大都市边缘地区乡村空间转型研究——以西安市长安区抱龙村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段德罡 曾翔天 李冠明珠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5期9-16,共8页
地处大都市边缘地区的乡村由于其特殊的区位,逐渐成为政策制度、资金等要素交织影响作用的空间场域,空间异化明显。为引导乡村空间合理转型,研究以空间生产理论“三元辩证法”作为理论支撑,构建大都市边缘地区乡村空间转型的研究框架,... 地处大都市边缘地区的乡村由于其特殊的区位,逐渐成为政策制度、资金等要素交织影响作用的空间场域,空间异化明显。为引导乡村空间合理转型,研究以空间生产理论“三元辩证法”作为理论支撑,构建大都市边缘地区乡村空间转型的研究框架,选取西安市长安区抱龙村作为案例,实证分析其空间转型的特征及作用机理,并基于乡村空间生产的协调、可持续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研究发现:在城市消费需求的驱使下,政府、市场等多元主体共同推动了空间价值的提升、社会网络的“业缘化”和文化构成的重塑;但同时,多元主体在空间价值关注点、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容易造成空间“商品化”、乡村社会“分层化”、乡土文化异质化等问题;因此,在乡村转型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资本的增殖行为对乡村空间功能结构、社会关系网络、文化构成等方面的影响,并注重发挥权力主体在要素配置、监督管理方面的职能,以营造公正公平的空间生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大都市边缘乡村 空间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