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典型煤矿区采动水文生态效应及修复途径
1
作者 王皓 王强民 +5 位作者 董书宁 王晓东 葛光荣 张溪彧 曹书苗 张全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0-622,共13页
西部干旱半干旱矿区已成为保障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的重要煤炭生产基地,但大规模高强度煤炭开发诱发了一系列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以水文视角解析生态问题,系统揭示煤炭开采引发的水文生态效应,并以水为基提出矿区受损水文生态的修复途... 西部干旱半干旱矿区已成为保障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的重要煤炭生产基地,但大规模高强度煤炭开发诱发了一系列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以水文视角解析生态问题,系统揭示煤炭开采引发的水文生态效应,并以水为基提出矿区受损水文生态的修复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采煤塌陷地裂缝加速了降水入渗和蒸发过程,裂缝附近区域土壤含水率形成“漏斗区”;典型煤矿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局部直接沟通松散含水层,地下水流场和资源量较采前发生较大变化,最大水位降深超14 m,平均水位降深超5 m,地下水负均衡差超2500×10^(4) m^(3)/a,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河流径流量的衰减量逐渐增加,最大可达172×10^(4) m^(3)/a,在地下水位埋深小于5 m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大幅降低了植被的生态耗水量。针对水资源量短缺、生态水位降低、土壤保水性差、植被用水效率不高等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受损水文生态修复技术途径:矿井水适度净化技术,该技术具有较宽的脱盐率区间,在面向生态的矿井水适度处理方面更具优势,处理后的矿井水可为水文生态修复提供合格水源;矿井水浅层回灌生态补水技术,研究区矿井涌水量较大、矿井水水质较好、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储水空间可观,实施矿井水浅层回灌可抬升矿区不断下降的生态水位;矿区损伤土壤重构技术,在植被根系土壤层下衬垫隔水土层,可明显提升塌陷区土壤水分和植被耗水量;微生物修复技术,适宜的接菌处理可以扩大根系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范围和面积,调节与光合作用、糖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和Ca^(2+)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提高植被的用水效能和抗旱性。文章研究成果为干旱半干旱矿区的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煤层开采 地下水 水文生态效应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友好型铝合金表面转化膜的制备及其耐蚀性能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瑞光 王晓昌 +1 位作者 耿志良 唐长斌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16,共3页
目前,电子电气中铝合金件的铬酸盐系化学转化处理溶液含有六价铬离子,严重污染环境。应用电化学方法在3A21铝合金表面制备了一种环保型化学转化膜,并用盐雾技术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化学转化膜常温下成膜速度快;致密的转化膜... 目前,电子电气中铝合金件的铬酸盐系化学转化处理溶液含有六价铬离子,严重污染环境。应用电化学方法在3A21铝合金表面制备了一种环保型化学转化膜,并用盐雾技术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化学转化膜常温下成膜速度快;致密的转化膜主要由冰晶石的细小颗粒组成;膜的耐蚀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膜 环境友好 铝合金 铬酸盐 冰晶石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汤峪水源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禄仕 张亚宁 朱维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7-572,共6页
汤峪水库是西安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地,为了解重金属污染状况,对汤峪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Cd、Zn、Cr、Ni、Cu和Pb的形态分布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汤峪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中国水库底泥重金属含量背景值.沉积物... 汤峪水库是西安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地,为了解重金属污染状况,对汤峪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Cd、Zn、Cr、Ni、Cu和Pb的形态分布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汤峪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中国水库底泥重金属含量背景值.沉积物中Cd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远大于其他重金属,达32.40,因此Cd是汤峪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者.沉积物中Pb主要以可还原态形式存在,Cd的赋存形态除残渣态外,主要以更易从沉积物孔隙水向上覆水体释放的水溶态、可交换态形式存在.氧化还原条件对沉积物中Cr,Cd和Pb的形态分布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好氧条件下沉积物中Cr,Cd和Pb的具有潜在环境效应的各形态含量占总量的比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而厌氧条件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得到了进一步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形态分布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分子氧环境中苯生物降解影响因素及降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檬 袁林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年第4期101-104,110,共5页
为了解明缺氧和厌氧条件下硝酸盐和EDTA铁盐对土壤中苯的微生物降解的影响,采用批式试验,研究了不同pH、碳氮比、土壤含水率、碳源种类及EDTA铁盐投加量下,微生物在无分子氧条件下对土壤中苯的降解效果以及苯的降解转化途径。结果表明:... 为了解明缺氧和厌氧条件下硝酸盐和EDTA铁盐对土壤中苯的微生物降解的影响,采用批式试验,研究了不同pH、碳氮比、土壤含水率、碳源种类及EDTA铁盐投加量下,微生物在无分子氧条件下对土壤中苯的降解效果以及苯的降解转化途径。结果表明:受试土壤pH值为7.5,碳氮比为17,含水率为20%时,微生物对苯有最佳的降解率;投加淀粉和葡萄糖碳源,可以提高微生物对苯的降解率,但EDTA铁盐的多少并不影响降解率,只需满足最低投加量即可。苯的缺氧生物降解的中间产物有甲苯和苯甲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电子受体 降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和黑麦草作为寒冷季节人工湿地栽培作物处理城市污水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任勇翔 杨春辉 +4 位作者 孙军峰 马刚 鲁浩 杨永哲 王志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4-719,735,共7页
为提高低温时人工湿地对水中污染物的处理效率,筛选我国北方冬季人工湿地宜栽作物,在西安市某污水厂建立了中试系统.系统进水为污水厂初沉池出水,水培槽为系统预处理设施.人工湿地分为潜流和垂直流,深度分别为0.1m和0.3m,栽培作物分别... 为提高低温时人工湿地对水中污染物的处理效率,筛选我国北方冬季人工湿地宜栽作物,在西安市某污水厂建立了中试系统.系统进水为污水厂初沉池出水,水培槽为系统预处理设施.人工湿地分为潜流和垂直流,深度分别为0.1m和0.3m,栽培作物分别为冬小麦和黑麦草.研究结果表明:冬季人工湿地中的黑麦草仍有较显著分蘖现象,冬小麦未见分蘖.冬春季黑麦草湿地系列对COD、NH4+-N和TP的去除率均高于冬小麦湿地系列,非结冰期,0.1m黑麦草系列人工湿地COD、NH4+-N和TP出水浓度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黑麦草适宜作为寒冷地区人工湿地栽培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人工湿地 冬季 冬小麦 黑麦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廷林 唐智新 +1 位作者 徐金兰 肖洲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06-2210,共5页
利用实验室筛选的邻单胞菌属SY23菌株,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对黄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石油污染土壤在加生物菌剂翻耕、加生物菌剂不翻耕、不加生物菌剂翻耕、不加生物菌剂不翻耕4种不同条件下的强化修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菌剂对石... 利用实验室筛选的邻单胞菌属SY23菌株,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对黄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石油污染土壤在加生物菌剂翻耕、加生物菌剂不翻耕、不加生物菌剂翻耕、不加生物菌剂不翻耕4种不同条件下的强化修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菌剂对石油污染土壤有着良好的降解效果,翻耕对于提高生物制剂对石油的分解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加生物菌剂翻耕试验组的石油去除率为84.8%,而不加生物菌剂不翻耕试验的石油去除率仅为2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砭峪水库氮、磷营养盐季节变化及其收支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廷林 秦昌海 李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以石砭峪水库为研究对象,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对水库上游来水、库区及放水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分析了水库氮(N)、磷(P)营养盐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同时结合现场模拟实验对水库N、P营养盐收支状况做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石砭峪水库N、P含量... 以石砭峪水库为研究对象,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对水库上游来水、库区及放水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分析了水库氮(N)、磷(P)营养盐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同时结合现场模拟实验对水库N、P营养盐收支状况做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石砭峪水库N、P含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总氮(TN)和总磷(TP)年均值分别为2.65mg/L和0.04mg/L,较高的N、P含量导致水库浮游植物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水库供水水质下降;水库TN、TP年输入量分别为226.50t和4.38t,年输出量分别为218.11t和4.31t,年滞留量分别为49.87t和1.07t;水库TN、TP输入负荷大小顺序是上游入流>库区周边地表径流>水库沉积物释放>大气沉降;水库TN和TP的年均沉积量分别为41.48t和1.00t;水库沉积物的TN、TP年释放量分别为7.29t和0.33t,对藻类生长繁殖的作用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砭峪水库 营养盐 季节变化 收支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表面氟铁酸盐转化膜的形貌、耐蚀性及其对应性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洁 郭瑞光 +3 位作者 牛林清 唐长斌 郭洪涛 雷勇刚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3-37,7,共5页
为了弄清晶体颗粒氟铁酸钾转化膜的形貌、结构与其耐蚀性之间的关系,以不同工艺在Q195冷轧板表面制备了氟铁酸钾转化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结构;采用能谱仪测试其成分;通过中性盐雾试验及电化学方法测试其耐蚀性,采用百格法测试... 为了弄清晶体颗粒氟铁酸钾转化膜的形貌、结构与其耐蚀性之间的关系,以不同工艺在Q195冷轧板表面制备了氟铁酸钾转化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结构;采用能谱仪测试其成分;通过中性盐雾试验及电化学方法测试其耐蚀性,采用百格法测试其附着力;讨论了各工艺条件对氟铁酸盐转化膜的形貌及耐蚀性的影响及其对应性,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晶体结构氟铁酸钾转化膜的形貌、结构与其耐蚀性存在对应关系;氟铁酸钾转化膜的最佳制备工艺为125 g/L KF,20 g/L(NH4)2S2O8,100 mL/L H2O2,85 mL/L HNO3,50℃,90 min;该工艺下,钢铁表面生成了晶体颗粒状氟铁酸钾转化膜,膜层由F,K,Fe,O等元素组成,膜层颗粒粗大、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牢固,耐蚀性较好,耐中性盐雾时间达85 h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铁酸盐转化膜 晶体颗粒 Q195冷轧板 形貌 结构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铝合金表面钒锆复合转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娇 郭瑞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68,共4页
为克服2024铝合金表面单独钒盐或锆盐转化膜存在裂纹而导致其耐蚀性能不佳的问题,采用由氟锆酸钾、偏钒酸钠组成的转化液,在2024铝合金表面制备了钒锆复合转化膜。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了复合膜的形貌及成分,采用中性盐雾试验和极... 为克服2024铝合金表面单独钒盐或锆盐转化膜存在裂纹而导致其耐蚀性能不佳的问题,采用由氟锆酸钾、偏钒酸钠组成的转化液,在2024铝合金表面制备了钒锆复合转化膜。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了复合膜的形貌及成分,采用中性盐雾试验和极化曲线研究了其耐蚀性能,采用百格法划格法研究了复合膜与基体的结合力及复合膜与漆膜的结合力。采用单因素法对转化液组分及转化条件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在2.0 g/L K2ZrF6,2.5 g/L NaVO3组成的转化液中,在pH值为3.0,温度为65℃的条件下反应20 min,所得钒锆复合膜致密、无裂纹,由O,F,Mg,Al,Zr,V,Cu等元素组成,膜基、膜漆结合较好,复合膜腐蚀电位较基体正移了86 mV,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为基材的1/5,耐蚀性能较基体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铝合金 复合转化膜 氟锆酸钾 偏钒酸钠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表面锆盐-植酸复合转化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0
10
作者 牛林清 郭瑞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35,共6页
目前,将植酸与锆盐复合转化膜用于钢铁表面防护的研究较少。采用氟锆酸钾和植酸在A3钢表面制备了具有良好耐蚀性能的灰色锆盐-植酸复合转化膜,确定了转化液的组成及成膜工艺条件。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傅里叶变换... 目前,将植酸与锆盐复合转化膜用于钢铁表面防护的研究较少。采用氟锆酸钾和植酸在A3钢表面制备了具有良好耐蚀性能的灰色锆盐-植酸复合转化膜,确定了转化液的组成及成膜工艺条件。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电化学测试及中性盐雾试验(NSS)对复合膜的形貌、成分、成膜过程电位特性及耐蚀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锆盐-植酸复合转化最优工艺为10g/L氟锆酸钾,1.0mL/L植酸,pH值3.8—4.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5h;钢铁经最优工艺处理所得复合膜的自腐蚀电位比未加植酸所得锆盐膜的正移了48mv,自腐蚀电流密度下降约10%,低频区电化学阻抗值提高了近2倍,耐中性盐雾时间增加24.0h.钢铁的耐腐蚀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转化膜 氟锆酸钾 植酸 耐蚀性 A3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31B镁合金表面钒/锆复合转化膜 被引量:10
11
作者 韩强 郭瑞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共4页
目前已有的镁合金无铬化学转化工艺都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了由偏钒酸盐、氟锆酸盐组成的转化液及其成膜工艺条件,在AZ31B镁合金表面制备了无铬复合化学转化膜,并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电化学测试考察了转化膜的成分、... 目前已有的镁合金无铬化学转化工艺都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了由偏钒酸盐、氟锆酸盐组成的转化液及其成膜工艺条件,在AZ31B镁合金表面制备了无铬复合化学转化膜,并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电化学测试考察了转化膜的成分、结构及耐蚀性能。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2.0 g/L偏矾酸铵,2.0 g/L氟锆酸钾,pH值2.5,温度60℃,转化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获得了由70.54%Mg,1.88%Al,0.77%Zn,10.63%O,10.36%F,4.75%Zr和1.05%V元素组成的无定形结构转化膜;转化处理后腐蚀电位较基体正移了269 mV,腐蚀电流密度由基体的6.20×10-5A/cm2降低至7.28×10-6A/cm2,耐中性盐雾时间达80 h,使镁合金的耐蚀性能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钒酸盐 氟锆酸盐 转化膜 镁合金 耐蚀性 成分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镁合金无铬转化技术研究规模及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晓冰 郭瑞光 兰力强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8-50,68,共4页
为了促进环境友好型镁合金无铬转化技术的较快发展,调查了近10年镁合金表面该技术发表的论文及专利,对其处理种类及典型工艺作了简述,结合化学转化膜成膜机理和镁合金特点,提出有机转化膜有望成为镁合金表面无铬转化处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镁合金 化学转化膜 无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及其对饮用水原水中硝酸盐的吸附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勇翔 李梦辕 +1 位作者 叶媛媛 朱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6-730,共5页
饮用水原水中的硝酸盐污染已引起全球广泛关注.为经济高效地去除饮用水中的硝酸盐,通过1,4-二氯甲氧基丁烷和三乙胺分别对聚苯乙烯交联微球进行氯甲基化和胺化反应,制得了一种大孔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其化... 饮用水原水中的硝酸盐污染已引起全球广泛关注.为经济高效地去除饮用水中的硝酸盐,通过1,4-二氯甲氧基丁烷和三乙胺分别对聚苯乙烯交联微球进行氯甲基化和胺化反应,制得了一种大孔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离子交换树脂具有良好选择性和再生性,全交换容量为2.4 mmol/g,对硝酸盐静态吸附量为18.34 mg/g,动态吸附量为17.85 mg/g,离子交换柱的穿透时间和泄露时间分别为10 h和12 h,用8%氯化钠反冲再生时间为1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合成 硝酸盐 吸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生活污水产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强琳 袁林江 丁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年第4期51-54,共4页
采用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主要成分为葡萄糖、乙酸钠、蛋白胨和可溶性淀粉的模拟生活污水,探讨MFC处理生活污水的产电特性。试验研究了MFC处理不同浓度的模拟生活污水的产电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的基质浓度对产电效率影响不显著,MF... 采用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主要成分为葡萄糖、乙酸钠、蛋白胨和可溶性淀粉的模拟生活污水,探讨MFC处理生活污水的产电特性。试验研究了MFC处理不同浓度的模拟生活污水的产电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的基质浓度对产电效率影响不显著,MFC最大输出功率为28.82MW/m2,COD最大去除率为88%。MFC以单一碳源为基质时,复杂的分子基质产电周期长,产电功率较高。混合菌接种的MFC处理复杂基质的产电效率优于处理简单分子基质,接种混合菌的MFC适合处理复杂基质的生活污水。在MFC运行过程中,电池输出功率不断衰减。经过120d左右运行后,质子膜上生长了一层微生物膜,这些微生物膜使得物质迁移产生了相反作用。质子膜燃料电池的反应器构型不适合长期处理复杂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生活污水 混合接种菌 功率衰减 内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斗式涡流反应器的水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勇翔 姜晗 林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5-269,共5页
为提高药剂与水的混合效率、改善水处理的效果,对采用水力混合方式的漏斗式涡流反应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水力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依靠切向进水和进出水口的高差可使反应器内水流形成稳定涡旋,依靠喉口可强化返混作用.反应器的水力流... 为提高药剂与水的混合效率、改善水处理的效果,对采用水力混合方式的漏斗式涡流反应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水力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依靠切向进水和进出水口的高差可使反应器内水流形成稳定涡旋,依靠喉口可强化返混作用.反应器的水力流态介于完全混合式和推流式之间,混合效率受切向进水流速的影响,进水流速为0.1~1.5 m/s时涡旋尺度接近药物颗粒直径,有利于颗粒之间的碰撞,混合效果好;进水流速为0.2 m/s时,混合效果最好.同时反应器只需通过水泵控制,大大节省了耗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式涡流反应器 数值模拟 水力特性 返混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分区在供水系统水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旭冕 黄廷林 +3 位作者 王峰 邸尚志 刘勇 刘昆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3-557,共5页
由于用户用水量及管道基础数据不完善,供水管网水力模拟在实际供水系统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供水系统水质分区充分利用水厂、管网中水质测点的监测数据,先筛选出适合聚类分析的水质指标,再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确定各水厂的供水范围,进而... 由于用户用水量及管道基础数据不完善,供水管网水力模拟在实际供水系统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供水系统水质分区充分利用水厂、管网中水质测点的监测数据,先筛选出适合聚类分析的水质指标,再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确定各水厂的供水范围,进而根据多年的水质资料确定各水厂供水区域交汇的漂移带及区域末梢监测点.各区域末梢监测点的水质资料通过SCADA系统传至调度中心,为供水企业全面掌握供水系统的水质状态、确定合理的水质、水量调度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便于从水质安全的角度实现供水系统宏观调控,指导各水厂科学、合理运行.该方法水质资料可获得性强、对用户用水量及管网基础资料的依赖性弱、方法科学合理,适用范围广,可操作性强,便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系统 水质分区 水质指标 三步筛选法 区域末梢监测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石榴皮生物炭对水中低浓度硝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怡 陈琳风 +6 位作者 王文怀 冯琳琳 柴宝华 范攀 丁卓 云斯宁 徐鸿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9-904,共6页
以石榴皮为原料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生物炭,并对其进行盐酸改性,对比改性前后生物炭性质及其对硝氮的吸附效果.SEM、FTIR及等电点测定结果表明,改性后生物炭表面覆盖的颗粒被清除,微孔更清晰且孔径均有所增大;三种改性生物炭均含有-OH官能... 以石榴皮为原料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生物炭,并对其进行盐酸改性,对比改性前后生物炭性质及其对硝氮的吸附效果.SEM、FTIR及等电点测定结果表明,改性后生物炭表面覆盖的颗粒被清除,微孔更清晰且孔径均有所增大;三种改性生物炭均含有-OH官能团,其中HBC600、HBC700是新增的;HBC600、HBC700和HGBC700等电点分别为9.1、10.1和8.1.未改性生物炭BC600、BC700和GBC700吸附后引起硝氮浓度增高,而改性生物炭HBC600、HBC700和HGBC700均具有较好吸附效果.硝氮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及生物炭投量均影响生物炭的吸附效果,硝氮初始浓度越低、吸附时间越长、投量越大,三种改性生物炭对硝氮的去除率越高,且相同条件下HBC700对硝氮的吸附效果均最优,最大吸附量可达1.742 mg/g.在硝氮初始浓度9.0 mg/L、生物炭投量8.0 g/L、吸附时间12 h条件下,HBC700吸附去除硝氮的综合效果最佳,去除率为87.6%,且可解吸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 生物炭 改性 低浓度硝氮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造粒流化床中颗粒污泥的物理性质及破碎与恢复特性研究
18
作者 王晓昌 邹林琳 +3 位作者 李侃 朱蕊 李忠民 刘金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4,共5页
通过两套生物造粒流化床试验装置的并联和串联运行,运用摄影与图像分析、颗粒静沉和密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流化床中颗粒污泥的物理性质及破碎与恢复特性.在作为一级柱(接受人工配置污水)运行的过程中,流化床主要经历了颗粒成长;在作为... 通过两套生物造粒流化床试验装置的并联和串联运行,运用摄影与图像分析、颗粒静沉和密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流化床中颗粒污泥的物理性质及破碎与恢复特性.在作为一级柱(接受人工配置污水)运行的过程中,流化床主要经历了颗粒成长;在作为二级柱(接受一级柱出水)运行的过程中,流化床主要经历了颗粒破碎.试验结果表明,在多次轮回切换工作的过程中,流化床中的颗粒污泥具有动态稳定性,破碎的颗粒很容易得到恢复.颗粒污泥的有效密度随粒径而变化的趋势不明显,粒径-密度关系在双对数坐标图上始终处于同一领域,且远高于常规絮凝体的密度,表明流化床中形成的颗粒污泥具有密实的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造粒 流化床 颗粒污泥 粒径分布 有效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表面氟铁酸盐转化膜的形成过程与耐蚀性
19
作者 牛林清 郭瑞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51,共4页
钢铁表面氟铁酸盐转化环境友好,耐蚀性较好,但转化时间较长。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电化学及中性盐雾试验等分析测试技术对不同时间形成的钢铁表面氟铁酸盐转化膜的形貌结构、膜层厚度、物相组成及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 钢铁表面氟铁酸盐转化环境友好,耐蚀性较好,但转化时间较长。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电化学及中性盐雾试验等分析测试技术对不同时间形成的钢铁表面氟铁酸盐转化膜的形貌结构、膜层厚度、物相组成及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膜过程主要包括晶核形成、晶体成长和溶解3个阶段;K_3FeF_6和Fe_2O_3晶体组成的氟铁酸盐转化膜耐蚀性与膜层厚度成正比,2.0 h晶体生长完成时,膜层达到70.9μm的最大厚度和72 h的最长耐中性盐雾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膜 成膜时间 膜厚 钢铁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跃温层厚度对内波破坏水体分层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孙昕 陈笑涵 +2 位作者 刘兴社 成智文 李青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5-280,共6页
为探求人工诱导内波混合技术在实际大水深分层湖泊水库中的应用效果,采用自主研制的机械混合装置和分层水库物理模型,开展不同跃温层厚度条件下内波破坏分层的中试研究.机械混合装置出流形成水流循环,在水体分层状态下,出流动能转化为... 为探求人工诱导内波混合技术在实际大水深分层湖泊水库中的应用效果,采用自主研制的机械混合装置和分层水库物理模型,开展不同跃温层厚度条件下内波破坏分层的中试研究.机械混合装置出流形成水流循环,在水体分层状态下,出流动能转化为内波波能,环流减弱但依旧存在,在内波破坏水体分层过程中,变温层与等温层的水温差别逐渐减小,跃温层逐渐上移且厚度减小,直至水体分层被完全破坏.在跃温层温度梯度、水流扰动强度、水深均相同的条件下,随着跃温层厚度的增加,水体稳定系数增大,临界层内波波能损失减小,内波波幅和能流密度增加,混合效率提高,内波周期不变,波速稍有减小.实验说明内波混合水体技术应用于大水深水体中时将有更高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波 破坏分层 跃温层厚度 波幅 混合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