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视觉效应的建筑室内人工光环境动态调控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阳 段中兴 赵明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1-310,316,共11页
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中的封闭流水线车间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光非视觉效应及智能优化算法的动态调光方法.首先,基于流水线车间这一建筑室内照明场景,制定了相应动态调光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的LED灯具及DIAlux中的... 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中的封闭流水线车间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光非视觉效应及智能优化算法的动态调光方法.首先,基于流水线车间这一建筑室内照明场景,制定了相应动态调光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的LED灯具及DIAlux中的光照模拟,建立了光照调控数学模型;其次,为提升蚁狮算法的寻优能力及鲁棒性,提出了基于PWLCM混沌映射、Levy飞行、萤火虫扰动及自适应混合变异机制的改进蚁狮算法,并利用改进蚁狮算法求解光照调控数学模型,实现了光照的最优控制;最后,设计了算法对比实验、光照调控准确度实验及光照模拟实验.实验证明,改进蚁狮算法相较于其他算法寻优能力更强、稳定性更高;动态调光方法可将照度误差控制在5 lux以内,调光准确;动态调光方法在节能的同时有利于缓解工人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动态调控 人工光环境 非视觉效应 蚁狮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成本-效益的市域生态安全格局保护优先区识别——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姚龙杰 赵若男 +2 位作者 徐冰洁 朱宗斌 岳邦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37,共7页
准确识别生态安全格局的保护优先区域是支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基础工作。以往关于生态安全格局保护优先区域的辨识研究通常以生态连通性的相对重要程度作为单一标准,忽略了经济成本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因此制约了识别结... 准确识别生态安全格局的保护优先区域是支撑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落地实施的重要基础工作。以往关于生态安全格局保护优先区域的辨识研究通常以生态连通性的相对重要程度作为单一标准,忽略了经济成本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因此制约了识别结果的实施可行性。对此,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系统保护规划理论,构建了顾及成本-效益的保护优先区域识别方法,包括使用PrioritizR、InVEST和Linkage Mapper等模型识别达成目标效益且成本最小的保护优先区域。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试点城市——西安市为例进行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西安市共有生态源地159处,生态廊道404条,在30%的保护目标约束下,满足目标效益且实现最小成本投入的区域面积约为2014.87 km^(2),相较于既往主流方法的识别结果,优化后的结果能够确保达成保护目标的同时大幅减少经济损失。研究构建的顾及成本-效益的优先区识别方法,旨在为未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方案的实施可行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安全格局 连通性保护 系统保护规划 空间优先级 PrioritizR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关键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区生活圈低碳更新模式——基于设施布局形态类型的探讨
3
作者 张晓荣 杨辉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1,60,共10页
建成于不同时期的社区生活圈服务设施布局相对固化且形态差异显著,折射出设施的类型、数量、密度等方面的时代性特征,并直接影响着居民出行活动及其交通碳排放。研究表明,沿路均质型、局部干路集中型、点状集中型、散点无序型为4种典型... 建成于不同时期的社区生活圈服务设施布局相对固化且形态差异显著,折射出设施的类型、数量、密度等方面的时代性特征,并直接影响着居民出行活动及其交通碳排放。研究表明,沿路均质型、局部干路集中型、点状集中型、散点无序型为4种典型的社区生活圈设施布局形态类型,其设施的密度、可达性、享有度指标值和其所服务社区的出行碳排放量均有着显著差异,指标值与碳排放量存在负向相关总体趋势,不同类型特征的成因和现实约束亦有所不同,这也决定了各设施布局形态类型的低碳更新重点和路径应有所区分。因此,结合各类型的空间更新潜力,提炼出点状植入、就近补充、集聚共享3种低碳更新模式,以期为社区生活圈更新规划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碳排放 社区生活圈 设施布局形态 低碳更新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8n轻量化的动火作业火花识别方法研究
4
作者 钟兴润 杨文欣 +3 位作者 李新宏 孟晓静 田晨斌 周明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36,共7页
为了满足动火作业火花识别的高精度、实时性、轻量化需求,提出1种基于YOLOv8n的算法—YOLOv8-SGMP,将初始模型的主干网络替换为轻量化的ShuffleNet V2网络,降低模型的计算复杂度和参数需求。采用GSConv模块构建Slim-Neck精简特征融合网... 为了满足动火作业火花识别的高精度、实时性、轻量化需求,提出1种基于YOLOv8n的算法—YOLOv8-SGMP,将初始模型的主干网络替换为轻量化的ShuffleNet V2网络,降低模型的计算复杂度和参数需求。采用GSConv模块构建Slim-Neck精简特征融合网络,降低计算复杂性、增强模型泛化能力、提高准确性和效率。更换MPDIoU损失函数,聚焦更高质量的边界框,提高模型检测精度并加快收敛速度。采用离线式通道剪枝方法,提高模型精度的同时平衡模型体积和计算量,进一步优化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动火作业火花检测平均精度达93.1%,对比初始算法,计算量降低65.43%,参数量降低57.47%,模型大小仅有2.8 MB。研究结果可为识别动火作业火花和智能化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火作业火花 YOLOv8n 轻量化 模型剪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空间分异与成本协调:生态安全格局供需错位的求解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姚龙杰 岳邦瑞 +3 位作者 赵若男 朱宗斌 潘卫涛 董清榕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155-4170,共16页
生态安全格局作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提升人类福祉的关键内容,是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规划理念、技术手段等因素影响,既有研究通常仅基于单一空间尺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忽略了域内不同空间区域的在地性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安全格局作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提升人类福祉的关键内容,是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规划理念、技术手段等因素影响,既有研究通常仅基于单一空间尺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忽略了域内不同空间区域的在地性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与生态保护行动的投入成本,加剧了生态安全格局供需错位问题的潜在风险。为此,在既有构建方法的基础上,基于三生空间分异视角,精细考虑域内“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诉求与保护行动的帕累托效率(最优成本-效益比),提出了一种解决生态安全格局供需错位问题的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进一步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试点城市——西安市为例展开方法应用与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生态安全格局由692个生态源地和689条关键生态廊道组成,获得投入总成本和保护总效益比为0.637,是本研究中164组多情景方案中兼顾满足三生空间生态系统服务诉求与成本-效益率的理想方案,相较于既往研究构建结果能够更好的适配地方诉求。研究意为当前普遍存在的生态安全格局供需错位问题的求解分析提供思路,旨在提升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结果的科学性与实施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生态安全格局 供需错位 空间分异 成本-效益权衡 空间优先级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影响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行为数值模拟
6
作者 李兆光 王艳 +2 位作者 郭冰冰 洪梦姝 牛荻涛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5-322,共8页
基于Fick扩散定律和系统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原理,构建了硫酸盐侵蚀混凝土反应-传输模型.通过Matlab接口程序耦合COMSOL和GEMS软件,实现了该模型的顺序非迭代法数值求解.研究了温度影响下,考虑钙溶蚀行为的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物相组成、... 基于Fick扩散定律和系统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原理,构建了硫酸盐侵蚀混凝土反应-传输模型.通过Matlab接口程序耦合COMSOL和GEMS软件,实现了该模型的顺序非迭代法数值求解.研究了温度影响下,考虑钙溶蚀行为的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物相组成、孔隙率、全元素和多离子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膨胀开裂引起的含S固相损失是导致S元素分布存在峰值的原因;由于膨胀性腐蚀产物的高温稳定性差,靠近混凝土侵蚀表面的孔隙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相较于在23℃条件下由膨胀开裂所造成的质量损失,混凝土在高温条件下的质量损失主要由孔溶液中初始pH值的降低引起,这一变化导致水化产物发生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侵蚀 反应-传输模型 温度影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浓度响应下的微细气泡强化混凝机制
7
作者 李春波 黄晓江 +3 位作者 李萍 赵子昂 张志强 卢金锁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0-1297,共8页
为进一步补充微细气泡共混凝工艺强化混凝效能机制及该工艺的工程应用潜力,本文探究了钙离子(Ca^(2+))浓度响应对微细气泡共混凝工艺强化去除腐殖酸(H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钙离子浓度响应下的微细气泡可以强化HA的去除效果,但不... 为进一步补充微细气泡共混凝工艺强化混凝效能机制及该工艺的工程应用潜力,本文探究了钙离子(Ca^(2+))浓度响应对微细气泡共混凝工艺强化去除腐殖酸(H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钙离子浓度响应下的微细气泡可以强化HA的去除效果,但不同循环时间下强化效果有所不同.当微细气泡循环时间恒定为1min时,混凝过程中微细气泡的参与可以通过强制聚合氯化铝(PACl)水解,提升溶液电位至等电点位以及促进HA与Ca^(2+)之间的络合作用来强化HA的去除效能,且HA的去除效能随着Ca^(2+)浓度升高而升高,最高可相较于没有微细气泡存在时的常规混凝工艺提升约42%.此外,随着微细气泡循环时间的延长,溶液Zeta电位逐渐提升,影响了HA的强化去除效能.上述研究结论为微细气泡强化混凝工艺应用于工程实践提供了数据支持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气泡 混凝效能 铝形态 络合作用 饮用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滤袋局部加密对滤袋表面过滤风速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宏刚 李津瑾 +3 位作者 曹莹雪 李浩东 孟晓静 丁筱雨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41-2647,共7页
针对超长滤袋表面过滤风速沿其轴向分布极为不均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超长滤袋局部加密对滤袋表面过滤风速分布的影响,为提升超长滤袋袋式除尘器的过滤性能寻求解决方法。结果表明:当超长滤袋未进行局部加密时,滤袋表面过滤风... 针对超长滤袋表面过滤风速沿其轴向分布极为不均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超长滤袋局部加密对滤袋表面过滤风速分布的影响,为提升超长滤袋袋式除尘器的过滤性能寻求解决方法。结果表明:当超长滤袋未进行局部加密时,滤袋表面过滤风速沿其轴向自上而下呈递减趋势,最大过滤风速高达3.18 m/min(设计过滤风速为1.0 m/min),对应过滤风速分布均匀性指数为0.122,过滤风速分布极不均匀,此时滤袋顶部受到高速气流的冲刷作用明显;当对超长滤袋顶部30%长度滤袋进行局部加密后,滤袋表面过滤风速分布均匀性得到显著提升;当局部加密孔隙率由85%降至60%时,滤袋表面过滤风速分布均匀性指数由0.037先增至0.518后降至0.434,对应除尘效率并不受影响;当局部加密孔隙率取值为65%时,滤袋表面最大过滤风速降至2.1 m/min,此时过滤风速分布均匀性指数达到最大值0.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袋式除尘器 超长滤袋 局部加密 过滤风速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位转动摩擦阻尼器弯矩-转角恢复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史庆轩 王朴臻 +2 位作者 戎翀 王朋 王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1-290,共10页
为了满足减震结构对可恢复功能的要求,针对传统摩擦阻尼器不具备自复位能力震后存在较大残余变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自复位转动摩擦阻尼器,由摩擦耗能装置和形状记忆合金自复位装置组合而成。介绍了该SCRF(self-center... 为了满足减震结构对可恢复功能的要求,针对传统摩擦阻尼器不具备自复位能力震后存在较大残余变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自复位转动摩擦阻尼器,由摩擦耗能装置和形状记忆合金自复位装置组合而成。介绍了该SCRF(self-centering rotating friction)阻尼器的构造形式、工作原理,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SCRF阻尼器的弯矩-转角恢复力模型,通过ABAQUS软件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对弯矩-转角恢复力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了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SCRF阻尼器的滞回性能,并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与阻尼器恢复力模型结果吻合良好;提高接触面间的摩擦因数与斜面高度可以提高阻尼器的最大承载力、耗能能力、有效刚度,但是超过一定限值的斜面高度会降低阻尼器的自复位能力;施加SMA螺栓预紧力可以提高阻尼器的摩擦启动弯矩,对于阻尼器的耗能能力与最大承载力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SCRF阻尼器 弯矩-转角恢复力模型 数值模拟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养护超高性能混凝土弯拉性能及轴拉本构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林 王秋维 +2 位作者 史庆轩 韩文超 于婧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3,共11页
根据水化反应方程和紧密堆积理论确定了常温养护下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基础配合比,基于此考虑水胶比和钢纤维掺量设计了8组UHPC抗弯试件。通过四点弯曲试验,分析了试件的受弯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弯拉特征参数和弯曲韧性等;基... 根据水化反应方程和紧密堆积理论确定了常温养护下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基础配合比,基于此考虑水胶比和钢纤维掺量设计了8组UHPC抗弯试件。通过四点弯曲试验,分析了试件的受弯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弯拉特征参数和弯曲韧性等;基于试验结果采用倒推方法得到了UHPC轴拉应力-应变曲线,采用回归分析提出了考虑纤维特征的轴拉本构模型,并经过材料和构件两个层次的验证。结果表明:掺加钢纤维可抑制主裂缝的发展,从而明显改善UHPC的抗弯韧性,钢纤维掺量为2.0%的UHPC弯曲韧性指数达到116.9 J;随着水胶比增大,试件抗折强度和峰值挠度均呈下降趋势;增大钢纤维掺量明显提升了试件弯曲性能,掺入2.0%钢纤维的UHPC与未掺纤维相比,其初裂挠度和抗折强度分别提升157.14%和148.63%;当纤维含量为1.5%~2.0%时,试件具有良好的弯拉性能;水胶比对曲线平台段趋势影响不大,纤维掺量大于1.0%时曲线具有较明显的应变硬化特征,可保证UHPC良好的抗拉性能,其应变硬化特征随着纤维掺量增大而变得更明显;所提模型对UHPC受拉应力-应变关系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常温养护 弯拉性能 倒推分析方法 轴拉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浸泡再生混凝土Mg^(2+)-SO_(4)^(2-)-Cl^(-)复合盐侵蚀耐久性损伤特征与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家滨 范一杰 +2 位作者 牛荻涛 王宇 张凯峰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91,共13页
为系统研究与揭示西北地区部分掩埋再生混凝土(RAC)结构耐久性损伤特征与机制,以浓度为20%的复合盐溶液为侵蚀介质,开展了14种掺辅助胶凝材料RAC部分浸泡于复合盐溶液的耐久性试验,综合分析RAC动弹性模量、宏观与微观形貌、侵蚀产物物... 为系统研究与揭示西北地区部分掩埋再生混凝土(RAC)结构耐久性损伤特征与机制,以浓度为20%的复合盐溶液为侵蚀介质,开展了14种掺辅助胶凝材料RAC部分浸泡于复合盐溶液的耐久性试验,综合分析RAC动弹性模量、宏观与微观形貌、侵蚀产物物相组成与相对含量的经时变化规律。部分浸泡RAC沿纵向高度分为饱和区、气-液两相界面区、水分传输区及干燥区。侵蚀初期气-液两相界面区损伤程度高于饱和区;侵蚀中后期饱和区的损伤持平或超过气-液两相界面区,水分传输区损伤初现。饱和区侵蚀状态由初期的化学侵蚀转变为中后期的化学-物理双重侵蚀,气-液两相界面区在侵蚀期间均呈现出化学-物理双重侵蚀。化学侵蚀产物为水镁石、硬石膏/石膏、钙矾石、Friedel盐及碱式氯化镁;物理结晶盐包含氯镁石、白钠镁矾、氯化钠、水合硫酸镁、Na_(2)SO_(4)及芒硝,各侵蚀产物与结晶盐的相对含量均随浸泡时间延长而改变。侵蚀后期,Na_(2)SO_(4)和芒硝相互转化使RAC物理力学性能急速退化。粉煤灰-矿渣复掺RAC抗侵蚀性能整体较好,粉煤灰-硅灰复掺最差,后者在浸泡时间180 d时抗压强度损失率高于60%。矿渣-硅灰-偏高岭土三掺RAC耐久性显著高于粉煤灰-矿渣-偏高岭土三掺,后者在侵蚀180 d时已经溃散。四掺辅助胶凝材料RAC性能衰减速度均匀,但抗侵蚀性能仍处于较低水平,相同浸泡时间下,其耐久性指标均与粉煤灰-矿渣复掺RAC差距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Mg^(2+)-SO_(4)^(2-)-Cl^(-)侵蚀 部分浸泡 耐久性退化特征 耐久性退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分气体传质简化模型理论分析及数值验证
12
作者 曹莹雪 王金宵 +3 位作者 王怡 黄艳秋 李浩东 孟晓静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33,共10页
为明确厂房内污染气体的分布特征,高效控制工业建筑环境,研究分析多种气态污染物与单一气态污染物分布特征间的区别及简化条件,明确同源同时散发的多组分混合气体的运输特性,揭示全尺度中多组分混合气体传质简化的可行性范围及需遵循的... 为明确厂房内污染气体的分布特征,高效控制工业建筑环境,研究分析多种气态污染物与单一气态污染物分布特征间的区别及简化条件,明确同源同时散发的多组分混合气体的运输特性,揭示全尺度中多组分混合气体传质简化的可行性范围及需遵循的原则,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结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多组分气体传质简化模型的适用范围为:同源散发的混合气体在无相变和化学反应时,其流动参数雷诺数Re量级在103以上,且马赫数Ma<0.3时,物性参数在克努森数Kn<0.01且温度在0.3倍的振动特征温度θv和沸腾温度T'之间,可简化组分进行污染物分布特征研究;简化偏差源于简化前后单位质量混合气体体积力之差(ΔF),简化时需保障ΔF与主要驱动力之比小于0.01;理论模型的适用范围及简化原则与模拟结果相符,证明在适用范围内满足简化原则的条件下,可以将多种气态污染物简化为单一种类探究污染物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态污染物 多组分气体 传质简化模型 简化原则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乡村振兴精细化治理的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马琰 雷振东 +2 位作者 刘加平 吴昱涵 王垚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33,共8页
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以地为主”的项目式整治模式对国土空间格局整体优化作用不足。当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期,要求实现跨区域统筹、多途径实施、多措施保障,亟须以国土空间... 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以地为主”的项目式整治模式对国土空间格局整体优化作用不足。当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期,要求实现跨区域统筹、多途径实施、多措施保障,亟须以国土空间综合整治驱动乡村生态优化、经济发展与功能提升。基于此,文章剖析了现有国土空间整治相关规划的特征与问题,构建耦合三层尺度、“三生”空间与“三规”技术的乡村国土空间精细化整治规划框架,建立“规划—设计—工程”有效衔接的规划策略与路径,面向实施提出完善组织协调、制度管理、资金运营等保障措施,以期为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的探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国土空间综合整治 精细化治理 整治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芯效应”下珊瑚骨料混凝土氯离子传输行为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大明 周萌 +1 位作者 李凡 牛荻涛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73-1182,1206,共11页
研究了“灯芯效应”下珊瑚骨料混凝土在Mg^(2+)、SO_(4)^(2-)共同作用下Cl^(-)的传输规律,建立了“灯芯效应”下珊瑚骨料混凝土Cl^(-)传输模型.结果表明:Cl^(-)沿半浸泡混凝土高度方向由下而上传输的同时也由表层向中心传输,其在混凝土... 研究了“灯芯效应”下珊瑚骨料混凝土在Mg^(2+)、SO_(4)^(2-)共同作用下Cl^(-)的传输规律,建立了“灯芯效应”下珊瑚骨料混凝土Cl^(-)传输模型.结果表明:Cl^(-)沿半浸泡混凝土高度方向由下而上传输的同时也由表层向中心传输,其在混凝土内部的含量呈类抛物面分布;SO_(4)^(2-)的存在会加快Cl^(-)在混凝土中的传输,而Mg^(2+)的加入会抑制Cl^(-)的传输,导致混凝土在相同高度及深度处的Cl^(-)含量小于SO_(4)^(2-)与Cl^(-)共同作用下的Cl^(-)含量;本文建立的“灯芯效应”下珊瑚骨料混凝土氯离子传输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骨料混凝土 半浸泡 灯芯效应 氯离子传输 离子共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人居单元的概念、机制与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晓丹 周庆华 田达睿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40,共7页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具有城乡连续一体的特征,表现为“城镇—乡村—田野”的连续空间谱系。中国在经历了城乡二元发展之后,进入了“城乡中国”的区域一体化阶段。面向区域城市化的外部趋势,基于“城乡中国”的本土背景,提出“区域人居单元...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具有城乡连续一体的特征,表现为“城镇—乡村—田野”的连续空间谱系。中国在经历了城乡二元发展之后,进入了“城乡中国”的区域一体化阶段。面向区域城市化的外部趋势,基于“城乡中国”的本土背景,提出“区域人居单元”概念,从文化地理学视角分析区域人居单元的驱动因子和形成机制,围绕单元系统、单元区划、风貌特色,揭示区域人居单元的基本特征,该概念可以为区域国土空间设计明确具体的实践对象,在区域尺度上为解决“千城一面”问题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中国 区域人居单元 空间谱系 分形同构 城乡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高强芯柱的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端板-螺栓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陶毅 张耀予 +1 位作者 王丹 史庆轩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73,共15页
为研究内置FRP约束UHPC高强芯柱的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端板-螺栓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基于“强柱弱梁”目标设计制作5个端板-螺栓连接节点试件,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节点的破坏机理,并分析柱轴压比、FRP管厚度和有无芯柱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 为研究内置FRP约束UHPC高强芯柱的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端板-螺栓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基于“强柱弱梁”目标设计制作5个端板-螺栓连接节点试件,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节点的破坏机理,并分析柱轴压比、FRP管厚度和有无芯柱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对比钢梁更换前后节点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试件均在梁端形成塑性铰破坏;该破坏模式下,节点具有较高的承载力、耗能能力和较好的延性;内置芯柱时,试件承载力提高但延性降低;随着FRP管厚度增加,节点初始刚度和耗能能力均得到提升;相比原试件,更换梁试件的耗能能力、延性和初始刚度均有所降低。变形分析结果表明:节点域组合柱以受弯变形为主,两侧钢梁主要承担节点域的剪切变形。依据初始刚度判定该节点属于刚性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柱 钢管混凝土柱 梁柱节点 端板-螺栓连接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胶凝材料体系再生混凝土复合盐侵蚀耐久性退化规律 被引量:8
17
作者 车志豪 王家滨 +1 位作者 张凯峰 范一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33-2742,共10页
我国西北地区土壤及地下水中含有大量侵蚀性硫酸根离子、镁离子与氯离子,导致在役再生混凝土(RAC)耐久性退化,严重制约了RAC在西北地区新建结构中的使用。为了研究多元胶凝材料体系RAC复合盐侵蚀耐久性退化规律,采用全浸泡、部分浸泡及... 我国西北地区土壤及地下水中含有大量侵蚀性硫酸根离子、镁离子与氯离子,导致在役再生混凝土(RAC)耐久性退化,严重制约了RAC在西北地区新建结构中的使用。为了研究多元胶凝材料体系RAC复合盐侵蚀耐久性退化规律,采用全浸泡、部分浸泡及干湿交替三种方式,分别模拟RAC结构构件不同部位的破坏方式,开展RAC耐久性试验。以相对动弹性模量、质量损失率及相对抗压强度为指标,研究不同侵蚀方式下RAC耐久性退化规律,分析多元胶凝材料体系中辅助胶凝材料的搭配方式及取代率对RAC耐久性退化的影响。全浸泡方式下,粉煤灰-矿渣双掺RAC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较慢;部分浸泡方式下,辅助胶凝材料的引入降低了RAC抗复合盐侵蚀能力;干湿交替侵蚀方式下,RAC物理力学性能整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多元胶凝材料体系RAC皆表现出优于纯水泥RAC的抗盐侵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耐久性 复合盐侵蚀 辅助胶凝材料 侵蚀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