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创新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师帅朋 杨航征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25,35,共3页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制度环境又对加快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创新需注重在制度的设计上贯...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制度环境又对加快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创新需注重在制度的设计上贯彻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精神,发挥好施教主体的能动作用,强化施教客体的参与度,注重刚性原则和柔性原则的结合,以及突出制度创新的基层特征、开放特征和实践特征等几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思想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太山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9,共5页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思想丰富深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一项极其重大的任务,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是这项任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蕴涵着"化大众"与&...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思想丰富深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一项极其重大的任务,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是这项任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蕴涵着"化大众"与"大众化"的辩证统一。他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要从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思想中获取教益,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众化 通俗化 理论联系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程视角下的西安曲江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宏程 全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98-99,共2页
社会模式的设计和建构是社会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社会模式具有价值、规律和约束条件综合集成的三维结构。西安曲江模式经历起步、形成、推广三个阶段,是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和城市运营启动城市化进程而建构的一种地区性社会发展模式。曲江... 社会模式的设计和建构是社会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社会模式具有价值、规律和约束条件综合集成的三维结构。西安曲江模式经历起步、形成、推广三个阶段,是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和城市运营启动城市化进程而建构的一种地区性社会发展模式。曲江模式的价值目标是发展民生、复兴城市、激活文化。其建构过程必须遵循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演进规律以及社会工程规律。曲江模式的形成是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灵活空间,也反映了西安城市的历史使命和地域文化资源的特色。当前阶段,曲江模式尚未成熟,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江模式 社会工程 社会模式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体性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宏程 全锐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54,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十七大的重要理论创新,它科学地解答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历史地位。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从整体入手,不仅把握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十七大的重要理论创新,它科学地解答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历史地位。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从整体入手,不仅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整体性,而且要把握理论体系内在的、逻辑的整体性,这对于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规律和基本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整体性研究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形态论的合理价值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高占春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27,32,共5页
文明形态论是指从宏观上对历史进行整体解释,并力求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一种将人类历史发展视为由各种不同文明演进史构成的文明史观。西方的文明形态论具有明显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理应予以批判。但是,它的多元文明演进的历史观... 文明形态论是指从宏观上对历史进行整体解释,并力求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一种将人类历史发展视为由各种不同文明演进史构成的文明史观。西方的文明形态论具有明显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理应予以批判。但是,它的多元文明演进的历史观点,揭示了人类文明演进的不同模式和多样性特征,这与马克思主义的文明形态论是基本一致的。换言之,西方文明形态论并未超出马克思主义多元文明形态的理论视界,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价值。批判地借鉴文明形态论的合理价值,对于研究当今世界不同发展道路和多样化文明模式,特别是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文明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形态 合理价值 当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失衡及成因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宏程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4-68,共5页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增长动力结构失衡问题,即投资与出口比重过高、消费比重过低的问题进一步突出。究其根本症结在于国内消费需求的相对不足。造成结构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体制原因引发的地方投资冲动、收入分配体制不...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增长动力结构失衡问题,即投资与出口比重过高、消费比重过低的问题进一步突出。究其根本症结在于国内消费需求的相对不足。造成结构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体制原因引发的地方投资冲动、收入分配体制不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依然弱化、住房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决定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依靠失衡的经济动力结构是难以持续的,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着手调整,构建协调发展、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增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结构 失衡 高投资 低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国家干预主义的全面实践——以桑弘羊的财经改革为中心的探讨
7
作者 王萍 李仙娥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2-95,共4页
西汉武帝时期,桑弘羊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主持进行了以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垄断货币铸造与发行为主要内容的财经改革,并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效果。此次改革的实质是国家进入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并获取经济利润,其经验教训值得借鉴和反思。
关键词 国家干预 财经改革 官营工商业 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型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8
作者 王萍 李仙娥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9-10,共2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打破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我国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根据城乡一体化的驱动来源不同可分为内生和外生型两种模式,外生型中当地经济与外生产业互动和融合程度较差则为嵌入型城乡模式。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打破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我国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根据城乡一体化的驱动来源不同可分为内生和外生型两种模式,外生型中当地经济与外生产业互动和融合程度较差则为嵌入型城乡模式。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嵌入型城乡模式运行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型城乡一体化 政府职能公共产品和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论中国文明模式及其生成逻辑
9
作者 高占春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1-134,共4页
西方的文明形态论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明发展史观,同时它在解释文明的发展规律及其方向时也带有明显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因而理应遭到批判。但是它的多样文明共同发展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文明史观基本一致,因此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本文... 西方的文明形态论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明发展史观,同时它在解释文明的发展规律及其方向时也带有明显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因而理应遭到批判。但是它的多样文明共同发展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文明史观基本一致,因此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本文中,"中国文明模式"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形态,中国文明模式是由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主体文明等依据严密的逻辑结构整体生成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中国文明模式是在新中国六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演进生成的。中国文明模式的生成遵循一种整体生成论的思维发展逻辑,它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成论"逻辑,因而具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文明形态 整体生成论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消费的经济制约因素及破解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萍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文化、制度、生产和消费方式、生态建设等要素是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中,消费方式直接反应人们对物质资源的需求和对环境的排异,涉及主体广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关键影响因素。生态消费的形成对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文化、制度、生产和消费方式、生态建设等要素是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中,消费方式直接反应人们对物质资源的需求和对环境的排异,涉及主体广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关键影响因素。生态消费的形成对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市场经济视阈下的生态消费面临着商品没有正确定价、正外部性特征鲜明、中下层消费者的消费剩余减少等制约因素,因此,生态消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很难自发主动生成。基于上述制约因素,文章提出促进生态消费形成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消费 商品定价 消费者剩余 正外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