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都市区城乡要素流动与城郊乡村地区空间治理路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吴雷 雷振东 +1 位作者 马琰 田虎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63,共7页
在“偏利共生”的城乡关系与乡村空间自治体系的长期影响下,西安都市区城乡生产要素主要流向城镇,都市城郊乡村地区的空间治理无序,最终导致城乡发展失衡。文章通过思辨都市区城乡要素流动与都市城郊乡村地区空间治理的关系,总结出长期... 在“偏利共生”的城乡关系与乡村空间自治体系的长期影响下,西安都市区城乡生产要素主要流向城镇,都市城郊乡村地区的空间治理无序,最终导致城乡发展失衡。文章通过思辨都市区城乡要素流动与都市城郊乡村地区空间治理的关系,总结出长期以来西安都市区城乡要素流动与都市城郊乡村地区空间治理的困境,由此提出了“互利共生”城乡关系下新型城乡要素流动的模式与都市城郊乡村地区的主导职能,以及涵盖“多维生态位”治理技术、多元主体共治治理关系、多体系协同治理体系的都市城郊乡村地区空间治理路径,以期为其他都市城郊乡村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区 都市城郊乡村地区 城乡要素流动 乡村空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疾”与“新题”: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教育探讨 被引量:37
2
作者 杨辉 王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21,共6页
国土空间规划时代的到来不仅对城乡规划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更提供了一次自省和革新的历史性机遇。而当前城乡规划教育本身存在一些“旧疾”,即教育体系呈现基底“虚胖”的金字塔结构、学科本体理论研究对专业教育支撑不足和规划教学内... 国土空间规划时代的到来不仅对城乡规划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更提供了一次自省和革新的历史性机遇。而当前城乡规划教育本身存在一些“旧疾”,即教育体系呈现基底“虚胖”的金字塔结构、学科本体理论研究对专业教育支撑不足和规划教学内容不堪重负。针对城乡规划教育面临的“旧疾”和“新题”,文章尝试寻求应对之策:首先,从实践需求的角度重点解析国土空间规划对人才培养中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三方面的核心诉求;其次,梳理空间规划重要策源地之一的德国高校城乡规划教育特色,总结出细化专业方向设置、采用灵活的课程选修方式、注重思辨和价值观的教授过程等可借鉴的经验;最后,从教师团队化与专业方向细化、多元核心知识与技能体系构建及课程群优化、针对不同课程类型的授课方式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乡规划学科 规划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城镇开敞空间分形秩序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田达睿 谭静斌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8-45,共8页
分形理论作为研究复杂系统自相似规律的前沿理论,为城乡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陕北黄土高原因孕育了深厚的传统文化而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但河谷中现代城镇的快速扩张使得陕北黄土高原人居环境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为... 分形理论作为研究复杂系统自相似规律的前沿理论,为城乡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陕北黄土高原因孕育了深厚的传统文化而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但河谷中现代城镇的快速扩张使得陕北黄土高原人居环境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探索并延续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人居环境的智慧与基因,以米脂古城和米脂县城中心的开敞空间体系为例,借鉴网格维数模型的要素测度方法,比较分析传统城镇与现代城镇开敞空间系统的分形秩序,并总结影响分形特征的规划设计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秩序 黄土高原沟壑区 开敞空间 米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冷气候区高校图书馆空间组织节能设计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范征宇 孙东贤 刘加平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共7页
高校图书馆中的阅览空间和中庭空间作为此类建筑的主要功能空间和高性能空间,其占比尺度大、能耗大、有间歇性的使用要求,使得其空间尺度、平面组织方式、物理空间环境设计会对高校图书馆建筑能耗产生较大影响。首先收集现有图书馆典型... 高校图书馆中的阅览空间和中庭空间作为此类建筑的主要功能空间和高性能空间,其占比尺度大、能耗大、有间歇性的使用要求,使得其空间尺度、平面组织方式、物理空间环境设计会对高校图书馆建筑能耗产生较大影响。首先收集现有图书馆典型案例,进行抽取模型原型。其次采用控制单一变量的方式设置8组平面布局模式,运用Design Builder能耗模拟软件进行模拟,探讨阅览空间的布局模式、中庭空间的错层朝向对采暖、制冷、照明和总能耗的影响。最终,通过节能率的对比分析,为寒冷气候区下以高校类型为代表的图书馆类建筑的功能空间组织设计提供节能布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功能组织 能耗模拟 节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传统街区空间形态优化研究——以喀什老城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涛 陈兆哲 +1 位作者 王怀斌 李舒祺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7-77,共11页
分析了传统街区气候营建智慧对当今城市更新与设计的科学价值。以喀什老城为例,研究西北干热气候下的传统街区空间形态与微气候的关系。针对目前城市形态与微气候模拟研究大多针对现代街区,采用单一变量逐个分析、人工耦合、效率低下的... 分析了传统街区气候营建智慧对当今城市更新与设计的科学价值。以喀什老城为例,研究西北干热气候下的传统街区空间形态与微气候的关系。针对目前城市形态与微气候模拟研究大多针对现代街区,采用单一变量逐个分析、人工耦合、效率低下的问题,引入遗传算法与帕累托原理,使用多目标优化平台Octopus进行基于室外热舒适最优的空间形态自生成实验,求得气候适应性街区空间形态参数的最佳取值,提炼形成基于室外热舒适改善的干热地区传统街区街道空间形态优化方法和设计策略,该方法能够为当地城市更新与设计的微气候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热地区 传统街区 街区形态 室外热舒适 遗传算法 城市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涧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及其与地域环境的关联性解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靳亦冰 侯俐爽 +1 位作者 王嘉运 王军 《南方建筑》 2020年第3期78-85,共8页
选取黄土高原地区陕北清涧河流域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查为基础,明确清涧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基础特征,提取与村落空间形态密切相关的八个特征项,借助SPSS19.0分析其相互关联度,得出该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各相关特征与地形... 选取黄土高原地区陕北清涧河流域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查为基础,明确清涧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基础特征,提取与村落空间形态密切相关的八个特征项,借助SPSS19.0分析其相互关联度,得出该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各相关特征与地形地貌关系最密切的结论。基于此,以村落所处地形地貌为划分依据,将清涧河流域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分为河谷川地型、坡麓台地型、梁顶坡地型三类,分别对其空间形态的五个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归纳其空间形态特征,并探析清涧河流域地域环境特征与村落空间形态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形态 特征因子 地形地貌 清涧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聚落适宜空间模式研究——以米脂县东沟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田达睿 唐皓 谭静斌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276,共14页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西部新型城镇化实践的克难攻坚地,在未厘清地域性特征的情况下,现代城乡规划设计的介入对当地环境和文化产生了较大冲击。以陕北米脂县东沟为例,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等数据,利用格网法揭示东...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西部新型城镇化实践的克难攻坚地,在未厘清地域性特征的情况下,现代城乡规划设计的介入对当地环境和文化产生了较大冲击。以陕北米脂县东沟为例,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等数据,利用格网法揭示东沟地形变化与聚落规模的空间分布特征,借助四象限散点图法和立体网格分维模型测度并评价东沟地形复杂性与聚落集聚性的耦合协调关系及聚落空间分布效率,总结适宜于沟壑区的聚落空间营建模式。结果表明:(1)东沟聚落从沟口至沟内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如聚落逐步偏离河岸,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呈现从高到低、再升高降低的变化等。(2)根据东沟地形复杂度与聚落集聚度的叠加分析,平缓地形中的集聚聚落与复杂地形中的分散聚落属于人地关系协调的聚落类型,这两类聚落约占所有聚落总规模的70.5%。(3)东沟聚落的立体网格分维数分段特征明显,其中台地行列式和自由行列式聚落的立体分维数最高,为2.35~2.55。(4)在5种东沟典型人居空间模式中,台地行列式、自由行列式及密集斑块式聚落具有人地协调、空间利用高效的双重特征,可作为丘陵沟壑区聚落空间营建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聚落空间模式 人地协调 立体网格分维 米脂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村庄分布和消解特征定量化分析方法——以陕西省陕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洋 王睿坤 雷振东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6期109-118,共10页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构建了一套从宏观层面研究村庄空间分布动态演变过程和消解特征的定量化分析方法:首先,获取研究区域内所选典型年份下的多源数据,包括村庄POI数据;道路河流矢量数据;研究区域DEM数据;运用Erdas从获取的遥感数据中进一...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构建了一套从宏观层面研究村庄空间分布动态演变过程和消解特征的定量化分析方法:首先,获取研究区域内所选典型年份下的多源数据,包括村庄POI数据;道路河流矢量数据;研究区域DEM数据;运用Erdas从获取的遥感数据中进一步提取耕地、乡村聚落斑块数据。其次,运用Erdas、ArcGIS、SPSS相关技术,分析研究区域内村庄整体空间分布动态演变进程及整体消解特征;并进一步分析研究区域内地理特征、河流水系、公路网、耕地这四大因素与村庄空间分布及消解的关系特征。以陕西省陕北地区为例,获取2010年201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整体空间分布和消解特征研究,并分析高程、坡度、地貌、道路与村庄空间分布及消解的关系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村庄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中山区村庄消解量与消解率均最高;5~15°区间,村庄数量分布最多,消解量以及消解率最高;一半以上的村庄分布于黄土梁状梁峁状丘陵区及黄土峁梁状丘陵区;村庄分布具有明显的公路指向性,远离公路的区域村庄易发生消解。该方法的构建有助于实现村庄空间分布以及村庄消解时空特征的精确定量化分析,为宏观层面的村庄规划布局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中农业空间的划定等提供相应的技术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 空间动态分布 消解时空特征 定量化分析方法 空间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线网与大都市区中心体系协同发展研究
9
作者 张沛 王超深 +1 位作者 吴潇 张中华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116,共9页
在轨道交通线网支撑下,大都市区机动化组织方式由汽车主导向轨道交通转变,轨道交通线网对城市空间形态与功能重塑机理尚缺少深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着重分析了传统道路网络和轨道交通网络的运能差异和可达性特征,认为大都市区中心体系... 在轨道交通线网支撑下,大都市区机动化组织方式由汽车主导向轨道交通转变,轨道交通线网对城市空间形态与功能重塑机理尚缺少深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着重分析了传统道路网络和轨道交通网络的运能差异和可达性特征,认为大都市区中心体系布局应与网络可达性相匹配。以典型的团状大都市区——成都和西安为例,建构了两种运输方式对应的网络可达性分布模型,发现受轨道快线影响,轨道交通线网可达性分布并非呈现圈层特征,这与路网可达性有极大区别,在3000 km^(2)以下的范围内,轨道交通线网可达性优于路网;从空间组织效率视角,对我国大都市区规划的分离式极核中心体系提出了疑问,认为在中心城区可提供的轨道运能仍有大幅提升空间的条件下,外围地区中心开发强度不宜太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区 中心体系 可达性 轨道快线 成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