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次沟流域样条分区谱系建构与规划设计导控研究
1
作者 田达睿 钟琪 +1 位作者 邢晓越 杨晓丹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56,共10页
次沟流域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城乡发展的重要潜在区域,但其狭长的沟谷空间内地形复杂、多系统复合,孕育出了复杂的人地关系,城市规划的一般经验与方法较难适用于这种独特的地域环境,导致该区域规划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将“城乡空间样条... 次沟流域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城乡发展的重要潜在区域,但其狭长的沟谷空间内地形复杂、多系统复合,孕育出了复杂的人地关系,城市规划的一般经验与方法较难适用于这种独特的地域环境,导致该区域规划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将“城乡空间样条断面”方法引入次沟流域规划,遵循人地和谐共生理念并从“自然环境生态性、聚落建设适宜性、人居发展程度”3个维度绘制次沟流域样条分区谱系图,定义“T3-a发展成熟区、T3-b发展潜力区、T2-a适度收缩区、T2-b维持平衡区、T1-a生态治理区、T1-b生态服务区、T1-c生态保育区”7类样条分区;基于次沟流域样条分区的不同特征与问题,确定各分区的职能定位与发展导向,从聚落空间秩序、营建模式、功能设施及生态景观等方面对次沟分区规划设计提出差异化的导控规则与指标,以促进次沟流域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健康良性发展,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规划设计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空间样条分区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次沟流域规划 规划设计导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城市设计课程群”建构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沈葆菊 付胜刚 《风景园林》 2018年第A01期17-20,共4页
风景园林学科的终极目标是将人的活动与有生命的土地建立联系,和谐共处。其中人的活动就包括了当前人类聚居最重要的空间表现形式--城市。将城市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时代背景、空间背景、环境背景是当前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西安建... 风景园林学科的终极目标是将人的活动与有生命的土地建立联系,和谐共处。其中人的活动就包括了当前人类聚居最重要的空间表现形式--城市。将城市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时代背景、空间背景、环境背景是当前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科扎根于传统的建筑类院校,城市设计系列课程是本专业本科教学体系的专业主干课之一。在多年的教学组织及课堂教授过程中发现现阶段存在知识框架不清晰,教学目标杂糅的实际问题。通过调查与研究,尝试从知识传递"由浅及深,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出发,提出了建立"想法-方法-手法"的"城市设计课程群"培养目标体系,并从知识单元整合、知识框架延续、重点单元循环3个方面对具体的课程组织提出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课程群 风景园林专业 建筑院校 教学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教学共促规划学科发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唯佳 冷红 +12 位作者 任云英 王承慧 张赫 李和平 王智勇 杨晓春 王成芳 武凤文 耿慧志 王富海 耿宏兵 朱子瑜 石楠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56,共14页
本场学术对话主题针对的是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本科毕业设计是高校对四年或五年本科专业教学的最终考核,是对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掌握能力的综合训练,过去本科毕业设计基本上采取“师傅带徒弟”,即一位老师带几位学生的方式,教学效果因教... 本场学术对话主题针对的是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本科毕业设计是高校对四年或五年本科专业教学的最终考核,是对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掌握能力的综合训练,过去本科毕业设计基本上采取“师傅带徒弟”,即一位老师带几位学生的方式,教学效果因教师不同,选题不同而不同,质量缺乏保障。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特别是高校学生缴费上学,高校教学环境发生变化;有学生对在毕业设计给老师干项目,干私活提出质疑,有些已有的教学方法不适合新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设计 高等教育体制 联合教学 高校教学 高校学生 四年 综合训练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河谷城镇“川—沟”融合单元发展路径研究
4
作者 田达睿 卫雨欣 +1 位作者 白钰 席佳榕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111,共8页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河谷城镇独特的城乡关系与发展困境,认为川道与次沟空间结构一体化、功能结构差异化发展是振兴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重要突破口,由此提出“川—沟”融合单元的概念内涵与划定方法。以榆林市绥德县为例,打破镇域行政边...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河谷城镇独特的城乡关系与发展困境,认为川道与次沟空间结构一体化、功能结构差异化发展是振兴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重要突破口,由此提出“川—沟”融合单元的概念内涵与划定方法。以榆林市绥德县为例,打破镇域行政边界和小流域镇村体系,基于川道城镇和次沟乡镇的空间关联关系划定10个融合单元,并从用地形态结构、产业经济地理、服务设施配置等方面对融合单元的空间构型、功能类型和服务水平进行剖析,探讨川道与次沟协同视角下以融合单元为抓手推动黄土高原河谷城镇高效发展和管控治理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沟”融合单元 城乡发展路径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河谷城镇 榆林市绥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集聚性与居民生活碳排放相关性探索——基于全国110个城市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田达睿 杨帅 +1 位作者 关冲 李月嫦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6-85,共10页
城市空间与居民生活碳排放之间存在紧密关系,已有文献较多通过密度、开发强度等指标探讨城市空间对碳排放的影响,但有关城市空间集聚性与居民生活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并不充分,空间集聚的城市是否低碳仍存在争议。基于全国110个大城市... 城市空间与居民生活碳排放之间存在紧密关系,已有文献较多通过密度、开发强度等指标探讨城市空间对碳排放的影响,但有关城市空间集聚性与居民生活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并不充分,空间集聚的城市是否低碳仍存在争议。基于全国110个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样本数据,通过城市形态结构、各类用地分布和社会经济要素3个层面12项指标表征城市空间的集聚特征,并对这些变量如何影响人均、地均碳排放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建设用地理查德森指数、网格分维数等形态结构集聚性指标与居民生活碳排放强度显著正相关;居住用地莫兰指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莫兰指数等用地分布集聚性指标与居民生活碳排放强度亦显著正相关;人口密度、住宅容积率等要素集聚性指标与居民生活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因此,向心聚集、向内填充的城市形态结构及居住、商业等单类用地性质在空间上的集聚分布不利于城市低碳化发展,疏解过度密集的城市中心、强化绿色开敞空间的丰富度,适度加强人口、住宅、产业等社会经济要素在空间中的高效集聚,具有显著的城市减碳控碳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性 形态结构 用地分布 居民生活碳排放强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人居单元的概念、机制与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晓丹 周庆华 田达睿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40,共7页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具有城乡连续一体的特征,表现为“城镇—乡村—田野”的连续空间谱系。中国在经历了城乡二元发展之后,进入了“城乡中国”的区域一体化阶段。面向区域城市化的外部趋势,基于“城乡中国”的本土背景,提出“区域人居单元...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具有城乡连续一体的特征,表现为“城镇—乡村—田野”的连续空间谱系。中国在经历了城乡二元发展之后,进入了“城乡中国”的区域一体化阶段。面向区域城市化的外部趋势,基于“城乡中国”的本土背景,提出“区域人居单元”概念,从文化地理学视角分析区域人居单元的驱动因子和形成机制,围绕单元系统、单元区划、风貌特色,揭示区域人居单元的基本特征,该概念可以为区域国土空间设计明确具体的实践对象,在区域尺度上为解决“千城一面”问题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中国 区域人居单元 空间谱系 分形同构 城乡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