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3篇文章
< 1 2 1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4-134,共1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于1956年,由原东北工学院建筑系、西北工学院土木系、青岛工学院土木系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土木系科合并组成,时为建筑工程系。1999年在原建筑工程系和总图设计与运输工程专业基础上组建了土木工程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于1956年,由原东北工学院建筑系、西北工学院土木系、青岛工学院土木系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土木系科合并组成,时为建筑工程系。1999年在原建筑工程系和总图设计与运输工程专业基础上组建了土木工程学院。学院现设有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和总图设计与工业运输三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已连续三次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专业评估。2010年,土木工程专业成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交通工程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系 西北工学院 交通工程 东北工学院 土木系 工业运输 总图设计 防灾减灾工程 建筑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4-144,共1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于1956年,由原东北工学院建筑系、西北工学院土木系、青岛工学院士木系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土木系科合并组成,时为建筑工程系。1999年往原建筑工程系和总图设计与运输工程专业基础上组建了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系 专科学校 专业基础 运输工程 总图设计 土木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8
3
作者 牛荻涛 史庆轩 +2 位作者 任瑞西 朱丽华 张维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5,共6页
介绍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基本思路、举措和成效。结合土木工程行业需求和结构全寿命周期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三师人才"的培养定位和"三主体、三阶段"的... 介绍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基本思路、举措和成效。结合土木工程行业需求和结构全寿命周期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三师人才"的培养定位和"三主体、三阶段"的培养模式,构建了包括综合素质教学、专业基础教学、"三师人才"特色课程教学、案例教学及专业创新实践等五大模块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专业实践的实施要求和考核办法,组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教学团队和"双师型"导师团队,基本形成了适用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型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专业学位 三师人才 专业实践 “双师型”导师团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材料结构系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曹照平 王社良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08-113,共6页
主要论述了形状记忆合金、压电和光纤等几种智能材料结构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力学特性 ,简要介绍了它们在土木工程结构中的一些应用及相关研究 ,同时还提出了在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主要论述了形状记忆合金、压电和光纤等几种智能材料结构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力学特性 ,简要介绍了它们在土木工程结构中的一些应用及相关研究 ,同时还提出了在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材料结构系统 土木工程 结构设计 形状记忆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材料结构系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曹照平 史庆轩 王社良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3期1-4,共4页
主要论述了形状记忆合金、压电和光纤等几种智能材料结构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力学特性 ,简要介绍了它们在土木工程结构中的一些应用及相关研究 ,同时还提出了在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
关键词 智能材料结构系统 土木工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量化古建筑青砖损伤检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王茹 林浩杰 +1 位作者 陈丽 黄炜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8-526,共9页
传统的古建筑青砖损伤检测通常采用人工识别的方式,存在工作量巨大、成本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轻量化古建筑青砖损伤检测算法(Lightweight Grey Bricks Damage Detection,Light-GBDD),并采用改进的轻量化FasterNet_T0模块... 传统的古建筑青砖损伤检测通常采用人工识别的方式,存在工作量巨大、成本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轻量化古建筑青砖损伤检测算法(Lightweight Grey Bricks Damage Detection,Light-GBDD),并采用改进的轻量化FasterNet_T0模块构建特征提取网络,以通过更少的模型参数完成损伤图像特征的提取;提出渐进卷积核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Gradual Convolutional Kernel Spatial Pyramid Pooling,GKSPP),用于降低由于最深层连续大核池化造成的细节特征信息丢失;通过特征金字塔网络和路径聚合网络构建特征融合网络,并引入卷积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加强不同层级特征之间的关联,进而提高算法模型的检测精度;对v8DetectHead进行轻量化改进,进一步减少算法模型的参数量。最终,通过试验对Light-GBDD算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Light-GBDD算法较YOLOv8n算法在检测精度提高1.1百分点的情况下,参数量减少了69.1%,计算量降低了64.2%,存储量减少了66.7%,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推理帧数提高了100.9%,能够在移动设备上流畅运行。Light-GBDD算法有效降低了模型部署推理对计算设备的配置要求,实现了在低性能移动终端设备上的部署和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古建筑 青砖 损伤检测 深度学习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木结构古建筑IFC架构体系研究
7
作者 王茹 王垚 +2 位作者 黄炜 胡又文 张小峰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184,共13页
古建筑遗产信息多维度采集方法的研究已经趋于完善,然而多种多样的遗产信息在交互时存在信息内容和格式不统一的问题,阻碍了遗产信息的有效应用.本文以明清木结构古建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建立明清木结构古建筑IFC架构的方法体系.通... 古建筑遗产信息多维度采集方法的研究已经趋于完善,然而多种多样的遗产信息在交互时存在信息内容和格式不统一的问题,阻碍了遗产信息的有效应用.本文以明清木结构古建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建立明清木结构古建筑IFC架构的方法体系.通过对明清木结构古建筑保护过程中遗产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将其系统地划分为营造、文保、艺术、残损、修复五个核心维度.基于CIDOC CRM,针对每一维度遗产信息分别创建相应的明清木结构古建筑知识图谱.进一步将其对应的遗产信息表达要素与IFC建筑领域框架进行结合定位,最终建立了明清木结构古建筑IFC表达框架.通过对明清木结构古建筑IFC遗产信息的系统化组织梳理,为古建筑领域IFC框架的构建提供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推动古建筑遗产信息的高效共享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本体 CIDOC CRM 知识图谱 工业基础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隧道与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8
作者 宋战平 杨子凡 +1 位作者 张玉伟 霍润科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55,共35页
为系统分析深度学习在隧道及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别从参数反演分析、施工机械参数预测与优化、施工及运营过程控制与风险评估、隧道安全监测与缺陷检测、隧道结构健康预测、围岩分级、掌子面图像识别与分类等7个方向对深度学习... 为系统分析深度学习在隧道及地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别从参数反演分析、施工机械参数预测与优化、施工及运营过程控制与风险评估、隧道安全监测与缺陷检测、隧道结构健康预测、围岩分级、掌子面图像识别与分类等7个方向对深度学习在隧道及地下工程问题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参数反演理论体系的建立已基本完善,结合新型监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仿真技术,建立多源化智能反演模型是今后隧道及地下工程反演方法的发展方向;2)掘进参数的准确预测对于优化施工机械性能及智能掘进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考虑掘进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与差异性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3)以多源监测数据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高度融合为决策基础,基于数据驱动技术的风险控制分析方法为隧道施工及运营阶段的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提供智能化管理;4)特征融合深度神经网络与自适应像素级分割算法相结合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不仅降低了缺陷检测成本,更进一步保障了智慧防灾及安全监测系统与工程现场之间的适用性;5)以结构健康监测方法为核心技术,通过融合物理机制和深度学习算法构建的优化系统保障了隧道稳定性与变形预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6)基于多源信息获取技术的深度学习框架可提取岩体结构面特征参数并转化为定量指标,实现对不同地质环境及施工方法的隧道围岩智能分级;7)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能够从复杂的掌子面图像中自动提取轮廓的有效信息,并进行精确的裂隙特征识别和量化分析。基于深度学习在隧道及地下工程中7类应用方向的总结分析,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数据处理实时共享难度大、缺乏模型预测准确度评价标准等问题,并结合隧道及地下空间智能化、绿色化与可持续化建设趋势,针对深度学习理论与其工程应用、隧道结构智能化防灾技术及“双碳战略”下新型隧道建造方式等方面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与地下工程 深度学习 多源监测数据 衬砌病害识别 智慧防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工业建筑再生施工粉尘运移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9
作者 田卫 马睿浩 +2 位作者 关小杰 高明哲 谭啸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38,共8页
为探究旧工业建筑再生施工过程中产尘工序与环境流体对粉尘时空分布的影响,利用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工序及背景风速作用下施工区域内部的粉尘运移特性。通过分析大量粉尘数据,明确旧工业建筑再生施工主要工序的尘源特征类型... 为探究旧工业建筑再生施工过程中产尘工序与环境流体对粉尘时空分布的影响,利用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工序及背景风速作用下施工区域内部的粉尘运移特性。通过分析大量粉尘数据,明确旧工业建筑再生施工主要工序的尘源特征类型;选取具有典型旧工业建筑特征的某待改造工业厂房,开展打磨和铲运2类工序的现场试验;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5种入口风速与2种产尘工序下的粉尘质量浓度分布,明确旧工业建筑再生施工空间粉尘易聚集区。结果表明:打磨工序最高粉尘质量浓度超限倍数为54倍,铲运工序最高粉尘质量浓度超限倍数为37倍;入口风速的改变会影响施工区域内粉尘的主要影响区分布,同时,会改变粉尘质量浓度在施工区域内达到动态平衡的进程;产尘工序的改变会对粉尘质量浓度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特定工序的工作强度进行增强则会导致其下游粉尘质量浓度同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工业建筑再生 施工粉尘 运移特性 数值模拟 粉尘质量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MATEL-ISM-ANP结合的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评估
10
作者 王茹 王垚 +1 位作者 王忠杰 姚彦彤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62,共13页
在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评估的研究中,诸多影响因素相互依赖,互成因果,各类残损间存在耦合作用,不仅加剧了古建筑损伤的恶化,同时也对健康评估体系的系统性与准确性构成了挑战。基于此,提取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的核心影响因素,运用决... 在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评估的研究中,诸多影响因素相互依赖,互成因果,各类残损间存在耦合作用,不仅加剧了古建筑损伤的恶化,同时也对健康评估体系的系统性与准确性构成了挑战。基于此,提取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的核心影响因素,运用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解释结构模型(ISM)结合网络分析法(ANP)构建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评估体系。首先,通过DEMATEL-ISM计算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与耦合效应,建立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评估指标递阶结构模型;其次,通过ANP法计算评估指标权重,得到考虑指标相互影响作用下的综合评估结果;最后,通过BIM二次开发技术,在建筑信息模型平台中完成了古建筑木构架健康状态评估模块的开发,丰富了古建筑运维保护的数字化手段。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古建筑健康状态评估的综合性和科学性,为古建筑预防性保护决策与数字化健康档案建立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构架 健康状态评估 DEMATEL-ISM 网络分析法 BIM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层楼阁式木结构古建筑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龙 胡宸瑜 +2 位作者 谢启芳 郑建国 李俊连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0-351,共12页
为研究低层楼阁式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性能,以西安钟楼为研究对象,制作了一个缩尺比例为1∶6的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试验选取Kobe波、兰州波和汶川波作为地震动输入,考虑了7度多遇至9度罕遇的烈度水平,最终分析得到了... 为研究低层楼阁式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性能,以西安钟楼为研究对象,制作了一个缩尺比例为1∶6的结构模型,并对其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试验选取Kobe波、兰州波和汶川波作为地震动输入,考虑了7度多遇至9度罕遇的烈度水平,最终分析得到了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特性、动力响应及耗能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地震加速度峰值的增加,模型结构自振频率降幅较小,阻尼比增幅较大;结构的刚度沿高度分布不均匀,外金柱斗栱层的刚度最小,最大的层间位移角也发生在此处;加速度放大系数基本小于1,减震效果明显;与现代建筑结构相比,模型结构的塑性变形能占比较小,有利于减轻结构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木结构古建筑 振动台试验 西安钟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荷载作用下黏滞阻尼器对钢结构仿古建筑异形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吴占景 王新武 +1 位作者 隋龑 董金爽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57-1869,共13页
为提高钢结构仿古建筑异形节点的耗能能力,在原有的“雀替”构件处设置可更换黏滞阻尼器件以耗散地震能量。设计制作了6个仿古建筑钢结构节点试件,包含单梁-柱节点(SBJ)系列和双梁-柱节点(DBJ)系列两组。以位移和频率控制进行了正弦波... 为提高钢结构仿古建筑异形节点的耗能能力,在原有的“雀替”构件处设置可更换黏滞阻尼器件以耗散地震能量。设计制作了6个仿古建筑钢结构节点试件,包含单梁-柱节点(SBJ)系列和双梁-柱节点(DBJ)系列两组。以位移和频率控制进行了正弦波动力加载,分别得到试件和黏滞阻尼器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并分别对试件和阻尼器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中双梁连接器与黏滞阻尼器运行良好,在“雀替”位置附设黏滞阻尼器改变了仿古建筑钢结构异形节点的破坏模式,黏滞阻尼器在试件梁端塑性铰区屈曲后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试件滞回环逐渐变得饱满。阻尼器的阻尼系数越大,节点的滞回环越饱满,耗能能力越强。试件的承载力随着阻尼系数的提高而提高,有控节点试件承载力相比无控节点试件提高了18%~46%,黏滞阻尼器对双梁-柱节点试件的承载力提高作用更加明显。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在1.77~2.05之间,设置黏滞阻尼器后试件的延性略有提高。强度退化系数均在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古建筑 钢结构异形节点 动力荷载作用 黏滞阻尼器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石山M_(S)6.2级地震青海灾区村镇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
13
作者 胡鹏春 薛建阳 +3 位作者 张风亮 毛景琰 张振涛 胡晓锋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27-338,共12页
积石山MS6.2级地震的震中区紧临青海省,使得青海省内多个市(县)的建筑也遭受了震害,其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尤为显著。调查发现:地震作用下木结构与砖(土)木结构村镇建筑的损伤总体上要重于砖混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村镇建筑;对于木结... 积石山MS6.2级地震的震中区紧临青海省,使得青海省内多个市(县)的建筑也遭受了震害,其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尤为显著。调查发现:地震作用下木结构与砖(土)木结构村镇建筑的损伤总体上要重于砖混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村镇建筑;对于木结构村镇建筑,木构架与其内填充的夯土墙或砖砌墙协同变形能力普遍较差,两者间的碰撞挤压易使得木构架榫卯节点处出现劈裂、拔榫甚至脱榫现象;部分砖(土)木结构村镇建筑的木屋盖与其下部承重墙体间的连接措施不合理,屋盖存在错位坠落的风险;少量砖混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村镇建筑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设计、施工质量差等原因震害损伤也较为严重;此外,村镇建筑选址也需要得到重视,以避开潜在次生灾害的影响。结合此次震害调查结果以及历史地震资料,在标准规范制定、结构体系优化、施工质量提升、非结构构件增强以及房屋选址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青海灾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村镇建筑的抗震设计与修复加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村镇建筑 震害调查 木结构 砖(土)木结构 砖混结构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施工交叉作业事故致因因素聚类及关联分析
14
作者 刘青锋 胡长明 赵江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50,共9页
为有效预防施工过程交叉作业事故发生,首先,收集2010—2022年全国范围内130份交叉作业事故案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扎根理论建立建筑施工交叉作业评价体系;然后,依据指标间的关系运用谱聚类算法分析事故致因组合,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 为有效预防施工过程交叉作业事故发生,首先,收集2010—2022年全国范围内130份交叉作业事故案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扎根理论建立建筑施工交叉作业评价体系;然后,依据指标间的关系运用谱聚类算法分析事故致因组合,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各致因因素进行权重分配,划分不同等级的风险等级;最后,运用Apriori算法获得致因组合内各因素关联链。结果表明:评价体系包括5个核心范畴、13个主范畴和40个范畴;对施工过程交叉作业风险影响最大的核心范畴为技术管理;40个范畴聚类为4类致因组合,其中,1类高风险,1类中风险,2类低风险。此外,针对因素复杂的簇确定关键的致因组合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交叉作业事故的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施工 交叉作业 事故致因 致因因素 谱聚类 关联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层基坑工程近距上跨地铁隧道小变形控制方法研究
15
作者 时炜 郑建国 +4 位作者 曹静远 于永堂 梁保真 雷伟 张志毅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1-374,共14页
为解决黄土地区紧邻地铁盾构隧道施工难度大、支护体系设计复杂、隧道变形控制难等问题,以西安市某与地铁隧道小净距上跨的地道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考虑土体小应变硬化特性的有限元方法,分析传统分区分块开挖法、“隔离桩+土体加固”法... 为解决黄土地区紧邻地铁盾构隧道施工难度大、支护体系设计复杂、隧道变形控制难等问题,以西安市某与地铁隧道小净距上跨的地道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考虑土体小应变硬化特性的有限元方法,分析传统分区分块开挖法、“隔离桩+土体加固”法和超前管幕法对地铁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基于排桩隔离、管幕压制的地铁隧道变形控制思路,提出“管幕+隔离桩”的地铁隧道变形控制新方法,并对新方法施工期和工后期的地铁隧道变形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1)新方法将管幕和隔离桩连接,使土体回弹荷载由管幕和桩体自重力、桩土摩擦力共同承担,能够有效限制管幕位移,极大程度地减小隧道上浮;2)相较于传统分区分块开挖法、“隔离桩+土体加固”法和超前管幕法,新方法将地铁隧道最大上浮量分别减少了68%、57%、72%,控制管幕整体上浮效果显著;3)由地铁隧道变形监测数据可知,新方法提出的管幕与隔离桩连接节点设计方法可行,能够约束管幕两端与跨中的位移;4)采用新方法后,隧道实测拱顶最大上浮量为0.8 mm,最大沉降量为1.4 mm,满足隧道的变形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隧道变形 变形控制 管幕 隔离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定日6.8级地震拉孜县Ⅶ度区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
16
作者 任辰昊 杜一鹏 +4 位作者 史庆轩 柏文 张风亮 张琼 郭栋 《震灾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53,共11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及多次余震,经震后初步排查,已经造成约3612户房屋倒塌,约6.15万人受灾。为了掌握此次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情况,对拉孜县范围内地震烈度为Ⅶ度的地区进行震害调查,重点考察了该范围内框...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及多次余震,经震后初步排查,已经造成约3612户房屋倒塌,约6.15万人受灾。为了掌握此次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情况,对拉孜县范围内地震烈度为Ⅶ度的地区进行震害调查,重点考察了该范围内框架结构、砌体结构以及土(石)木结构的震害特征,并对其破坏原因进行分析。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框架结构在此次地震中受灾较轻,梁、板、柱等主要受力构件基本完好,破坏主要表现在填充墙内及边缘连接处出现裂缝;砌体结构受砌筑砂浆强度影响,在其主要竖向传力构件承重墙内出现较多剪切斜裂缝,此外构造柱与砌体的拉结效应不足,也造成连接处产生裂缝,震损情况略严重于框架结构;传统藏式土(石)木结构发生了较严重破坏,其主要竖向传力构件土坯墙“散”且“脆”的特点造成该结构在地震中很容易开裂并快速解体,致使结构坍塌。基于这些震害现象及破坏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将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地震 建筑结构 藏族民居 震害特征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SMA杆-摩擦阻尼器的钢结构仿古建筑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17
作者 戚亮杰 曹懿 +2 位作者 袁振 薛建阳 刘孟达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7-217,共11页
为增强钢结构仿古建筑的震后快速修复能力,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仿古建筑形制特点的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杆-摩擦阻尼器串联装置,通过对附加和不附加该串联装置的钢结构仿古建筑梁柱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 为增强钢结构仿古建筑的震后快速修复能力,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仿古建筑形制特点的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杆-摩擦阻尼器串联装置,通过对附加和不附加该串联装置的钢结构仿古建筑梁柱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两种节点的破坏特征、荷载-位移曲线、刚度、滞回耗能与复位能力等。结果表明,当位移角不超过1.8%时,仅SMA杆被拉伸,随着加载位移继续增大,摩擦阻尼器和SMA杆共同作用。附加SMA杆-摩擦阻尼器串联装置可有效提升钢结构仿古建筑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极限承载力和累计耗能量相应提高了151.0%、86.0%,残余位移减小了27.0%,试件的损伤和变形主要发生在梁柱节点角钢处。建立了带SMA杆-摩擦阻尼器串联装置的钢结构仿古建筑梁柱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节点的极限承载力随着摩擦阻尼器起滑力的增大而增加,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而降低,而SMA杆预紧力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仿古建筑 梁柱节点 摩擦阻尼器 形状记忆合金(SMA)杆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丽萍 宋早雪 +1 位作者 李慧民 戴丰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0-592,共3页
目前,系统预测已经广泛地应用在科学的各个领域,文章首先将信息熵预测方法引入到了建筑工程管理中.通过对建筑工程样本实例进行了系统的推断预测,给出信息熵的详细计算方法,然后将熵值和最大熵值比较,从繁杂的相关因素中,准确判断工程... 目前,系统预测已经广泛地应用在科学的各个领域,文章首先将信息熵预测方法引入到了建筑工程管理中.通过对建筑工程样本实例进行了系统的推断预测,给出信息熵的详细计算方法,然后将熵值和最大熵值比较,从繁杂的相关因素中,准确判断工程中导致某种“不良现象”出现的主导因素,进而针对性地防止工程管理中出现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熵 建筑工程管理 推断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在建筑工程估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9
作者 周丽萍 胡振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2-264,296,共4页
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前期工程估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根据神经网络的原理和工程造价估算的特点,通过研究工程造价的构成,特别是建筑工程结构和主要分项工程的特征在工程造价中所起的作用,确定了7个主要因素,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提... 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前期工程估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根据神经网络的原理和工程造价估算的特点,通过研究工程造价的构成,特别是建筑工程结构和主要分项工程的特征在工程造价中所起的作用,确定了7个主要因素,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工程估价模型.共收集了2 0个住宅工程估价实例,其中1 8个作为训练样本,2个作为检测实例,经测算其精度基本可以满足实际工程投资估算的需要.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估价 神经网络 估价模型 BP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工程投资决策模型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波 李慧民 +1 位作者 胡长明 陈旭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5-489,共5页
结合灰色关联决策与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的新的决策模型结合了灰色关联决策与层次分析法(AHP)各自的优点。建筑工程投资决策往往是一个灰色系统,用灰色关联度决策建立决策模型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再利用层次分析法(AHP)使决策过程中的... 结合灰色关联决策与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的新的决策模型结合了灰色关联决策与层次分析法(AHP)各自的优点。建筑工程投资决策往往是一个灰色系统,用灰色关联度决策建立决策模型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再利用层次分析法(AHP)使决策过程中的灰色信息“白色”化,并且可以使决策因素量化,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该模型科学、简单而又实用,可用于建筑工程投资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 灰色关联决策 层次分析法(AHP) 建筑工程的投资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