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锂云母中分离提取锂、铷、铯方法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晓凤 李沐晴 +4 位作者 马昱昭 潘爱芳 王倩 吴优 尹昊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4-693,共10页
锂云母是我国锂资源的重要来源。高效、环保地从锂云母中提取锂,并协同提取其中的战略资源铷、铯,将会获得可观的经济价值。介绍了我国锂云母的基本性质、结构和赋存情况等,总结了从锂云母中提取锂的活化方法,包括酸法、碱法和盐法,并... 锂云母是我国锂资源的重要来源。高效、环保地从锂云母中提取锂,并协同提取其中的战略资源铷、铯,将会获得可观的经济价值。介绍了我国锂云母的基本性质、结构和赋存情况等,总结了从锂云母中提取锂的活化方法,包括酸法、碱法和盐法,并总结对比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如有些方法虽然能耗和成本较低,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等;综述了沉锂母液中铷、铯的分离方法,包括分步结晶法、沉淀法、溶剂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也进行了优缺点比较,如有些方法效率高但不适合大规模生产等。单一的工艺方法通常存在局限性,需要综合考虑整个工艺流程,根据不同的生产要求选择最适宜的综合工艺方法,才有助于未来锂云母资源的充分发挥,实现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云母 分离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空间碳汇提质增效及减排工具箱构建研究
2
作者 王晶懋 王千格 +4 位作者 刘晖 姚盈羽 徐冰洁 钱磊 王雨欣 《园林》 2025年第7期4-13,共10页
城市绿地已经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如何在城市有限绿地空间条件下实现碳中和,合理布局低碳绿地空间格局,科学配置植物群落增加生物多样性,成为目前城市绿地碳汇效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绿地系统的提质增效已成... 城市绿地已经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如何在城市有限绿地空间条件下实现碳中和,合理布局低碳绿地空间格局,科学配置植物群落增加生物多样性,成为目前城市绿地碳汇效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绿地系统的提质增效已成为推动城市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战略。创新性地构建包含地形处理、水系规划、建筑小品设计、植物配置、道路组织和空间布局6大要素的低碳设计工具箱,并针对各要素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渭河北岸的秦陌花塘为例,系统探究城市绿地空间的碳汇功能提升与减排路径优化,进一步提出低维护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协同碳汇生态效益与景观功能效益并实现维护成本最小化,为城市绿地空间提质增效和高固碳景观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空间 增汇减排 提质增效工具箱 低维护 碳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绿空间共位的西北城市绿地生态设计方法研究
3
作者 刘晖 张晓彤 +1 位作者 杨莹 汪潮阔 《园林》 2025年第6期14-23,共10页
在西北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水资源与绿地配置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水绿错位”和“水绿错配”。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水平方向的水绿共位,强调绿地蓄水功能,而关于水对生境的改善作用及植被对水的适应性,探讨相对有限,仍有进一步深化和完... 在西北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水资源与绿地配置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水绿错位”和“水绿错配”。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水平方向的水绿共位,强调绿地蓄水功能,而关于水对生境的改善作用及植被对水的适应性,探讨相对有限,仍有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的空间。将“绿”的概念在垂直方向上进行拓展,强调植被在水资源适配和生态功能实现中的多层次作用,提出平面布局与垂直结构协同的水绿共位关系理论模型及生态设计途径,并在沣西新城创新港中学开展设计实践,展现出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进一步验证了构建水平—垂直协同的水绿共位机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绿共位 垂直结构 以绿适水 城市生境单元 绿地生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浸碳化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超 郝宏媛 +1 位作者 刘立熙 朱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7-125,193,共10页
为研究再生骨料的预浸碳化处理方式及碳化循环次数对再生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将强化后的再生骨料100%取代天然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试件,分别开展静、动态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静态加载时,预浸碳化组的抗压强度随碳化循环次数的... 为研究再生骨料的预浸碳化处理方式及碳化循环次数对再生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将强化后的再生骨料100%取代天然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试件,分别开展静、动态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静态加载时,预浸碳化组的抗压强度随碳化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而直接碳化组的抗压强度仅在第1次碳化循环后有所提升,继续进行碳化循环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提升效果不明显。动态加载时,预浸碳化组再生混凝土呈现出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动态抗压强度与动态增加因子均随应变率的增大而提高,相较于普通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预浸碳化循环3次后制备的再生混凝土试件动态抗压强度提升了23.8%,而直接碳化组仅提升了5.7%,且动态增加因子与应变率的对数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随应变率的lg10线性增加;当应变率相同时,随着碳化循环次数的增加,动态抗压强度也增大。从能量的角度看,预浸碳化组在高应变率下的比能量吸收值大于低应变率下的比能量吸收值,再次说明了预浸碳化再生骨料混凝土仍具有应变率效应,相同应变率条件下,预浸碳化组的比能量吸收值大于直接碳化组,说明预浸碳化再生骨料提升了再生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且效果优于传统的直接碳化处理。上述研究也为预浸碳化强化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试验结果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预浸碳化 再生混凝土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视角下城镇协同治理研究——以晋陕沿岸为例
5
作者 张军飞 赵文静 +1 位作者 史怀昱 庞鹏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9-417,共9页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然而,受自然地理条件和跨省协同治理难度影响,两岸治理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特别是晋陕沿岸地区发展缓慢、特色不足.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然而,受自然地理条件和跨省协同治理难度影响,两岸治理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特别是晋陕沿岸地区发展缓慢、特色不足.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研究以共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契机,提出联合周边省份,从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整合文化资源、搭建一体化设施网络、成立跨省协同治理机构、完善长效机制等方面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以期实现生态共治、文化共荣、城镇共建、治理共赢,为新时期沿黄省际城镇协作共建与协同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协同治理 路径与实践 黄河晋陕沿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点云双重补全网络
6
作者 吴萌 严瑞祺 +2 位作者 孙增国 赵怀栋 何芊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7-305,共9页
受到传感器性能与采集遮挡等因素的影响,点云采集形成的连续缺失会严重影响被采集对象的形态与结构的表达。因此,点云的补全成为三维点云重建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经过编码器-解码器(encoder-decoder)框架来提取全局特征预测完整点云... 受到传感器性能与采集遮挡等因素的影响,点云采集形成的连续缺失会严重影响被采集对象的形态与结构的表达。因此,点云的补全成为三维点云重建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经过编码器-解码器(encoder-decoder)框架来提取全局特征预测完整点云的点云补全网络,会使输入点云的几何结构被破坏,造成位移损失,使点云中点的分布不均匀。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搭建了一个点云双重补全网络,第一重生成粗糙点云,再经过第二重精细化生成更为精细的点云数据。并增加了一种基于多头自注意的全局特征感知模块和特征扩展模块。通过注意力机制感知聚合点云特征,增强每个点的特征维度,有效地增强了点之间的相关性。最终,在编码器-解码器框架中利用这两个模块,来增强点云补全的完整性和精细性,可以有效地恢复点云的结构。经过实验测试表明:在PCN数据集和Completion3D数据集中平均CD分别达到5.98×10-3和6.11×10-3,在可视化结果中与其他方法相比得到了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补全 多头注意力 特征扩展 双重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直觉模糊集熵测度和显著特征检测的古铜镜X光图像融合
7
作者 吴萌 张倩文 +2 位作者 孙增国 相建凯 郭歌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2-281,共20页
针对被锈蚀覆盖的古铜镜因镜缘与镜心区域厚度不均,单能X射线无法检测出完整的纹饰和病害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直觉模糊集熵测度和显著特征检测的古铜镜X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引入有效引导滤波对高能量X光图像的纹饰结构做对比度增... 针对被锈蚀覆盖的古铜镜因镜缘与镜心区域厚度不均,单能X射线无法检测出完整的纹饰和病害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直觉模糊集熵测度和显著特征检测的古铜镜X光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引入有效引导滤波对高能量X光图像的纹饰结构做对比度增强。接着,采用联合双边滤波和结构-纹理分解策略设计三个尺度分解模型,以提取不同能量X光图像的能量层、残差层和细节层信息。其次,能量层通过l1-max规则得到融合后的能量图像,残差层利用直觉模糊集熵测度构造小尺度纹理特征融合模块,细节层结合扩展差分高斯与空间频率增强算子构建复合型显著特征检测策略。最后,将能量融合图、残差融合图和细节融合图相加得到最终融合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6种客观评价指标AG,SF,SD,SCD,NAB/F和SSIM相较于对比方法分别平均提高了23.59%,22.99%,16.12%,42.55%,17.07%,20.54%,融合结果可以有效保留古铜镜清晰的纹饰细节和病害裂隙的关键特征,在对比度和结构保持等方面都优于其他对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边缘保持滤波 三尺度分解 纹理提取 直觉模糊集熵测度 显著特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城市绿地碳库构建与碳汇量化
8
作者 王晶懋 齐鑫 +4 位作者 刘晖 达良俊 徐冰洁 赵婧雅 刘雨萌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3期73-81,共9页
【目的】通过对绿地“植物-土壤-水体-大气”多要素碳汇量与碳储量的碳库核算,为精确量化评估绿地碳汇效益提供指导。【方法】以秦汉新城渭河生态景观带西段绿地为例,通过构建绿地碳库核算其静态碳储量,并基于全生命周期法进行绿地碳汇... 【目的】通过对绿地“植物-土壤-水体-大气”多要素碳汇量与碳储量的碳库核算,为精确量化评估绿地碳汇效益提供指导。【方法】以秦汉新城渭河生态景观带西段绿地为例,通过构建绿地碳库核算其静态碳储量,并基于全生命周期法进行绿地碳汇碳排动态量化及碳中和推演,形成城市绿地碳汇效益综合量化方法。【结果】秦汉新城渭河生态景观带西段绿地现状碳汇量为181.68 t,碳排放量为2848.24 t,是碳排库,需16年达到碳中和;碳库碳储量为1652.17 t;碳密度为12.79 kg·m^(-2),植物碳库碳密度大于表层土壤有机碳库;林地型、灌地型和地被型绿地碳库的碳密度分别是18.83 kg·m^(-2)、7.18 kg·m^(-2)、4.23 kg·m^(-2),碳库指数分别为1.295、1.38、0.87。【结论】影响绿地碳汇效益的要素有植物、土壤和养护管理,据此提出城市绿地碳汇效益提升策略和7种高碳汇绿地植物群落模式,从增汇减排两方面将碳中和年限缩短5.1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碳库构建 全生命周期 碳汇 碳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基改性碳球对水中Pb^(2+)和Cd^(2+)的吸附特性与机制
9
作者 吴博 王彤彤 +3 位作者 王会霞 潘振辉 路翔云 石辉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53,共11页
文章以葡萄糖作为碳源,通过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硫脲,采用水热反应和KOH改性制备了一种多孔碳球(AHCS)。该材料的Langmuir表面积高达2 538.29 m^(2)/g,BET比表面积达到1 609.60 m^(2)/g,孔体积为0.886 4 cm^(3)/g,平均孔径为2.049 nm... 文章以葡萄糖作为碳源,通过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硫脲,采用水热反应和KOH改性制备了一种多孔碳球(AHCS)。该材料的Langmuir表面积高达2 538.29 m^(2)/g,BET比表面积达到1 609.60 m^(2)/g,孔体积为0.886 4 cm^(3)/g,平均孔径为2.049 nm,这些特性为材料提供了丰富的吸附点位。将这种材料用于含Pb^(2+)、Cd^(2+)废水的处理,其对Pb^(2+)和Cd^(2+)的最大吸附量为376.10 mg/g和313.37 mg/g,远高出常规的碳基吸附材料。通过FTIR和XPS等表征技术,结合吸附实验结果,揭示了材料对Pb^(2+)、Cd^(2+)的吸附主要通过其表面和孔隙中丰富的羟基(-OH)、羧基(-COOH)、氨基(-NH2)官能团与重金属离子进行络合作用、离子/配体交换,从而实现高效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H改性 葡萄糖基碳球 铅和镉 吸附特性 吸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和易溶盐对石灰固化伊犁黄土强度及水稳性的影响
10
作者 梁志超 任文渊 +2 位作者 李双村 张爱军 王毓国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4-151,共8页
冻融作用和易溶盐是诱发寒区输水渠道土体破坏的重要原因。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崩解试验、渗透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分析了冻融作用和易溶盐含量对石灰固化伊犁黄土强度、水稳性以及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冻融作... 冻融作用和易溶盐是诱发寒区输水渠道土体破坏的重要原因。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崩解试验、渗透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分析了冻融作用和易溶盐含量对石灰固化伊犁黄土强度、水稳性以及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对石灰固化伊犁黄土强度有明显的劣化作用,冻融前期强度劣化严重,且易溶盐含量越高,冻融作用对强度劣化程度越严重。当易溶盐含量高于14 g/kg时,强度衰减趋势减小。冻融循环次数和易溶盐含量的增加会加速石灰固化伊犁黄土的崩解,且易溶盐含量对其水稳性影响较大,当易溶盐含量高于8 g/kg时,试样崩解速率增速明显。渗透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和易溶盐含量增大而增大,且冻融作用比易溶盐含量对渗透性影响更大;当易溶盐含量为26 g/kg时,由于渗透吸力的作用,渗透系数明显减小。冻融作用使得土体孔隙模态尺寸增大,主要影响了中孔隙和大孔隙;易溶盐含量对孔隙结构的影响弱于冻融作用。考虑冻融作用和控制易溶盐含量对寒区土体的强度及水稳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处理 伊犁黄土 冻融 易溶盐含量 强度劣化 水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公园绿地低碳景观提质增效方法——以西安白马河公园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晶懋 姚盈羽 +1 位作者 刘晖 高洁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2期35-43,共9页
鉴于公园绿地低碳单元提质增效与布局优化的必要性,提出低碳型公园绿地提质增效优化设计方法。结合低碳公园景观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和低碳公园景观设计流程与绿地单元划分,以西安白马河公园为例进行高固碳植物群落设计应用;基于树种选择... 鉴于公园绿地低碳单元提质增效与布局优化的必要性,提出低碳型公园绿地提质增效优化设计方法。结合低碳公园景观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和低碳公园景观设计流程与绿地单元划分,以西安白马河公园为例进行高固碳植物群落设计应用;基于树种选择、径级结构、层次结构与郁闭度等,提出落叶乔木、特色树种、树阵广场、密植绿带、林荫步道等5种高固碳植物群落设计模式;从公园碳汇单元划分、植物景观固碳效益提升等方面探索低碳型公园绿地提质增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碳汇分区 植物固碳 生境营造 设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状的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碳汇效益评估
12
作者 李佳欣 刘晖 +3 位作者 王晶懋 张晓彤 李仓拴 杨莹 《园林》 2025年第7期23-31,共9页
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碳汇提升的研究正逐步从植物个体性状转向更加系统的群落视角。以西咸新区渭河北岸中段13.5 hm2绿地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统计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的年固碳量、碳储量与功能多样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碳汇提升的研究正逐步从植物个体性状转向更加系统的群落视角。以西咸新区渭河北岸中段13.5 hm2绿地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统计不同植被类型群落的年固碳量、碳储量与功能多样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林地群落乔木层平均高度、胸径等与年固碳量显著正相关(p<0.05);灌丛群落平均高度与年固碳量显著正相关(p<0.05);草甸地被群落平均高度、叶面积、叶面积指数与年固碳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林地群落年固碳量可由群落平均叶面积指数等拟合,草甸地被群落年固碳量可由群落平均高度、叶面积指数等拟合。群落碳汇提升更依赖优势物种性状而非多样性互补效应。提出适用三种植被的高固碳植物群落配置模式,林地群落年固碳量达10.25 t/hm^(2),草甸地被达21.6 kg/m^(2)。研究结果为城市绿地碳汇提质增效提供了量化设计模式,为实现低碳城市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 植物群落 功能性状 功能多样性 年固碳量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康养体验者感知偏好及其影响因素探究——以陕西秦岭森林康养基地为例
13
作者 谷京晶 张欢 +2 位作者 李可欣 王会霞 石辉 《园林》 202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森林康养是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产业,了解森林康养体验者的感知偏好,有利于提升森林康养服务的吸引力和满足多元化需求,从而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实地考察秦岭陕西区域内4个主要森林康养基地,对收集的378份... 森林康养是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产业,了解森林康养体验者的感知偏好,有利于提升森林康养服务的吸引力和满足多元化需求,从而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实地考察秦岭陕西区域内4个主要森林康养基地,对收集的378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验证,得到以下结果:(1)不同年龄段的体验者对森林康养的理解存在多样性,青年体验者更认可其多元功能,中年体验者关注健康相关活动,老年体验者则侧重直接的健康效益和生态价值;(2)在休憩方式上,体验者普遍喜欢欣赏风景和休闲散步,对森林景观和文物古迹表现出较高兴趣,且夏季成为最受欢迎的体验季节;(3)气候舒适度、餐饮住宿条件、交通便利性和生态文化特色是影响森林康养体验和目的地选择的关键因素;(4)感知偏好对森林康养的认知和目的地选择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强调优化体验者感知偏好,综合提升服务质量、环境设施、生态保护意识及地方文化特色,对于提高森林康养基地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 秦岭 感知偏好 结构方程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流通法养护透水混凝土的性能与作用机理
14
作者 周文嘉 朱亮亮 +1 位作者 刘立熙 陈曦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4,共8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透水混凝土的多孔特性,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流通法养护装置,旨在探索更适合透水混凝土的CO_(2)养护方法 .通过试验探讨了养护时间这一关键参数,并且在固碳率、抗压强度和微观结构等方面与传统的静态养护方法(包括加压... 为了更好地利用透水混凝土的多孔特性,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流通法养护装置,旨在探索更适合透水混凝土的CO_(2)养护方法 .通过试验探讨了养护时间这一关键参数,并且在固碳率、抗压强度和微观结构等方面与传统的静态养护方法(包括加压和常压养护)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流通法能够通过气流带走透水混凝土内部多余的水分,从而实现水分的均匀分布,同时还能减少预处理步骤并促进混凝土的碳酸化;流通法有效消除了试件内外的碳化不均匀,显著提升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CO_(2)流通养护 抗压强度 固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寒高原农牧区低碳民居空间布局模式及设计参数优化
15
作者 崔彤 乔宇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4,123,共9页
以阿里地区为代表的极寒高原农牧区气候寒冷,太阳能资源丰富,采暖期平均温度为0℃以下,水平面年总辐射量>6300 MJ/m^(2).为研究当地居住建筑减碳设计策略,通过信息标注-图像识别的方法提取典型空间布局模式,并基于常见的三种建筑类型... 以阿里地区为代表的极寒高原农牧区气候寒冷,太阳能资源丰富,采暖期平均温度为0℃以下,水平面年总辐射量>6300 MJ/m^(2).为研究当地居住建筑减碳设计策略,通过信息标注-图像识别的方法提取典型空间布局模式,并基于常见的三种建筑类型(土坯砖墙建筑,石材建筑,预制混凝土建筑),对建筑空间设计和围护结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研究发现,极寒高原农牧区居住建筑典型空间组合模式呈现半包围结构,三种建筑类型中,土坯砖墙建筑是最适宜的低碳居住建筑类型,其空间设计应遵守低矮紧凑的设计原则,外部围护结构应最大化南向集热,内部围护结构应最大化东西向隔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寒高原农牧区 低碳建筑 设计模式 设计参数 多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城市工业废弃地自生植物多样性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东咛 李文 +1 位作者 董荣荣 胡远东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20,共9页
【目的】当今城市化进程伴随大量废弃地的出现和消失,这些废弃地由于缺少管理和使用,为自生植物提供了重要生存空间。探索工业废弃地自生植物保护和创造可持续、低维护景观的潜力,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2020年9—10月和2021年5—... 【目的】当今城市化进程伴随大量废弃地的出现和消失,这些废弃地由于缺少管理和使用,为自生植物提供了重要生存空间。探索工业废弃地自生植物保护和创造可持续、低维护景观的潜力,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2020年9—10月和2021年5—6月,对哈尔滨主城区7处工业废弃地进行调研,记录875个样方中自生植物物种名称、高度、盖度、生境类型、演替阶段、干扰强度、地表类型等信息。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生境类型、演替阶段、干扰强度和地表类型的自生植物多样性差异,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研究4类环境条件因素与自生植物物种分布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1)哈尔滨工业废弃地自生植物物种丰富,共记录43科、120属、168种;2)路缘和林缘自生植物多样性高于其他类型生境,演替中间阶段自生植物多样性高于其他阶段,中等强度干扰对自生植物多样性有积极影响,不同地表类型的3个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3)4类环境条件因素对自生植物分布变化的解释量为1.79%,演替阶段和生境类型对物种分布起主要作用。【结论】工业废弃地保护和更新实践中应注重保护林缘和墙缘生境,保护和提升具有丰富生境和不同演替阶段的废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弃地 自生植物 物种多样性 分布特征 城市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四种常见树种单株固碳能力差异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嘉艺 王小玲 +4 位作者 宋坤 张桂莲 仲启铖 韩玉洁 达良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532-5541,共10页
城市树木的固碳能力是决定城市绿地碳汇大小的重要因素。为探究上海常见树种单株固碳能力的差异及影响因子,使用174个城市森林固定样地的长期观测数据,估算了香樟、水杉、银杏和雪松四个树种的单株固碳能力(即年固碳量),采用多元线性回... 城市树木的固碳能力是决定城市绿地碳汇大小的重要因素。为探究上海常见树种单株固碳能力的差异及影响因子,使用174个城市森林固定样地的长期观测数据,估算了香樟、水杉、银杏和雪松四个树种的单株固碳能力(即年固碳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各树种单株固碳能力与个体大小、植株密度和城市环境因子(温度、降水量和夜间灯光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香樟、水杉、银杏和雪松的单株固碳能力分别介于4.01—51.58 kg/a、1.04—13.47 kg/a、0.62—18.56 kg/a和1.48—8.47 kg/a之间,在各径组中香樟的固碳能力均显著高于其他树种。(2)个体大小是决定单株固碳能力的最主要因子,个体越大(胸径0—50 cm范围内)单株固碳能力越大;植株密度越大,香樟和水杉的单株固碳能力越小,银杏的单株固碳能力越大。(3)城市环境因子中,温度对树木单株固碳能力有显著负向影响,而降水量和夜间灯光强度对树木单株固碳能力的影响因树种而异。其中香樟和水杉分别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但均与夜间灯光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上海未来城市森林建设和管理中,应根据不同树种单株固碳能力的差异及其对不同环境因子的敏感性,适地适树绿化造林,提升城市森林的固碳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固碳量 城市环境 长期固定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城市河流廊道草本层自生植物多样性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申沛鑫 任术 +1 位作者 梁新悦 胡远东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36,共9页
【目的】河流廊道是城市自生植物重要的栖息地,揭示其自生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成因,有助于完善城市植被研究体系、指导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以及低维护与可持续绿地景观营造。【方法】采取均匀取样法和典型取样法,选取哈尔滨市何家沟和... 【目的】河流廊道是城市自生植物重要的栖息地,揭示其自生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成因,有助于完善城市植被研究体系、指导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以及低维护与可持续绿地景观营造。【方法】采取均匀取样法和典型取样法,选取哈尔滨市何家沟和马家沟两条河流廊道的中心城区段共951个样方展开草本层自生植物调查,并解析3个大类生境和11类微生境中的自生植物多样性及分布特征。【结果】1)共记录草本层自生植物151种,隶属于36科、112属;2)中低等城市化水平(Ⅰ~Ⅲ)下的草本层自生植物及乡土植物的α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城市化水平(Ⅳ~Ⅴ)下的α多样性;不同类型生境自生植物的多样性特征差异显著,入侵植物呈现均质化分布格局;3)不同生境类型所处的坡向、距水体的距离、植被结构、管理强度等因素对自生植物的生活型、发生方式以及扩散方式均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为哈尔滨城市河流廊道生物多样性的保育以及低碳、低维护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合理留存和利用自生植物,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河流廊道绿地的各项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境异质性 城市化水平 河流廊道 草本层自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材料的Z型和S型异质结光催化清洁能源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Sahil Rana Amit Kumar +3 位作者 WANG Tong-tong Gaurav Sharma Pooja Dhiman Alberto García-Penas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8-482,共25页
碳纳米管/纳米纤维、石墨烯、氧化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石墨炔、碳量子点和富勒烯等炭材料因具有高导电性、优异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独特性能,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在炭材料中构建Z型和S型异质结已成为在能量转换应用中提高光催... 碳纳米管/纳米纤维、石墨烯、氧化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石墨炔、碳量子点和富勒烯等炭材料因具有高导电性、优异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独特性能,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在炭材料中构建Z型和S型异质结已成为在能量转换应用中提高光催化效率的一种有效策略。本文综述了光催化制氢和CO_(2)还原等清洁能源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它们各自的机理和优势。此外,还讨论了不同类型的炭材料以及其中Z型和S型异质结的合成和构建,强调了它们在促进电荷分离、减少光生载流子复合损失和扩大光谱响应范围方面的作用。以太阳能燃料生产为重点,讨论和总结了碳基Z型和S型异质结在光催化制氢和还原CO_(2)方面的最新进展。最后,讨论了目前碳基光催化剂领域的瓶颈和挑战,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材料 异质结 Z型 S型 光催化 氢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场地生境营造与植物群落设计评述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晶懋 刘晖 +1 位作者 范李一璇 樊亚妮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第6期41-47,共7页
城市场地生境营造与生物多样性对维护城市系统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阐述城市生境营造的多维尺度、城市建成环境中的小生境以及城市生境网络构建的发展,提出在进行城市场地生境营造时,既要明确各... 城市场地生境营造与生物多样性对维护城市系统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阐述城市生境营造的多维尺度、城市建成环境中的小生境以及城市生境网络构建的发展,提出在进行城市场地生境营造时,既要明确各生境因子的内在生态联系与外在环境联系,又要明确人工干预对生物多样性增加与植物群落设计之间的关系。针对目前城市绿地中植物群落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建立城市生境多样性与植物群落设计耦合关联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开展人工植物群落设计在城市生境营造中的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营造 场地设计 植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