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睡眠剥夺后静息态额顶网络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辛轲轲 王利 +5 位作者 孙泽恒 康飞 全志永 朱元强 穆玥 汪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549-554,共6页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后与正常睡眠后静息状态下额顶网络自发功能活动的差异。方法:使用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VT)收集持续性注意力行为学数据。采用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方法(perAF)对睡眠剥夺后与正常睡眠后的静息态额顶网络功能活动进行比...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后与正常睡眠后静息状态下额顶网络自发功能活动的差异。方法:使用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VT)收集持续性注意力行为学数据。采用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方法(perAF)对睡眠剥夺后与正常睡眠后的静息态额顶网络功能活动进行比较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睡眠剥夺后与正常睡眠后额顶网络差异脑区的perAF值与PVT脱漏频次差值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睡眠后相比,睡眠剥夺后额顶网络中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眶部额中回、左侧中央后回及右侧角回的perAF值均显著下降(FDR校正,P<0.05,团块大小≥20体素)。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及右侧顶上小叶睡眠剥夺与正常睡眠后perAF值的差异与PVT脱漏频次差值显著负相关。结论:睡眠剥夺后额顶网络局部功能活动强度降低,主要表现为背外侧前额叶及顶上小叶perAF值的显著下降,且上述区域功能活动差异与PVT脱漏频次差值有关,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睡眠剥夺后持续性注意力受损的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睡眠剥夺 低频振荡振幅百分比 额顶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