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轨道交通站点TOD效果评估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雯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6,共9页
针对国内轨道交通站点在应用TOD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过程中,存在与周边城市更新不匹配的问题,基于经典的节点-场所(node-place,NP)模型以及引入客流量的节点-场所-客流(node-place-ridership,NPR)模型,以西安地铁3号线为例,依托时空大数... 针对国内轨道交通站点在应用TOD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过程中,存在与周边城市更新不匹配的问题,基于经典的节点-场所(node-place,NP)模型以及引入客流量的节点-场所-客流(node-place-ridership,NPR)模型,以西安地铁3号线为例,依托时空大数据,选取连续6个月的客流数据,计算26个站点的基础指标,并将站点分为6类场所超前&低客流类、欠缺型&低客流类、匹配型&中低客流类、节点超前&中高客流类、节点超前&中低客流类和饱和型节点超前&高客流类。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地铁3号线整体呈现出节点价值偏高,场所价值偏低的特点;依据6类站点识别相同特征,按“场所超前型”站点、“协调型”站点和“超前型”站点精准匹配策略,“场所超前型”站点应重视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及步行可达性,“协调型”站点在优化配套设施基础上挖掘场所特征潜力,“超前型”站点应整合资源形成“轨道微中心”,这3大类流程化的改造措施也可应用于其他地区,以提升站点的功能和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节点-场所模型 TOD策略 站城一体化 节点-场所-客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区黄土湿陷特性研究
2
作者 康佐 亢佳伟 +3 位作者 邓国华 郑建国 王丽琴 高虎艳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4-925,共12页
基于西安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开展的12组黄土大型试坑浸水试验和室内湿陷试验,系统研究了西安市区黄土的湿陷特征。研究表明:①西安市区范围内,各地貌单元的湿陷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渭北黄土塬>浐河三级阶地>塬前洪积台塬>... 基于西安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开展的12组黄土大型试坑浸水试验和室内湿陷试验,系统研究了西安市区黄土的湿陷特征。研究表明:①西安市区范围内,各地貌单元的湿陷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渭北黄土塬>浐河三级阶地>塬前洪积台塬>黄土梁洼﹥少陵塬(杜陵塬、神禾塬)、渭河三级阶地。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占试验场地总数的50%,自重湿陷最大下限深度20 m;市区南部黄土塬均为非自重场地,与以往室内试验认识不同;②自重湿陷变形主要发生在Q3黄土地层中,现场试验实测得到自重湿陷底界多位于Q3古土壤层,仅2组试验中的Q2黄土表现出弱湿陷性。现行规范中提供的关中地区统一的修正系数高估了Q2黄土的湿陷量。③区分地貌单元和地层沉积时代,给出了修正系数建议值;④浸水湿陷的平面影响范围与自重湿陷深度和湿陷量相关,一般不超过1倍的试坑半径和1倍的实测自重湿陷深度,可作为工程周边浸水设防边界;⑤黄土湿陷变形发展过程主要包括快速下沉、缓慢下沉、下沉稳定、停水后快速下沉和停水后下沉稳定5个阶段。实测自重湿陷量越大,下沉阶段单日沉降速率越大。停水后固结沉降量最大可达95.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自重湿陷变形特征 浸水试验 变形修正系数 地貌类型 沉积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条件下智慧车站的管理模式 被引量:3
3
作者 崔路瑶 兰翔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9-223,229,共6页
[目的]为进一步探索与城市轨道交通实际运营相符合的生产运作及业务管理模式,保证车站管理机制和管理能力的科学化与最优化,需对全自动运行条件下的智慧车站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方法]综合考虑目前全自动运行及智慧车站的规划和建设情况... [目的]为进一步探索与城市轨道交通实际运营相符合的生产运作及业务管理模式,保证车站管理机制和管理能力的科学化与最优化,需对全自动运行条件下的智慧车站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方法]综合考虑目前全自动运行及智慧车站的规划和建设情况,对全自动运行条件下智慧车站的管理模式进行探讨。根据全自动运行系统和智慧车站的特点深入分析全自动运行条件下智慧车站的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传统车站与全自动运行条件下智慧车站的管理模式,提出全自动运行条件下的智慧车站管理模式建议。[结果及结论]全自动运行条件下,智慧车站的区域化管理更优于传统车站的自然站管理,可以有效加强对现场业务的指导。此外,还需结合全自动运行系统和智慧车站等新技术特点,综合提升工作人员在车站服务管理、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组织管理和人员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有效保障运营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全自动运行系统 智慧车站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OLOv5监测算法下轨道交通应急预警感知系统构建
4
作者 雷斌 闫浪浪 +3 位作者 余华 温岩 张亮 李哲旭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5-233,共9页
为减少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中因大客流状态下应急预警系统的滞后性而发生的行人安全问题,选取YOLOv5算法预测客流信息,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来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警感知系统。首先,通过模型训练超参数优化和先验框参数优化改进Y... 为减少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中因大客流状态下应急预警系统的滞后性而发生的行人安全问题,选取YOLOv5算法预测客流信息,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来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警感知系统。首先,通过模型训练超参数优化和先验框参数优化改进YOLOv5算法;然后,通过预警指标选取、权重分析和阈值界定设计应急预警感知系统;最后,采用Matlab软件构建基于ANN的自组织竞争网络应急预警模型,将优化后的YOLOv5算法采集的数据通过计算代入应急预警感知系统中,通过试验验证应急预警感知系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YOLOv5算法相较原算法,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状态下行人目标监测精确度提高7.04%;由优化后的YOLOv5算法所采集到的行人数据代入构建的应急预警感知系统后得到的判断结果与实际预警等级一致,证明了该系统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5算法 监测算法 轨道交通 应急预警感知系统 目标监测 超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佃升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0-145,共6页
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应急指挥中心优化建设为主要研究方向,通过类比加对比的方法,结合目前西安地铁正在建设的线网应急指挥中心,分析线网指挥中心与应急指挥中心分建和合建方案的优劣,研究探讨在现代信息网络快速发展和电子产品更新换代... 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应急指挥中心优化建设为主要研究方向,通过类比加对比的方法,结合目前西安地铁正在建设的线网应急指挥中心,分析线网指挥中心与应急指挥中心分建和合建方案的优劣,研究探讨在现代信息网络快速发展和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背景下,如何对已建成使用的线网应急指挥中心进行改造升级,如何对正在筹建或建设的线网指挥中心预留升级空间。通过对系统功能定位和系统设计方案的分析研究,结合在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能够满足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应急指挥中心优化建设的建议,以期为其他有线网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需求的城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线网应急指挥中心 优化建设 线网指挥 现代信息网络 改造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轨道交通绿色低碳技术探索与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禹建伟 邢鹏 +2 位作者 王好德 梁波 李庆阳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6-12,共7页
为落实与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对西安轨道交通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网络化运营能耗现状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归纳。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从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运营车辆低碳应用、车... 为落实与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对西安轨道交通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网络化运营能耗现状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归纳。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从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运营车辆低碳应用、车站系统低碳减排、场段大宗用地资源共享和设备节能减排等方面系统性地提出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相应节能降耗和低碳减排措施,阐明绿色低碳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结合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立足顶层规划设计,借鉴行业成熟经验和自身试点应用成果,探索适合西安轨道交通绿色低碳的道路,以期为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与绿色转型起到积极作用,指导与构建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 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车辆 节能减排 轻量化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对西安永宁门古城墙振动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梁明晖 邹涛 +1 位作者 钱春宇 张凯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2-98,共7页
目的:西安城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渐增强的路面交通振动和已开通运行的西安地铁2号线列车振动对西安城墙的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以西安永宁门城楼与城墙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地铁不同运行速度对永宁门城楼与城墙造成振动的... 目的:西安城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渐增强的路面交通振动和已开通运行的西安地铁2号线列车振动对西安城墙的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以西安永宁门城楼与城墙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地铁不同运行速度对永宁门城楼与城墙造成振动的监测数据,分析其对永宁门城楼与城墙的影响。方法:监测得到现有路面交通引起的永宁门城楼与城墙重要控制点的振动响应;通过振动能量叠加计算方法,得出地铁不同运行速度+路面交通综合工况下的最大振动速度幅值并分析其影响规律;依据GB/T 50452—2008《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容许的振动标准,分析、判定古建筑在各工况下的振动响应速度幅值是否满足相关要求。结果及结论:永宁门城墙本体结构及城楼木结构在单独路面交通工况、地铁运行+路面交通综合工况下,振动响应速度幅值均满足GB/T 50452—2008《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容许振动标准要求和国家文物局建议值;对地铁运行+路面交通综合工况而言,降低地铁运行速度,永宁门城墙与城楼以及裂缝处各监测点的振动速度响应幅值变化程度均较小,故地铁降速对其影响有限;振动监测和叠加计算结果表明,路面交通对永宁门城墙的振动影响比地铁运营带来的振动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振动监测 西安古城墙 动力响应 振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绿色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晓强 孙振岳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5,共5页
为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城市轨道交通,依托试点车站开展适合西安绿色城轨的系统研究。首先,分析标准规范体系的选取;然后,根据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模式,提出全过程多主体协同的设计方法;最后,以西安轨道交通10号线一... 为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城市轨道交通,依托试点车站开展适合西安绿色城轨的系统研究。首先,分析标准规范体系的选取;然后,根据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模式,提出全过程多主体协同的设计方法;最后,以西安轨道交通10号线一期工程绳刘村站为例,重点研究打造“绿色车站”的低碳节能技术路线以及新技术应用,为未来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开展覆盖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生命期、全过程、全参与方的城轨交通绿色建造(绿色低碳)系统化技术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绿色低碳 规范标准 协同设计 节能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站点脆弱性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点选址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雷斌 李娜 +3 位作者 张源 卢剑鸿 刘可心 罗林林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3-242,共10页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处置效率,在考虑站点脆弱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点选址方法。首先,综合客流特征、线网拓扑结构和周边已有应急资源分布情况,构建城轨站点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将站点脆弱性量化...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处置效率,在考虑站点脆弱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点选址方法。首先,综合客流特征、线网拓扑结构和周边已有应急资源分布情况,构建城轨站点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将站点脆弱性量化为站点脆弱度指数并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计算;其次,构建以覆盖水平最大、平均救援响应时间最短和建设成本最低为目标的区域级应急救援点选址模型,并在计算覆盖水平时引入K均值聚类算法,对站点脆弱性进行分级;最后,依托西安市地铁网络实际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考虑站点脆弱性后,应急救援点总数反而减少,且选址结果更为理想;4种目标权重设置下,考虑站点脆弱性后的线网覆盖水平依次增加3.49%,2.75%,4.16%和3.63%,平均救援时间依次减少7.25%,6.56%,12.48%和4.89%,建设成本依次减少3.57%,7.41%,4.17%和6.45%。该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识别城轨线网中的高脆弱性站点,得到的应急救援点选址方案对线网中边缘站点的覆盖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应急救援点 选址 站点脆弱性 K均值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下换乘站应急疏散路径优化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雷斌 寻天祥 +3 位作者 郝亚睿 卢剑鸿 刘可心 罗林林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6-193,共8页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发生突发事件时人员的疏散过程、疏散路径和优化方法,通过将仿真模拟方法与疏散路径优化模型相结合,构建引导人员位置优化模型与疏散路径优化模型,模拟换乘站发生突发事件时引导人员作用下的紧急疏散情况。...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发生突发事件时人员的疏散过程、疏散路径和优化方法,通过将仿真模拟方法与疏散路径优化模型相结合,构建引导人员位置优化模型与疏散路径优化模型,模拟换乘站发生突发事件时引导人员作用下的紧急疏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引导人员的疏散模型可较为真实地反映突发事件下乘客的疏散过程;设置引导人员后,总疏散时间较无引导人员时减少26.08 s;8条最优疏散路径的疏散用时均小于245.68 s。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开展应急疏散和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应急疏散 引导人员位置 疏散路径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客流管控的量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贾拴航 卢剑鸿 刘明明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78,共5页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存在客流结构复杂、客流增长迅速、车站容纳能力有限、客流路径存在瓶颈等特征。针对换乘站客流组织难度大、风险高的问题,提出换乘站客流控制组团概念,根据流量平衡原理及运能匹配计算方法,采用换乘站换乘客流量化...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存在客流结构复杂、客流增长迅速、车站容纳能力有限、客流路径存在瓶颈等特征。针对换乘站客流组织难度大、风险高的问题,提出换乘站客流控制组团概念,根据流量平衡原理及运能匹配计算方法,采用换乘站换乘客流量化控制方法,即从换乘客流来源考虑,通过线网客流压力共担,实现换乘客流在站点及时间上的精准控制,保证换乘站客流控制的精准化和科学化,从而提高换乘站的运输服务质量,降低车站运营风险。在换乘站可预见性大客流的案例中,详细说明客流量化控制策略和计算过程,制定有效的预案和风险评估机制,确保换乘站大客流安全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量化客流控制 组团控制 换乘风险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急预案体系规范化建设的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煜 纪红波 张格学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3,20,共5页
分析了国内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急预案体系编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的一般性要求。给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体系推荐目录和应急预案体系编制中应遵循的一般性原则,该推荐目录可为城市轨道交通应... 分析了国内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急预案体系编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的一般性要求。给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体系推荐目录和应急预案体系编制中应遵循的一般性原则,该推荐目录可为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体系的规范化编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 应急预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筛动态人脸数据库的城市轨道交通人脸识别过闸系统性能优化方案 被引量:5
13
作者 展宗思 严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6-158,共3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人脸识别过闸系统存在的性能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预筛动态人脸数据库的性能优化方案。该方案通过人脸数据预筛,建立预筛动态人脸数据库,从而缩短人脸识别过闸系统中人脸比对+搜索的耗时,进而实现系统性能优化的目...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人脸识别过闸系统存在的性能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预筛动态人脸数据库的性能优化方案。该方案通过人脸数据预筛,建立预筛动态人脸数据库,从而缩短人脸识别过闸系统中人脸比对+搜索的耗时,进而实现系统性能优化的目标。经试验,此优化方案能使人脸识别过闸系统性能得到较大提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人脸识别过闸系统 预筛动态人脸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辅助供电系统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4
作者 尚志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0-193,共4页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辅助供电系统是保障列车安全稳定运行和乘客出行体验的重要装置。针对传统工频隔离型辅助供电系统装置体积和重量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前级采用串入并出Boost级联LLC(电感-电感-电容)谐振变换器,以兼顾宽范围电压输入能...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辅助供电系统是保障列车安全稳定运行和乘客出行体验的重要装置。针对传统工频隔离型辅助供电系统装置体积和重量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前级采用串入并出Boost级联LLC(电感-电感-电容)谐振变换器,以兼顾宽范围电压输入能力和软开关特性,后级采用三相四桥臂逆变器多机下垂并联控制,以实现集中式供电和带不平衡负载能力的系统架构。此举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轻量化设计目标有较大意义。此外,还结合电力电子领域的前沿技术,探讨了未来辅助供电系统的发展趋势及相关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辅助供电系统 集中式供电 谐振变换器 三相四桥臂逆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2号线一、二期工程信号系统兼容实施方案研究
15
作者 孙慧 任雅萍 梁波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9-204,共6页
[目的]西安地铁2号线(以下简称“2号线”)一期工程信号系统采用国外进口系统,二期工程信号系统采用国产系统。二期工程作为一期工程的延伸线路,信号系统需与一期实现互联互通、贯通运营,并在一期工程基础上提升功能与性能,因此有必要针... [目的]西安地铁2号线(以下简称“2号线”)一期工程信号系统采用国外进口系统,二期工程信号系统采用国产系统。二期工程作为一期工程的延伸线路,信号系统需与一期实现互联互通、贯通运营,并在一期工程基础上提升功能与性能,因此有必要针对性地探究该线一、二期工程信号系统的兼容实施方案。[方法]在概述2号线一、二期工程信号系统兼容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分别对ATS(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联锁子系统、轨旁ATP(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车载ATP/ATO(列车自动运行)子系统、DCS(数据通信子系统)的兼容实施方案进行了设计。在2号线试车线、正线搭建兼容系统环境,并将1列列车改装为国产车载设备,以验证2号线信号系统兼容方案实施后的应用效果。[结果及结论]2号线信号系统兼容实施方案不但实现了一、二期工程信号系统安全可靠贯通运营,还实现了信号系统性能的全面提升。兼容方案实施后,2号线的运行效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信号系统 接口适配 系统兼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6号线某隧道穿越地裂缝带设防措施研究
16
作者 胡自全 沙鸣 +2 位作者 胡银林 姚长春 芮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0-246,共7页
[目的]西安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某隧道沿线分布有7条地裂缝,工程性质较差,施工时可能会造成隧道局部坍塌,以及基底不均匀沉降,从而加剧地裂缝活动,严重威胁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因此,有必要对6号线某隧道穿越地裂缝带进行设防研究。... [目的]西安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某隧道沿线分布有7条地裂缝,工程性质较差,施工时可能会造成隧道局部坍塌,以及基底不均匀沉降,从而加剧地裂缝活动,严重威胁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因此,有必要对6号线某隧道穿越地裂缝带进行设防研究。[方法]基于对与西安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相交的各条地裂缝历史活动特性分析,对各条地裂缝对地铁影响程度分级进行定性评价。综合该分级定性评价结果,隧道与地裂缝的空间相对关系,以及地裂缝在百年使用期内最大垂直位移量设计建议值,对地裂缝垂直、水平及轴向位移量,以及隧道结构纵向设防长度进行了估算。依据二类地裂缝场地的工程防治原则,针对隧道穿越地裂缝带提出相应设防措施。[结果及结论]6号线某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设防措施为:隧道衬砌结构采取分段设缝,扩大隧道断面净空及局部衬砌加强,接缝处采用柔性接头。该设防措施目前已经成功保障了7条地铁线路的安全施工与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隧道 地裂缝 设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坪矿区巷道稳定性聚类分析及工程应用
17
作者 于远祥 刘路远 +2 位作者 贺恒炜 霍小泉 岳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34-2048,共15页
针对目前煤矿巷道围岩支护方案及其参数设计的盲目性,为提高巷道围岩支护效果,满足矿井安全高效生产要求,以焦坪矿区为工程背景,选取顶板强度、煤帮强度、底板强度、基本顶来压当量、回采扰动、巷道埋深、护巷煤柱宽度、跨高比、顶高比... 针对目前煤矿巷道围岩支护方案及其参数设计的盲目性,为提高巷道围岩支护效果,满足矿井安全高效生产要求,以焦坪矿区为工程背景,选取顶板强度、煤帮强度、底板强度、基本顶来压当量、回采扰动、巷道埋深、护巷煤柱宽度、跨高比、顶高比以及最大水平主应力作为巷道稳定性主控指标,选取16条典型巷道及硐室作为样本,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了10个分类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对样本巷道稳定性进行了聚类分析,依据F-统计量法选取最优分类数,将样本巷道划分为非常稳定、稳定、基本稳定、不稳定和极不稳定5大类,进而构建了焦坪矿区巷道稳定性的聚类中心。最后,基于上述理论对玉华矿2407回风顺槽围岩稳定性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针对性支护对策及其参数。结果表明,2407回风顺槽稳定性分类结果符合现场工程实际,围岩变形控制效果良好,为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巷道 聚类分析 稳定性分类 支护对策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水帷幕插入比对基坑地下水控制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新明 邓毅旁 +2 位作者 李辉 邱继生 刘慧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81,共12页
设置止水帷幕是解决基坑地下水控制的一种有效方式,为研究止水帷幕插入比(嵌入基坑底部深度/基坑开挖深度)对地下水控制的影响规律,通过设计室内模型箱进行试验,研究了初始水位和止水帷幕插入比变化对基坑地下水控制的影响规律,利用验... 设置止水帷幕是解决基坑地下水控制的一种有效方式,为研究止水帷幕插入比(嵌入基坑底部深度/基坑开挖深度)对地下水控制的影响规律,通过设计室内模型箱进行试验,研究了初始水位和止水帷幕插入比变化对基坑地下水控制的影响规律,利用验证过的有限元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止水帷幕插入比对基坑地下水控制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止水帷幕有效插入比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止水帷幕插入比对地下水控制影响显著,与不设置止水帷幕相比,4种初始水位下基坑边缘处止水帷幕水位均有明显下降,引入止水帷幕插入比与坑内外水位差,求解出4种初始水位下的有效插入比,并根据模型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了止水帷幕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究止水帷幕对深基坑地下水控制的影响规律并确定止水帷幕的插入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控制 止水帷幕 有效插入比 模型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盾构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适应性与应对措施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强兵 彭博 +3 位作者 苟玉轩 杨晓强 王立新 贾少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5-459,共15页
盾构能否通过地裂缝是西安地铁建设中的难题,结构的适应性与应对措施是关键。以西安市唯一的市域环线——地铁8号线为工程背景,基于现场调查、资料收集、InSAR监测及有限元数值模拟,讨论了西安地裂缝活动趋势与地铁沿线地裂缝的活动性分... 盾构能否通过地裂缝是西安地铁建设中的难题,结构的适应性与应对措施是关键。以西安市唯一的市域环线——地铁8号线为工程背景,基于现场调查、资料收集、InSAR监测及有限元数值模拟,讨论了西安地裂缝活动趋势与地铁沿线地裂缝的活动性分级,分析了不同管片拼装方式和断面尺寸的盾构隧道在地裂缝场地的适应性,提出了盾构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二次衬砌与暗梁、钢管片、注浆加固、手孔局部加固等应对措施,并验证了其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地裂缝活动性弱的Ⅳ级场地可采用盾构隧道,错缝拼装优于通缝拼装,且盾构最优直径D=6.2 m;盾构隧道的纵向设防长度为距地裂缝带0.75D~1.50D的范围,并与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角度有关。研究结果可为地铁盾构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结构设计与病害防治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地裂缝 活动性分级 盾构适应性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换乘站火灾排烟及疏散路径研究
20
作者 雷斌 杜依潼 +6 位作者 寻天祥 卢剑鸿 刘伟 李微 雷东波 罗林林 李飞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0-148,共9页
为研究地铁换乘站火灾排烟及人员疏散路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地铁火灾和疏散模型,选取西安市小寨地铁换乘站作为研究对象,模拟站台层火灾烟气移动,探讨不同工况下的烟气扩散和行人疏散,并对通风排烟系统和疏散路径进行优化。研究结... 为研究地铁换乘站火灾排烟及人员疏散路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地铁火灾和疏散模型,选取西安市小寨地铁换乘站作为研究对象,模拟站台层火灾烟气移动,探讨不同工况下的烟气扩散和行人疏散,并对通风排烟系统和疏散路径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排烟口高度和防烟分区划分,以及设置最优疏散路径,可将地铁火灾时的疏散效率提升5.9%。即合理的通风排烟措施可有效降低火灾温度和CO体积分数,提高安全指数。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地铁换乘站应急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换乘站 火灾烟气 疏散安全 疏散路径 排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