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不同范围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晶 魏升升 +4 位作者 万雅群 李勇 叶璐 李娟 刘建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58-661,共4页
目的比较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前后不同直径范围角膜前、后表面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像差变化情况。方法 应用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对术前及术后3~6个月行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患者24例(48... 目的比较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前后不同直径范围角膜前、后表面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像差变化情况。方法 应用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对术前及术后3~6个月行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患者24例(48眼)进行检查测量,分别获得角膜中央直径为4mm、6mm范围角膜前表面、角膜后表面、全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Z4^0和Z6^0)、彗差(Z3^-1、Z3^+1、Z5^+1和Z5^-1)以及三叶草像差(Z3^+3、Z3^-3、Z5^+3和Z5^-3)的RMS值。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手术前随着测量范围的增大,除角膜前表面彗差外,角膜前、后表面其余各类像差分布均是增加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后角膜中央直径4mm范围前表面彗差、三叶草增加相对明显,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后表面各类像差改变均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全角膜各类像差均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后角膜中央直径6mm范围前表面球差、彗差、三叶草、总高阶像差均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彗差增加量与其他类像差增加量相比相对较小;后表面与全角膜各眼科新进展类像差均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后角膜中央6mm范围前后表面除慧差外,各类像差增加量均明显较4mm范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手术后角膜前表面各类像差变化量均较角膜后表面各类像差变化量大。结论 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前后、不同直径范围均以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变化为主,角膜后表面变化较小。手术后不同直径范围角膜前后表面各类高阶像差变化特点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角膜前表面 角膜后表面 高阶像差 LASI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和NF-κB在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小鼠角膜和结膜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5
2
作者 杜婧 李勇 +3 位作者 高金荣 刘建国 李晶 魏升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3-228,共6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1,IRAK1)和NF-κB在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小鼠角膜和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取6~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60只。将小鼠分为对照组(15只)和干眼症模型组(4...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1,IRAK1)和NF-κB在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小鼠角膜和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取6~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60只。将小鼠分为对照组(15只)和干眼症模型组(45只)。向干眼症模型组小鼠双眼各滴入5μL浓度为0.75 g·L^(-1)的苯扎氯铵溶液,每天2次,持续7 d,诱导小鼠干眼模型;对照组小鼠不做处理。酚红棉线法测定泪液分泌量,分析各组小鼠各时间泪膜破裂时间,并行角膜和结膜HE染色。qRT-PCR检测角膜和结膜组织IL-1β、IL-6、IRAK1和NF-κB 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IRAK1和NF-κB的表达和定位。结果干眼症模型组小鼠实验造模后1周和2周时,酚红棉线湿长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此外,干眼症小鼠泪液分泌量在造模后1周和2周增加了1.2~1.3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干眼症模型组小鼠结膜上皮细胞数增加,细胞排列欠整齐,同时伴有缺损。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基质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干眼症模型组小鼠结膜组织IL-6 mRNA表达水平在造模后2周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表达量比对照组增加了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模型组小鼠角膜组织中IL-6 mRNA表达量在造模后2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眼症模型组小鼠结膜组织中IL-1βmRNA在造模后1周和2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周时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膜组织中IL-1βmRNA在造模后1~4周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模型组小鼠角膜组织中IRAK1 mRNA的表达水平在造模后1周和2周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周时降低;而结膜组织中IRAK1 mRNA表达水平在造模后1周和2周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4周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小鼠角膜组织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在造模后1周和2周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周时降低;而结膜组织中NF-κB mRNA表达水平仅在造模后2周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RAK1的表达随着干眼症病程动态变化,IRAK1可能通过促进NF-κB的核转移参与对干眼症炎症进程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 NF-ΚB 结膜 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ratograph对不同阶段圆锥角膜干眼特征参数的检测及各参数对圆锥角膜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勇 杜婧 +4 位作者 魏升升 李晶 刘建国 万雅群 李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应用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比较不同阶段圆锥角膜和正常角膜的干眼特征参数,探讨干眼特征参数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圆锥角膜患者35例(44眼)作为圆锥角膜组,另选拟进行激... 目的应用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比较不同阶段圆锥角膜和正常角膜的干眼特征参数,探讨干眼特征参数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圆锥角膜患者35例(44眼)作为圆锥角膜组,另选拟进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患者45例(45眼)作为正常角膜组。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msler-Krumeich分级法将圆锥角膜患者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圆锥角膜19眼,中度15眼,重度10眼。利用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检测患者双眼非侵入式首次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平均BUT、泪河高度及眼红指数。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对圆锥角膜的诊断价值。结果圆锥角膜组的水平中央曲率、垂直中央曲率、表面变异指数、圆锥角膜指数、角膜后表面高度、眼红指数均高于正常角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圆锥角膜组的首次BUT、平均BUT、泪河高度均小于正常角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不同程度圆锥角膜患者的水平中央曲率、垂直中央曲率、表面变异指数、圆锥角膜指数、角膜后表面高度、首次BUT、平均BUT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均为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首次BUT、平均BUT均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中度组和重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平均BUT与水平中央曲率、垂直中央曲率、表面变异指数、圆锥角膜指数、角膜后表面高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均为P<0.05)。而平均BUT与泪河高度和眼红指数间无相关性(均为P>0.05)。分别将平均BUT、泪河高度、眼红指数和圆锥角膜指数作为诊断指标,作ROC诊断曲线。圆锥角膜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为0.985,95%置信区间为0.963~1.000(P<0.001)。此外,ROC曲线下面积平均BUT>泪河高度>眼红指数,诊断效果均差于圆锥角膜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结论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能够有效地测量角膜的干眼特征参数,其测量参数中平均BUT对圆锥角膜的诊断价值最高,对轻度圆锥角膜患者的诊断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圆锥角膜 干眼综合分析仪 非侵入泪膜破裂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角膜伴近视散光眼角膜各形态参数分布特征及与全眼屈光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勇 李晶 +4 位作者 魏升升 万雅群 叶璐 李娟 刘建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角膜伴近视散光眼角膜各形态参数分布特征及与全眼屈光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204眼)近视患者,分别应用非接触眼压计、检影仪、A超、角膜超声测厚仪、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进行眼压、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厚度、... 目的探讨正常角膜伴近视散光眼角膜各形态参数分布特征及与全眼屈光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204眼)近视患者,分别应用非接触眼压计、检影仪、A超、角膜超声测厚仪、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进行眼压、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厚度、角膜前后表面形态参数等测量,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正常角膜伴近视散光眼角膜中央厚度(537.06±25.45)μm,角膜中央前表面高度(2.35±1.39)μm,中央后表面高度(3.60±2.73)μm,角膜Q值(8 mm范围)-0.30±0.10,角膜最薄点距角膜顶点距离(0.59±0.19)mm,角膜最薄点位置多位于角膜顶点颞下方,占91.67%。角膜最薄点至周边厚度增长变化指数为1.04±0.13。角膜中央前后表面高度、角膜Q值、角膜最薄点至周边厚度增长变化指数与等效球镜、眼压、眼轴长度无明显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正常角膜伴近视散光眼角膜形态各项参数分布值各有特点,与全眼屈光参数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形态 Pentacam眼前节分析 全眼屈光参数 角膜屈光手术 近视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