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项血脂和血脂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东琦 王归真 +3 位作者 李云萍 娄莉 高晖 崔长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单项血脂水平和血脂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CA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CAD患者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者分为3组:未见异常者(0支)121例为对照组(A组),1-2支病变者149例为B组,3-4支病变者114例为C组... 目的探讨单项血脂水平和血脂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CA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CAD患者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者分为3组:未见异常者(0支)121例为对照组(A组),1-2支病变者149例为B组,3-4支病变者114例为C组。分别分析单项血脂水平和血脂比值与CAD支数的关系。结果①随着CAD支数的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逐渐下降,载脂蛋白B(apo B)、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和apo B/载脂蛋白A(apo A)比值逐渐增加;以C组与A组比较,HDL-C水平、TC/HDL-C和LDL-C/HDL-C比值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和B组比较,TC、HDL-C、LDL-C和apo B水平,及TC/HDL-C、TC/apo A、LDL-C/HDL-C和apo B/apo A比值改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②血脂比值比单项血脂水平与CAD支数的相关性更强。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判断CAD支数方面,TC/HDL-C是影响CAD严重程度最重要的变量,其次为apo B/apo A,其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190(P<0.01)和0.113(P<0.05)。结论在判断CAD严重程度方面,血脂比值比单项血脂水平更有意义,以TC/HDL-C比值的价值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冠状动脉病变 载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胺酶基因多态性与血压钠钾反应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汪洋 孙月 +21 位作者 胡桂霖 邹婷 张晓玉 杜鸣飞 周浩伟 贾昊 王丹 张婕 陈晨 胡佳文 马琼 袁悦 廖月圆 王科科 严瑜 张玺 牛泽家馨 官永娟 闫睿晨 高可 李敏 牟建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2-397,共6页
目的通过对既往建立的“盐敏感性高血压研究队列”进行慢性盐负荷及补钾饮食干预,旨在探讨人群肾胺酶基因多态性与血压钠钾反应性的关系。方法2004年在陕西省眉县招募来自126个家系的514名受试者建立“盐敏感性高血压研究队列”,对其中... 目的通过对既往建立的“盐敏感性高血压研究队列”进行慢性盐负荷及补钾饮食干预,旨在探讨人群肾胺酶基因多态性与血压钠钾反应性的关系。方法2004年在陕西省眉县招募来自126个家系的514名受试者建立“盐敏感性高血压研究队列”,对其中的334名非父母者进行慢性盐负荷及补钾干预试验,包括3 d正常饮食-7 d低盐饮食-7 d高盐饮食-7 d高盐补钾饮食。采用MassARRAY检测平台对肾胺酶基因10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分型检测。结果肾胺酶基因多态性位点rs2576178与低盐期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反应性均呈相关性(收缩压:β=-2.730,P=0.005;平均动脉压:β=-1.718,P=0.028)。此外,rs17109290位点与低盐期舒张压反应性呈相关性(β=-1.608,P=0.031)。本研究并未观察到这些多态性位点与血压钾反应性存在相关性。结论肾胺酶基因多态性与血压的低盐期反应性密切相关,提示肾胺酶基因可能参与血压的盐敏感性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胺酶 基因多态性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压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归真 李云萍 +3 位作者 王东琦 解晓明 娄莉 崔长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0-341,344,共3页
目的探讨脉压[P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对22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析其SBP、DBP和PP高低与冠脉病变支数、记分及临床表现的差别。结果①高SBP组[≥140mmHg(1mmHg=0.133kPa)]和高DBP组(>... 目的探讨脉压[P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对22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析其SBP、DBP和PP高低与冠脉病变支数、记分及临床表现的差别。结果①高SBP组[≥140mmHg(1mmHg=0.133kPa)]和高DBP组(>81mmHg)较低SBP组(<140mmHg)和低DBP组(≤80mmHg)年龄大,女性比例高,不稳定心绞痛(U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比例低。②高PP组(≥50mmHg)较低PP组(<50mmHg)年龄大,女性比例高,UA和AMI比例差别消失,多支血管病变多。结论与高SBP组和高DBP组的临床表现不同,高PP组多支血管病变多,而患UA和AMI的比例与低PP组比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脉压 收缩压 舒张压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星状细胞经趋化因子SDF-1/CXCR4轴途径促进肝癌细胞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四光 刘凯歌 常远鸿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30-736,I0003,共8页
目的:探讨肝星状细胞(HSC)通过SDF-1/CXCR4轴对肝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和可能机制,为研究肝癌的侵袭过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HSC LX02和肝癌细胞MHCC97、SMMC7721、Hep3B、HepG2中SDF-1和CXCR4的表达。采用Tran... 目的:探讨肝星状细胞(HSC)通过SDF-1/CXCR4轴对肝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和可能机制,为研究肝癌的侵袭过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HSC LX02和肝癌细胞MHCC97、SMMC7721、Hep3B、HepG2中SDF-1和CXCR4的表达。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LX02共培养或外源性SDF-1干预对肝癌细胞HepG2以及CXCR4基因沉默后的HepG2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上皮标志E-Cadherin和间质标志Vimentin的表达水平。结果:与肝癌细胞比较,LX02中趋化因子SDF-1呈高表达(P<0.05)。4株人肝细胞癌细胞均有CXCR4高表达。HSC或SDF-1均能促进肝癌细胞HepG2侵袭(P<0.05),并诱导E-Cadeherin蛋白表达下调,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通过RNA干扰技术靶向沉默肝癌细胞CXCR4基因后,HSC和SDF-1对肝癌细胞HepG2侵袭能力均无明显影响(P>0.05),肝癌细胞E-Cadeherin、Vimenti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亦无明显变化。结论:HSC可通过SDF-1/CXCR4轴促进肝癌细胞侵袭,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侵袭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R4 肝星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吲哚胺2,3双加氧酶活性可增强Toll样受体7激动剂咪喹莫特在胃癌中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燕姿 武咪 +2 位作者 平宝华 李娅 常远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6-700,723,共6页
目的探究Toll样受体激动剂对胃癌的治疗作用,并且验证是否能够通过抑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活性增强细胞免疫应答,提高Toll样受体激动剂在胃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MFC小鼠胃癌细胞株,在C57BL/6J鼠中... 目的探究Toll样受体激动剂对胃癌的治疗作用,并且验证是否能够通过抑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活性增强细胞免疫应答,提高Toll样受体激动剂在胃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MFC小鼠胃癌细胞株,在C57BL/6J鼠中进行在体成瘤实验,将小鼠分成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咪喹莫特(imiquimod,IMQ)治疗组,抑制IDO组,抑制IDO联合IMQ治疗组。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肿瘤的生长速度及生存率,取小鼠肿瘤引流淋巴结运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技术检测其中IDO、IFN-γ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肿瘤组织内CD8+T细胞的数量来反映细胞免疫应答强度。结果①IMQ肿瘤内注射治疗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同时诱导引流淋巴结内IDO表达升高(P<0.01);②抑制IDO可增强IMQ的肿瘤治疗效果,与单纯IMQ治疗组相比,肿瘤生长进一步减慢(P<0.05),小鼠生存期延长(P<0.01);③抑制IDO使肿瘤引流淋巴结内IFN-γ表达明显升高,表明Th1型免疫应答的激活(P<0.05);④CD8+T细胞数量在抑制IDO后比单纯IMQ治疗组明显增多(P<0.01),表明肿瘤细胞免疫被增强。结论Toll样受体7激动剂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小鼠生存期,但其诱导IDO表达的作用阻碍了部分疗效,通过抑制IDO能够增强其肿瘤治疗效果,这一作用是通过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TOLL样受体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IDO IFN-Γ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心肌梗塞病人血清性激素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万年 卢兴 +3 位作者 杨继声 张阿曼 李俱贤 王明新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30-32,共3页
本文用放免方法检测了男性急性心肌梗塞(AMI)及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血清雌二醇(E_2)和辜酮(T)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比较,AMI病人血清T显著降低(827.73±147.87ng/100ml VS 495.45±35.68ng/100ml,P<0.005),E_... 本文用放免方法检测了男性急性心肌梗塞(AMI)及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血清雌二醇(E_2)和辜酮(T)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比较,AMI病人血清T显著降低(827.73±147.87ng/100ml VS 495.45±35.68ng/100ml,P<0.005),E_2无显著变化,E_2/T比值增大(0.011±0.001 VS 0.025±0.003,P<0.05);OMI病人血清E_2显著升高(80.36±15.86pg/ml VS 241.40±52.51pg/ml,P<0.001),而T无显著变化,E_2/T比值增大(0.011±0.001 VS 0.049±0.016,P<0.05)。②AMI与OMI组比较,OMI病人血清E_2、E_2/T比值显著增大(P<0.001,P<0.05),血清T虽有升高,但无显著差异。提示男性AMI及OMI病人血清E_2、T含量的变化方向不同,前者主要是T降低,后者主要是E_2升高,从而导致E_2/T比值增大,使性激素环境紊乱,可能在AMI的发病上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雌二醇 睾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任蓓 张爱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6期117-120,共4页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探讨该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探讨该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所有患者均于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观察组患者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OD和炎性因子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变化,评价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ADL评分和SOD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早且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和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超氧化物歧化酶 炎性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VEGF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虎清 任蓓 +3 位作者 李宗禹 吴海琴 张桂莲 严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81-686,共6页
目的:观察幼龄大鼠和老龄大鼠脑组织内不同部位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其在神经系统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对比观察3月龄组和30月龄组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VEGF的表达及MVD。结果:30月龄组大鼠运动皮质区、海... 目的:观察幼龄大鼠和老龄大鼠脑组织内不同部位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其在神经系统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对比观察3月龄组和30月龄组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VEGF的表达及MVD。结果:30月龄组大鼠运动皮质区、海马CA1区、海马CA3区及第1小脑小叶区VEGF阳性细胞个数及MVD较3月龄组对应区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组大鼠不同部位阳性细胞个数均有明显变化(P<0.01),其中运动皮质区表达最强,其次是海马CA3区、海马CA1区及第1小脑小叶区。结论:老龄大鼠脑组织各部位VEGF及MVD较幼龄大鼠明显减少,且不同部位VEGF的表达及MVD差异明显,其中运动皮质区表达最强,提示补充外源性VEGF,可能可以促进脑组织内微血管的生成,延缓神经系统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ail在海人酸诱导癫痫持续状态小鼠皮层中高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静 王法祥 +1 位作者 杨云鹏 吴海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93-1196,1201,共5页
目的观察snail因子在海人酸(KA)诱导癫痫持续状态(SE)小鼠皮层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snail在癫痫持续发作状态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6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SE组,每组32只。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SE组采用KA腹腔注射诱... 目的观察snail因子在海人酸(KA)诱导癫痫持续状态(SE)小鼠皮层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snail在癫痫持续发作状态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6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SE组,每组32只。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SE组采用KA腹腔注射诱发小鼠癫痫急性发作,并且各组分别在发作终止后的3、8、24、72 h进行取材。反转录PCR检测snail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nail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nail的形态分布,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nail的定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E组snail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24 h达到高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在对照组,snail表达呈弱阳性。在SE组,snail在不同皮层神经元以及胶质状细胞都有广泛分布;免疫荧光技术进一步证明snail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均有表达。结论 Snail在KA诱导SE小鼠皮层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内都有强表达,提示snail可能与癫痫的发作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人酸 癫痫持续状态 SNAIL 皮层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喂食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及鱼油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雷 王顺 +1 位作者 孙书红 王文锋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6期554-558,共5页
目的观察高饱和脂肪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和内皮功能的影响及鱼油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8周龄雄性SHR 30只,适应性喂养至14周龄,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普食组、高脂组、高脂加鱼油组共3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普通喂养、高脂喂养... 目的观察高饱和脂肪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和内皮功能的影响及鱼油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8周龄雄性SHR 30只,适应性喂养至14周龄,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普食组、高脂组、高脂加鱼油组共3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普通喂养、高脂喂养、高脂加鱼油喂养,持续喂养至36周龄,共干预22周。同龄WKY大鼠30只作为对照,给予同样分组干预。干预后每2周测定鼠尾血压,喂养结束后测定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法测定中心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APWV)。大鼠处死后,测定动脉环内皮功能,测定一氧化氮含量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量eNOS的mRNA表达。结果开始干预后,SHR普食组血压略微上升,高脂组明显上升,高脂加鱼油组呈现下降趋势。至36周龄时,SHR高脂组与SHR普食组比较,APWV明显升高[(16.7±2.0)mm/ms比(10.4±3.1)mm/ms,P<0.05],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动脉内皮细胞eNOS活性降低[(32.1±3.3)μmol/g pro比(35.0±2.7)μmol/g pro,(0.672±0.029)U/ml比(0.727±0.030)U/ml,均为P<0.05],最大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降低(51.61%±4.18%比55.75%±3.56%,P<0.05)。SHR高脂加鱼油组与SHR高脂组比较,APWV降低[(9.4±2.1)mm/ms比(16.7±2.0)mm/ms,P<0.05],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动脉内皮细胞eNOS活性升高[(35.2±2.4)μmol/g pro比(32.1±3.3)μmol/g pro,(0.735±0.043)U/ml比(0.672±0.029)U/ml,均为P<0.05],最大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升高(59.34%±3.75%比51.61%±10.18%,P<0.05)。结论高脂喂食能升高SHR血压、抑制大动脉血管内皮细胞eNOS的活性、降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增加动脉僵硬度,而鱼油可逆转这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高脂喂食 大鼠 近交SHR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特发性室速的诊断和射频消融治疗1例报告
11
作者 高燕 周忠 +1 位作者 王归真 崔长琮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501-502,共2页
关键词 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诊断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并发眼部浸润致双眼视网膜脱离一例
12
作者 王丽丽 王巧风 《眼科研究》 CSCD 1996年第4期279-279,共1页
男性患儿,10岁。1992年2月因发热、鼻出血、面色苍白住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血液及骨髓检查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行4个疗程 VP 方案化疗,病情完全缓解,半年后行血液学检查证实无复发迹象。1994年6月患儿右眼失明未予重视。一月... 男性患儿,10岁。1992年2月因发热、鼻出血、面色苍白住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血液及骨髓检查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行4个疗程 VP 方案化疗,病情完全缓解,半年后行血液学检查证实无复发迹象。1994年6月患儿右眼失明未予重视。一月后左眼突然视力下降来眼科检查。查体明显贫血外貌,皮肤散在少许瘀点,表浅淋巴结明显肿大。心肺正常。肝肋下3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眼部浸润 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晓忱 张梅 +6 位作者 李静 王晓宁 贺鹏程 刘心 习杰英 陈丽梅 王梦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0-652,共3页
目的分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对我院6例Durie分期为ⅡA~ⅢB期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APBSCT,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47.5岁(39~56岁)。结果 6例患者... 目的分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对我院6例Durie分期为ⅡA~ⅢB期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APBSCT,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47.5岁(39~56岁)。结果 6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造血重建中位时间23 d(11~62 d)。移植相关并发症包括发热4例,口腔黏膜溃疡或糜烂3例,转氨酶升高3例,其中1例伴有黄疸,恶心呕吐3例,口腔黏膜血疱1例,腹泻1例。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6~28个月),1例患者于移植后第6个月死于肺部感染,有2例复发,分别在移植后第11个月和第20个月,前者于复发后第4个月死亡,后者经化疗后再次获得缓解。结论 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合并症少;前期诱导化疗阶段应用过马法兰可能是某些患者造血重建延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造血干细胞 自体移植 造血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汪宁 张静雯 +1 位作者 王婷 崔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0-395,共6页
目的明确痛风合并2型糖尿病(T2DM)关节炎发作时的临床表现、炎症反应是否更重及是否与长期血糖水平相关。方法对比单纯痛风组及痛风合并T2DM患者的一般情况、关节炎情况;引入两组对照(单纯T2DM、正常组),分析相关炎症指标的差异。将痛... 目的明确痛风合并2型糖尿病(T2DM)关节炎发作时的临床表现、炎症反应是否更重及是否与长期血糖水平相关。方法对比单纯痛风组及痛风合并T2DM患者的一般情况、关节炎情况;引入两组对照(单纯T2DM、正常组),分析相关炎症指标的差异。将痛风合并T2DM组按照1年内平均HbA1C≤7%及>7%分为HbA1C达标组和HbA1C未达标组,进行亚组对比。分析痛风合并T2DM组平均HbA1C和各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单纯痛风组急性单关节炎较多,痛风合并T2DM组血脂异常人数较多,平均急性期较长,急性少关节炎、膝关节病变、B超“双轨征”表现人数较多,LDL-C及CTX-Ⅱ水平较高(P均<0.05)。单纯痛风组及痛风合并T2DM组的各项炎症指标均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0.01),痛风合并T2DM组的ESR、CRP、IL-1β、TNF-α均较单纯痛风组组高(P<0.05)。HbA1C糖化未达标组平均急性期时间较长,部分炎症因子(ESR、CRP、IL-1β、TNF-α)较高、CTX-Ⅱ较高(P均<0.05)。痛风合并T2DM组平均HbA1C水平与ESR、CRP、IL-1β、TNF-α呈线性正相关(P<0.01),r值分别为0.611、0.578、0.402、0.530。结论痛风合并T2DM患者急性期时间较长,炎症反应及软骨损伤较重,且各炎症指标水平的升高与平均HbA1C的升高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2型糖尿病(T2DM)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对难治性癫痫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璐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3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对难治性癫痫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观...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对难治性癫痫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治疗总有效率、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D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CD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D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D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且均为轻微不良反应,未给予任何处理均自行缓解。结论左乙拉西坦可明显改善难治性癫痫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难治性癫痫 外周血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脑白质疏松及认知功能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闫俊 朱葛敏 +5 位作者 屈晓一 柴旭兵 刘立平 叶楠 杨莹 曹团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3513-3516,3520,共5页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脑白质疏松及认知功能改变的情况。方法收集确诊为COPD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2例作为年龄-疾病对照组,两组均完善头颅MRI及认知功能评分,评估两组脑白质疏松及认知功能改变情况,同时进一...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脑白质疏松及认知功能改变的情况。方法收集确诊为COPD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2例作为年龄-疾病对照组,两组均完善头颅MRI及认知功能评分,评估两组脑白质疏松及认知功能改变情况,同时进一步分析两组脑白质疏松部位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脑白质疏松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且认知功能损害明显(P <0.05);观察组认知功能损害以空间执行功能、言语能力、记忆力损害为主(P <0.05);观察组中深部白质损害出现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侧脑室周围白质损害与对照组相差不明显(P> 0.05)。结论 COPD患者脑白质疏松及深部白质损害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执行功能、言语能力及记忆力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脑白质疏松症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