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支及分布的显微解剖 被引量:5
1
作者 许在华 章翔 +1 位作者 魏学忠 赵崇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3-344,共2页
目的 :为海绵窦的直接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 48侧成人新鲜海绵窦标本 ,颈内动脉灌注苯乙烯 (ABS) ,然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结果 :脑膜垂体干出现率为 10 0 % ,脑膜垂体干可分为两型 ,典型的脑膜垂体干出现率为 5 8.... 目的 :为海绵窦的直接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 48侧成人新鲜海绵窦标本 ,颈内动脉灌注苯乙烯 (ABS) ,然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结果 :脑膜垂体干出现率为 10 0 % ,脑膜垂体干可分为两型 ,典型的脑膜垂体干出现率为 5 8.3 % ,非典型的脑膜垂体干又分为单干型和非单干型 ,前者出现率为 3 1.3 % ,后者为 10 .4%。海绵窦下动脉出现率为 95 .8% ,垂体被囊动脉为 3 1.3 %。另外眼动脉的出现率为 10 .4%。两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支之间的吻合 ,提供了重要的侧支循环血液供应。结论 :本文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支的显微解剖结果 ,对临床显微外科、血管介入、影像学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海绵窦段 显微解剖 海绵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脑损伤后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变及丹参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剑宁 易声禹 +1 位作者 章翔 吴婉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9-40,共2页
实验性脑损伤后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变及丹参的影响张剑宁,易声禹,章翔,吴婉堃损伤后常有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并对伤情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红细胞变形能力是决定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实验通过大鼠脑损伤模型,探讨脑损伤后红... 实验性脑损伤后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变及丹参的影响张剑宁,易声禹,章翔,吴婉堃损伤后常有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并对伤情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红细胞变形能力是决定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实验通过大鼠脑损伤模型,探讨脑损伤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改变及其与脑水肿的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红细胞变形能力 脑水肿 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nm23-H1基因表达与侵袭性关系探讨
3
作者 步星耀 章翔 +4 位作者 陈义军 易声禹 张志文 张剑宁 付洛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45-346,共2页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nm23H1基因表达与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62例垂体腺瘤和11例正常垂体腺组织nm23H1基因表达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侵袭型垂体腺瘤nm23H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nm23H1基因表达与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62例垂体腺瘤和11例正常垂体腺组织nm23H1基因表达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侵袭型垂体腺瘤nm23H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侵袭型垂体腺瘤和正常垂体腺组织(P>001);而后两者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级垂体腺瘤nm23H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Ⅰ、Ⅱ级(P<005);nm23H1基因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分泌功能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nm23H1基因可能在垂体腺瘤的侵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NM23-H1 基因表达 免疫组化 侵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