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抽吸取栓联合静脉窦置管溶栓疗效分析
1
作者 张静 葛晗明 +3 位作者 韩楠楠 张乐石 刘志勤 常明则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9-495,共7页
目的探讨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导管抽吸取栓联合微导管静脉窦置管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接受导管抽吸取栓联合微导管静脉窦置管溶栓治疗的10例重症脑... 目的探讨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导管抽吸取栓联合微导管静脉窦置管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接受导管抽吸取栓联合微导管静脉窦置管溶栓治疗的10例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后即刻实现静脉窦完全再通、5例实现部分再通、4例未再通;术后90 d随访,5例实现完全再通、4例实现部分再通、1例未再通。7例术前存在颅内出血的患者,术后7 d复查头部CT原位出血均较术前吸收;2例术后7 d内新发颅内出血。术后90 d随访,1例预后不良,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余9例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术后12个月随访,10例均预后良好。结论导管抽吸取栓联合微导管静脉窦置管溶栓治疗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可能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危重病 血栓切除术 血栓溶解疗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取栓联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再通率、神经损伤程度的评估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明书 常明则 孟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913-917,共5页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联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再通率,及其对患者神经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治疗方案并分为: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对照组46例、接受机械取栓联合rt-P...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联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再通率,及其对患者神经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治疗方案并分为: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对照组46例、接受机械取栓联合rt-PA溶栓治疗的观察组44例。对比两组治疗后24 h血管再通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介质[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7(IL-7)、白介素-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损伤标志物[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神经递质[谷氨酸(Glu)、5-羟色胺(5-HT)]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4 h,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治疗后1周,观察组血清中IL-1、IL-6、IL-7、IL-17、hs-CRP的水平低于对照组;BDNF的水平高于对照组,NSE、S100B的水平低于对照组;Glu、5-HT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取栓联合rt-PA溶栓治疗可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后早期血管再通率,且在减轻神经损伤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 RT-PA溶栓 血管再通率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暴发性特发性颅内压增高静脉窦支架治疗一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闫旭东 韩楠楠 +3 位作者 马浩钧 葛晗明 张格娟 常明则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疾病,严重时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伤,甚至失明,最常见于超重的育龄期女性,男性患儿罕见。2023年1月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通过静脉窦支架置入术治疗1例体型偏瘦的暴发性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的患儿,术...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疾病,严重时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伤,甚至失明,最常见于超重的育龄期女性,男性患儿罕见。2023年1月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通过静脉窦支架置入术治疗1例体型偏瘦的暴发性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的患儿,术后患儿症状完全缓解,随访半年未出现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 暴发性特发性颅内压增高 静脉窦狭窄 静脉窦支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针联合电针、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田苗 李花 +3 位作者 陈斌 游芳 许济 李仕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7-502,共6页
目的探究眼针联合电针、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及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特征变化。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对照组采用电针... 目的探究眼针联合电针、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及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特征变化。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对照组采用电针联合运动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眼针、电针联合运动功能训练。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以及神经传导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中风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0.01);2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评测量表(FMA)评分明显升高(P<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内囊后肢、大脑脚区域FA值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电针及运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眼针治疗缺血性卒中偏瘫,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眼针 电针 运动功能训练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突变相关的脑小血管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白秋菊 迟丽屹 +3 位作者 亢恺雯 王少朋 孔韦杰 刘欣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4期376-381,共6页
随着人类基因组学的发展,遗传相关脑小血管病的基因研究近年备受关注。基因研究在发掘出更多基因突变形式和表型的同时,也为明确致病途径、寻找新治疗靶点开创了新的方向。本文对常见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相关基因及其突变形式、发病机制... 随着人类基因组学的发展,遗传相关脑小血管病的基因研究近年备受关注。基因研究在发掘出更多基因突变形式和表型的同时,也为明确致病途径、寻找新治疗靶点开创了新的方向。本文对常见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相关基因及其突变形式、发病机制和临床表型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遗传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外伤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四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6
作者 葛晗明 范潇男 +6 位作者 薛茵 马浩钧 韩楠楠 陈蕊 高燕军 张格娟 常明则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24-537,共14页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伴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例cSAH伴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患者,经头部CT...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伴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例cSAH伴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患者,经头部CT和(或)MRI证实。记录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症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cSAH位置、治疗方式、入院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后等;影像学资料包括头部CT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M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灌注加权成像(PWI)、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DSA等显示的影像学征象。狭窄率50%~69%定义为中度狭窄,狭窄率≥70%定义为重度狭窄,血管远端无顺向对比剂充盈定义为闭塞。入院后行头部CT、多模式MR、DSA等,予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等对症治疗。出院前复查头部CT,以明确cSAH吸收情况。对比患者入院及出院时NIHSS评分,对住院期间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出院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代表死亡。以“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局限/局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皮质/皮层蛛网膜下腔出血”“孤立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以“nontraumatic/nonaneurysmal/Spontaneous convexal/convexity/cortic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focal/isolated subarachnoid hemorrhage”“Cortic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tenosis”“stenoses”为主题词,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检索日期自2008年12月1日至2020年7月27日。结果(1)4例cSAH患者中,3例表现为一过性头痛伴短暂或持续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4例患者影像学表现:1例为急性闭塞动脉同侧cSAH、1例为急性闭塞动脉对侧cSAH、1例为多发头颈部血管中重度狭窄伴双侧cSAH、1例为颈动脉C6-C7段支架术后出现同侧cSAH,DSA均可见丰富的软脑膜支血管代偿。(3)4例患者cSAH后9~12 d出血完全吸收;入院时NIHSS评分0~10分,出院时NIHSS评分0~6分;90 d mRS评分0~1分,均显示预后良好。(4)自2008年12月1日至2020年7月27日,检索中文文献11篇,英文文献19篇。30篇文献中相关的cSAH患者53例,其中症状性狭窄或闭塞伴同侧、双侧、对侧cSAH分别为49、1、2例,症状性狭窄与cSAH处于远隔部位1例;cSAH初始即行抗血小板聚集(单抗或双抗)及抗凝治疗32例,cSAH后7 d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8例,血管内血栓切除术1例,颅内外血管旁路移植术1例;预后良好48例,死亡2例,预后不良3例;cSAH复发1例;随访6个月时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53例均未出现治疗相关的cSAH出血量增加。结论结合文献回顾,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可导致狭窄或闭塞同侧、对侧及双侧半球cSAH。初步分析,对该类伴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的cSAH可尝试进行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治疗,或可获得良好预后。上述结论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狭窄 闭塞性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孤立性血管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永 常明则 +2 位作者 张格娟 王圆圆 韩军良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归纳分析急性孤立性眩晕的常见病因、主要症状及阳性体征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探讨快速识别孤立性血管性眩晕(isolated vascular vertigo,IVV)的有效指标。方法收集2017年01月至2020年01月就诊于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神... 目的归纳分析急性孤立性眩晕的常见病因、主要症状及阳性体征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探讨快速识别孤立性血管性眩晕(isolated vascular vertigo,IVV)的有效指标。方法收集2017年01月至2020年01月就诊于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门急诊的急性孤立性眩晕患者详细的临床资料,每例患者均由神经内科眩晕亚专业主治医师完成神经耳科学查体、ABCD2评分和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疑诊IVV等中枢病变的所有患者均接受颅脑MRI扫描且必要时复查。结果共纳入179例急性孤立性眩晕,其中IVV29例,占全部病因的16.2%。IVV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3±11.1岁,显著高于首发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组41.8±12.6岁、前庭神经炎(vestibular neuritis,VN)组45.1±10.9岁、首发梅尼埃病(Ménière disease,MD)组49.6±13.5岁(P<0.01)。IVV患者ABCD2评分3.6±1.1分和ESRS评分2.8±1.2分均明显分别高于VN组2.0±0.8分、1.8±1.0分(P<0.01)、首发VM组1.8±0.8分、1.7±1.1分(P<0.01)、首发MD组1.7±0.9分、1.6±0.7分(P<0.01)。IVV组水平自发性眼震37.9%,明显低于VN组88.4%(P<0.01),高于首发VM组12.0%(P<0.05);IVV组凝视诱发性眼震、水平平滑跟踪、扫视试验、眼球反向偏斜的阳性率分别为51.7%、76.8%、79.3%和35.0%,分别明显高于VN组0%、11.6%、0%、2.9%(P<0.01),首发VM组8.0%、8.0%、12.0%、4.0%(P<0.01),首发MD组6.7%、6.7%、0%、0%(P<0.01);IVV组甩头试验阳性率13.8%,明显低于VN组91.3%(P<0.01);IVV组头颅核磁DWI早期阴性2例,阳性27例。结论急性孤立性血管性眩晕较为常见,患者ABCD2评分≥4和(或)ESRS≥3的概率远高于其他原因的孤立性眩晕,甩头试验通常阴性,大多数患者出现凝视诱发性眼震、水平平滑跟踪异常、扫视异常,疾病早期少数患者的头颅核磁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血管性眩晕 神经耳科学体征 ABCD2评分 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中隐藏动脉瘤破裂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葛晗明 张静 +6 位作者 马浩钧 王少朋 范潇男 韩楠楠 张格娟 高燕军 常明则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9-414,共6页
机械取栓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隐藏动脉瘤破裂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中较为少见的并发症之一。该文报道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中隐藏动脉瘤破裂的病例,结合文献分析了出现该术中并发症的... 机械取栓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隐藏动脉瘤破裂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中较为少见的并发症之一。该文报道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中隐藏动脉瘤破裂的病例,结合文献分析了出现该术中并发症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及处理该并发症的方法,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栓切除术 支架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颈内动脉串联闭塞血管内治疗术后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葛晗明 张静 +4 位作者 严晶晶 韩楠楠 马浩钧 高燕军 常明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7-208,共2页
非外伤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3%~7.45%,年发病率为5.1/10万,因病因多样,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1-2]。现报道1例急性左侧颈内动脉串联闭塞,行大脑中动脉抽吸取栓及左侧颈内动脉C1段支架置... 非外伤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3%~7.45%,年发病率为5.1/10万,因病因多样,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1-2]。现报道1例急性左侧颈内动脉串联闭塞,行大脑中动脉抽吸取栓及左侧颈内动脉C1段支架置入后出现右侧额叶cSA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如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血管内操作 蛛网膜下腔出血 支架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