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及系统模型构建
1
作者 田水承 王清焱 +3 位作者 李红霞 田方圆 宁世强 冯帅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4,共9页
为深化安全管理研究,提升个体与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安全科学的发展。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引入神经科学,分析了神经安全管理学提出的必要性与突破口,并阐明神经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及内涵。从学科建设、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框架... 为深化安全管理研究,提升个体与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安全科学的发展。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引入神经科学,分析了神经安全管理学提出的必要性与突破口,并阐明神经安全管理学的定义及内涵。从学科建设、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框架、研究内容深入探究神经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进而,以人的认知神经机制为核心,构建“刺激-状态-行为”系统理论模型。结果表明:神经安全管理学由安全科学、行为科学、神经科学、管理科学4个核心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工效学等边缘学科组成;核心研究主体为行为人,聚焦于个体与人、物、信息、环境等之间的神经交互过程;“刺激-状态-行为”系统理论模型揭示了外部刺激因素通过影响作业人员的不安全状态,引发行为变化的全过程。综上,神经安全管理学的研究为理解作业人员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填补了传统安全管理理论在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方面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神经安全管理学 学科建设 理论基础 “刺激-状态-行为”系统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认知视域下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综合评价
2
作者 田水承 尕永泰 +2 位作者 毛俊睿 王清焱 张筱雅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6,共9页
为了提高矿工隐患辨识能力、降低矿工不安全行为发生概率,实现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综合评价,首先,研究基于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内涵及形成过程,通过扎根理论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组合赋权法... 为了提高矿工隐患辨识能力、降低矿工不安全行为发生概率,实现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综合评价,首先,研究基于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内涵及形成过程,通过扎根理论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通过ABC(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分类法将指标分为三级;最后,采用云模型法实现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是一种受外部信息、环境、个体感知及认知水平影响的安全行为能力不佳状态;(2)照明条件、对比度、表现形式、微气候、经验、视野、噪声、情绪是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3)H煤矿矿工视知觉不安全状态评价结果为比较安全,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矿工 云模型 视知觉 不安全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工安全态度与煤矿险兆事件影响关系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田水承 王清焱 +1 位作者 林维 毛俊睿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21-2328,共8页
为进一步提升煤矿事故防控水平,探明矿工安全态度和人口学变量对煤矿险兆事件的影响关系。在文献调研安全态度、人口学变量和险兆事件各子维度的基础上,以矿工安全态度量表(Safety Attitudes Questionnaire, SAQ)、煤矿险兆事件量表(Nea... 为进一步提升煤矿事故防控水平,探明矿工安全态度和人口学变量对煤矿险兆事件的影响关系。在文献调研安全态度、人口学变量和险兆事件各子维度的基础上,以矿工安全态度量表(Safety Attitudes Questionnaire, SAQ)、煤矿险兆事件量表(Near-Miss Questionnaire, NMQ)作为研究工具,综合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及分层回归的方法,开展矿工安全态度和人口学变量对煤矿险兆事件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对险兆事件认知、识别的影响较弱,矿工经历险兆事件数量对险兆事件认知有弱影响关系;安全态度对险兆事件及险兆事件认知、识别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管理层安全承诺、班组安全氛围和工作压力正向影响险兆事件的部分子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安全态度 险兆事件 人口学变量 影响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信号的矿工体脑综合疲劳识别研究
4
作者 田水承 张筱雅 +4 位作者 李红霞 毛俊睿 白旭腾 聂玉蓉 尕永泰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7-1857,共11页
为识别矿工体-脑综合疲劳程度,降低煤矿人因风险,精准防控因矿工疲劳所致的煤矿安全事故,招募24名矿工,设计实施矿工体-脑综合疲劳诱发试验,并测量其进行1-back任务时的脑电信号、统计矿工执行任务期间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此外,收集矿... 为识别矿工体-脑综合疲劳程度,降低煤矿人因风险,精准防控因矿工疲劳所致的煤矿安全事故,招募24名矿工,设计实施矿工体-脑综合疲劳诱发试验,并测量其进行1-back任务时的脑电信号、统计矿工执行任务期间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此外,收集矿工主观疲劳数据作为矿工体-脑综合疲劳特征指标。在此基础上,基于XGBoost算法,构建矿工体-脑综合疲劳程度识别模型。研究显示:(1)在矿工作业时,随着体力疲劳增加,清醒度会短暂提高,但随后大脑会保持高度警惕并产生疲倦感,达到体-脑综合疲劳状态;(2)所构建的矿工体-脑综合疲劳识别模型的总体识别准确度为90.48%,并引入混淆矩阵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3)模型对矿工各级体-脑综合疲劳识别效果良好,可为矿工体-脑综合疲劳调控措施和检测装备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矿工 脑电 疲劳识别 XGBoo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中心城市应急物流能力组态影响路径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庆兰 王芝怡 田水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4-220,共7页
为探寻提高国家中心城市应急物流能力的路径,基于上海、北京、西安等18个国家中心城市的相关数据,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从整体角度挖掘影响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内在机制及互动关系。首先,从基础保障、组织管理、信息技术3个层... 为探寻提高国家中心城市应急物流能力的路径,基于上海、北京、西安等18个国家中心城市的相关数据,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从整体角度挖掘影响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内在机制及互动关系。首先,从基础保障、组织管理、信息技术3个层面,选择运输能力、应急资源储备量、政府协调能力、应急资源筹集能力、信息共享能力、信息预警与监测能力等6个指标作为前因条件变量;在变量校准的基础上,先后进行必要性分析及条件组态的充分性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没有一个条件的一致性为1,6个前因条件的一致性均小于0.9;6个前因条件共构成64条组态,影响国家中心城市强应急物流能力的组态路径共有5条,一致性均大于0.95,总体覆盖度为0.48;导致国家中心城市弱应急物流能力的组态路径共有3条,一致性均大于0.8,总体覆盖度为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 应急物流能力 组态影响 组态路径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矿工视觉搜索模式的隐患识别结果预测模型研究
6
作者 田水承 林维 +2 位作者 王清焱 毛俊睿 马磊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03-3111,共9页
为探究矿工视觉搜索模式对隐患识别的影响机制,通过设计开展隐患识别视觉认知试验,利用眼动仪获取矿工眼动数据。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矿工各项眼动特征的差异,揭示视觉搜索眼动特征对隐患识别结果的影响;优选9项眼动指标作为特征向量... 为探究矿工视觉搜索模式对隐患识别的影响机制,通过设计开展隐患识别视觉认知试验,利用眼动仪获取矿工眼动数据。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矿工各项眼动特征的差异,揭示视觉搜索眼动特征对隐患识别结果的影响;优选9项眼动指标作为特征向量,基于编辑最近邻规则欠采样与合成少数类过采样(Edited Nearest Neighbor-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ENN-SMOTE)算法、鲸鱼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参数调优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矿工隐患识别结果预测模型。结果显示:(1)矿工视觉搜索模式对隐患识别结果存在显著影响,正确识别隐患需要更长的注视与扫视持续时间、更多的注视和访问次数、更频繁的区域转移、更高效的初步扫描;(2)首次注视时间与注视持续时间百分比对隐患识别结果预测模型的贡献为负,但可作为识别高隐患识别绩效群体的眼动特征指标之一;(3)构建的WOA-SVM矿工隐患识别结果分类模型准确率达90.17%,精确率和召回率均大于90%,模型具备较高预测准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视觉搜索模式 隐患识别 WOA-SVM模型 ENN-SMOTE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节焦点理论的矿工风险决策试验研究
7
作者 田方圆 赵子怡 +1 位作者 邱伟帅 李红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5年第7期133-140,共8页
为探究矿工风险决策的成因,事前精准预控矿工风险行为,首先,基于调节焦点理论(RFT),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潜在剖面分析(LPA)方法,对人格和特质正念2类个体因素进行降维和分类;其次提取出冷静察觉性、稳定负责性、表达行动性和社交宜人... 为探究矿工风险决策的成因,事前精准预控矿工风险行为,首先,基于调节焦点理论(RFT),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潜在剖面分析(LPA)方法,对人格和特质正念2类个体因素进行降维和分类;其次提取出冷静察觉性、稳定负责性、表达行动性和社交宜人性4个主要因子,并将矿工分类为促进焦点型和预防焦点型;然后选择连续风险决策任务,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和行为试验方法,分析风险决策过程中矿工的眼动和行为特征,研究不同焦点类型矿工风险决策的表现。结果表明:促进焦点型矿工在风险决策试验中表现出对高收益选项的更多关注和对错失机会的更大敏感度;预防焦点型矿工则表现为更保守的行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焦点理论(RFT) 矿工风险决策 人格 特质正念 眼动追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