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社区共生的嵌入式养老设施规划设计模式——以西安市民航社区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邢泽坤 倪茜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116,共6页
在我国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中,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融合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养老服务设施的特点,蕴藏着巨大的社会需求。而当下的嵌入式养老设施在空间配置及落地实施中普遍面临社区共生程度不高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与居住生活空... 在我国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中,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融合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养老服务设施的特点,蕴藏着巨大的社会需求。而当下的嵌入式养老设施在空间配置及落地实施中普遍面临社区共生程度不高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与居住生活空间联系不紧密、空间保障不充分、数量和密度不足以及对老年人精神需求关注不够等方面。基于上述问题,文章从设施协同、空间共享和场景设计等3个方面提出社区共生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共生环境区+照料空间”的理想嵌入设计模式,探索了该理想模式的构成、关键位置改造、主要变形形式,并将该模式应用在西安市民航社区的嵌入式养老设施选址及空间细化设计中,验证其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 空间配置 社区共生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传导机制优化框架——以西安市“1+X”适应性传导体系建设为例
2
作者 白娟 李薇 +1 位作者 邓紫晗 陈思琪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8,共8页
通过梳理2019年以来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借助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提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1+X”适应性传导体系的优化框架。结合西安市市级层面的建设实践,搭建功能适应性模块,从系统优化和精度提升两大维度提出国... 通过梳理2019年以来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借助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提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1+X”适应性传导体系的优化框架。结合西安市市级层面的建设实践,搭建功能适应性模块,从系统优化和精度提升两大维度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优化方法:一是形成多元主体共识,构建“编管一体、目标合一、深度一致”的传导链条;二是借助功能分型图谱引导战略与空间的合理化匹配,通过“政策加技术”的实施保障方法,强化规划编制主体、管理主体、实施主体对规划内容理解的一致性以及提升规划正向传导的准确度,以此提高西安市国土空间现代化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主体功能区 规划传导机制 功能体系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中心节点耦合规划设计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惠西鲁 姜翠梅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6-120,共5页
轨道交通有助于快速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和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加强城市时空的整体性。在实际操作中,可达性的改善能够引起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土地价格的上抬、土地使用功能的变迁、开发强度的提升及周边空间环境的改善等,因此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有助于快速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和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加强城市时空的整体性。在实际操作中,可达性的改善能够引起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土地价格的上抬、土地使用功能的变迁、开发强度的提升及周边空间环境的改善等,因此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空间的直接影响作用主要集中在站点周边地区。研究从轨道交通站点与中心节点空间耦合的内涵入手,分别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的角度分析二者空间耦合的影响因子,探讨二者空间耦合的作用机制,构建实现二者空间耦合的目标引导体系,并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阐述了实现二者空间耦合的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点 城市中心节点 空间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城区游憩绿道网络规划的整合性框架研究——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丁冉 周庆华 +1 位作者 聂川林 雒梓涵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104,共8页
通过构建整合网络识别、情景规划、效益评估的综合规划框架,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例,在网络识别阶段选取不同等级的游憩资源,运用成本连通性模型识别潜在的游憩绿道网络,进而在情景规划阶段提出底线、优化、理想3种情景的方案,并在效益评... 通过构建整合网络识别、情景规划、效益评估的综合规划框架,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例,在网络识别阶段选取不同等级的游憩资源,运用成本连通性模型识别潜在的游憩绿道网络,进而在情景规划阶段提出底线、优化、理想3种情景的方案,并在效益评估阶段针对不同情景从出行便捷度、资源连接度、服务覆盖度3个维度进行定量评估,旨在为存量更新背景下高密度城区游憩绿道网络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城区 游憩绿道网络 网络识别 情景规划 效益评估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古镇聚居形态的传承——西安楼观古镇规划设计 被引量:5
5
作者 侯全华 邱茜 胡向东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3-96,共4页
关键词 西安市 规划设计 古镇 科学研究价值 传承 形态 聚居 传统 风景名胜区 文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以西安南门—文昌门地段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巨荩蓬 王东 周卫玉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7,共5页
西安市南门—文昌门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遵循保护与更新、城市设计引导的规划原则,侧重于对区域文化价值、人口密度、传统民居类型与风格进行分析。在总体风貌控制层面,规划注重延续传统民居风格、恢复传统街巷空间、控制传统建筑高度、... 西安市南门—文昌门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遵循保护与更新、城市设计引导的规划原则,侧重于对区域文化价值、人口密度、传统民居类型与风格进行分析。在总体风貌控制层面,规划注重延续传统民居风格、恢复传统街巷空间、控制传统建筑高度、保护传统绿化空间及利用传统旅游环境;在地块指标控制层面,采用地块划分、弹性规划、强制性指标与指导性指标等方法,适度重建、恢复该地段的历史风貌,使其与老城区及西安城市总体风貌相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 南门—文昌门地段 古城保护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城市绿色廊道网络规划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袁钟 赵牡丹 +1 位作者 田涛 刘蕊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3-929,共7页
绿色廊道对城市生态安全稳定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西安为例,运用景观破碎化指数分析西安城市景观破碎的程度;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分析潜在绿色廊道的空间分布,并结合改进的引力模型与几何间隔法对绿色廊道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形成“两环、... 绿色廊道对城市生态安全稳定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西安为例,运用景观破碎化指数分析西安城市景观破碎的程度;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分析潜在绿色廊道的空间分布,并结合改进的引力模型与几何间隔法对绿色廊道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形成“两环、三纵、两横”的城市绿色廊道网络格局.结果表明,1)2009年-2015年西安“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导致城景观破碎程度增加;2)引力强度为27.81与1.94作为西安市域三级绿色廊道划分的阈值间隔较适宜.研究结果能为西安以及其他城市绿色廊道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廊道网络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改进引力模型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信令数据在西安市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适配性与应用
8
作者 李滨 崔景春 +2 位作者 陈思琪 高慧 阎婧怡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0-28,共9页
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背景、新要求,以及手机信令数据的特点,梳理手机信令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而构建手机信令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特色化应用技术框架,提出手机信令数据与国土空间规划适配的核心数据类型。同时,... 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背景、新要求,以及手机信令数据的特点,梳理手机信令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而构建手机信令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特色化应用技术框架,提出手机信令数据与国土空间规划适配的核心数据类型。同时,以西安市为例,分析手机信令数据在西安市“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适配性,探讨其在各级各类规划中的应用方向,重点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分析西安市鄠邑区与主城区的职住联系特征,以期为智慧国土空间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信令数据 国土空间规划 适配性 职住联系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文文献中城市规划与公共健康跨学科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宋玢 任云英 +1 位作者 李薇 冯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8-576,共9页
城市规划对公共健康的促进作用,较早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积累了大量成果,研究视角和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势.基于科学网络引文数据库(WOS),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对近二十年来的国外公共健康与城市规划文献进行分析,梳... 城市规划对公共健康的促进作用,较早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积累了大量成果,研究视角和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势.基于科学网络引文数据库(WOS),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对近二十年来的国外公共健康与城市规划文献进行分析,梳理文献发表趋势、出版来源和高被引文献,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演变趋势.结论:近二十年来城市规划与公共健康跨学科研究呈现从缓慢探索向高速发展的趋势;发文期刊主要为公共卫生类、环境科学类、城市与景观规划类期刊;从关键词图谱可以看出体力活动、建成环境、生态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一直是关注热点,高频词变化趋势从最初的建成环境转向当今“生态-社会-空间-人”多维度、多学科复合研究转变;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环境污染与公共健康、社会环境与健康不平等三个方面,重视多学科交叉和微观尺度的案例实证研究.通过国外文献梳理,以期对我国未来公共健康与城市规划跨领域研究,以及将健康理念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健康 城市规划 CiteSpace 科学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工业老区更新改造规划实践——以西安市幸福路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孜 尹宏程 朱婧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1-134,共4页
在国家严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政策的刚性约束下,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城市建成区的存量土地价值被重新重视。幸福路地区作为昔日西安市重要的国家军工企业聚集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如今,工业... 在国家严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政策的刚性约束下,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城市建成区的存量土地价值被重新重视。幸福路地区作为昔日西安市重要的国家军工企业聚集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如今,工业土地产出下滑、空间资源供给紧张和主干道路交通拥堵等成为该地区日渐凸显的问题,对西安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带来了不利影响。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工业老区的生活环境,西安市政府以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契机,借助幸福林带的修建,对幸福路地区进行更新改造,达到充分挖掘城市存量用地价值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老区 存量用地 更新改造 西安市幸福路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城更新视角下的城市设计策略与实践——以西安市幸福路地段为例 被引量:21
11
作者 程正宇 石秦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5-139,共5页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旧城更新作为城市"存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城镇空间"提质增效"的主要手段。但是城市旧区往往拥有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在更新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相应的规划策略与手段。研究以西安市新...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旧城更新作为城市"存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城镇空间"提质增效"的主要手段。但是城市旧区往往拥有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在更新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相应的规划策略与手段。研究以西安市新城区幸福路地段城市设计为例,通过对其城市设计策略的探索,探寻旧城更新的新视角,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更新改造项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城更新 规划策略 城市设计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区域空间规划策略—以西安市地铁4、5、6号线及临潼市域线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佳 曹恺宁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70-77,共8页
城市发展正在迈入轨道交通时代,促进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提升城市发展动力与区域能级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西安市地铁4、5、6号线及临潼市域线发展与规划的背景和其站城融合发展"不通畅、不完善、不精致、不明显&qu... 城市发展正在迈入轨道交通时代,促进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提升城市发展动力与区域能级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西安市地铁4、5、6号线及临潼市域线发展与规划的背景和其站城融合发展"不通畅、不完善、不精致、不明显"的现状特征,从交通组织、功能结构建立、用地布局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公共交通、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综合价值的空间规划策略,并解析了具体规划实践,以期为同类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城市规划 规划策略 协同发展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红茹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研究通过对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修编的背景、城市空间发展和结构布局特征、城市人口分布与交通需求特征及线网修编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根据城市的发展规模、地理条件、文物遗址分布及客运走廊,形成"棋盘+环+放射型"的规划方案... 研究通过对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修编的背景、城市空间发展和结构布局特征、城市人口分布与交通需求特征及线网修编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根据城市的发展规模、地理条件、文物遗址分布及客运走廊,形成"棋盘+环+放射型"的规划方案,以及市区线、环线和市域线3个层次的线网功能类别。通过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确定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轨道交通线网方案,引导城市结构的多中心发展,并与历史文化及文物资源保护相互协调,促进西安城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线网规划 线网功能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地方规划设计机构“产品”适应性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娟 路遥 姚方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0-28,共9页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新体系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和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地方规划设计机构必须在市场定位、业务领域、技术应用和运作模式等方面做出适应性转型,通过构建“技术+服务=产品”的新模式,重塑价值链,注重...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新体系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和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地方规划设计机构必须在市场定位、业务领域、技术应用和运作模式等方面做出适应性转型,通过构建“技术+服务=产品”的新模式,重塑价值链,注重产品输出的价值结果。文章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出未来地方规划设计机构的转型方案,即根据多元市场及服务对象需求进行分析,从技术作品转向规划产品,注重“产品”设计与制作,并制定面向政府、市场和公众的不同的销售、生产及采购计划,形成全链条产品运营计划及服务,以期在新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需求 适应性转型 规划产品 产品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老年人群的城市高等级医院交通可达性测评——以西安市三级甲等医院为例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琦 李同昇 史荣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101,共6页
针对老年人群的就医出行特征引入了公交出行阻抗的概念,在GIS技术支持下设计了以服务老年人群为出发点的城市高等级医院交通可达性测评模型,并应用该模型侦测了西安市三级甲等医院的交通可达性。结果表明:医院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交通联... 针对老年人群的就医出行特征引入了公交出行阻抗的概念,在GIS技术支持下设计了以服务老年人群为出发点的城市高等级医院交通可达性测评模型,并应用该模型侦测了西安市三级甲等医院的交通可达性。结果表明:医院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交通联系方式是保证可达性测评针对性及有效性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落实"以人为本"原则应该对服务老年人群的高等级医院交通可达性进行准确的专门测评;得益于"公交都市"战略的实施,西安市已形成较好服务于老年人群就医出行的高等级医院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制约医院交通可达性提升的成因可归结为禁锢型、拮抗型和磨合型,城市规划管理者在谋划破解医院低可达性问题时需结合不同的成因类型采取相应的行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群 高等级医院 交通可达性 测评模型 公交出行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泛博物馆”城市文化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沛 程芳欣 田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6-109,共4页
博物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运用同构与演绎的方法,对博物馆的职能与开发运作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泛博物馆"的概念及文化体系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以西安市为例,对其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分析其文化体系的空间结构... 博物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运用同构与演绎的方法,对博物馆的职能与开发运作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泛博物馆"的概念及文化体系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以西安市为例,对其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分析其文化体系的空间结构,从而提出西安"泛博物馆"城市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模式,对"泛博物馆"文化体系的构建作出了探讨并提供了切实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博物馆” 文化体系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地理视角下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以汉中市滨江左岸核心地段概念设计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锋 林强 +1 位作者 樊婧怡 程芳欣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0,共4页
对于特殊的滨水空间,应在初步分析其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历史地理学这一宏观视角进行系统地论证、定位,挖掘滨水空间的核心价值;继而以核心价值为主导,对各种有形与无形因素展开进一步筛选、组织,并与规划空间叠加,获得更富内涵的、... 对于特殊的滨水空间,应在初步分析其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历史地理学这一宏观视角进行系统地论证、定位,挖掘滨水空间的核心价值;继而以核心价值为主导,对各种有形与无形因素展开进一步筛选、组织,并与规划空间叠加,获得更富内涵的、与基地更相得益彰的规划效果。概括起来说,这一在历史地理视角下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模式包括三个步骤:常规认识下的价值初判、特色挖掘的定位思考、筛选重构的区划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空间 历史地理 核心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文化资源梳理及古城复兴空间规划 被引量:11
18
作者 田涛 程芳欣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39,56,共8页
研究结合古城复兴规划的内涵与定义,寻找古城复兴规划的出路,提出通过梳理文化资源、分析文化载体、分析文化高度、构建基因库、比较文化基因、文化基因空间模块化和控制文化环境品质等方式实现古城复兴的路径。同时,结合西安市古城复... 研究结合古城复兴规划的内涵与定义,寻找古城复兴规划的出路,提出通过梳理文化资源、分析文化载体、分析文化高度、构建基因库、比较文化基因、文化基因空间模块化和控制文化环境品质等方式实现古城复兴的路径。同时,结合西安市古城复兴空间规划,明确古城复兴规划体系包括宏观的大都市文化格局规划、市域文化体系规划、中心城区文化脉络规划,中观的主城区文化结构规划、老城区文化极核规划、外围城区文化演绎规划,以及微观的文化遗址公园规划、古镇名村规划、特色文化街区展示规划、古城墙遗址展示规划、建筑风格体系规划、雕塑体系规划、标识体系规划、古树名木保护规划三个层面、十四个方面的规划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复兴 文化 空间规划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新区通风廊道规划方法研究——以西咸新区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苏钠 周典 孙宏生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31,36,共6页
随着快速的城镇化发展、城市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和人口集聚,产生了城市热平衡失调、通风不畅、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加剧等问题。城市新区规划中布局城市通风廊道,优化空间布局,既能够有效提高居住环境品质,同时也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实现。结... 随着快速的城镇化发展、城市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和人口集聚,产生了城市热平衡失调、通风不畅、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加剧等问题。城市新区规划中布局城市通风廊道,优化空间布局,既能够有效提高居住环境品质,同时也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实现。结合城市风的空气流动运动规律和城市下垫面特点,从空间形态中观层面,以西成新区为例,针对寒冷地区的气候环境,对城市通风系统进行分析,运用CFD模拟方法,确定城市通风廊道的位置、数量等主要控制要素,提出廊道周边地块建设控制要求和建筑迎风面密度控制要求,为今后规划建设具有良好气候环境的城市新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新区 通风廊道 规划方法 西咸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南关镇董家岭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20
作者 李红艳(文/图) 行增奇(文/图) 张睿(文/图)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I0003-I0004,共2页
1.概况董家岭村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汾河西岸吕梁山脉的一个山坳中,村内层层叠叠的窑洞民居分布于黄土坡上,规模宏大,形制完整,展示了雄浑壮观的山地聚落空间形态,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被誉为“黄土高坡上的布达拉宫”。该村位于山西... 1.概况董家岭村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汾河西岸吕梁山脉的一个山坳中,村内层层叠叠的窑洞民居分布于黄土坡上,规模宏大,形制完整,展示了雄浑壮观的山地聚落空间形态,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被誉为“黄土高坡上的布达拉宫”。该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城西南约20 km处,隶属南关镇,历史上曾作为进入吕梁山区的货品中转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山脉 董家岭村 黄土高原 汾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