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防喷雾水枪射流穿透特性研究
1
作者 刘长春 杜雪 +3 位作者 吴鹏志 李宇姗 胡亮 彭爽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9-207,共9页
为探究移动式消防喷雾水枪灭火效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高效扑灭B类火的原因,通过数值仿真参考实际灭火试验建立模型,定量分析喷雾射流流量、粒径、速度对喷雾射流穿透深度和宽度的影响规律,并解释消防喷雾枪可以高效扑灭B类火的原因。... 为探究移动式消防喷雾水枪灭火效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高效扑灭B类火的原因,通过数值仿真参考实际灭火试验建立模型,定量分析喷雾射流流量、粒径、速度对喷雾射流穿透深度和宽度的影响规律,并解释消防喷雾枪可以高效扑灭B类火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射流的穿透深度和宽度越大,其空间覆盖和火焰切割能力越强。喷雾射流流量增加时,穿透深度和宽度均会提升;随着喷雾射流粒径的增加,穿透深度增加但宽度减小。当喷雾射流速度增加至70 m/s后,穿透深度趋于稳定,但穿透宽度减小,此时更多的喷雾液滴进入火焰中心参与空间冷却。综合穿透性能分析,建议最佳的喷雾射流流量为2.0 L/s,喷雾射流粒径范围控制在300~600μm,消防喷雾枪的成雾压力维持在4.0~6.5 MPa。研究结果可为喷雾射流技术在消防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特性 喷雾射流 灭火机理 池火 F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发展视角下城市应急管理能力评估 被引量:6
2
作者 程方明 王琛琛 袁晓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8-167,共10页
为合理有效地评估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推进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基于安全发展视角,从城市安全源头治理能力、城市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城市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城市安全应急救援能力及城市安全应急恢复能力6个方面,构建城市... 为合理有效地评估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推进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基于安全发展视角,从城市安全源头治理能力、城市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城市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城市安全应急救援能力及城市安全应急恢复能力6个方面,构建城市应急管理能力评估体系;为有效减少权重计算主观性因素,采用G1法结合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值;为加强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运用云模型、物元可拓模型构建综合评价模型,以A市为例开展应用,验证该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能全面准确反映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现状,综合评价模型能够准确科学评估城市应急管理能力,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发展 城市应急管理 能力评估 云模型 物元可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障碍物管道中CO_(2)对甲烷爆炸特性影响的模拟研究
3
作者 程方明 刘宇航 +1 位作者 杨漪 罗振敏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1-480,共10页
为了探究障碍物对CO_(2)抑制甲烷爆炸效果的影响,利用FLACS数值模拟软件,系统研究半密闭管道内CO_(2)与障碍物共存时的甲烷燃爆特性。通过构建多工况组合,结合爆炸压力峰值、火焰传播速度及流场的演变过程,分析半密闭管道内不同浓度CO_... 为了探究障碍物对CO_(2)抑制甲烷爆炸效果的影响,利用FLACS数值模拟软件,系统研究半密闭管道内CO_(2)与障碍物共存时的甲烷燃爆特性。通过构建多工况组合,结合爆炸压力峰值、火焰传播速度及流场的演变过程,分析半密闭管道内不同浓度CO_(2)抑制甲烷爆炸过程受障碍物影响的特征规律,确定能使障碍物失去促进作用的CO_(2)体积分数。结果表明:障碍物显著削弱CO_(2)对爆炸压力及火焰传播的抑制效果,当CO_(2)体积分数达20%时,其促进作用基本消失;爆炸压力初峰时间随CO_(2)浓度增加而延后,但障碍物工况较空管仍有提前,最大压力峰值出现时间延后;平均火焰速度在70%阻塞率时达峰值,90%时因湍流淬熄下降;随CO_(2)浓度增加,火焰未燃区空腔面积增加,抑制火焰加速。研究为复杂管道甲烷燃爆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防控 障碍物 FLACS 二氧化碳浓度 爆炸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表面作用下锂电池电解液着火特性研究
4
作者 张嬿妮 张帅 +4 位作者 刘学 黄罗鑫 杨雯 赵婧昱 陈健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1-470,共10页
电解液是锂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锂电池火灾的主要可燃物,在热失控过程中,高温电池壳体被认为是电解液的重要引火源。因此,选取了3种商用锂电池电解液,利用自主搭建的热表面引燃试验装置,观测了相关着火参数,包括着火现象、着火概率... 电解液是锂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锂电池火灾的主要可燃物,在热失控过程中,高温电池壳体被认为是电解液的重要引火源。因此,选取了3种商用锂电池电解液,利用自主搭建的热表面引燃试验装置,观测了相关着火参数,包括着火现象、着火概率和着火延迟时间,对3种电解液在热表面作用下的着火特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电解液在热表面作用下主要发生膜态沸腾,且电解液在热表面作用下会发生复燃现象;锂电池电解液在热表面上的着火是概率性的;着火延迟时间都随着热表面温度升高而下降;最后,根据电解液自燃点探索着火机理,从化学反应机理角度,解释了3种电解液自燃点和热表面引燃温度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成果为丰富锂电池火灾机理、完善锂电池热安全理论体系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电解液 热表面 着火现象 着火概率 着火延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_(3)I和CO_(2)抑制甲烷-空气爆炸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程方明 南凡 +2 位作者 肖旸 罗振敏 牛巧霞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6-164,共9页
为了探究三氟碘甲烷CF_(3)I和二氧化碳CO_(2)复合使用对甲烷爆炸的抑制效果,采用容积为20 L的球形爆炸实验装置,研究了单独和复合使用三氟碘甲烷和二氧化碳对甲烷爆炸压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三氟碘甲烷和二氧化碳后,甲烷爆... 为了探究三氟碘甲烷CF_(3)I和二氧化碳CO_(2)复合使用对甲烷爆炸的抑制效果,采用容积为20 L的球形爆炸实验装置,研究了单独和复合使用三氟碘甲烷和二氧化碳对甲烷爆炸压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三氟碘甲烷和二氧化碳后,甲烷爆炸极限范围逐渐缩小,且三氟碘甲烷对甲烷爆炸极限的影响更显著,当三氟碘甲烷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达到5.5%和32.0%时,甲烷爆炸上下限重合,临界氧的体积分数分别为17.85%和12.50%。可见三氟碘甲烷对甲烷爆炸极限的影响机制与二氧化碳不同,并不是通过降氧为主而发挥抑制作用的。三氟碘甲烷对甲烷爆炸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二氧化碳,对比体积分数为9.5%的甲烷爆炸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下降的比率,5.0%三氟碘甲烷的抑爆效果约是等量二氧化碳的6倍和5倍。二氧化碳掺混少量三氟碘甲烷后,抑爆效果大幅提升,掺混比例越,高效果越明显,且对抑制甲烷爆炸压力作用的提升更显著。三氟碘甲烷掺混体积分数大于等于1.0%时,二氧化碳单位增量导致甲烷最大爆炸压力下降的幅度有所增加。这说明三氟碘甲烷的加入具有改善抑爆效果和增强抑爆效率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爆炸 三氟碘甲烷 二氧化碳 爆炸压力 抑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物元可拓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评价 被引量:13
6
作者 程方明 王琛琛 +1 位作者 邱静雯 刘标标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6-475,共10页
为定量、全面分析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准确评价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状况,运用PDCA管理循环方法分析建筑施工中PDC阶段各环节建筑施工管理影响因素,对确定的各项指标因素从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制度管理及环境管理4个方面构建建筑施工安... 为定量、全面分析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准确评价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状况,运用PDCA管理循环方法分析建筑施工中PDC阶段各环节建筑施工管理影响因素,对确定的各项指标因素从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制度管理及环境管理4个方面构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基于G1-熵权法的物元可拓综合评价模型。对2个施工项目进行实例应用,并提出改进目标(A),使得PDCA管理循环进入下个循环。结果表明:项目A安全管理水平评价等级明显低于项目B,评价结果与项目实际状况相符,验证了评价体系及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最后针对项目的不同情况提供其改进目标,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提供评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评价 PDCA管理循环 组合赋权 物元可拓理论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巨灾型地震Natech事件中储罐泄漏致多米诺效应动态演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方明 蒋萌 +3 位作者 邓军 罗振敏 苏畅 李卓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2,共8页
为探究地震作用下地裂缝诱发的非巨灾型Natech事件对储罐泄漏火灾多米诺效应的影响,提出1种基于Natech情景假设的GERT-DBN演化分析模型。该模型将非巨灾型Natech事件的时空演化与概率预测相结合,基于量化的情景信息,明确组成多米诺事故... 为探究地震作用下地裂缝诱发的非巨灾型Natech事件对储罐泄漏火灾多米诺效应的影响,提出1种基于Natech情景假设的GERT-DBN演化分析模型。该模型将非巨灾型Natech事件的时空演化与概率预测相结合,基于量化的情景信息,明确组成多米诺事故情景的主要失效储罐组合及其发生概率;在储罐受不同程度地裂缝损伤的失效情景假设下,获得多米诺效应升级概率伴随事故情景演化的变化规律,实现储罐多米诺事故升级概率的动态预测,并应用实例进行预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实例加氢站储罐组事故情景下,地震及其次生地裂缝损伤的增大与热辐射累积产生耦合作用会加速多米诺事故升级;多米诺事故升级概率在储氢罐失效前伴随事故演化逐渐下降;安全防护系统效用会一定程度上受到地裂缝损伤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非巨灾型地震Natech事件中的风险研判与管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ech事件 地裂缝 多米诺效应 动态贝叶斯网络(DBN) 非巨灾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抑爆材料及其抑爆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晓坤 王君 程方明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38,共25页
氢气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其可燃性和高爆炸危害性也使得氢气安全成为研究热点。聚焦氢气抑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不同种类抑爆材料及抑爆机理进行了综合评述。首先,介绍了气体、液体、固体以及多相复合抑爆材料的... 氢气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其可燃性和高爆炸危害性也使得氢气安全成为研究热点。聚焦氢气抑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不同种类抑爆材料及抑爆机理进行了综合评述。首先,介绍了气体、液体、固体以及多相复合抑爆材料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抑爆效果、关键参数及其变化规律。其次,探讨了抑爆材料影响氢气爆炸的物理、化学以及物理化学综合的作用过程,以揭示各类材料的抑爆机理。最后,展望了氢气抑爆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对高效能抑爆材料探索和机理研究的深化以及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爆炸 抑爆 抑爆材料 抑爆效果 抑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站泄漏燃爆事故的动态贝叶斯风险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程方明 蒋萌 +3 位作者 苏畅 屈姣 李卓 王郦楠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05-3417,共13页
针对加氢站氢泄漏燃爆事故风险分析中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时间序列动态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加氢站氢泄漏燃爆事故动态风险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建立,利用GM(1,1)灰色预测和模糊集理论构建先验概率模型,能够在概率数据... 针对加氢站氢泄漏燃爆事故风险分析中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时间序列动态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加氢站氢泄漏燃爆事故动态风险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建立,利用GM(1,1)灰色预测和模糊集理论构建先验概率模型,能够在概率数据缺失的条件下,依据加氢站风险规避能力的时序变化规律,实现风险因素先验概率的预测。引入Leaky Noisy-or gate模型、Markov假设处理动态贝叶斯网络条件概率的不确定性,使模型更加客观。该方法适用于实际工况下事故后果概率的短期预测。以某加氢站为应用对象,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通过定量分析、诊断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影响强度分析分别得到了“喷射火”等事故后果概率及其时序变化曲线、“管线防腐失效”等关键风险因素、“高压氢气管路失效”等高敏感性风险因素、泄漏燃爆事故关键致因链,并依据风险因素影响模式提出了针对性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加氢站 泄漏燃爆事故 风险分析 动态贝叶斯网络(DB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氢比例对金属丝网阻抑掺氢甲烷燃烧火焰传播的影响
10
作者 程方明 苟籽妍 +2 位作者 罗振敏 葛天姣 葛汉漳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178,共10页
为进一步揭示金属丝网阻抑掺氢甲烷燃烧火焰传播特征的规律,通过实验研究了掺氢比例对不同孔隙密度金属丝网阻火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氢比例的增加,金属丝网的阻火难度加大,金属丝网的阻火效果可由成功转为失败,对火焰传播的影... 为进一步揭示金属丝网阻抑掺氢甲烷燃烧火焰传播特征的规律,通过实验研究了掺氢比例对不同孔隙密度金属丝网阻火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氢比例的增加,金属丝网的阻火难度加大,金属丝网的阻火效果可由成功转为失败,对火焰传播的影响作用可能从抑制转变为促进;当金属丝网阻火失败时,金属丝网会引起火焰褶皱并导致火焰加速,但郁金香形火焰的首现时间有所延迟;随着掺氢比例的增大,火焰穿过金属丝网后的加速现象更为明显;提高金属丝网孔隙密度可提高金属丝网对掺氢甲烷预混火焰的阻火能力,孔隙密度越大,阻火能力越强;60 mpi以上金属丝网能够有效淬熄掺氢甲烷预混火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氢甲烷 阻火 金属丝网 掺氢比例 火焰传播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源距离与环廊进深对下沉式广场烟气阻隔效果的影响
11
作者 段啸天 刘长春 +3 位作者 思涛 张翌祥 杜雪 彭爽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4,共8页
针对四面围合形态环廊式下沉广场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烟气聚集的问题,运用FDS仿真软件模拟了不同火源距离与环廊进深对下沉广场内能见度、烟气速度场、安全区域面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增加火源距广场开口边缘距离或者四周环廊进深,... 针对四面围合形态环廊式下沉广场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烟气聚集的问题,运用FDS仿真软件模拟了不同火源距离与环廊进深对下沉广场内能见度、烟气速度场、安全区域面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增加火源距广场开口边缘距离或者四周环廊进深,均会促进烟气于环廊区域内持续发生碰撞并涌入广场开口内导致下沉广场排烟、隔烟功能失效;(2)固定环廊进深条件下,随着火源与下沉广场开口边缘距离的增加,广场内安全高度处的平均能见度骤减,最高可降低至6.34 m;(3)环廊进深与下沉广场开口内的能见度及安全区域占比均呈反比例关系,北侧环廊进深不变、两侧环廊进深由0 m增加至6 m时,广场开口内平均能见度降低了81.56%;两侧环廊进深不变、北侧环廊进深由0 m增加至4 m时,广场开口内安全区域占比下降了8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廊式下沉广场 烟气阻隔效果 火源距离 环廊进深 能见度 F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电热手套对医护人员手部灵活性的影响
12
作者 程方明 李贝贝 +2 位作者 杨杰 邓军 罗振敏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2-218,共7页
为探究电热手套在低温环境下的御寒能力及其对医护人员户外采样时手部灵活性的影响,利用气候室提供的-20℃低温环境,对穿戴不同手套的受试者进行手部皮肤温度变化和抓取试验,并记录抓取试验中受试者手部主观热感。研究结果表明:在-20℃... 为探究电热手套在低温环境下的御寒能力及其对医护人员户外采样时手部灵活性的影响,利用气候室提供的-20℃低温环境,对穿戴不同手套的受试者进行手部皮肤温度变化和抓取试验,并记录抓取试验中受试者手部主观热感。研究结果表明:在-20℃的低温环境下,与受试者手部初始平均温度相比,30 min内受试者穿戴加热状态的电热手套时手部皮肤平均温度提高7.275℃,穿戴医用采样手套时手部皮肤平均温度降低21.425℃;与医用采样手套相比,电热手套能够有效减小低温对手部灵活性的影响。从室温到低温环境,20 min内受试者穿戴电热手套时的工效提高4.3%,对手部灵活性的影响率从常温时的42.1%降至低温时的39.6%;穿戴医用采样手套时的工效下降19.2%。综合受试者手部主观热感,所研制的电热手套可在低温环境中长时间保证手部工作的灵活性。研究结果可为医护人员户外采样用电热手套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环境 电热手套 手部皮肤温度 抓取灵活性 主观热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化条件下甲烷燃爆火焰特征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
13
作者 程方明 王琛琛 +3 位作者 常助川 罗振敏 王涛 马赛燕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2,共8页
为分析甲烷惰化极限条件下燃爆火焰特征,采用高速纹影对20 L球形装置内CO_(2)惰化抑制CH4燃爆的火焰图像进行采集,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燃爆过程进行重现。通过观察和分析火焰形状的演化过程、火焰熄灭现象以及火焰传播速度,可掌握浮力... 为分析甲烷惰化极限条件下燃爆火焰特征,采用高速纹影对20 L球形装置内CO_(2)惰化抑制CH4燃爆的火焰图像进行采集,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燃爆过程进行重现。通过观察和分析火焰形状的演化过程、火焰熄灭现象以及火焰传播速度,可掌握浮力主导下的燃爆火焰的特征,揭示惰化条件下燃爆火焰形态演化机理和各方向扩展速度演化,分析导致火焰熄灭的原因。结果显示:爆炸初期,火焰在各方向扩展速度相同,火焰形态呈“球”形。之后,添加较少CO_(2)的工况中,火焰各方向扩展速度基本相同,一直呈“球”形。在惰化极限的工况中,火焰的已燃区和未燃区内体积分数差显著增大,与惰化弱的工况相比,浮力变得显著,“球”形火焰将转变为“ω”形火焰,且火焰出现整体上浮或熄灭现象。火焰上浮过程中,向下扩展的速度出现负值,且明显大于两侧速度。此外,数值模拟可以补充试验中视窗以外的火焰部分,模拟结果显示火焰在上浮过程中底部向上速度逐渐增大,且明显大于两侧速度,导致火焰面底部中心出现凹陷,最终形成“ω”形火焰。“ω”形火焰在上浮过程中,会与周围未燃气体或容器壁面换热进而导致火焰熄灭,但整个过程没有产生超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惰化极限 火焰形态 浮力效应 熄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丝网位置对氢气/甲烷/空气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程方明 葛汉漳 +3 位作者 邓军 罗振敏 葛天姣 苟籽妍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93-2600,共8页
为研究管道内不同位置金属丝网对氢气/甲烷/空气预混火焰传播的影响,在半封闭管道中研究了金属丝网位置对其阻火效果的影响以及阻火失效后火焰传播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位置会影响金属丝网对预混火焰的阻火效果,金属丝网距点火位置越近... 为研究管道内不同位置金属丝网对氢气/甲烷/空气预混火焰传播的影响,在半封闭管道中研究了金属丝网位置对其阻火效果的影响以及阻火失效后火焰传播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位置会影响金属丝网对预混火焰的阻火效果,金属丝网距点火位置越近,阻火效果越好。当火焰未被淬熄时,金属丝网距点火位置越远,对火焰传播的促进作用越小。当金属丝网距点火位置较远时,与无金属丝网工况相比,火焰传播时间和“I”形火焰存在时长显著增加,郁金香火焰首现时间也延迟,呈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随着金属丝网距点火位置距离的增加,火焰振荡的周期和振幅明显降低,火焰不稳定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阻火 火焰形态 火焰传播速度 火焰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明土的梅花桩沉桩挤土效应 被引量:10
15
作者 邓友生 李龙 +3 位作者 赵衡 程方明 姚志刚 孟丽青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5-213,共9页
为研究梅花桩沉桩挤土效应,开展了一系列梅花桩沉入透明土的模型试验.结合透明土和粒子图像测速技术,采用静压桩方法研究了梅花桩沉桩过程中不同阶段桩周土位移变化特征.根据圆孔扩张理论和梅花桩的几何特性,建立了一种简单的修正圆孔... 为研究梅花桩沉桩挤土效应,开展了一系列梅花桩沉入透明土的模型试验.结合透明土和粒子图像测速技术,采用静压桩方法研究了梅花桩沉桩过程中不同阶段桩周土位移变化特征.根据圆孔扩张理论和梅花桩的几何特性,建立了一种简单的修正圆孔扩张理论,用于分析梅花桩的沉桩挤土径向位移的分布规律以及挤土效应影响范围,同时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梅花桩的沉桩挤土效应分析模型.通过与梅花桩模型试验结果及修正扩孔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修正圆孔扩张理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揭示了梅花桩沉桩过程中桩周土体的径向位移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梅花桩静压沉桩挤土过渡区约为等截面圆形桩的1.5倍,圆孔扩张区的挤土效应与等截面圆形桩的沉桩挤土效应规律基本一致,梅花桩静压沉桩时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和整体沉桩阻力分别是等截面圆形桩的1.0倍、1.38倍和1.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土 梅花桩 沉桩挤土 位移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火灾灾害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嬿妮 黄罗鑫 +2 位作者 温心宇 杨丹 凌诗月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1-188,共8页
为了解火灾灾害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基于多种可视化工具,对2014—2020年期间,火灾灾害领域内的发文态势、学术合作、学术热点、研究趋势等内容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时期内,火灾领域发文量呈持续上升趋势;我国科研活力及... 为了解火灾灾害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基于多种可视化工具,对2014—2020年期间,火灾灾害领域内的发文态势、学术合作、学术热点、研究趋势等内容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时期内,火灾领域发文量呈持续上升趋势;我国科研活力及持续发展性均处于世界前沿地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全球发文量和合作活跃度较高的机构;载发文量排名前5的期刊研究方向和出刊数量整体呈现出一定差异性和波动性;研究热点涵盖基于无人飞行器的森林火灾(野火)侦测调查、基于火灾现场整体模型搭建的计算机模拟火灾事故技术与研究、火灾下建筑物构件的耐火及倒塌行为研究、池火燃烧特性试验及现象调查、火灾碎片实验与分析方法,研究内容总体呈现具体化、精细化;目前火灾领域研究的前沿方向为热释放速率研究、基于数值模拟的火灾事故研究、对点火器(源)的调查研究、基于数值模拟的火灾事故调查等;根据分析推测该领域未来的科研活跃度将继续上升。研究结果可为火灾灾害领域内相关学者把握学科现状,研讨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文献计量分析 现状分析 发展趋势 事故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天然气非恒定速率泄漏扩散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程方明 张安邦 +3 位作者 王焘 罗振敏 王涛 陈言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5,共6页
为保障天然气工业安全生产与运营,以某天然气储配厂为例,采用等效喷嘴和过程模型,利用FLACS软件对罐区高压天然气非恒定速率泄漏扩散进行数值模拟,考察环境风速及泄漏时间对气体泄漏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存压力为1.05 MPa的天然气储... 为保障天然气工业安全生产与运营,以某天然气储配厂为例,采用等效喷嘴和过程模型,利用FLACS软件对罐区高压天然气非恒定速率泄漏扩散进行数值模拟,考察环境风速及泄漏时间对气体泄漏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存压力为1.05 MPa的天然气储罐发生泄漏会产生欠膨胀射流,泄漏初期具有447.44 kJ的高动能,并在近场扩散起主导作用;在气体持续泄漏的200 s内,泄漏质量流量仅发生0.71 kg/s的变化,对泄漏扩散影响不明显,各风速条件下的泄漏会在动能稳定风场和浮力的共同作用下,使可燃气云体积及分布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动态稳定状态,等效化学计量气云体积不再发生明显变化;质量流量会随着时间的增加变化会越来越明显,进行非恒定速率气体泄漏扩散的模拟,会更有利于现场情况的判断和处置;风速的增大与风向对扩散的影响成正比,与气云趋于动态稳定的时间、可燃气云分布及体积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储配厂 泄漏 过程模型 等效喷嘴模型 FLA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云模型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程方明 牛巧霞 刘文辉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4-673,共10页
变电站稳定运行是保证电力生产的重要环节,为提高人员火灾防护意识,全面分析变电站火灾风险因素,对21所变电站进行消防安全隐患检查,收集近20 a变电站火灾事故对事故原因、失火设备以及变电站火灾隐患并进行分析统计,得到变电站火灾事... 变电站稳定运行是保证电力生产的重要环节,为提高人员火灾防护意识,全面分析变电站火灾风险因素,对21所变电站进行消防安全隐患检查,收集近20 a变电站火灾事故对事故原因、失火设备以及变电站火灾隐患并进行分析统计,得到变电站火灾事故主要由设备超负荷运行、设备故障、线路短路等原因造成,失火设备中电缆、变压器和电容器发生火灾的比例较大;构建了安全管理能力、建筑防火能力、消防安全设施、设备防火设施和火灾救援力量5个维度一级指标,并提取了17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的变电站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序关系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云模型作为评价模型,并以某变电站为例进行了火灾风险等级评价,最终得到该变电站的火灾风险综合云特征值为(60.414,13.311,4.142),根据风险等级划分并用Matlab绘图可知,该变电站处于中等火灾风险等级。实例证明变电站火灾风险评价体系能够较全面反映变电站火灾风险情况,对实际变电站火灾预防与管理措施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火灾风险评价 序关系分析法 熵权法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源位置对凹型砖木结构古建筑火蔓延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嬿妮 刘雪梦 +3 位作者 舒盼 黄罗鑫 张陆陆 张帅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3-1321,共9页
为探究凹型砖木结构古建筑火灾蔓延特性,以某典型凹型古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Pyrosim软件进行物理模型搭建,研究不同火源位置对火灾蔓延规律的影响,以及在该过程中温度、能见度变化规律和CO、CO_(2)浓度动态分布情况等。结果表明:不同火... 为探究凹型砖木结构古建筑火灾蔓延特性,以某典型凹型古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Pyrosim软件进行物理模型搭建,研究不同火源位置对火灾蔓延规律的影响,以及在该过程中温度、能见度变化规律和CO、CO_(2)浓度动态分布情况等。结果表明:不同火源位置对火蔓延特性影响较大,若引火源位于凹型古建筑西南角,相较西北、正北方向两个工况,热释放速率可高达240 MW/s,应选择在该处设置多个感温探测器及自动喷淋系统用于火灾防范;若引火源位于建筑西南角,相较其他工况室内温度可达最高值1 000℃,CO、CO_(2)浓度亦均达最值,且在垂直高度1.67 m处能见度下降速率达到峰值,人员需在2 min内全部疏散。该研究对于凹型砖木结构古建筑火灾防控、防灭火装置的合理排布及灾后人员高效、安全疏散具有重大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型古建筑 砖木结构 火蔓延 燃烧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长度和通径对粉尘爆炸泄放火焰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方明 葛天姣 +3 位作者 李国瑞 罗振敏 王家祎 南凡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8646-8651,共6页
为研究高开启压力条件下泄爆导管对粉尘爆炸泄放火焰传播的影响,采用FLACS软件模拟了20 L球形装置粉尘泄爆过程,研究了不同导管长度(0~10 m)和导管通径(50~130 mm)对粉尘爆炸泄放过程中火焰形态、温度、长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 为研究高开启压力条件下泄爆导管对粉尘爆炸泄放火焰传播的影响,采用FLACS软件模拟了20 L球形装置粉尘泄爆过程,研究了不同导管长度(0~10 m)和导管通径(50~130 mm)对粉尘爆炸泄放过程中火焰形态、温度、长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泄爆导管长度可降低泄放火焰的温度;加装泄爆导管后,粉尘爆炸泄放火焰锋面形态由“半弧形”转变为“刀锋状”,且对最大泄放火焰长度影响显著;导管通径较小时,导管长度越长,泄放火焰长度越短;导管通径较大时,泄放火焰长度随导管长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泄爆 数值模拟 火焰长度 导管长度 导管通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