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蓬勃发展的西安市快速轨道交通
1
《都市快轨交通》 2011年第5期I0004-I0004,共1页
1994年,西安市提出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1999年,《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获国务院批复。2004年,西安市重新编制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其目标是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其他公交为辅助的多... 1994年,西安市提出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1999年,《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获国务院批复。2004年,西安市重新编制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其目标是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其他公交为辅助的多元化、快速、高效、环保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实现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棋盘加放射型”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布局,为实现“九宫格局、虚实相当”的城市总体规划理念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 西安市 公共交通体系 城市总体规划 线网规划 可持续发展 线网布局 国务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轨道交通保护线规划和实施研究
2
作者 伍建国 徐明 袁大卫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43,共4页
城市轨道交通保护线是城市黄线的一种,是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之一。根据《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以及城市黄线编制相关要求,结合西安地铁运营、在建和规划三种不同线路的实际情况,提出轨道交通保护线规划的目标、原则、方法,并以典型... 城市轨道交通保护线是城市黄线的一种,是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之一。根据《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以及城市黄线编制相关要求,结合西安地铁运营、在建和规划三种不同线路的实际情况,提出轨道交通保护线规划的目标、原则、方法,并以典型车站为例对规划成果进行说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为轨道交通保护区内建设工程的审批、监护和执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保护线 规划 实施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裂缝对地铁隧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88
3
作者 黄强兵 彭建兵 +2 位作者 樊红卫 杨沛敏 门玉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1-788,共8页
西安地裂缝是一种独特的城市地质灾害,其活动对地铁建设造成严重威胁,西安地铁建设的关键是如何解决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问题。以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带为研究对象,在地裂缝基本特征分析和未来活动趋势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裂缝活动... 西安地裂缝是一种独特的城市地质灾害,其活动对地铁建设造成严重威胁,西安地铁建设的关键是如何解决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问题。以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带为研究对象,在地裂缝基本特征分析和未来活动趋势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裂缝活动对地铁隧道的危害模式,从结构、防水、地基基础与变形监测等方面提出了如下防治措施:结构上应采用扩大断面、预留净空、分段设缝加柔性接头和局部衬砌加强等措施;防水方面宜采用可卸式管片拼装双层结构法和波纹板强化橡胶复合材料制成的防裂止水带处理;地基基础处理方面采用地基注浆加固法和弹性囊变形恢复法处理;建立隧道衬砌和轨道的变形监测预警方案;地铁线路走向应尽量与地裂缝正交或大角度相交,避免小角度相交;严格禁止在地铁沿线一定范围内开采地下水。研究成果可为西安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施工、结构和防水设计以及隧道病害监测与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西安地铁 地裂缝 隧道病害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沿线地层地温春季分布规律观测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任建喜 刘嘉辉 +3 位作者 高虎艳 杨智国 周晓燕 高廷廷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106,共6页
研究目的:西安是我国西部黄土地区首个修建城市地铁的城市,但是缺少地铁埋深范围内的地层温度分布规律的资料。通过对西安地铁沿线4个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长期地温分布规律观测研究,得到春季不同地貌单元地层的恒温层位置和春季地层地温... 研究目的:西安是我国西部黄土地区首个修建城市地铁的城市,但是缺少地铁埋深范围内的地层温度分布规律的资料。通过对西安地铁沿线4个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长期地温分布规律观测研究,得到春季不同地貌单元地层的恒温层位置和春季地层地温的分布规律。为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的空调工程的初步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通过对西安地铁沿线9处观测孔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皂河一级阶地的恒温层在地表以下10 m,恒温层温度为15℃;黄土梁洼地恒温层在地表以下9 m,恒温层温度为17~18℃;渭河一级阶地恒温层在地表以下10 m,恒温层温度为15.5℃;渭河三级阶地恒温层在地表以下9 m,恒温层温度为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地铁 地温 春季 观测 恒温层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三类勘察场地隐伏地裂缝识别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宋彦辉 李忠生 +2 位作者 高虎艳 丛璐 程耀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94-101,共8页
论述了西安地裂缝勘察场地类型的划分,分析了三类勘察场地隐伏地裂缝识别存在的问题.依据西安地区地形地貌类型及地层沉积差异,将西安地裂缝三类勘察场地划分为3个亚区(Ⅲ-0区、Ⅲ-1区和Ⅲ-2区).Ⅲ-0区位于西安北郊,地貌单元为渭河河... 论述了西安地裂缝勘察场地类型的划分,分析了三类勘察场地隐伏地裂缝识别存在的问题.依据西安地区地形地貌类型及地层沉积差异,将西安地裂缝三类勘察场地划分为3个亚区(Ⅲ-0区、Ⅲ-1区和Ⅲ-2区).Ⅲ-0区位于西安北郊,地貌单元为渭河河漫滩及Ⅰ级阶地,目前尚未发现地裂缝;Ⅲ-1区位于西安西郊,地貌单元为Ⅰ级洪积台地;Ⅲ-2区位于西安东郊,地貌单元为浐河、灞河Ⅰ级阶地;Ⅲ-1区和Ⅲ-2区地裂缝研究程度低,是西安地裂缝三类勘察场地研究的难点所在.根据Ⅲ-1区和Ⅲ-2区大量地球物理勘探和工程地质钻探,提出Ⅲ-1区宜采用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和工程地质钻探相结合的方法,控制钻孔间距不宜大于40 m,孔深宜为80-100 m;Ⅲ-2区由于存在厚层可对比的卵石(圆砾)层,可仅采用工程地质钻探方法,建议控制钻孔间距为60-80 m,孔深60-7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地质灾害 勘察 场地分区 识别特征 浅层人工地震勘探 工程地质钻探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的抽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新生 王朋朋 +4 位作者 李亚圣 李忠生 高铎文 万通 高虎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78-385,共8页
查清地裂缝水文地质情况可以为西安地铁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西安地铁勘察工作需要,2008年7月~9月选择地裂缝穿过的西安市劳动路小学院内场地首次尝试进行跨地裂缝水文地质专项现场试验。试验内容包括试坑渗水试验、钻孔注水... 查清地裂缝水文地质情况可以为西安地铁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西安地铁勘察工作需要,2008年7月~9月选择地裂缝穿过的西安市劳动路小学院内场地首次尝试进行跨地裂缝水文地质专项现场试验。试验内容包括试坑渗水试验、钻孔注水和抽水试验,并以1号抽水井的稳定流抽水试验为典型,研究地裂缝对地下水渗流的影响。采用带1个观测孔的稳定流潜水完整井公式、带2个观测孔的稳定流潜水完整井公式以及潜水完整井水位恢复速度计算公式等3个渗透系数计算方法,得到了地表浅层土体沿地裂缝走向和垂直于地裂缝走向的渗透系数,分析了渗透系数的差异性;最后利用MADIS有限元软件模拟场地内建筑物对地基土施加应力,探讨了建筑物对场地土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上述3个公式计算,都得到沿地裂缝方向土体的渗透系数比垂直地裂缝方向的土体稍大;在同一落程中,利用潜水完整井水位恢复速度公式计算得到的渗透系数最大,利用带2个观测孔的稳定流潜水完整井公式计算得到的渗透系数次之,利用带1个观测孔的稳定流潜水完整井公式计算得到的渗透系数最小,这主要是由井损造成的;建筑物对场地土体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素填土层、黄土层和古土壤层,粉质黏土层以下影响则逐渐减弱,影响深度在18 m左右;由于建筑物长期对地裂缝上盘土体施加荷载,附加应力作用使地基土固结压密,导致地裂缝上盘土体的渗透系数较下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地铁 地裂缝 抽水试验 渗透系数 水文地质 稳定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陀螺经纬仪在地理空间定向中的应用研究——以西安地铁工程为例 被引量:15
7
作者 姜雁飞 胡荣明 杨联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5-149,共5页
目的研究陀螺经纬仪在地铁工程中空间定向的一些方法。方法测量误差传递及陀螺地理空间定位理论,西安地铁二号线典型盾构区间为实验研究对象,分析引起误差的原因及探讨提高陀螺定向精度的措施。结果在接收井附近测定仪器常数的陀螺定向... 目的研究陀螺经纬仪在地铁工程中空间定向的一些方法。方法测量误差传递及陀螺地理空间定位理论,西安地铁二号线典型盾构区间为实验研究对象,分析引起误差的原因及探讨提高陀螺定向精度的措施。结果在接收井附近测定仪器常数的陀螺定向边精度,优于在始发井附近测定仪器常数的定向精度和地下导线精度。结论地理纬度对陀螺方位角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使用陀螺仪进行隧道空间定向时,地面已知边应选在接收井附近测定仪器常数;加测陀螺定向边是提高贯通精度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纬度 陀螺空间定向 盾构 隧道贯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四号线沿线长安地裂缝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忠生 高虎艳 +3 位作者 宋彦辉 李新生 邓国华 朱宝山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8-104,共7页
采用地面调查、钻探和槽探等方法,对临潼—长安断裂带内西安地铁四号线沿线的长安地裂缝进行了研究。钻探剖面显示,在地面高程变化梯度最大处附近存在地裂缝异常,异常两侧的古土壤标志层出现明显错断。对其中一处异常进行了大型探槽开挖... 采用地面调查、钻探和槽探等方法,对临潼—长安断裂带内西安地铁四号线沿线的长安地裂缝进行了研究。钻探剖面显示,在地面高程变化梯度最大处附近存在地裂缝异常,异常两侧的古土壤标志层出现明显错断。对其中一处异常进行了大型探槽开挖,探槽两侧壁剖面显示:地裂缝带由1条主缝和数条次缝组成;主缝走向平行于临潼—长安断裂,南东盘相对下降,倾向南东,与临潼—长安断裂倾向相反,倾角80°~85°;主缝错断古土壤层1.1m,相对于上升盘,地裂缝下降盘地层厚度变大。研究结果表明,长安地裂缝发育在特定的构造地貌部位,即临潼—长安断裂带内"梁洼"地貌黄土梁南侧高程变化梯度最大处附近,由构造活动引起,具有正断层性质和生长断层性质,与西安地裂缝具有相同的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地裂缝 临潼-长安断裂带 西安地裂缝 西安地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区地铁地下车站地震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佳 王毅红 +2 位作者 权登州 井彦林 叶丹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2-282,共11页
在黄土场地与地铁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振动台试验中,测得地铁车站结构的应变反应。基于实测数据分析地铁车站的应变反应特征,对比不同观测面内应变反应,分析地铁车站应变反应的空间效应,对地铁车站地震破坏特点进行描述。结果表明:... 在黄土场地与地铁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振动台试验中,测得地铁车站结构的应变反应。基于实测数据分析地铁车站的应变反应特征,对比不同观测面内应变反应,分析地铁车站应变反应的空间效应,对地铁车站地震破坏特点进行描述。结果表明:随输入峰值加速度增加结构应变增大;西安人工波作用下结构应变大于松潘波和Taft波作用下的应变。结构内应变表现为中柱较大,侧墙居中,顶、底板较小。地震动较小时,中柱应变表现为上层柱顶大于柱底,下层柱底大于柱顶,且上层柱顶大于下层柱底;侧墙顶、底部应变较大,中部较小;板构件两端应变较大,中部较小。受结构端部效应及土结相互作用中倾斜与扭转的影响,地铁车站应变反应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在低频成分较发育的西安人工波作用下应变反应的空间效应更显著。研究结论可为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及相关理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区 地铁车站 振动台试验 应变反应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0
作者 权登州 王毅红 +2 位作者 井彦林 周沈华 张又超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5-574,共10页
介绍了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的相关研究,总结归纳出地震作用下地铁地下结构的地震破坏形式与地震反应特征;对地铁地下结构的不同抗震研究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指出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与... 介绍了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的相关研究,总结归纳出地震作用下地铁地下结构的地震破坏形式与地震反应特征;对地铁地下结构的不同抗震研究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指出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情况。针对我国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理论研究不足,基础资料积累欠缺,抗震设计尚无可靠依据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黄土动力本构模型、黄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研究及抗震分析方法等因素对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研究可靠性的影响,提出黄土地区地铁地下结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地震破坏机理分析、抗震性能分析及抗震设计中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区 地铁地下结构 抗震问题 研究方法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沿线地层温度冬季分布规律观测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任建喜 韩强 +4 位作者 高虎艳 杨智国 周晓燕 冯晓光 高廷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9-42,共4页
通过对西安地铁沿线的皂河一级阶地、黄土梁洼地、渭河一级阶地和渭河三级阶地等4个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进行地温观测研究,得到冬季不同地貌单元地层的恒温层位置和冬季地层地温的分布规律。观测结果表明:皂河一级阶地的恒温层在地表以下... 通过对西安地铁沿线的皂河一级阶地、黄土梁洼地、渭河一级阶地和渭河三级阶地等4个典型地貌单元的土壤进行地温观测研究,得到冬季不同地貌单元地层的恒温层位置和冬季地层地温的分布规律。观测结果表明:皂河一级阶地的恒温层在地表以下6m,恒温层温度为16℃;黄土梁洼地恒温层在地表以下7.5m,恒温层温度为17℃;渭河一级阶地恒温层在地表以下7.5m,恒温层温度为16℃;渭河三级阶地恒温层在地表以下7.5m,恒温层温度为16.5℃。研究结果可为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的空调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地铁 地层温度观测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2号线下穿南门护城河段地表沉降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侯超群 康佐 +1 位作者 侯晓亮 谭晓慧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4,共3页
为防止地铁施工造成西安市护城河的损坏,保证护城河的安全,依据相关标准和已有资料确定护城河地表沉降控制标准。文章结合施工工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既有工程的数据资料,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建立三维模型对西安市地铁2号线穿越南护... 为防止地铁施工造成西安市护城河的损坏,保证护城河的安全,依据相关标准和已有资料确定护城河地表沉降控制标准。文章结合施工工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既有工程的数据资料,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建立三维模型对西安市地铁2号线穿越南护城河段的地表沉降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盾构法施工造成地表最大沉降在11.2~13.5mm之间,满足护城河沉降控制的要求。现场实测数据与计算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施工 西安护城河 地表沉降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2号线环控系统节能措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永桢 邓保顺 +3 位作者 李德辉 侯久望 冯平 周峻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1-76,共6页
对西安地铁2号线环控系统运行现状进行调研,增设仪表对能耗和运营环境进行监测,由监测数据总结出隧道通风、轨道排热、车站空调等系统运营能耗较大的原因,并提出各系统节能运行的措施:区间隧道通风系统按初近期设计工况运营,保证每半个... 对西安地铁2号线环控系统运行现状进行调研,增设仪表对能耗和运营环境进行监测,由监测数据总结出隧道通风、轨道排热、车站空调等系统运营能耗较大的原因,并提出各系统节能运行的措施:区间隧道通风系统按初近期设计工况运营,保证每半个月早、晚各开启一次全线隧道风机正(反)转运行30 min;轨道排热系统初近期按空调季每天早晚高峰各开启2 h排热,其他季节每月开启2次(每次0.5 h)按检修模式运行;车站通风空调系统采取调高冷水机组出水温度、提高公共区空调环境设定温度、增大末端二通阀开度、减小风机频率、冬季采用只排不送的间歇运行方式。以上措施实施后,预计全线环控系统每年可节省能耗约5 787 871 kW·h,相当于每年节省运营费用约515.15万元。统计数据显示,各项节能措施(含照明节能措施)实施后,2号线2013年1—9月比2012年同期已节约电费796.6万元,预计全年可节约电费1 062万元,节能措施真正降低了运行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环控系统 节能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首条地铁线路初期运营客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佳 李翔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6-111,共6页
以西安首条地铁线路(2号线)初期运营客流特征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客流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得到2号线开通后不同阶段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客流分布、站点乘降量、客流断面空间分布及乘客出行特征。通过这些数据可掌握... 以西安首条地铁线路(2号线)初期运营客流特征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客流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得到2号线开通后不同阶段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客流分布、站点乘降量、客流断面空间分布及乘客出行特征。通过这些数据可掌握西安地铁2号线的客流特征和增长趋势,为西安地铁后续线路的规划、设计及运营准备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地铁 初期运营 客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列车运行控制节能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学贵 张佳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4,共5页
通过概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能源消耗情况,提出研究西安地铁列车运行控制节能技术的思路,分信号系统调通前和调通后比较列车实际运行与牵引计算软件模拟运行的结果,提出西安地铁2号线在高峰时段采用节能模式运营,在非高峰时段采用降速... 通过概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能源消耗情况,提出研究西安地铁列车运行控制节能技术的思路,分信号系统调通前和调通后比较列车实际运行与牵引计算软件模拟运行的结果,提出西安地铁2号线在高峰时段采用节能模式运营,在非高峰时段采用降速模式运营,节能效果较好。研究列车运行控制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充分利用再生制动能量是行车组织节能的最有效途径,并对再生制动利用进行量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节能 列车运行控制 牵引 再生制动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源车地震勘探技术在西安地裂缝勘探中的试验研究
16
作者 李忠生 左兆龙 +4 位作者 高虎艳 袁洪克 纪鹏 宋彦辉 程耀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5-918,共4页
为克服巨大的城市环境干扰,采集高质量的人工地震勘探数据,将大吨位震源车引入到西安地裂缝人工地震勘探中,并在真实城市道路环境下对已知地裂缝进行多项试验,包括抗干扰效果、勘探深度、震源工作参数、垂直叠加次数、不同主频检波器接... 为克服巨大的城市环境干扰,采集高质量的人工地震勘探数据,将大吨位震源车引入到西安地裂缝人工地震勘探中,并在真实城市道路环境下对已知地裂缝进行多项试验,包括抗干扰效果、勘探深度、震源工作参数、垂直叠加次数、不同主频检波器接收、勘探排列长度、最佳反射波接收窗口等,最后将人工地震勘探结果与钻探结果进行验证对比。结果表明,大吨位震源车在实际道路干扰环境下可以得到理想的地震反射剖面,剖面中地裂缝异常明显,推测解释的地裂缝在地面的位置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地震勘探 西安地裂缝 可控震源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隧道穿越饱和软黄土地段的地表沉降监测 被引量:21
17
作者 贺农农 李攀 +2 位作者 邵生俊 李佳坤 焦阳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96-103,共8页
以西安地铁一号线朝阳门站—康复路站区段饱和软黄土地铁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工期现场地表沉降变形监测,分析了在饱和软黄土特殊地层条件下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的该区段地表沉降变形规律以及地表沉降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饱和... 以西安地铁一号线朝阳门站—康复路站区段饱和软黄土地铁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工期现场地表沉降变形监测,分析了在饱和软黄土特殊地层条件下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的该区段地表沉降变形规律以及地表沉降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饱和软黄土隧道开挖时,随着掌子面的推进,隧道顶地表沉降可分为沉降微小阶段、沉降显著发展阶段、沉降缓慢阶段和沉降稳定阶段;单线隧道开挖后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18.89mm,双线隧道开挖后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36.4mm;已开挖隧道对围岩土体的扰动作用使得后开挖隧道的地表沉降发展较大;双线隧道的地表沉降槽宽度接近单线隧道沉降槽宽度的2倍,因此可以将其近似为单线隧道地表沉降槽宽度与双线隧道轴线中点距离之和;单线隧道开挖后地表沉降槽宽度为8.4~9.3m,双线隧道开挖后地表沉降槽宽度为16.2~17.5m;隧道开挖施工的沉降槽宽度参数为0.435~0.467,单线隧道开挖后的地层损失率为0.765%~1.324%,双线隧道开挖后的地层损失率为1.231%~2.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隧道 西安地铁 沉降监测 沉降槽宽度 地层损失率 饱和软黄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在西安地铁中减振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康佐 董霄 +2 位作者 郑建国 钱春宇 连晨龙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2-376,共5页
西安地铁二号线绕行通过西安钟楼,为降低地铁长期运营对钟楼的振动影响,在钟楼段采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进行减振。主要以地铁二号线运行影响下对钟楼的振动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对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段和普通道床段的振动实测值比较与分析,... 西安地铁二号线绕行通过西安钟楼,为降低地铁长期运营对钟楼的振动影响,在钟楼段采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进行减振。主要以地铁二号线运行影响下对钟楼的振动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对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段和普通道床段的振动实测值比较与分析,得出隧道内减振段和普通段的振动差异,以此评价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在地铁应用中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弹簧浮置板道床 减振效果 振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小交路的西安地铁3号线行车组织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宇亭 张佳 +1 位作者 李昕晏 陈宽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9-142,共4页
在大小交路一定的情况下,对西安地铁3号线行车组织进行了优化。以最小化乘客等待时间、最大化车辆平均满载率及最小化车辆运行总距离为目标,以发车频率及列车编组为决策变量,构建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方案多目标优化模型。选用Matlab软件中f... 在大小交路一定的情况下,对西安地铁3号线行车组织进行了优化。以最小化乘客等待时间、最大化车辆平均满载率及最小化车辆运行总距离为目标,以发车频率及列车编组为决策变量,构建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方案多目标优化模型。选用Matlab软件中fminimax函数求解该多目标非线性约束优化问题。优化后,早高峰小时内,乘客的总等待时间基本保持不变,车辆的平均满载率增加17%,列车运行总距离减少1 305 km,节约牵引能耗约3 027 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行车组织 多目标优化 大小交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裂缝对线状工程设施的破坏及其防治措施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虎艳 李忠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6-88,98,共4页
在论述西安地裂缝空间分布特征、活动规律及形成机理基础上,论述了西安地裂缝对各种线状工程设施的破坏方式和破坏程度。针对西安地裂缝的破坏力源于地下深部,工程加固收效甚微的情况,提出了线状工程应对地裂缝的总体防治思路:适应地裂... 在论述西安地裂缝空间分布特征、活动规律及形成机理基础上,论述了西安地裂缝对各种线状工程设施的破坏方式和破坏程度。针对西安地裂缝的破坏力源于地下深部,工程加固收效甚微的情况,提出了线状工程应对地裂缝的总体防治思路:适应地裂缝变形,与地裂缝活动保持同步。具体措施为:采用化整为零的分段处理思路,各段之间使用柔性接口,同时预留未来调整空间,定期监测,随时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地裂缝 线状工程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