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邓慧玲 张玉凤 +21 位作者 蔡慧君 俞蕙 王传清 许红梅 景春梅 林爱伟 李娜 陈英虎 陈静 曹清 黄卫春 张婷 肖芳菲 陈益平 温正旺 杨锦红 邓继岿 施君 黄园园 冀旭峰 郝建华 张聪慧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6-460,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现状和临床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资料来源于 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全国11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细菌鉴定采用全自动快速生物质谱检测系统;抗菌... 目的了解儿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现状和临床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资料来源于 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全国11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细菌鉴定采用全自动快速生物质谱检测系统;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或 K-B纸片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100判断标准,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249 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共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 453株,分离株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占48.5%,其次是血液和肺泡灌洗液,分别占25.1%和5.9%。该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敏感率较高,达90%以上;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达70.4%;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仅为44.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引起肺炎、脓毒血症等,多发生于有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高危患儿。结论儿童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高,仅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较敏感,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防止菌株产生耐药和流行。同时,临床医师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袭性操作,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耐药性 临床特点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布鲁菌病1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雷铠睿 张玉凤 +4 位作者 刘美琪 宋鹤 闫乐 唐甜甜 刘瑞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0-584,共5页
目的分析130例儿童布鲁菌病的分布特征、临床特点以及实验室检查,为儿童布鲁菌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确诊的130例布鲁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30例患儿中,男性75例(57.7... 目的分析130例儿童布鲁菌病的分布特征、临床特点以及实验室检查,为儿童布鲁菌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确诊的130例布鲁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30例患儿中,男性75例(57.7%),女性55例(42.3%),平均发病年龄(4.6±3.1)岁。4—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且2019年后发病明显增多。有84例(64.6%)有牛/羊接触史,74例(56.9%)有牛/羊奶饮用史,23例(17.7%)有布鲁菌病患者接触史。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15例,88.5%)、关节疼痛(53例,40.8%)、多汗(52例,40.0%)、淋巴结肿大(56例,43.1%)、肝肿大(42例,32.3%)、脾肿大(32例,24.6%)。实验室检查主要有白细胞计数异常(54例,41.5%),血小板计数异常(43例,33.1%),C反应蛋白升高(50例,38.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66例,50.8%),红细胞沉降率加快(54例,41.5%)。患儿血培养阳性99例(76.2%),布鲁菌凝集试验阳性96例(73.8%),脑脊液培养阳性7例(5.4%)。130例患儿经治疗无死亡发生。结论儿童布鲁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复杂多样,对于因发热或关节疼痛等就诊的患儿应仔细询问流行病学史,经常规实验室检查无法确定病因的患儿也需警惕布鲁菌病,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临床分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