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匿性HBV感染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琦侠 倪庆仁 +3 位作者 戴进前 郭亮 谢佳 任婧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700-704,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多发性骨髓瘤(MM)发病之间的关系,为MM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西安市中心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市交通大学西北医院等5所三级甲等医院185例新发MM患者的...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多发性骨髓瘤(MM)发病之间的关系,为MM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西安市中心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市交通大学西北医院等5所三级甲等医院185例新发MM患者的l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随机选择在年龄和性别上匹配的同期住院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HBsAg;对于HBsAg阴性者,采用巢式PCR扩增检测HBVDNA的S、C区基因。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组间的差异比较;HBV与MM发病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MM患者的HBsAg阳性率为8.11%(15/185),隐匿性HBV感染(occulthepatitisBvirusinfection,OBI)阳性率为3.53%(6/170),HBV的总感染率为1l-35%(21/185);对照组的HBsAg阳性率为4.40%(8/182),OBI阳性率为0.57%(1/174),HBV的总感染率为4.95%(9/182)。两组HBsAg和OBI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M患者HBV总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5.02,P〈0.05);其OR值为2.46(95%C1:1.10~5.53),P〈0.05。另外,HBV感染者Ⅲ期MM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未感染者(85.71%VS.60.37%,X2=5.15,P〈0.05);血白蛋白水平在HBV感染者中较未感染者明显减低(x2=5.60,P〈0.05),K/λ轻链比值在HBV感染者中明显低于未感染者(P〈0.05)。结论:将OBI纳入分析后,感染HBV发生MM的风险较未感染者明显增高;伴有HBV感染的MM患者肝脏损害更为严重,建议对HBsAg阴性的MM患者在化疗前开展OBI筛查,以预防出现HBV再激活而影响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乙型肝炎病毒 隐匿性感染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律分子BMAL2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有氧糖酵解和细胞增殖的影响
2
作者 贾卫静 牟佼 崔文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2-408,共7页
目的:了解类芳烃受体核转位蛋白2(BMAL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其对AML细胞有氧糖酵解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AML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MAL2的表达情况。利用美国国家... 目的:了解类芳烃受体核转位蛋白2(BMAL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其对AML细胞有氧糖酵解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AML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BMAL2的表达情况。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共数据库分析BMAL2表达与AM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通过慢病毒系统敲低AML细胞系HL-60和Kasumi-1中BMAL2的表达,葡萄糖摄取实验、乳酸含量实验、CCK-8法、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其对细胞糖代谢、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BMAL2 mRNA在AML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MAL2表达高的AML患者总生存时间较低表达患者明显缩短(P<0.05)。敲低AML细胞系HL-60和Kasumi-1中的BMAL2后,细胞葡萄糖摄取减少,乳酸生成减少。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MAL2通过增强HIF1A的表达来促进AML细胞有氧糖酵解,进而促进细胞增殖。结论:BMAL2高表达于AML中,通过HIF1A增强AML细胞有氧糖酵解从而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芳烃受体核转位蛋白2 糖代谢 细胞增殖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诱导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发生Caspase非依赖性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谢佳 张梅 +3 位作者 宋艳萍 胡凯 任婧婧 张韵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1,共5页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作用于骨髓瘤细胞RPMI8226引起非Caspase依赖性细胞凋亡。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RPMI8226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BCL-2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s2O3(0.1-20μmol...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作用于骨髓瘤细胞RPMI8226引起非Caspase依赖性细胞凋亡。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RPMI8226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BCL-2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s2O3(0.1-20μmol/L)作用于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 24,48,72 h显示出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As2O3(10μmol/L)单独处理组相比,zVAD-fmk(20μmol/L)与As2O3联合处理组的凋亡率未见明显变化。与As2O3(10μmol/L)单独处理组比较,zVAD-fmk与As2O3联合处理组Caspase-3、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As2O3对RPMI8226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s2O3可诱导RPMI8226细胞发生凋亡,其凋亡过程中可能存在Caspase非依赖性细胞凋亡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多发性骨髓瘤 凋亡 CASPASE zVAD-fm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CD_3AK细胞生物活性及抗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魏绪仓 邢佩霓 +3 位作者 赵文理 翟欣辉 李梅生 郭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4,85,共4页
目的 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CD3McAb)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2(rhIL- 2)共同诱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以制备CD3AK细胞,动态观察其体外增殖能力、杀伤活性、免疫表型变化及分泌细胞因子水平。方法 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 目的 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CD3McAb)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2(rhIL- 2)共同诱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以制备CD3AK细胞,动态观察其体外增殖能力、杀伤活性、免疫表型变化及分泌细胞因子水平。方法 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细胞杀伤活性,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细胞免疫表型,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干扰素 -γ(IFN- γ)、白细胞介素 -6(IL- 6)的水平。结果 脐血CD3AK细胞在第2周增殖能力最强,增殖倍数为78.56;培养至第12天的脐血CD3AK细胞杀伤活性最高,并对多种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表型分析脐血CD3AK细胞属异质性细胞群,培养第7、14 天,群体中 CD3+、CD8+、CD25+、CD38+、CD16+及 CD56+ 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增加(P<0.01); CD3 AK细胞培养至第 3 天的上清中 TNF -α、IFN -γ、IL -6 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脐血CD3AK细胞是一种具有广谱杀瘤活力且增殖活性强的免疫细胞。本研究为脐血 CD3 AK细胞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lL-2 CD3McAb 胎血 CD3AK 抗瘤作用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拉菲尼诱导NB4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韵洁 刘心 +12 位作者 宋艳萍 李罡灿 周奈岑 王浩 王琦霞 谢佳 李光 任婧婧 高飞 张晓波 戴进前 王璐 牟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研究索拉菲尼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索拉菲尼(0、1.5、3、6和12μmol/L)干预NB4细胞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变化;提取细胞总蛋白后用Wester... 目的:研究索拉菲尼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索拉菲尼(0、1.5、3、6和12μmol/L)干预NB4细胞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变化;提取细胞总蛋白后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3、Caspase-8和MCL-1蛋白表达情况;提取细胞mRNA后用RT-PCR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3、Caspase-8和MCL-1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索拉菲尼干预均能有效抑制NB4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呈现浓度依赖效应。索拉菲尼干预可以上调NB4细胞促凋亡信号分子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并下调抗凋亡分子MCL-1的表达。结论:索拉菲尼可以抑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与通过诱导细胞调节凋亡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菲尼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CAS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后血凝障碍的临床与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迎山 王安生 +3 位作者 胡凯 周春兰 王健 韩建林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5-447,465,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凝障碍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75例急性脑外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八项血凝指标 ,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伤后 2 4h内血凝指标检测结果与伤后 7d、1 4d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按...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凝障碍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75例急性脑外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八项血凝指标 ,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伤后 2 4h内血凝指标检测结果与伤后 7d、1 4d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按伤情轻重以及有无迟发出血进行分组比较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损伤后血凝障碍主要发生在伤后 2 4h内 ,与脑实质损伤程度及迟发颅内出血密切相关。检测结果出现三项以上异常 ,对预测迟发出血有重要价值 ;D dimer血浆水平≥ 8mg/L时 ,可作为预后险恶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外伤 血凝障碍 D-二聚体 颅内迟发出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钟昼夜节律调节基因(CLOCK)在肝癌中高表达且与预后不良相关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波 杨西亮 +4 位作者 李嘉琦 杨懿 颜昭勇 张洪新 牟佼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明确生物钟昼夜节律调节基因(CLOCK)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对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LOCK在158例HCC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利用HCC公共数据(共356例)验证CLOCK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单因素... 目的明确生物钟昼夜节律调节基因(CLOCK)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对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LOCK在158例HCC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利用HCC公共数据(共356例)验证CLOCK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单因素统计分析CLOCK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且采用生存分析法比较CLOCK表达水平高低对HCC患者生存的影响。敲低肝癌Hep G2细胞中CLOCK水平,采用MTS法检测CLOCK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CLOCK在HCC组织高表达,而在356例HCC公共数据中,癌组织中CLOCK表达同样显著上调。按照CLOCK的表达水平,将158例HCC患者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LOCK在HCC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门脉侵袭有关。CLOCK低表达组HCC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高表达组患者。在肝癌Hep G2细胞中,敲低肝癌细胞CLOCK后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结论 CLOCK在HCC中呈高表达趋势,与HCC的恶性程度相关,其表达上调提示HCC患者预后不良,敲低CLOCK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昼夜节律调节基因(CLOCK) 节律基因 预后 生长 肝细胞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点部门常见典型操作时的高频接触表面 被引量:5
8
作者 陶西萍 来春艳 +3 位作者 赵娜 魏晨波 薛卫宁 郭晓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04-908,共5页
目的明确不同部门的高频接触表面,为清洁消毒工作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对西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消化内镜室、口腔科、血透室、手术室、检验科5个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环境表面的接触频次进行调查,计算累积接触频次... 目的明确不同部门的高频接触表面,为清洁消毒工作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对西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消化内镜室、口腔科、血透室、手术室、检验科5个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环境表面的接触频次进行调查,计算累积接触频次与频率。结果5个重点部门高频接触表面均为5~9个。消化胃镜室高频接触表面频次(3.57~13.29次/操作)明显多于其他部门;血透室高频接触频次范围为0.56~3.44次/操作,为5个部门中最低者。接触频次最高的表面:消化内镜室为诊疗床(13.29次/操作),口腔科为综合治疗台操作面板(3.64次/操作),血透室为透析机触屏(3.44次/操作),手术室为麻醉用电脑键盘及鼠标(8.25次/操作),检验科为电脑键盘及鼠标(4.80次/操作)。治疗车为消化内镜室、手术室及血透室的高频接触表面。结论因医疗诊疗操作的不同,各部门高频接触表面也不尽相同。电脑鼠标和键盘、治疗车、诊疗床、诊疗专用仪器以及操作台面在调查的各重点部门均为高频接触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部门 高频接触表面 环境表面 接触频次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除BMAL1基因促进HL-60细胞凋亡并抑制增殖 被引量:3
9
作者 牟佼 戴进前 +4 位作者 刘明莉 倪庆仁 张韵洁 温静 宋艳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27-1032,共6页
目的:运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节律基因BMAL1的HL-60细胞系,探讨BMAL1分子在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针对BMAL1基因设计2条sg RNA,构建含有sg RNA的PX459敲除载体;应用T7核酸内切酶I检测设计的sg RNA活性;应用打靶载体瞬... 目的:运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节律基因BMAL1的HL-60细胞系,探讨BMAL1分子在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针对BMAL1基因设计2条sg RNA,构建含有sg RNA的PX459敲除载体;应用T7核酸内切酶I检测设计的sg RNA活性;应用打靶载体瞬时转染HL-60细胞构建BMAL1敲除细胞系,应用Western blot检测BMAL1蛋白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敲除细胞系的凋亡水平,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敲除细胞系的增殖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针对BMAL1的PX459-sg RNA载体;并筛选得到了活性较高的打靶载体。Western blot实验在敲除细胞中未检测到BMAL1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实验发现,BMAL1敲除的HL-60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结论: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BMAL1基因敲除的HL-60细胞系,并发现BMAL1敲除可以促进HL-60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初步揭示了BMAL1生物节律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BMAL1 基因敲除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结构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建明 宋艳萍 +4 位作者 孙乃学 冯海晓 惠娜 范雅稚 胡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兔眼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造成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型组,共24眼),对侧眼不作任何处理作为...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兔眼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造成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型组,共24眼),对侧眼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24眼)。另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造模(EPO组,共24眼),于造模前第3天及造模结束时每只兔皮下注射rhEPO100 I U/kg各1次。于造模后第1、3、7、14天分别摘除每组各6只兔眼,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形态、测量内层视网膜(inner retina layer,IRL)厚度并计数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cell,RGC)。结果自造模后第3天开始,模型组较对照组RGC数量减少、IRL厚度变薄(P<0.05,P<0.01)。自造模后第3天开始EPO组IRL较模型组厚(P<0.05,P<0.01),自造模后第7天开始EPO组RGC数量较模型组多(P<0.05)。结论rhEPO可以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兔眼视网膜结构,可能成为一种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重组 视网膜 缺血再灌注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