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邓慧玲 张玉凤 +21 位作者 蔡慧君 俞蕙 王传清 许红梅 景春梅 林爱伟 李娜 陈英虎 陈静 曹清 黄卫春 张婷 肖芳菲 陈益平 温正旺 杨锦红 邓继岿 施君 黄园园 冀旭峰 郝建华 张聪慧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6-460,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现状和临床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资料来源于 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全国11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细菌鉴定采用全自动快速生物质谱检测系统;抗菌... 目的了解儿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现状和临床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资料来源于 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全国11所三级甲等儿童医院。细菌鉴定采用全自动快速生物质谱检测系统;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或 K-B纸片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100判断标准,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249 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共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 453株,分离株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占48.5%,其次是血液和肺泡灌洗液,分别占25.1%和5.9%。该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敏感率较高,达90%以上;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达70.4%;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仅为44.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引起肺炎、脓毒血症等,多发生于有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高危患儿。结论儿童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高,仅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较敏感,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防止菌株产生耐药和流行。同时,临床医师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袭性操作,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耐药性 临床特点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病毒性肺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4、甲壳质酶蛋白40、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变化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2
作者 梁银 田恬 +2 位作者 赵红 景芳丽 杜池龙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4-579,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肺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4(TNFSF14)、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变化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病毒性肺炎患...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肺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4(TNFSF14)、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变化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病毒性肺炎患儿120例(观察组)。另选取这一时期在该院体检健康儿童8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SF14、YKL-40、sIL-2R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NFSF14、YKL-40、sIL-2R对病毒性肺炎患儿临床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TNFSF14、YKL-40、sIL-2R水平分别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TNFSF14、YKL-40、sIL-2R水平分别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TNFSF14、YKL-40、sIL-2R水平分别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FSF14、YKL-40、sIL-2R分别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的评分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示:血清TNFSF14、YKL-40、sIL-2R联合检测预测患儿不良预后的AUC为0.921(95%CI:0.867~0.984,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5和0.8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APACHEⅡ评分(95%CI:1.001~3.268,P=0.005)及血清CRP(95%CI:1.755~6.143,P=0.001)、TNFSF14(95%CI:1.427~5.619,P=0.001)、YKL-40(95%CI:1.109~3.525,P<0.001)、sIL-2R(95%CI:1.265~4.173,P=0.002)是病毒性肺炎患儿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TNFSF14、YKL-40、sIL-2R水平变化与病毒性肺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也是影响患儿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且对评估患儿的临床结局有较高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肺炎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4 甲壳质酶蛋白40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1例
3
作者 高玉兰 刘晓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6年第9期645-646,共2页
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1例西安市中心医院儿科(710003)高玉兰,刘晓斌患儿女,6岁。因反复发热,皮疹6年就诊。患儿生后1周起无诱因发热,体温波动在38~40℃,同时全身出现红色皮疹,大小不等,持续1~2小时,皮疹随... 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1例西安市中心医院儿科(710003)高玉兰,刘晓斌患儿女,6岁。因反复发热,皮疹6年就诊。患儿生后1周起无诱因发热,体温波动在38~40℃,同时全身出现红色皮疹,大小不等,持续1~2小时,皮疹随体温升降而增减,冬季轻,夏季重。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胚层 发育不良 综合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