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中带闪长玢岩脉与金矿成矿关系——以石灰沟金矿床为例 被引量:22
1
作者 钱壮志 李厚民 +3 位作者 胡正国 苏春乾 孙继东 刘继庆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在东昆仑中带与闪长玢岩相关的金矿已有多处发现,其中以石灰沟金矿床最典型。金矿化围绕闪长玢岩脉发育密集中心显示清楚的分带。脉岩成岩与金矿化年龄十分接近,反映在成矿物源上,闪长玢岩脉具有Au的高含量背景条件,且硫同位素组... 在东昆仑中带与闪长玢岩相关的金矿已有多处发现,其中以石灰沟金矿床最典型。金矿化围绕闪长玢岩脉发育密集中心显示清楚的分带。脉岩成岩与金矿化年龄十分接近,反映在成矿物源上,闪长玢岩脉具有Au的高含量背景条件,且硫同位素组成及稀土含量变化特征上,二者十分相近,从而揭示出闪长玢岩脉与金矿化的密切成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中带 内长玢岩脉 成矿关系 金矿床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东昆仑金及多金属主要成矿系列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厚民 胡正国 +3 位作者 钱壮志 刘继庆 闫臻 孙继东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51-56,共6页
初步总结出东昆仑地区与中性、中酸性、酸性岩浆岩、碱性花岗岩有关以及以沉积岩为主岩的5个成矿系列,这是对本区金及多金属成矿规律研究的重要进展。
关键词 东昆仑地区 成矿系列 多金属矿 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地区若干重要成矿系列 被引量:6
3
作者 祁思敬 李厚民 +1 位作者 李英 胡正国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8-35,共8页
讨论了秦岭地区3 个重要成矿系列,即古老基底岩系在长期隆升边界拆离和相关热事件影响下形成的金矿成矿系列,晚古生代陆缘裂陷盆地中与海底喷气热水沉积作用有关并在随后造山期演化中形成的铅锌铜金银成矿系列和与燕山期花岗岩类小... 讨论了秦岭地区3 个重要成矿系列,即古老基底岩系在长期隆升边界拆离和相关热事件影响下形成的金矿成矿系列,晚古生代陆缘裂陷盆地中与海底喷气热水沉积作用有关并在随后造山期演化中形成的铅锌铜金银成矿系列和与燕山期花岗岩类小侵入体有关的钼多金属金银成矿系列。研究表明,成矿系列是区域成矿的一种普遍特性,成矿系列分析是研究成矿规律的一种正确思路和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列 区域成矿研究 秦岭地区 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北部大地构造背景与成矿关系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15
4
作者 隗合明 王全庆 宁晰春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4-18,共5页
西天山金属矿产十分丰富,是我国重要的Cu、Au 等多金属成矿带。金属矿床的形成及其成矿特点与大地构造背景密切相关。在拉张大地构造背景下主要形成与中基性和中酸性火山岩有关的Cu、Fe、Au 等矿床,次为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 西天山金属矿产十分丰富,是我国重要的Cu、Au 等多金属成矿带。金属矿床的形成及其成矿特点与大地构造背景密切相关。在拉张大地构造背景下主要形成与中基性和中酸性火山岩有关的Cu、Fe、Au 等矿床,次为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Cu、Mo、W、PbZn 等矿床及与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有关的CuNi 矿床。在挤压大地构造背景下,主要形成与重熔型花岗岩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和热液型Cu矿、Au 矿等,次为沉积改造型PbZn 矿和Cu 矿床。文中还讨论了大地构造演化的不同时期金属矿床形成的主要特点,并据大地构造背景等成矿条件对西天山北部进行了找矿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背景 大地构造演化 金属矿床 矿床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康古尔塔格金矿成矿反应体系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连昌 姬金生 +1 位作者 曾章仁 杨兴科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10-14,共5页
对康古尔塔格剪切带型金矿成矿体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后认为:①康古尔塔格金矿形成于脆韧性剪切变形和脆性变形阶段;②热液成矿反应体系包括成矿反应、控制反应及缓冲控制反应3类;③容矿构造活动方式有脆韧性缓冲转换作用、脆性... 对康古尔塔格剪切带型金矿成矿体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后认为:①康古尔塔格金矿形成于脆韧性剪切变形和脆性变形阶段;②热液成矿反应体系包括成矿反应、控制反应及缓冲控制反应3类;③容矿构造活动方式有脆韧性缓冲转换作用、脆性破裂作用两种,前者构造环境有利于形成蚀变岩型矿化,后者则有利于形成石英脉状矿化;④成矿反应热力学性质和反应进行的程度——矿石品位受所处的地质环境和构造动力学条件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反应体系 动力学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造工艺 被引量:5
6
作者 赵东林 周万城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36-38,共3页
就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基体和增强增韧纤维的选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尤其是CVI工艺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介绍,并提出了陶瓷基复合材料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基体 增韧纤维 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古拉山侏罗系盖覆区空喀拉-温泉-澜沧江结合带鉴别标志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森琦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28-34,共7页
结合带局部地段被与结合带演化密切伴生的各类盆地盖覆是各造山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因而初步将盖覆结合带的盆地划分为二类 :一是以边缘前陆盆地为代表的盖覆结合带而不破坏结合带的纵向盖覆性盆地 ;二是以横推断层盆地为代表的盖覆且... 结合带局部地段被与结合带演化密切伴生的各类盆地盖覆是各造山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因而初步将盖覆结合带的盆地划分为二类 :一是以边缘前陆盆地为代表的盖覆结合带而不破坏结合带的纵向盖覆性盆地 ;二是以横推断层盆地为代表的盖覆且破坏结合带的横向破坏性盆地。区内海相侏罗纪盆地实为与空喀拉温泉澜沧江结合带演化密切相关的盖覆结合带的陆内俯冲型边缘前陆盆地。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证实了结合带在盖覆层之下仍存在 ,更说明结合带两侧板块构造建造对比明显有异 ,分属两类不同性质的大陆边缘 ,进而得出了结合带在研究区内潜伏于盖覆层之下的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带 空喀拉 温泉 澜沧江 盆地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哈密地区天湖岩体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及其岩浆演化
8
作者 李伍平 王涛 +2 位作者 李金宝 于福生 康旭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5-8,共4页
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利用花岗岩等级体制填图方法对天湖花岗岩体进行解体,建立了三个填图单元,归并为一个超单元。对各单元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组构及野外接触关系进行了论述。通过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论证,该岩体是同... 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利用花岗岩等级体制填图方法对天湖花岗岩体进行解体,建立了三个填图单元,归并为一个超单元。对各单元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组构及野外接触关系进行了论述。通过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论证,该岩体是同一次岩浆熔融事件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三次岩浆侵入活动而形成的环状深成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天湖岩体 岩石谱系 单位划分 岩浆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晶胞参数和配位多面体几何要素的关系
9
作者 韩照信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27-32,共6页
氧化物矿物中的化学键主要是离子键,结构可看成配位多面体以不同方式相连形成,因此,晶胞参数可用配位多面体几何要素表示,这样求得的晶胞参数与实测晶胞参数间的相对误差一般在百分之几。
关键词 氧化物 晶胞参数 配位多面体 几何要素 矿物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南郑福成奥陶系-志留系界线的笔石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淑娥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1-8,T004,共9页
通过对南郑福成奥陶系-志留系界线的笔石组合和笔石体形态等的研究,再次论证了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以划在G·persculptus带之底为宜,并对界线附近的部分重要和特征笔石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 奥陶系 志留系 地层界线 笔石 动物群 古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系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葆英 杨铁汾 +1 位作者 刘联群 叶俭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35-37,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厚 0~ 6 0 0m ,属潮坪三角洲相。从鄂尔多斯沉积特征出发 ,由地表露头结合井下剖面讨论了该盆地石炭系层序地层特点。识别出两类层序界面。依层序界面特征划分出两个层序 ,分属于本溪期及太原期 ,每个层序由海进体...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厚 0~ 6 0 0m ,属潮坪三角洲相。从鄂尔多斯沉积特征出发 ,由地表露头结合井下剖面讨论了该盆地石炭系层序地层特点。识别出两类层序界面。依层序界面特征划分出两个层序 ,分属于本溪期及太原期 ,每个层序由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 ,缺失低水位体系域。讨论了凝缩段及体系域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石炭系 层序地层 体系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中带金矿成矿特征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39
12
作者 钱壮志 胡正国 +2 位作者 李厚民 刘继庆 冯本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5-321,共7页
东昆仑是我国地质矿产研究相对薄弱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成矿带。初步研究结果 ,东昆仑中带金矿主要表现蚀变构造岩和隐爆角砾岩型两种矿化 ,局部有夕卡岩型和石英脉型矿化出现。成矿具深源、浅成特征 ,金的矿化主要发生在中温阶段。... 东昆仑是我国地质矿产研究相对薄弱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成矿带。初步研究结果 ,东昆仑中带金矿主要表现蚀变构造岩和隐爆角砾岩型两种矿化 ,局部有夕卡岩型和石英脉型矿化出现。成矿具深源、浅成特征 ,金的矿化主要发生在中温阶段。金矿成矿主要受北西向剪切带及脆性复合断裂构造和印支期闪长玢岩为主的浅成 -超浅成中性岩两种因素控制 ,其总体区域地质背景受制于古特提斯北侧活动陆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特征 成矿模式 同位素 隐爆角砾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大型韧性剪切带基本特征与金矿预测 被引量:48
13
作者 杨兴科 姬金生 +1 位作者 张连昌 曾章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09-218,共10页
东天山大型韧性剪切带即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规模宏大,东西长逾600km,宽5~20km。变形标志明显,分四期变形。应变测量、岩组分析、剪切位移量计算、同位素测年等定量分析表明:①以平面单剪应变为主,稍晚向伸长应变转化;... 东天山大型韧性剪切带即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规模宏大,东西长逾600km,宽5~20km。变形标志明显,分四期变形。应变测量、岩组分析、剪切位移量计算、同位素测年等定量分析表明:①以平面单剪应变为主,稍晚向伸长应变转化;②存在逆冲剪切和脆-韧性变形转换;③剪切位移量在75km以上;④变形时代在300~250Ma之间,高峰期在285~265Ma,属海西中晚期。它是康-黄断裂带的重要组成体,控制着康古尔塔格金矿带的空间展布。据现有大中型金矿研究建立了区域脆-韧性变形转换带结构模式和金矿预测模式,可有效指导找矿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变形特征 金矿床 东天山 矿床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晋宁期主要地质事件及其构造背景探讨 被引量:26
14
作者 裴先治 王涛 +2 位作者 王洋 李厚民 李国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北秦岭主要发育元古宙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包括古元古代秦岭杂岩、中元古代峡河岩群、宽坪岩群和武关岩群、中元古代晚期松树沟蛇绿岩构造岩片、新元古代丹凤岩群和二郎坪岩群的下部地层单位等。北秦岭广泛存在晋宁期的强烈构造-岩浆-... 北秦岭主要发育元古宙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包括古元古代秦岭杂岩、中元古代峡河岩群、宽坪岩群和武关岩群、中元古代晚期松树沟蛇绿岩构造岩片、新元古代丹凤岩群和二郎坪岩群的下部地层单位等。北秦岭广泛存在晋宁期的强烈构造-岩浆-变质地质事件,且是新元古代主体形成的古老造山带。晋宁期的地质事件可能并不代表扬子地块和华北地块之间的直接碰撞拼合,而是具扬子地块基底特征的“中秦岭微地块”与北秦岭微地块或华北地块之间的俯冲碰撞拼合。震旦纪之后又逐渐开始发生大陆裂解,进入显生宙的构造演化阶段。新元古代晋宁期(1000~800Ma)发生的主要地质事件和有限的俯冲—碰撞拼合及震旦纪之后又逐渐开始发生裂解与国外一些地质学家提出的新元古代时期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和700~570Ma期间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不谋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北秦岭 晋宁期 地质事件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五龙沟地区金矿控矿构造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钱壮志 李厚民 胡正国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1997年第S1期27-32,共6页
五龙沟以蚀变碎裂岩型为主的金矿床受区域韧性剪切带构造背景控制,产出于北西、北北西向断裂中。控矿断裂属剪张性脆性断层,其发育及分布受控于石灰沟等韧性剪切带,是东昆仑印支期区域走滑作用下的产物。金矿化的构造控制作用主要体... 五龙沟以蚀变碎裂岩型为主的金矿床受区域韧性剪切带构造背景控制,产出于北西、北北西向断裂中。控矿断裂属剪张性脆性断层,其发育及分布受控于石灰沟等韧性剪切带,是东昆仑印支期区域走滑作用下的产物。金矿化的构造控制作用主要体现为剪切带的动力作用和脆性断裂作用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五龙沟 金矿 控矿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体生长方式及构造运动学、动力学意义——以东秦岭造山带核部花岗岩体为例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涛 张国伟 +1 位作者 王晓霞 李伍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26-335,共10页
岩体的生长方式可概括为中心式、偏心式、侧向式、不规则式、中心多点式。它们可提供反演区域构造动力学特点的信息。非极性生长可能暗示,在岩浆生成与上升定位的有限的时、空间范围内,上下圈层之间相对运动不大;有规律的极性生长很... 岩体的生长方式可概括为中心式、偏心式、侧向式、不规则式、中心多点式。它们可提供反演区域构造动力学特点的信息。非极性生长可能暗示,在岩浆生成与上升定位的有限的时、空间范围内,上下圈层之间相对运动不大;有规律的极性生长很可能揭示了上下圈层之间有相对运移。秦岭造山带核部某些晋宁期H 型花岗岩体具南北向极性生长特点,反映了构造块体垂直造山带方向的运动特点;加里东—海西期很多H 型花岗岩体生长呈侵位中心东移的极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体 极性生长 构造块体运移 构造运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康古尔金矿床成矿物源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连昌 姬金生 +1 位作者 曾章仁 韩照信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80-387,共8页
康古尔金矿床属晚古生代火山岩区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石中铅为正常铅,热液系统硫同位素组成为陨石硫型,矿石中碳、钕同位素组成具深源特征,同时矿石与火山岩围岩中的Si、Sr、S、Pb等同位素组成相... 康古尔金矿床属晚古生代火山岩区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石中铅为正常铅,热液系统硫同位素组成为陨石硫型,矿石中碳、钕同位素组成具深源特征,同时矿石与火山岩围岩中的Si、Sr、S、Pb等同位素组成相近,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体围岩———火山岩,晚期有少量来自矿区附近的侵入岩。铅、锶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过程中也有少量壳源物质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物源 同位素地球化学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能的多陆块、小洋盆、弱俯冲的动力学特征及其花岗岩演化特点——以秦岭造山带核部花岗岩为例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涛 张国伟 +1 位作者 王晓霞 李伍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659-667,共9页
板块俯冲碰撞理论曾是花岗岩构造动力学、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主线.如根据碰撞前的俯冲、同碰撞、后碰撞、碰撞后四个阶段提出了对应的四组花岗岩系列.很多造山带花岗岩具有这种演化(如由俯冲型Ⅰ型→碰撞型S型)的特点,从而常常成为人们的... 板块俯冲碰撞理论曾是花岗岩构造动力学、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主线.如根据碰撞前的俯冲、同碰撞、后碰撞、碰撞后四个阶段提出了对应的四组花岗岩系列.很多造山带花岗岩具有这种演化(如由俯冲型Ⅰ型→碰撞型S型)的特点,从而常常成为人们的一种思维定势.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花岗岩生成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具有多样性.我们的研究表明,秦岭造山带核部花岗岩在长达700Ma期间发育两期S→H(混合花岗岩,相当于Ⅰ型,Castro,1991;1999)型花岗岩演化.晋宁期较早为S型花岗岩体,多呈线形片麻岩体;略晚为Hss型花岗岩体;之后为Hm型(幔源组分较多).加里东—海西期中略早的为S型花岗岩;略晚的为H型花岗岩体.初步估算,H型花岗岩体中,幔源组分可达10%~70%,显示了由S→H(或Ⅰ)型花岗岩的连续过渡特点.这种S→H型花岗岩的演化可能揭示了在每次构造旋回中,早期以大陆内部物质的调整和再分配的作用为主;晚期以洋陆或壳幔相互作用为主,这有别于一般的板块俯冲→碰撞演化特点.按照目前的认识,这种S→H型花岗岩的演化至少有以下三种动力学解释:(1)大陆构造体制的俯冲碰撞(S型为主)→拆沉(H型为主);(2)或小洋盆构造体制的弱俯冲(岩浆少)→碰撞(S型为主)→拆沉(H型为主);(3)小洋盆构造体制的弱俯冲(初期S型为主,略后H型为主)→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演化 构造动力学 地球动力学 多陆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杂岩牛角山花岗质片麻岩体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1
19
作者 王涛 李伍平 王晓霞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8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秦岭杂岩中发育的花岗质片麻岩体是目前秦岭造山带核部所识别的最古老的花岗质深成岩体。选取6组粒径晶形好、无磁性锆石进行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是(959±3.6)Ma。这一成果对进一步认识该区晋宁期岩浆活动、构... 秦岭杂岩中发育的花岗质片麻岩体是目前秦岭造山带核部所识别的最古老的花岗质深成岩体。选取6组粒径晶形好、无磁性锆石进行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是(959±3.6)Ma。这一成果对进一步认识该区晋宁期岩浆活动、构造背景及区域变形时代等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花岗质片麻岩体 杂岩 铀-铅 同位素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地学信息分类编码的一种思路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振飞 马智民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95-98,共4页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和GIS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地学信息的标准化已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建立地学信息分类代码体系是其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介绍了一个基于GIS、适于区域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系统的地学信息分类代码体系,并根据地学信息本身...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和GIS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地学信息的标准化已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建立地学信息分类代码体系是其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介绍了一个基于GIS、适于区域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系统的地学信息分类代码体系,并根据地学信息本身及其在矿产资源定量评价中应用的特点,对如何实现分类编码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实用性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信息 分类代码体系 数据库设计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