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革命观视域下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理论探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武装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马克思主义革命观本就孕育着自我革命思想,这构成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理论的思想原点。在比较视域下,自我革命是一种自主自觉自为地改变或改造主观世界的“现实的运动”,它与改变客观世界的社会革命一道,共同驱动着人类社会形态更替和... 马克思主义革命观本就孕育着自我革命思想,这构成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理论的思想原点。在比较视域下,自我革命是一种自主自觉自为地改变或改造主观世界的“现实的运动”,它与改变客观世界的社会革命一道,共同驱动着人类社会形态更替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观特别是其中内蕴的自我革命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其生成逻辑可进一步通过历史、现实、价值和文化四个维度得到精准测度;其内容体系可经由核心内涵、战略思想、基本问题、实践要求和制度规范体系等方面得以全息把握。揆诸当下与未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依然需要在马克思主义革命观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结合“九个以”实践要求,致力于如下五大战略路径之开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终极目标;以“人民江山论”为根本立场;以“三个务必”为思想警醒;以“两个伟大革命”为宝贵经验;以“自我革命精神”为支撑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 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 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马克思主义革命观 自我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理论问题及其相关研究检视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武装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9,共7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而来的"中国样本",其学科性质兼具理论和应用二重性;研究对象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理论与实践而展开的诸多论域与相关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而来的"中国样本",其学科性质兼具理论和应用二重性;研究对象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理论与实践而展开的诸多论域与相关高地;研究框架包括主体形态和其它必要范畴;研究方法则集中于多学科、多视野的不断借鉴、融合与注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该集中于三大理论框架的探索:社会主义新质论,主要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新的伟大工程理论,其理论宗旨是澄明建设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新的社会发展规律理论则主要涵括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其理论攀升在于解决新时期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 研究框架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对正义的介入和生产——西方哲学的空间发声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空间批判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武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6-92,158,共8页
空间介入正义并不断生产出各种空间正义问题早已稀松平常。西方哲学在经历了古代原初经验空间与近代科学化空间讨论之后,尤其是自笛卡尔以降,空间的主体与身体向度得以渐次展现,并在梅洛·庞蒂、海德格尔那里获得圆熟。在西方众多... 空间介入正义并不断生产出各种空间正义问题早已稀松平常。西方哲学在经历了古代原初经验空间与近代科学化空间讨论之后,尤其是自笛卡尔以降,空间的主体与身体向度得以渐次展现,并在梅洛·庞蒂、海德格尔那里获得圆熟。在西方众多空间阐叙逻辑中,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可谓一个伟大发现,但它终究有别于马克思意义上的空间生产(空间实践)理论,因为在根深蒂固处,后者更具批判特质与实践旨趣。我们今天重新梳理西方哲学(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空间面相并反思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一方面旨在资源萃取基础上阐扬和提升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砥砺其新时代的理论解释力和现实穿透力;另一方面,也是为着回应新时代中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空间堂奥,希冀从反思批判中获得合宜的本土空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空间正义 马克思主义 社会空间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实效性探究——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
4
作者 曹敏 王志刚 张敏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6-99,共4页
新形势下,围绕如何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实效性,做好这一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西安工程大学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提出了要从根本上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明确教学... 新形势下,围绕如何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实效性,做好这一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西安工程大学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提出了要从根本上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的基本原则,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教学贯穿于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大学生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学实效性 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武装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8,共17页
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审视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能够获得一种超越传统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以及超越“刺激—反应论”“传统/现代二元论”“帝国主义论”等既有解释模式的新阐释视角,而且可以深刻揭示中国革命和中国现代化的内在逻... 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审视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能够获得一种超越传统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以及超越“刺激—反应论”“传统/现代二元论”“帝国主义论”等既有解释模式的新阐释视角,而且可以深刻揭示中国革命和中国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关系、科学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动和推进路径。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内,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动可以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创造”、新中国成立后的“奠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提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进”等历时态梳理得到精进把握,其推进路径则可经由学术论断层面的“宏大历史叙事”得以结构性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中国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革命史观 现代化史观 大历史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实践与自由: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深蕴再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武装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是一种融新的理论张力、现实的运动、朝向理想化预设的历史感、新的哲学表达方式等于一炉的彻底而全新的哲学革命。它缘起于对现存世界的“非正义”政治批判和“伪正义”资本批判,其基本范式约略有三:资本、实践和自由...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是一种融新的理论张力、现实的运动、朝向理想化预设的历史感、新的哲学表达方式等于一炉的彻底而全新的哲学革命。它缘起于对现存世界的“非正义”政治批判和“伪正义”资本批判,其基本范式约略有三:资本、实践和自由。资本范式的介入使得马克思哲学变革既坐实着过程的牢靠根基,又不乏分析规定的内置,所以最终全面胜出;实践范式的抽离使得马克思哲学变革不仅超越了单纯“书斋里的革命”和抽象的“美学解放”,而且条分缕析出能真正“改变世界”的哲学方法论原则进而制定出全景式人类解放方案;自由范式的规制则使得马克思哲学变革深蕴着融“历史的深处”与“现实的历史”、社会革命与人类解放等于一体的更高位阶、更深情怀的价值禀赋与意义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革命 资本 实践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食物观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 被引量:1
7
作者 侯路 李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3,共10页
大食物观是为了适应新时代人民高质量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而提出的。从目标上看,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营养健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从结构上看,是对传统粮食观的内部结构性重塑,优化食物营养构成;从要素上看,可以形成全链条、宽领... 大食物观是为了适应新时代人民高质量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而提出的。从目标上看,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营养健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从结构上看,是对传统粮食观的内部结构性重塑,优化食物营养构成;从要素上看,可以形成全链条、宽领域、多层次的现代产业融合体系;从价值上看,坚持民生发展目标导向,深蕴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食物观赋能高质量发展是化解粮食安全之“策”,实现大粮食观向大食物观的转变;是实现美好生活之“道”,以大营养保障大健康;是提升产业现代化之“基”,以产业融合带动经济发展;是巩固生态文明之“要”,建立生态动态平衡基础上的文明新样态;是拓展现代文明之“域”,实现农耕文明的全面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食物观 高质量发展 粮食安全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经济学: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内生逻辑
8
作者 张敏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7,共8页
“经济学”与“现代化”是同源于工业文明的不同叙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继承中华传统人文经济思想、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立场原则、正反借鉴西方经济理论而形成的实践成果,其独有的运行机... “经济学”与“现代化”是同源于工业文明的不同叙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继承中华传统人文经济思想、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立场原则、正反借鉴西方经济理论而形成的实践成果,其独有的运行机理是形塑了西方现代化样态的西方经济学所无法解释的,迫切需要生成立足中国、揭示规律、指向未来的经济学自主话语。而人文经济学之所以可能的基本逻辑,内生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资源及其实践探索: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同中华传统人文经济思想相结合指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蕴含着人文经济学的基本立场、方法策略、终极目标;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立场原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实证了人文经济学维护人、满足人、实现人的价值特征;三是基于对西方经济学的反思而确立的人在新质生产力中主体地位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推动了人文经济学面向新质生产力及“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人本话语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文经济学 “第二个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武装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0,共17页
在“以文明求复兴”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最新精神标识,是新时代中国向世界表达自身形象的文化名片,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文化战略及其宣传思想主线,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其出场... 在“以文明求复兴”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最新精神标识,是新时代中国向世界表达自身形象的文化名片,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文化战略及其宣传思想主线,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其出场不仅表征着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蕴含的“文化生命体”因子和“历史主动精神”被全面激活,至关重要的是,透射出我们正努力将那个“古今中西之争”——实质是“中国向何处去”问题,转换为文化古今相通与文明交流互鉴以及以中国智慧并“焕新之力”促进文化“涵化”的志气、骨气、底气。立足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度审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当优先基于大历史观探赜索隐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这三者不仅构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大写的逻辑”谱系,而且包蕴并体现着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无论是从历史逻辑还是理论逻辑出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本质上不啻于在“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方法论基础上的新的政治文明史观的书写或塑造;着眼于实践逻辑,则应进一步拓展和落实其在政治表达、民族团结和文明互鉴等具体维面之实际因应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大历史观 政治文明 历史主动精神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家颖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0期100-103,共4页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链融合发展在乡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安康市镇坪县中药材产业是一个拥有天然优势资源但发展欠充分的产业,近年来,作为中华优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输出和中药材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链融合发展在乡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安康市镇坪县中药材产业是一个拥有天然优势资源但发展欠充分的产业,近年来,作为中华优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输出和中药材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使得该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该文以镇坪县首位产业的中药材为研究对象,从“三链融合”角度分析镇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模式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机遇,探究该地经济转型升级,巩固精准扶贫成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现实可行性,并结合政府政策对镇坪县中药材未来发展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 乡村振兴 三链融合 镇坪县 药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统一经营”权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武装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65,87,共5页
中国三十多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就是渐次取消集体的"统一经营"权。集体的"统一经营"原本是《宪法》赋予的责任和权利,不仅有其深刻的农业"生产力"寓意,而且属于村庄最重要的产业组... 中国三十多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就是渐次取消集体的"统一经营"权。集体的"统一经营"原本是《宪法》赋予的责任和权利,不仅有其深刻的农业"生产力"寓意,而且属于村庄最重要的产业组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代中国,重视和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统一经营",完善村庄统一治理,有望为中国"三农"问题的真正求解获得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改革 集体经济 统一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基于广义多层线性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友华 雷鸣 高玉晓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41,共9页
明确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而有效地动员更多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国”战略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基于多个城市的调查数据,运用广义多层线性模型探究集体社会资本对城市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发现: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参与... 明确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而有效地动员更多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国”战略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基于多个城市的调查数据,运用广义多层线性模型探究集体社会资本对城市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发现: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参与率在不同社区间存在显著差异,集体社会资本大约能解释这种差异的38.01%;在集体社会资本的众多维度中,社区的人际互惠、制度信任和普遍信任水平均能显著影响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参与率,而公共参与在社区层次上的提高对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行为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社会资本 城市居民 体育锻炼行为 广义多层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中国”的理论攀升、现场拷问与实践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武装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6-150,共5页
在"世界的中国文化期待与中国的世界文化责任"以及"五大发展理念"语境下,"文化中国"业已成为"唱响中国"的世界性命题。其实质在于面向中国立场和全球视野的当代"中国形象"与"... 在"世界的中国文化期待与中国的世界文化责任"以及"五大发展理念"语境下,"文化中国"业已成为"唱响中国"的世界性命题。其实质在于面向中国立场和全球视野的当代"中国形象"与"更美好世界"之包容审视与互动赋值;其难点在于如何把握从而提炼中国文化实践主体——"国家理性"重建所提供的新意和劲道。在学理层面,尽管文化中国孕育着超越以往文化本质主义或激进建构主义之"中国性"神话企向,但其客观普遍性品质依然值得怀疑;在实践上,纵然文化中国只是一个理论近似值,但完全可以依托其展现给我们的美好愿景厘定合宜的方法论原则,并由以在实践中逼近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中国 “五大理念” 国家理性 “新中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及其形式探微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武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39,共7页
尽管民主的本质就是权力制衡从而尽可能体现出绝大多数人的主权和利益,但某种情况下,少数派权力并非一无是处。在"互联网+"时代,只有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融为一体,民主才能最大程度地获得理论与实际可操作性的双向满足。民... 尽管民主的本质就是权力制衡从而尽可能体现出绝大多数人的主权和利益,但某种情况下,少数派权力并非一无是处。在"互联网+"时代,只有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融为一体,民主才能最大程度地获得理论与实际可操作性的双向满足。民主的程序性合理,是权力制约合法性的基本前提之一。中国特色民主的建构与落实,应在充分调适"私人"自由与"公共"秩序、"私"观念与"公"观念等多重张力基础上,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代表观、民主观和人民观的同频辐射。至关重要的是,作为民主的社会史因素,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范式应该进入当代民主探讨的理论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民主形式 多数人的权力 程序性原则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锻炼能提升社会资本吗?——基于2014 JSNET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2
15
作者 张晓丽 雷鸣 黄谦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6-84,共9页
体育锻炼中产生的广泛联系为社会资本的创造提供良好平台。利用2014 JSNET(2014年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8个城市的调查数据,将社会资本分为个体社会资本和集体社会资本,探索体育锻炼对于这2类社会资本的提升作用。回归模型发现: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中产生的广泛联系为社会资本的创造提供良好平台。利用2014 JSNET(2014年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8个城市的调查数据,将社会资本分为个体社会资本和集体社会资本,探索体育锻炼对于这2类社会资本的提升作用。回归模型发现:体育锻炼对个体社会资本和集体社会资本均有提升作用,但体育锻炼与社会资本大部分测量指标呈"倒U型"关系,中频率锻炼人群获取的社会资本最多;同时体育锻炼在提升社会资本含量时存在"马太效应"。提示:可将体育锻炼作为培育社会资本的途径,但应注意体育资源分配的均衡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社会资本 个体社会资本 集体社会资本 体育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高校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敏 陆根书 +1 位作者 潘炳超 李珍艳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75,共6页
本研究选取就业率、离职率、收入水平、专业匹配度、就业满意度5个指标,建构了高校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对陕西省53所高校41702名2017届本科毕业生的调查数据,计算了陕西高校190个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指... 本研究选取就业率、离职率、收入水平、专业匹配度、就业满意度5个指标,建构了高校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对陕西省53所高校41702名2017届本科毕业生的调查数据,计算了陕西高校190个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指数,进而根据该指数对陕西高校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陕西高校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且不同本科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率、收入水平、专业匹配度、就业满意度、离职率等方面的差异明显,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充分、不平衡的特征显著。依据陕西高校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的测度结果,筛选了若干应该鼓励发展或限制发展的本科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质量 指数 专业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锻炼如何提升幸福感——论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52
17
作者 雷鸣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30,共8页
利用2014 JSNET(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的调查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显示,体育锻炼频率越高,个人的社会资本含量越丰富,表现为拜年网社会资本含量、社会参与程度和社会信任水平更高,三者都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幸福感。运用Bootstrap法检验的结果... 利用2014 JSNET(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的调查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显示,体育锻炼频率越高,个人的社会资本含量越丰富,表现为拜年网社会资本含量、社会参与程度和社会信任水平更高,三者都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幸福感。运用Bootstrap法检验的结果同样显示,社会资本在体育锻炼与幸福感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幸福感 社会资本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与教育获得——基于亲子互动模式的潜在类别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侯利明 雷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4-125,共12页
家庭内部的亲子互动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摆脱家庭背景对子代学业成就强大的约束力。本文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以多维度亲子互动行为指标测量中国家庭的亲子互动模式。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将呈现多元化特征的亲子互动模... 家庭内部的亲子互动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摆脱家庭背景对子代学业成就强大的约束力。本文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以多维度亲子互动行为指标测量中国家庭的亲子互动模式。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将呈现多元化特征的亲子互动模式划分为全面互动型、读书运动互动型、文化娱乐互动型和欠缺互动型四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更注重与子女进行全面互动;亲子互动对子女学业成绩没有直接效应,而是通过子女的心理状态产生间接效应;亲子互动对子女教育期望则同时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的互动模式对子女的学业成就和教育期望的影响不同,单纯高频率的亲子互动不一定能够提高子女的学业成就和教育期望,更关键的是亲子互动的高频率作用在哪种互动模式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亲子互动 家庭背景 教育期望 教育获得 学业成就 潜在类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逻辑及其提升策略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晓菊 朱喆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5-101,共7页
网络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是话语主体间沟通互动的结果。话语互动是网络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起点,话语内容是网络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载体,话语模式是网络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手段,话语情境是网络... 网络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是话语主体间沟通互动的结果。话语互动是网络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起点,话语内容是网络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载体,话语模式是网络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手段,话语情境是网络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结构。牢牢把握网络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善于从增强话语主体能力、创新话语议题设置、拓展话语表达载体、推进话语情境融合等四个方面,提升网络领域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支持力、引领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领域 意识形态话语权 国家安全 自媒体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正义的出场逻辑、理论旨趣和批判方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武装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99,共7页
较之于作为“某种良善品性”的人的一般正义,作为“某种良善状态”的空间正义,其本质在于澄明事物的整体特别是事物内构或外溢的各种关系“应当”如何的问题。“新马克思主义”独特而睿智的社会批判视点与视界,径直开启了哲学社会科学... 较之于作为“某种良善品性”的人的一般正义,作为“某种良善状态”的空间正义,其本质在于澄明事物的整体特别是事物内构或外溢的各种关系“应当”如何的问题。“新马克思主义”独特而睿智的社会批判视点与视界,径直开启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空间视角;而在西方社会批判理论实现“空间转向”的进程中,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及其焦虑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空间正义问题的热络不仅彰显了国人审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全球化、城镇化和网络化(这可以称为中国“新四化”)进程的全新视角,而且勾连起“后道德时代”国人伦理价值“转型”之新的社会正义范型。新时代空间正义的阐释和想象,理当秉持历史唯物主义视野并着眼于现代经济社会运行及其空间生产方式的新变化、新特点,在竭力廓清架构空间正义之人与自然、人权与产权、空间生产与物质生产、空间生产与空间分配、权力与权利、权力与抗争、结构与主体等关系性内涵基础上,着力呈现这个复杂、多质和差异的社会空间“应得”之基本规定。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正义厘定并不耽于笼统地提供一个根本遵循和方法论原则,其批判方位更在于“引致”或激发新的实践正义关切点。为此,还需要在五个方面做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正义 “良善状态” 实践正义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