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废旧纺织品的湿度响应纤维素/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1
作者 杨露 孟家光 +1 位作者 陈雨青 支超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4,共9页
为提升废旧纺织品的利用价值,同时促进智能驱动结构的发展,通过溶解、混合及成膜工艺,将废旧棉织物与废旧聚氨酯结合,制成了具有湿度响应性的纤维素/聚氨酯复合薄膜,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膜的形貌特征,用万能试验机测试了... 为提升废旧纺织品的利用价值,同时促进智能驱动结构的发展,通过溶解、混合及成膜工艺,将废旧棉织物与废旧聚氨酯结合,制成了具有湿度响应性的纤维素/聚氨酯复合薄膜,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膜的形貌特征,用万能试验机测试了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并分析了复合膜的湿度响应性。结果表明:复合膜外观均一且成形好,厚度为(0.18±0.02)mm的纤维素/聚氨酯膜可轻松承受1000 g的质量而不受损坏,超过薄膜本身质量的34000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当复合薄膜中纤维素质量分数为30%时展现出良好的成形效果及驱动性能,表现出15 s的快速响应时间、32 s的回复时间及136.3°的弯曲角度;其出色的湿度响应特性归因于亲水性纤维素和具有良好弹性的聚氨酯,纤维素可完成吸收/解吸水分子的过程。基于这些特性,将复合薄膜应用于模拟“机械抓手”,成功地完成了物品的抓取操作,研究结果可促进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为纤维素材料在智能驱动领域的应用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纺织品 再生纤维素 聚氨酯 湿度响应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变材料的调温纺织品研究进展
2
作者 徐聪珠 宋晓蕾 +2 位作者 李永贵 孙润军 董洁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1,47,共7页
调温纺织品因在提升人体舒适度和节能降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相变材料是依靠自身性能在相变区间内吸收或释放热量,从而实现能量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存储与释放的材料,是实现调温功能的核心,具有优异的储热能力和可控的相变... 调温纺织品因在提升人体舒适度和节能降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相变材料是依靠自身性能在相变区间内吸收或释放热量,从而实现能量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存储与释放的材料,是实现调温功能的核心,具有优异的储热能力和可控的相变温度范围。调温纺织品的制备包括相变材料的合成与封装、与纤维的复合以及织物设计。将相变材料整合到织物或纤维中,利用相变材料相态的转变达到织物温度的调节,作用于人体可营造出较舒适的环境-织物-人体微气候,不仅能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还具有节能减排的作用。综述了相变材料的分类、封装方式及应用现状,介绍了基于相变材料的调温纺织品的制备工艺、热性能表征方法及在军事、航空航天、生物医学、柔性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调温纺织品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调温纺织品 研究进展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调温阻燃防静电纺织品的制备及其性能
3
作者 林思伶 刘赋瑶 +4 位作者 张成 侯琳 徐炎炎 付冉迁 樊威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44,共7页
为获得兼具调温、阻燃及防静电功能的智能面料,首先,分别将相变温度为28℃和33℃的相变微胶囊乳液与粘胶纤维纺丝原液进行混合,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备出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粘胶纤维。其次,采用环锭纺工艺将其与本质阻燃纤维(包括腈氯纶... 为获得兼具调温、阻燃及防静电功能的智能面料,首先,分别将相变温度为28℃和33℃的相变微胶囊乳液与粘胶纤维纺丝原液进行混合,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备出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粘胶纤维。其次,采用环锭纺工艺将其与本质阻燃纤维(包括腈氯纶、芳纶1313和阻燃粘胶纤维)进行混纺,通过优化混纺比例制得具有阻燃特性的可调温纱线。最后,将阻燃可调温纱线与导电锦纶纱线进行合股,制备出兼具阻燃、防静电的可调温智能纱线,并通过半自动织机织制出具有调温、阻燃及防静电功能的智能纺织品。对该智能纱线及其织物的表面形貌、调温性能、阻燃性能及防静电性能进行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将相变微胶囊-粘胶纤维与本质阻燃纤维通过环锭纺制备获得的混纺纤维具有明显的阻燃协同效应;相比于28℃相变阻燃纱线,将33℃相变阻燃纱线与锦纶导电纱线通过捻合获得的智能纱线在纺织品应用上具有更为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织物 相变微胶囊 粘胶纤维 智能调温纺织品 阻燃 防静电 智能纱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电脑横机述评
4
作者 孟海涛 孟禹辰 +1 位作者 崔金龙 夏宗琼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6,共9页
介绍2024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参展电脑横机的厂商和设备概况。概述参展电脑横机的最新技术特点,包括:全成形技术的发展、3D虚拟仿真、针织数字化共享工厂等。并分析最新机型情况:CX3-S系列全成形电脑横机及ADF530-32... 介绍2024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参展电脑横机的厂商和设备概况。概述参展电脑横机的最新技术特点,包括:全成形技术的发展、3D虚拟仿真、针织数字化共享工厂等。并分析最新机型情况:CX3-S系列全成形电脑横机及ADF530-32KiFLEX多功能电脑横机等。此次展览会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为企业创新产品研发和行业进步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览会 ITMA 纺织机械 电脑横机 全成形 3D虚拟仿真 针织数字化共享工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角蛋白凝胶对纺织退浆废水中浆料分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美慧 李博 +1 位作者 沈艳琴 武海良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52,共11页
为实现废弃角蛋白纤维资源的高值化循环利用,在采用“还原预处理-甲酸”溶解法获取角蛋白多肽并引入α-硫辛酸进行化学改性基础上,制备再生凝胶材料用于纺织退浆废水中浆料分子的吸附处理。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测试技... 为实现废弃角蛋白纤维资源的高值化循环利用,在采用“还原预处理-甲酸”溶解法获取角蛋白多肽并引入α-硫辛酸进行化学改性基础上,制备再生凝胶材料用于纺织退浆废水中浆料分子的吸附处理。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测试技术对角蛋白凝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针对聚乙烯醇(PVA)和淀粉2种浆料,探究凝胶对不同浆料分子的吸附规律及机制。结果表明:角蛋白凝胶具有均匀的三维孔隙结构,其化学组成和官能团结构与原纤维基本一致,且结晶程度较高;该凝胶对溶液体系中PVA分子的吸附量和去除率分别为16.278 mg/g和30.013%,对淀粉浆料则可达到133.234 mg/g和28.868%;此外,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显示,角蛋白凝胶对2种浆料的吸附规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中对PVA分子主要为物理吸附作用,而对淀粉则可能存在化学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凝胶 天然生物质 生物吸附剂 纺织退浆废水 染料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染整工艺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10
6
作者 任燕 习智华 +1 位作者 邢建伟 徐成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6-189,共4页
在全国深入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轻化工程专业通过研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需求特点,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通过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改革实验内容,完善考核制度,引入在线课程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措施对染整工艺实... 在全国深入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轻化工程专业通过研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需求特点,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通过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改革实验内容,完善考核制度,引入在线课程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措施对染整工艺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力求通过改革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满足行业需求、获得行业认可的工程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轻化工程 染整加工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摩擦纳米发电纺织品:材料、制造与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孙莹 史浩雨 +3 位作者 刘金霖 车秋凌 侯琳 樊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8,共14页
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大多为智能手表、手环等,具有刚性大、舒适性差和需要频繁充电的问题,难以满足人体工效学和服装舒适性的要求,无法长久穿戴实现全天候的监测。基于纺织品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extil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T-TE... 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大多为智能手表、手环等,具有刚性大、舒适性差和需要频繁充电的问题,难以满足人体工效学和服装舒适性的要求,无法长久穿戴实现全天候的监测。基于纺织品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extil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T-TENG)可集成到鞋服中作为柔性电源和自供电传感器使用,是一种理想的人体主动健康监测和执行的可穿戴器件。然而,目前报道的柔性可穿戴织物基器件大多需要经过封装处理后再集成到服装上,造成服装透气性下降。此外,目前的研究大多数处于实验室阶段,没有充分考虑T-TENG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耐久性、灵敏性和稳定性等性能。本文综述了T-TENG的基本工作模式、材料选择、制造方法、集成鞋服的方式及应用场景,重点讨论了纳米纤维膜和纺织复合材料的T-TENG、纤维/纱线基T-TENG和织物基T-TENG的制备方法,提出了未来舒适型T-TENG的研发与在服饰上的集成新策略,包括T-TENG的规模化制备、T-TENG与传统服饰的一体化集成、T-TENG的监测精度与舒适性的兼容以及T-TENG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纳米发电机 智能可穿戴设备 智能纺织品 主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相变调温纺织品研究现状
8
作者 蔡伟熠 王永臻 +3 位作者 程静 邹静 范伟强 刘儒淋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0-139,共10页
为推进复合相变调温纺织品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针对目前复合相变调温纺织品的研究现状,采用文献综述和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对相变材料的基本概念和调温机制进行阐述,然后重点综述复合相变调温纺织品在光热转换、红外伪装、热防护、抗... 为推进复合相变调温纺织品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针对目前复合相变调温纺织品的研究现状,采用文献综述和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对相变材料的基本概念和调温机制进行阐述,然后重点综述复合相变调温纺织品在光热转换、红外伪装、热防护、抗菌、热致变色及自愈合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复合相变调温纺织品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可在为复合相变调温纺织品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蓄热调温 复合相变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Y@Zr-MO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荧光传感检测Cr(Ⅵ)离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洋 刘洁 +3 位作者 秦颖彤 翟薇丽 王志刚 李庆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1,共6页
针对荧光MOFs传感检测印染废水中Cr(Ⅵ)离子精准性较低的问题,将荧光染料曙红Y(EY)原位内嵌到Zr-MOF中,设计了EY@Zr-MOF复合材料。研究发现,EY@Zr-MOF能够对Cr(Ⅵ)离子进行高选择性荧光猝灭传感,即使在目标分析物与其他单一或混合阴/阳... 针对荧光MOFs传感检测印染废水中Cr(Ⅵ)离子精准性较低的问题,将荧光染料曙红Y(EY)原位内嵌到Zr-MOF中,设计了EY@Zr-MOF复合材料。研究发现,EY@Zr-MOF能够对Cr(Ⅵ)离子进行高选择性荧光猝灭传感,即使在目标分析物与其他单一或混合阴/阳离子共存时,依然显示出高抗干扰检测能力。荧光演化研究发现,对Cr_(2)O_(7)^(2-)和CrO_(4)^(2-)离子的检出限(DL)值分别低至6.88μg/L和6.93μg/L,荧光猝灭常数(K_(SV))值分别高达1.55×10^(5) L/mol和1.05×10^(5) L/mol,并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实现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有机框架 后修饰 Cr(Ⅵ) 荧光传感检测 高灵敏性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废旧亚麻织物的超弹性气凝胶制备及其性能
10
作者 张文丽 刘鑫 +3 位作者 张俏俏 支超 李建伟 樊威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5,共9页
针对气凝胶材料制备成本高、强度低、韧性低和结构稳定性较弱的问题,对废旧麻织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将获取的亚麻纤维进行预处理后获得分散良好的纤维悬浮液,运用冷冻干燥、高温交联的研究方法制备纤维素气凝胶,并对其形貌、弹性和隔热性... 针对气凝胶材料制备成本高、强度低、韧性低和结构稳定性较弱的问题,对废旧麻织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将获取的亚麻纤维进行预处理后获得分散良好的纤维悬浮液,运用冷冻干燥、高温交联的研究方法制备纤维素气凝胶,并对其形貌、弹性和隔热性能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当悬浮液中纤维溶液质量分数为0.2%时,所制备的亚麻纤维素气凝胶质量轻且弹性好,密度仅为5.13 mg/cm^(3),在50%形变压力下循环压缩60次后,其仍可回复至初始形状。同时,亚麻纤维素气凝胶还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可在80℃的加热台上长久保持温度在53℃,导热率为(0.0382±0.0002)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纤维 气凝胶 冷冻干燥 超弹性 隔热 废旧亚麻织物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DM技术的蕾丝3D打印面料开发
11
作者 程燕婷 孟家光 +1 位作者 薛涛 刘晓巧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共4页
为了丰富3D打印面料的花型,增加目前市面上蕾丝面料的外观、风格及品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蕾丝3D打印面料的最佳打印参数为:分层厚度0.20 mm,打印速度90 mm/s,打印温度220℃。以柔性PLA为材料,采用FDM技术,在最佳打印参数下,对3ds ... 为了丰富3D打印面料的花型,增加目前市面上蕾丝面料的外观、风格及品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蕾丝3D打印面料的最佳打印参数为:分层厚度0.20 mm,打印速度90 mm/s,打印温度220℃。以柔性PLA为材料,采用FDM技术,在最佳打印参数下,对3ds Max软件中模拟的模型进行打印,开发出一款具有科技感和时尚感的蕾丝3D打印面料。对蕾丝3D打印面料的性能进行测试,得到蕾丝3D打印面料的横向拉伸强力为74 N,纵向拉伸强力为158 N;顶破强力为204 N;横向抗弯长度为30 mm,纵向抗弯长度为32 mm;透气率为3143 L/(m^(2)·s);透湿量为8251 g/[m^(2)·(24 h)]。该研究为3D打印面料的成形精度提升及蕾丝面料的花型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蕾丝 3D打印 FDM技术 面料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玻璃纤维纱团外观缺陷检测系统设计
12
作者 李吉国 景军锋 +2 位作者 程为 王永波 刘薇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3-251,共9页
为解决玻璃纤维(简称玻纤)纱团在生产或运输过程中出现缺陷人工检测效率低和漏检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玻纤纱团外观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将传统图像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相结合,首先使用传统方法预处理图像,减少玻纤纱团塑... 为解决玻璃纤维(简称玻纤)纱团在生产或运输过程中出现缺陷人工检测效率低和漏检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玻纤纱团外观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将传统图像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相结合,首先使用传统方法预处理图像,减少玻纤纱团塑料包装的反光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利用RGB与HSV色彩空间通道识别玻纤纱团型号标签;其次将疑似缺陷的玻纤纱团图像传入改进的MobileNetV2深度学习模型进行缺陷判定。最后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玻纤纱团外观缺陷检测软硬件系统,以西门子S7-200 PLC作为硬件控制器,完成玻纤纱团检测过程中的自动传送与分拣,基于模型在线服务(EAS)架构设计了功能齐全的软件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检测准确率为97%,玻纤纱团品种分类正确率达99%,相机采集和检测处理速度满足工业实际需求,能够有效代替人工并提高质检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玻璃纤维纱团 缺陷检测 图像处理 模型在线服务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氟拒水整理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13
作者 陈欣瑞 尚玉栋 +1 位作者 李明月 贺江平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89,共6页
针对含氟拒水剂的危害性问题,文章对国内外无氟拒水剂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传统含氟拒水剂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危害性并分析产生危害的原因,以及逐渐完善的禁用法规条例。对现有的无氟拒水产品进行分类,包... 针对含氟拒水剂的危害性问题,文章对国内外无氟拒水剂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传统含氟拒水剂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危害性并分析产生危害的原因,以及逐渐完善的禁用法规条例。对现有的无氟拒水产品进行分类,包括传统类拒水剂和新型改性类拒水剂,对制备各种无氟拒水剂的方法及特点进行综述,以及对无氟拒水剂在织物整理方向上进行总结与对未来无氟拒水剂更广泛应用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 无氟拒水剂 织物整理 应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原子掺杂对纤维素电子态的调控
14
作者 王恩奇 郭萌生 +3 位作者 胥茹柳 陈凤祺 樊威 苗亚萍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0,共8页
纤维素是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因其独特的生物相容性、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性而备受瞩目。为提高纤维素的电学性能,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探讨了氧原子掺杂对纤维素电学特性的调控规律。结果发现... 纤维素是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因其独特的生物相容性、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性而备受瞩目。为提高纤维素的电学性能,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探讨了氧原子掺杂对纤维素电学特性的调控规律。结果发现:纤维素是带隙为4.938 eV的绝缘体,当纤维素中的碳原子被氧原子替换后,其电学特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O_(2)原子替换C_(1)或C_(3)后体系带隙明显减小,呈半导体特征,替换原子与周围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改变,电子局域性增强;O_(2)原子替换C_(2)或C_(4)后体系价带向导带偏移,甚至超过费米能级,表现出半金属特征,而O_(2)原子替换C_(5)后体系仍然表现为绝缘体;当O_(2)原子替换碳的位置时,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强,易与周围的碳原子形成稳定的共价键,从而限制了电子的跃迁,导致体系的带隙明显减小,导电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第一性原理计算 氧原子掺杂 能带 态密度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改性的炭黑导电织物制备及其在人体运动监测中的应用
15
作者 董子靖 吴欣媛 +4 位作者 王瑞霞 赵华祥 钱利江 应城唯 孙润军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153,共8页
为改善炭黑(CB)导电层与织物基底的结合牢度和均匀性,提高炭黑导电织物作为传感器的灵敏度,采用浸渍法获得壳聚糖改性的炭黑导电纯棉针织物,通过改善碳系导电填充材料在织物上的均匀度,提高织物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度,从而开发一种可监测... 为改善炭黑(CB)导电层与织物基底的结合牢度和均匀性,提高炭黑导电织物作为传感器的灵敏度,采用浸渍法获得壳聚糖改性的炭黑导电纯棉针织物,通过改善碳系导电填充材料在织物上的均匀度,提高织物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度,从而开发一种可监测人体运动的柔性应变传感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其表面形貌和结构,采用ZH-T0型电阻测量模块结合织物强力机,测试样品拉伸应变灵敏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与未使用壳聚糖改性的炭黑导电织物相比,壳聚糖对于织物的改性处理可使炭黑更均匀地包覆在织物上,赋予纯棉针织物良好的传感性能;在60%的应变条件下,电阻变化率达到332.37%,灵敏度为5.5左右,相对于未改性样品的电阻变化率提高了183.3%,灵敏度提高了175%;改性后的样品在不同频率、拉伸百分比和1000次往复拉伸中其拉伸应变性能保持稳定,在宽温度范围内可稳定使用。壳聚糖修饰的炭黑导电织物可用于监测人身体多个部位的运动状态,并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 壳聚糖 导电织物 拉伸应变性能 人体运动监测 织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基光致变色水凝胶制备及织物应用性能
16
作者 张帆 毛钺程 +3 位作者 申路阳 蔡再生 徐群娜 马建中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4,共12页
以纤维素纳米晶(CN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羟基螺吡喃(SP-OH)为原料,在环氧氯丙烷(ECH)交联作用下,制备了纤维素基光致变色水凝胶(CPHs),以CPHs为光致变色材料和织物整理剂,采用常规浸轧整理制备了光致变色棉织物(CPHs-浸轧)。采用F... 以纤维素纳米晶(CN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羟基螺吡喃(SP-OH)为原料,在环氧氯丙烷(ECH)交联作用下,制备了纤维素基光致变色水凝胶(CPHs),以CPHs为光致变色材料和织物整理剂,采用常规浸轧整理制备了光致变色棉织物(CPHs-浸轧)。采用FTIR、SEM、EDS、UV-Vis吸收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ECH用量(以CMC、CNC及SP-OH总质量计,下同)对CPHs稳定性、光致变色响应性和CPHs-浸轧的表面水润湿性、色牢度和耐光疲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PHs具有三维网络多孔结构。由ECH用量为15%制备的CPHs(命名为CPHs-15)具有更优异的光致变色能力、干燥-溶胀循环能力和较好的透明度,且结构稳定、外观完整。CPHs-15经紫外光照射后吸光度明显上升,光响应性在被照射约120 s时达到最大值;后经可见光照射后,CPHs-15逐渐褪色,吸光度明显下降,光响应在约180 s时达到最小值。CPHs-15的48 h溶胀率为1410%,干燥-溶胀循环次数为8次。CPHs-15-浸轧在紫外光及可见光照射下具有快速的光致变色响应性,在2~3 min内实现快速着色褪色,其皂洗前后均可以保证10次以上可逆循环变色;CPHs-15-浸轧与棉织物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经紫外光照射变色后,水接触角为6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螺吡喃 光致变色 水凝胶 棉织物 纺织染整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聚乙二醇复合相变纤维的制备及其热性能
17
作者 廖昙倩 李文雅 +2 位作者 杨晓宇 赵静娜 张骁骅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6,共8页
为解决有机相变材料导热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差等问题,利用一维连续的宏观碳纳米管(CNT)纤维作为增强骨架,采用电化学析氢膨胀技术原位浸润聚乙二醇(PEG)制备了CNT/PEG复合相变纤维,并对其结构和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NT/... 为解决有机相变材料导热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差等问题,利用一维连续的宏观碳纳米管(CNT)纤维作为增强骨架,采用电化学析氢膨胀技术原位浸润聚乙二醇(PEG)制备了CNT/PEG复合相变纤维,并对其结构和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NT/PEG复合相变纤维表面光滑、结构均匀,PEG负载量达94%以上;CNT的网络结构还促进了不同分子质量PEG的协同结晶,复合相变纤维的相变温度可在9.2~24.7℃范围内进行调控,相变焓最高达168.2 J/g,在120次热循环后仍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得益于CNT出色的光吸收能力,复合相变纤维的光热转换效率达63.5%;复合相变纤维呈现出优异的力学和电学性能,断裂强度最高可达412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17.0%,电阻值稳定;使用高透明疏水性材料对复合相变纤维进行封装,解决了PEG在空气中的吸湿问题,且不影响复合相变纤维的光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调温纺织品 相变纤维 碳纳米管纤维 原位复合 相变储能 光热转换 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处理在锯齿加工细绒棉颜色分级中的应用
18
作者 郭嘉澍 董洁 +3 位作者 孙润军 魏亮 王德波 王琼琼 《中国棉花》 2025年第2期38-44,共7页
随着图像处理的迅猛发展,其已经成为纺织行业创新及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动力之一。在纺织行业,图像处理主要应用于纤维检测、布料检测、服装设计与制作等环节。这项技术可以通过图像采集与分析,实现自动化监控和质量控制,从而提高纺织品... 随着图像处理的迅猛发展,其已经成为纺织行业创新及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动力之一。在纺织行业,图像处理主要应用于纤维检测、布料检测、服装设计与制作等环节。这项技术可以通过图像采集与分析,实现自动化监控和质量控制,从而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传统的棉花颜色分级方法受多种因素限制,诸如人工检验的主观性以及HVI(大容量棉花纤维检测仪)方法的高成本和破坏性。针对这些不足,介绍了图像处理的原理和在棉花颜色分级方面的优势,综述了传统图像处理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在现有研究中的应用状况,探讨了各种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未来图像处理在棉花颜色分级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颜色分级 图像处理 深度学习 颜色检测 神经网络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素-聚乳酸/胶原蛋白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氨气检测性能
19
作者 时晓聪 陈莉 杜迅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3-150,共8页
为探索开发一种用于氨气检测的比色纳米纤维材料,以茜素为检测探针,聚乳酸(PLA)、胶原蛋白(Col)为基材,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茜素-PLA/Col纳米纤维膜。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接触... 为探索开发一种用于氨气检测的比色纳米纤维材料,以茜素为检测探针,聚乳酸(PLA)、胶原蛋白(Col)为基材,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茜素-PLA/Col纳米纤维膜。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接触角测量仪等,对探针的颜色变化和纳米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并对纳米纤维膜的热稳定性、亲水性、可降解性、氨气检测性能以及可重复性进行了探究,并应用于鱼体新鲜度检测。结果表明:茜素溶液在pH值大于或等于7时具有敏感变色性能;随着氨气浓度增加,纳米纤维膜的颜色由黄色变为粉红色,再变为紫红色,最终变为紫色;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疏水性、可降解性及可重复检测性,其可用于鱼体新鲜度的比色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检测 静电纺丝 茜素 聚乳酸 胶原蛋白 检测探针 纳米纤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色结构大肚纱的牵伸倍数与直径的关系分析
20
作者 廖静雯 郎凌鵾 李文雅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7,共6页
为了研究牵伸倍数和后罗拉运动对大肚纱大肚形态和拼色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纺纱过程中后罗拉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增加粗纱的数量,得到截面和轴向均具有双色效果的大肚纱;同时基于该大肚纱改变牵伸倍数,得到大肚纱直径数据,从而对数据进行分... 为了研究牵伸倍数和后罗拉运动对大肚纱大肚形态和拼色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纺纱过程中后罗拉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增加粗纱的数量,得到截面和轴向均具有双色效果的大肚纱;同时基于该大肚纱改变牵伸倍数,得到大肚纱直径数据,从而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牵伸倍数与大肚直径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工艺参数调控后罗拉的运动,可以成功纺制出双色结构大肚纱,且其牵伸倍数同大肚直径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实验所得函数关系式为:y=0.7693x^(-0.3864)。用所纺纱线织造的机织布表面呈现色彩变幻及凹凸不平的外观,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肚纱 颜色变化 牵伸倍数 喂入位置 花式纱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