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效处理对Mo掺杂TiC增强Incone1718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琳 李松洋 +4 位作者 王彦龙 刘广发 曹国鑫 段军阳 赵小花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1,共6页
对TiC增强Inconel718复合材料添加元素Mo,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并进行时效处理,分析时效处理对Mo掺杂TiC/Incone1718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物相构成、硬度、耐腐蚀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o的含量增加,TiC/Incone1718复合材料的... 对TiC增强Inconel718复合材料添加元素Mo,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并进行时效处理,分析时效处理对Mo掺杂TiC/Incone1718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物相构成、硬度、耐腐蚀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o的含量增加,TiC/Incone1718复合材料的组织中浅灰色条带变粗,TiC在Incone1718基体中的分布趋于分散,偏聚度下降,并被Mo包裹大量进入Incone1718基体界面处;经时效处理后,Mo掺杂TiC/Incone1718复合材料中各相的分布更加均匀,同时二次相MoC在晶界处析出,对复合材料有一定的强化作用。晶界处碳化物的析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微区内电偶效应的增加,导致复合材料耐腐蚀性的弱化,但是界面良好的结合阻止了氯化物的侵蚀,其钝化倾向降低了复合材料的阳极金属溶解,抵消析出相所导致的电偶效应,降低了材料的腐蚀速率。时效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内部缺陷减少,热稳定性提高,抗氧化性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Incone1718复合材料 Mo掺杂 微观组织 时效处理 耐腐蚀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涤纶/锦纶/氨纶改性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
2
作者 苏敏茹 匡新谋 +4 位作者 王亮 喻梦云 吴依然 孟飞洋 刘盛康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0,共5页
以回收涤纶/锦纶/氨纶为原料,进行团粒预处理后,得到预处理材料,再进行挤出、注塑等,制备了一种改性HDPE新型复合材料。研究了预处理材料含量对改性HDPE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及弯曲模量等力学性能的影响,... 以回收涤纶/锦纶/氨纶为原料,进行团粒预处理后,得到预处理材料,再进行挤出、注塑等,制备了一种改性HDPE新型复合材料。研究了预处理材料含量对改性HDPE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及弯曲模量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断面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预处理材料的含量为34%时,改性H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及断裂伸长率达到最佳,分别为22.23 MPa、23.727 kJ/m^(2)、13.43%;当预处理材料的含量为44%时,改性HDPE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达到最佳,分别为23.46、842.18 MPa;断面微观结构表明,当涤纶/锦纶/氨纶含量为34%时,预处理材料能够在HDPE基体中均匀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锦纶/氨纶 回收 加氢C9石油树脂 高密度聚乙烯 团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掺杂及热力加工对Cu-Y_(2)O_(3)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刘佳 牛嘉乐 +1 位作者 周雄飞 张弘博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4-119,130,共7页
利用机械合金化制备了掺杂Ti的Cu-1.0wt%Y_(2)O_(3)复合粉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了不同Ti含量(0.2wt%、0.4wt%、0.6wt%)的Cu-1.0wt%Y_(2)O_(3)复合材料。对烧结后的样品进行热力加工,工艺参数为800℃热轧10%,之后在800℃保温3... 利用机械合金化制备了掺杂Ti的Cu-1.0wt%Y_(2)O_(3)复合粉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了不同Ti含量(0.2wt%、0.4wt%、0.6wt%)的Cu-1.0wt%Y_(2)O_(3)复合材料。对烧结后的样品进行热力加工,工艺参数为800℃热轧10%,之后在800℃保温30 min后淬火,并冷轧50%,最后在450℃时效处理4 h。结果表明:Cu-1.0wt%Y_(2)O_(3)-xwt%Ti复合粉体经高能球磨后,树枝状铜粉转变为层片状铜粉,Y、Ti、O元素分布较均匀,且粉体粒度相较未掺杂Ti的更细小。随着Ti含量的增加,烧结态复合材料晶粒逐渐细化,显微硬度明显增加,导电率逐渐降低,Cu-1.0wt%Y_(2)O_(3)-0.6wt%Ti复合材料致密度、硬度及导电率分别为91.9%、93.7 HV及51.9%IACS。经热力加工后,复合材料导电率、硬度及致密度均有所提高,且复合材料断口出现大量韧窝,大尺寸韧窝里包裹着Y_(2)O_(3)颗粒,细小韧窝分布在复合材料基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Y_(2)O_(3)复合材料 放电等离子烧结 热力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工艺对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杨鹏飞 贺辛亥 +3 位作者 宋衍滟 魏宇博 程攀 周浩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100,共5页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刚性,但延展性差,纤维容易发生脆断;玻璃纤维延展性好,但强度相对较低,将碳纤维与玻璃纤维经过针刺工艺进行混杂,采用真空导入模塑成型工艺制备出多种混杂结构的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使用电子万能试...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刚性,但延展性差,纤维容易发生脆断;玻璃纤维延展性好,但强度相对较低,将碳纤维与玻璃纤维经过针刺工艺进行混杂,采用真空导入模塑成型工艺制备出多种混杂结构的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使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混杂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性能进行测试,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混杂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混杂处理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层间混杂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比传统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提升25.24%,最大破坏应变比传统碳纤维复合材料提升40.26%,在弯曲破坏测试中表现为假塑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结构预制体 混杂复合材料 真空导入成型工艺 力学性能 破坏模式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填料对环氧树脂阻燃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亮 姜凤阳 +6 位作者 思芳 李笑然 高灿 周尧 李泽将 王俊勃 刘江南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4-159,167,共7页
为了提升聚合物的阻燃性,以环氧树脂(EP)为基体,不同质量分数的陶瓷化阻燃剂(CFR)为填料,制备EP阻燃复合材料。利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和热重分析(TG)等方法研究了该阻燃复合材料的燃烧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CFR可提... 为了提升聚合物的阻燃性,以环氧树脂(EP)为基体,不同质量分数的陶瓷化阻燃剂(CFR)为填料,制备EP阻燃复合材料。利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和热重分析(TG)等方法研究了该阻燃复合材料的燃烧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CFR可提升EP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当CFR质量分数为35%时,EP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可达377.1℃,最大热分解温度可达435.8℃,复合材料的残炭率明显提高。添加CFR可改善复合材料的阻燃性,当CFR质量分数为55%时,UL94燃烧等级可达V-0级,其LOI可达29.5%。SEM结果表明,随着CFR质量分数的增加,乙撑双硬酰酯胺(EBS)对颗粒的分散作用更为明显,复合材料煅烧后所产生的炭层更连续致密,有效地隔绝了火焰和氧气。硅烷偶联剂(KH560)改性的陶瓷化阻燃剂与EP相容性较好,EP阻燃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和耐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 阻燃性 热稳定性 陶瓷化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预制体针刺技术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宇博 贺辛亥 +4 位作者 程攀 李彦璋 梁军浩 刘菲 王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19,共6页
预制体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骨架”,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而针刺工艺因其简单、快捷、低成本等优点逐渐成为制备预制体的主流技术。为了深入了解有关针刺技术、针刺预制体以及针刺复合材料的研究情况,介绍了针刺技术概况,论... 预制体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骨架”,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而针刺工艺因其简单、快捷、低成本等优点逐渐成为制备预制体的主流技术。为了深入了解有关针刺技术、针刺预制体以及针刺复合材料的研究情况,介绍了针刺技术概况,论述了针刺工艺参数、针刺预制体类型以及针刺复合材料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建模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基于此分析了针刺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预制体 针刺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树脂基烧蚀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军浩 王龙跃 +5 位作者 贺辛亥 郭金磊 张婷 李喜溢 马玉钦 田文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2,17,共7页
酚醛树脂基烧蚀材料作为航天、军工等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烧蚀材料之一,以优异的性能及低成本、制备周期短等优点备受关注。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为满足日益复杂化和严苛化的飞行器热防护需求,国内外均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重点从基体、填... 酚醛树脂基烧蚀材料作为航天、军工等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烧蚀材料之一,以优异的性能及低成本、制备周期短等优点备受关注。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为满足日益复杂化和严苛化的飞行器热防护需求,国内外均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重点从基体、填料、增强纤维3个方面对国内外酚醛树脂基烧蚀材料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酚醛树脂烧蚀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发展建议。指出应完善烧蚀材料烧蚀机理,探究不同组分多尺度协同改进及其结构一体化设计以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化材料制备工艺和改善材料的循环利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填料 改性 烧蚀性能 酚醛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掺杂对Ag/SnO_(2)电接触材料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刘松涛 孙仲明 +4 位作者 王俊勃 思芳 郑贤军 刘建江 方晨羽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7,共9页
为了系统讨论Cu掺杂对Ag/SnO_(2)电接触材料耐电弧烧蚀性能的影响,分别制备了Ag/SnO_(2)电接触材料和不同添加量Cu掺杂Ag/SnO_(2)电接触材料。利用XRD、TEM、SEM、EDS分别表征了SnO_(2)粉体和电弧烧蚀前后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物相结... 为了系统讨论Cu掺杂对Ag/SnO_(2)电接触材料耐电弧烧蚀性能的影响,分别制备了Ag/SnO_(2)电接触材料和不同添加量Cu掺杂Ag/SnO_(2)电接触材料。利用XRD、TEM、SEM、EDS分别表征了SnO_(2)粉体和电弧烧蚀前后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物相结构、微观组织和成分分布,并测试了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物理性能和耐电弧烧蚀性能,探讨了Cu掺杂影响Ag/SnO_(2)电接触材料性能的机制。结果表明:掺杂的Cu离子溶入SnO_(2)的晶体结构引起晶格畸变,抑制SnO_(2)晶粒生长,使其晶粒尺寸减小。随着Cu添加量的增加,Cu掺杂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硬度、电阻率及电弧烧蚀下的质量损失均先减小后增大,而密度先增大后减小;Cu/Sn物质的量之比为0.12的Cu掺杂Ag/SnO_(2)(Ag/0.12Cu-SnO_(2))电接触材料的电阻率、硬度、电弧烧蚀下的质量损失均最低,密度最大,相对于无掺杂的Ag/SnO_(2)电接触材料,其组织分布的均匀性明显改善,平均电阻率、平均硬度和电弧作用下的质量损失分别降低了13.33%、6.87%和59.40%,而平均密度提高了4.11%。适量添加Cu可以明显改善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耐电弧烧蚀性能,但过量添加反而会降低该性能。原因在于,Cu掺杂SnO_(2)晶粒尺寸减小,提高了其与Ag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强度以及二者之间的润湿性,抑制了SnO_(2)颗粒从Ag熔池中逸出并在电接触材料表面富集,从而提高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耐电弧烧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nO_(2)电接触材料 CU掺杂 晶体结构 形貌 耐电弧烧蚀性能 物理性能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组元触点材料及其电弧侵蚀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应 王军 +4 位作者 王俊 张文逸 李智国 张慧敏 李嘉文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83-3093,共11页
电触点材料广泛应用于电气开关、继电器、接触器以及断路器等各种低压开关器件中,其特性对整体电气系统的开关容量、可靠性、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传统Ag基触点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熔焊及耐电弧烧蚀性能,但仍然存在接触电... 电触点材料广泛应用于电气开关、继电器、接触器以及断路器等各种低压开关器件中,其特性对整体电气系统的开关容量、可靠性、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传统Ag基触点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熔焊及耐电弧烧蚀性能,但仍然存在接触电阻大、界面结合强度低、塑性差等缺陷,其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工作人员在传统Ag基触点材料的研究基础上报道了Ag-SnO_(2)-MeO、Ag-GNPs、Ag-MAX及Ag-RE等新型组元触点材料的研究工作。将从新型Ag基触点材料的发展背景出发,综述其组织与性能以及电弧侵蚀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总结新型Ag基触点材料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挑战,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银基触点 组织与性能 电弧侵蚀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废旧亚麻织物的超弹性气凝胶制备及其性能
10
作者 张文丽 刘鑫 +3 位作者 张俏俏 支超 李建伟 樊威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5,共9页
针对气凝胶材料制备成本高、强度低、韧性低和结构稳定性较弱的问题,对废旧麻织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将获取的亚麻纤维进行预处理后获得分散良好的纤维悬浮液,运用冷冻干燥、高温交联的研究方法制备纤维素气凝胶,并对其形貌、弹性和隔热性... 针对气凝胶材料制备成本高、强度低、韧性低和结构稳定性较弱的问题,对废旧麻织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将获取的亚麻纤维进行预处理后获得分散良好的纤维悬浮液,运用冷冻干燥、高温交联的研究方法制备纤维素气凝胶,并对其形貌、弹性和隔热性能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当悬浮液中纤维溶液质量分数为0.2%时,所制备的亚麻纤维素气凝胶质量轻且弹性好,密度仅为5.13 mg/cm^(3),在50%形变压力下循环压缩60次后,其仍可回复至初始形状。同时,亚麻纤维素气凝胶还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可在80℃的加热台上长久保持温度在53℃,导热率为(0.0382±0.0002)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纤维 气凝胶 冷冻干燥 超弹性 隔热 废旧亚麻织物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处理对CNTs/Mg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雅琪 宋宇 +1 位作者 王大耿 梁军浩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62-65,共4页
针对碳纳米管在镁合金基体中的团聚现象以及镁合金熔炼过程中易氧化等问题,开发了一套超声辅助真空熔炼装置,以实现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低成本一体化制备。结果表明,0.2wt%CNTs/Mg复合材料经过超声处理后,碳纳米管分散性得到提高... 针对碳纳米管在镁合金基体中的团聚现象以及镁合金熔炼过程中易氧化等问题,开发了一套超声辅助真空熔炼装置,以实现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低成本一体化制备。结果表明,0.2wt%CNTs/Mg复合材料经过超声处理后,碳纳米管分散性得到提高,团聚体尺寸明显减小,一部分碳纳米管分布在晶界处,另一部分碳纳米管分布在晶粒内。与未超声的复合材料相比,超声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其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11.6%、8.5%,断裂应变降低了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基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 超声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溶时间下Ti_(2)AlNb基合金组织转变机制及力学性能
12
作者 卢俊煌 姜凤阳 +4 位作者 思芳 杜予晅 王俊勃 刘江南 陈金坤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2,共6页
以锻造的Ti_(2)AlNb基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950℃下固溶时间(1.5~6 h)对该合金微观组织及室温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时间不会改变合金的物相组成,随着固溶时间的增加,等轴α_(2)/O相平均晶粒尺寸先增大后减小,且分布更加均... 以锻造的Ti_(2)AlNb基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950℃下固溶时间(1.5~6 h)对该合金微观组织及室温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时间不会改变合金的物相组成,随着固溶时间的增加,等轴α_(2)/O相平均晶粒尺寸先增大后减小,且分布更加均匀,Rim-O相的平均厚度呈递增趋势;在6 h的固溶处理下,等轴α_(2)/O相晶粒形状变得不规则,O相于B2晶粒中析出并发生粗化。随着固溶时间延长,合金力学性能整体呈下降趋势,当固溶时间为1.5 h时合金拥有最佳的室温力学性能,此时抗拉强度为896 MPa,屈服强度为795 MPa,断后伸长率为8.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2)AlNb 固溶处理 固溶时间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锑阻燃剂对聚氨酯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穆佳凡 姜凤阳 +4 位作者 思芳 杨敏鸽 王俊勃 吴灶生 林跃兴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1,共6页
为提升聚氨酯(PU)薄膜材料的阻燃性能,通过采用复配三氧化二锑(Sb2O_(3))和十溴二苯乙烷(DBDPE)组成的协效阻燃体系,制备出不同含量溴-锑复配的PU阻燃透湿薄膜,采用热重分析(TG)、垂直燃烧测试(UL94)分析PU阻燃透湿薄膜的阻燃性,通过接... 为提升聚氨酯(PU)薄膜材料的阻燃性能,通过采用复配三氧化二锑(Sb2O_(3))和十溴二苯乙烷(DBDPE)组成的协效阻燃体系,制备出不同含量溴-锑复配的PU阻燃透湿薄膜,采用热重分析(TG)、垂直燃烧测试(UL94)分析PU阻燃透湿薄膜的阻燃性,通过接触角、透湿率(WVT)研究其疏水性和透湿性,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微观结构,研究不同含量溴-锑复配阻燃剂对PU阻燃透湿薄膜的透湿性、疏水性,阻燃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溴-锑复配阻燃剂能有效提升PU阻燃透湿薄膜的阻燃性能;当复配阻燃剂含量为28%时,PU阻燃透湿薄膜接触角由112.99°增大到123.69°,提升了9.5%,疏水性增强;PU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Tonset)从235℃提升至271℃,残炭率(600℃)达到22.48%,提高了4.21个百分点,UL94垂直燃烧等级为V-0级;SEM形貌分析中,溴-锑复配阻燃剂含量的增加,其排列从疏松至紧密,阻燃空白区域减少,有利于提升PU阻燃透湿薄膜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薄膜 阻燃 透湿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钛织物制备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卢琳琳 刘晨曦 +1 位作者 曹航玮 徐洁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6,共4页
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在不同溅射气压下制备镀钛织物,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溅射气压对镀钛织物的薄膜相组成及显微形貌、表面润湿性、方块电阻、红外发射率和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溅射气压的增大,织物表面钛薄膜... 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在不同溅射气压下制备镀钛织物,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溅射气压对镀钛织物的薄膜相组成及显微形貌、表面润湿性、方块电阻、红外发射率和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溅射气压的增大,织物表面钛薄膜的结晶程度降低,显微形貌逐渐粗糙;镀钛织物呈现疏水性,且其水接触角逐渐增大;镀钛织物的方块电阻和红外发射率先降后升,电磁屏蔽效能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溅射气压为0.7 Pa时,镀钛织物的方块电阻为103Ω/cm^(2),红外发射率最低为0.105,电磁屏蔽效能最高,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镀钛织物 溅射气压 红外发射率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纳米纤维膜静电纺丝工艺调控分析
15
作者 朱志超 李阳 +3 位作者 谯云 余丹 罗明 陈东圳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96,共6页
基于先进的静电纺丝技术,旨在制备出高质量的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膜,并系统地探究了影响纺丝工艺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控PVDF质量分数(12%)、溶剂体系中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与丙酮的质量比例(5∶5)、供液流速(1mL/h)、外加电场强度... 基于先进的静电纺丝技术,旨在制备出高质量的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膜,并系统地探究了影响纺丝工艺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控PVDF质量分数(12%)、溶剂体系中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与丙酮的质量比例(5∶5)、供液流速(1mL/h)、外加电场强度(18kV),以及针尖至接收装置(转辊)的间距(15cm),以确立并验证最佳的纺丝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在上述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PVDF纳米纤维膜,展现出了优异的微观结构形态,且其β晶相含量高达83.1%,这一发现不仅验证了工艺参数优化的有效性,也为后续纳米材料在特定领域(如过滤、传感、能量存储等)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技术 聚偏氟乙烯 纳米纤维 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成分对高熵合金摩擦磨损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艾根根 姜凤阳 +3 位作者 思芳 刘江南 卫娜 王俊勃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共7页
高熵合金是拥有应用潜力的高性能结构材料,已经成为国内外材料科学前沿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尤其在工业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突破传统金属抗磨、润滑的性能极限。由于其各主元元素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熔炼成型后原子混乱程度提... 高熵合金是拥有应用潜力的高性能结构材料,已经成为国内外材料科学前沿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尤其在工业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突破传统金属抗磨、润滑的性能极限。由于其各主元元素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熔炼成型后原子混乱程度提升,组织结构不同,进而影响摩擦磨损性能。综述了高熵合金常用的成分对其微观结构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关注了耐磨性研究进展,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制备出性能优异的高熵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成分 微观结构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添加量对GCr15钢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楚玉敏 姜凤阳 +4 位作者 思芳 董利军 史迎建 刘江南 王俊勃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5,共5页
采用真空电弧炉重熔GCr15钢并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0.036%,0.070%,0.110%的铜元素,研究了铜添加量对显微组织、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元素的添加促进了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随着铜添加量增加,马氏体组织变多变细小,铜元... 采用真空电弧炉重熔GCr15钢并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0.036%,0.070%,0.110%的铜元素,研究了铜添加量对显微组织、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元素的添加促进了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随着铜添加量增加,马氏体组织变多变细小,铜元素偏聚程度增加,钢的硬度增大;铜添加量为0.036%时,自腐蚀电位最大,腐蚀倾向最小,点蚀坑最小;当铜添加量为0.110%时,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小,腐蚀速率最慢,点蚀面积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电弧熔炼 重熔 硬度 GCR15钢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薄锦纶面料疏水防油表面的构建与优化
18
作者 李泽将 姜凤阳 +6 位作者 思芳 吴灶生 田呈呈 林悦兴 周亮 周尧 王俊勃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1,共7页
为了提高低线密度锦纶面料疏水防油性能与服用性能,采用FA233疏水防油剂进行整理,同时加入异氰酸酯交联剂、聚乙烯蜡抗撕裂剂与氨基硅油柔顺剂,利用正交试验探究各成分对疏水防油性能的影响,以及复配整理后面料的力学性能与耐水洗性能... 为了提高低线密度锦纶面料疏水防油性能与服用性能,采用FA233疏水防油剂进行整理,同时加入异氰酸酯交联剂、聚乙烯蜡抗撕裂剂与氨基硅油柔顺剂,利用正交试验探究各成分对疏水防油性能的影响,以及复配整理后面料的力学性能与耐水洗性能。结果表明:各成分对疏水防油效果影响程度依次为:交联剂>抗撕裂剂>柔顺剂,复配整理后面料水接触角可达145.69°,油接触角可达116.79°,经过30次水洗后,水接触角仍能达到136.69°。与FA233疏水防油剂整理相比,复配整理织物经向撕裂强力提高了82.4%,纬向撕裂强力提高了81.6%,且手感更为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线密度 锦纶面料 疏水防油 耐水洗性 撕裂强力 手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添加Zr、Sc对AlFeSi合金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王豹 姜凤阳 +4 位作者 王俊勃 许鸿捷 思芳 杨敏鸽 刘江南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利用井式电阻炉制备不同Zr、Sc含量的AlFeSi合金,采用万能试验机、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微量稀土元素Zr、Sc对铸态AlFeSi合金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r、Sc复合添加且质量分数各为0.2wt%时,合金的抗拉强度、... 利用井式电阻炉制备不同Zr、Sc含量的AlFeSi合金,采用万能试验机、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微量稀土元素Zr、Sc对铸态AlFeSi合金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r、Sc复合添加且质量分数各为0.2wt%时,合金的抗拉强度、硬度以及晶粒被细化效果最佳,抗拉强度、硬度分别为171.55 MPa、75.58 HV,晶粒尺寸为45.78μm。添加微量元素的Sc、Zr可以产生初生的第二相Al_(3)(Sc,Zr)颗粒,在凝固的过程中充当异质形核核心,促使AlFeSi合金液体发生非均质形核,从而细化AlFeSi合金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添加 AlFeSi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Al_(3)(Sc Zr)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图像的机床主轴热误差预测
20
作者 朱玉桃 郑煜 +3 位作者 赵俊豪 穆龙涛 潘冠廷 王英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178,共7页
机床的热误差是影响机床精密加工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开发了一种基于热图像的主轴热误差预测模型,旨在为机床热误差补偿提供理论依据。首先,采用带有通道注意力(squeeze-andexcitation,SE)机制的大尺寸选择性核网络(large selective ker... 机床的热误差是影响机床精密加工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开发了一种基于热图像的主轴热误差预测模型,旨在为机床热误差补偿提供理论依据。首先,采用带有通道注意力(squeeze-andexcitation,SE)机制的大尺寸选择性核网络(large selective kernel network,LSKNet)神经网络,即SE-LSKNet来处理机床的热图像信息。与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型相比,该模型能够进行多尺度的特征捕捉,突出关键通道信息,显著提升模型的鲁棒性与预测精度。其次,基于VMC450机床主轴构建了模型,并采集了相应的热图像及误差数据用于模型的训练和验证,同时在不同工况下进行模型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决定系数R^(2)达到98.86%,在2000 r/min和4000 r/min工况下,主轴热伸长预测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4.32μm和4.49μm,这表明该模型能够为提高机床加工精度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轴热误差 加工精度 热图像 SE-LSKNet 预测模型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