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材料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 被引量:29
1
作者 杨通 范新会 王正品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4年第10期71-73,80,共4页
文章介绍了我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确立了以独立设课为特点,以基础技能素质训练-工程基础素质训练-工程综合素质训练为实验平台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讨论了实验课程结构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更新及实验课... 文章介绍了我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确立了以独立设课为特点,以基础技能素质训练-工程基础素质训练-工程综合素质训练为实验平台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讨论了实验课程结构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更新及实验课与理论课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体系 创新教育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p/ZL109铝基复合材料微弧氧化层的微观组织特征 被引量:17
2
作者 金玲 杨忠 +2 位作者 李高宏 马玉韩 李建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35,共5页
对ZL10 9合金和SiCp/ZL10 9复合材料表面进行微弧氧化 ,利用扫描电镜对微弧氧化层微观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 ,比较测试两种材料微弧氧化层的硬度。发现ZL10 9合金和SiCp/ZL10 9复合材料都可以进行表面微弧氧化 ,其微弧氧化层由两层结构组... 对ZL10 9合金和SiCp/ZL10 9复合材料表面进行微弧氧化 ,利用扫描电镜对微弧氧化层微观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 ,比较测试两种材料微弧氧化层的硬度。发现ZL10 9合金和SiCp/ZL10 9复合材料都可以进行表面微弧氧化 ,其微弧氧化层由两层结构组成 ,分别为疏松层和致密层。ZL10 9合金微弧氧化层主要由不同结构的Al2 O3 相组成 ,SiCp/ZL10 9复合材料微弧氧化层由Al2 O3 和MgAl13 O40 组成。对微弧氧化层形成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铝合金 铝基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硬度 SiCp/ZL10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N/Al原位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玉厚 李建平 +2 位作者 郭永春 李高宏 杨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共2页
通过热力学方法分析了 Al N生成反应进行的可能性 ,探讨了 Al N/ Al原位复合材料的金相组织 ,确定了增强相 Al N的存在及其尺寸大小。研究结果表明 :Al N增强相为纳米级尺寸 ,它均匀分布于共晶相中 ,基体α- Al相中没有Al N相。纳米增强... 通过热力学方法分析了 Al N生成反应进行的可能性 ,探讨了 Al N/ Al原位复合材料的金相组织 ,确定了增强相 Al N的存在及其尺寸大小。研究结果表明 :Al N增强相为纳米级尺寸 ,它均匀分布于共晶相中 ,基体α- Al相中没有Al N相。纳米增强相 Al N对复合材料有细化晶粒强化及弥散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Al原位复合材料 金相组织 纳米增强相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相Al_3Ti状态对Al_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赵玉厚 周敬恩 严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共6页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的 Al3Ti/ ZL10 1原位复合材料的最佳成分重量百分比为 :Mg0 .35 % ,Si7% ,Ti3.5 %。其制备工艺为在特定温度下 ,往 ZL 10 1基体材料中加入 Ti O2 发生直接反应 ,形成 Al3Ti/ ZL 10 1复合材料 ;在正确的制备工艺下 ,所...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的 Al3Ti/ ZL10 1原位复合材料的最佳成分重量百分比为 :Mg0 .35 % ,Si7% ,Ti3.5 %。其制备工艺为在特定温度下 ,往 ZL 10 1基体材料中加入 Ti O2 发生直接反应 ,形成 Al3Ti/ ZL 10 1复合材料 ;在正确的制备工艺下 ,所生成的增强相 Al3Ti的形态为杆状 ,平均尺寸 0 .5μm左右 ,均匀弥散地分布于α- Al晶粒内部。与基体ZL10 1相比 ,该 Al3Ti/ ZL10 1原位复合材料热处理后的室温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复合材料 增强相 力学性能 正交实验 ZL101陶瓷 铝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自生纳米Al_3Ti/LY12复合材料的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永春 李建平 +3 位作者 李高宏 董晟全 赵玉厚 杨忠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29,共2页
利用 Ti O2 颗粒与铝合金液原位反应制备了 Al3Ti/ L Y12复合材料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 ,测试了材料的室温拉伸强度、塑性与冲击韧度 ,并与 L Y12合金进行比较。发现 Ti O2 与 L Y12合金液反应后生成约 4 0 n... 利用 Ti O2 颗粒与铝合金液原位反应制备了 Al3Ti/ L Y12复合材料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 ,测试了材料的室温拉伸强度、塑性与冲击韧度 ,并与 L Y12合金进行比较。发现 Ti O2 与 L Y12合金液反应后生成约 4 0 nm的 Al3Ti颗粒 ,弥散分布在 L Y12基体合金中 ,Al3Ti/ L Y12界面良好结合 ,使复合材料的强度、塑性、冲击韧度均比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3Ti颗粒 原位铝基复合材料 界面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Al_3Ti粒子增强ZL101铝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9
6
作者 赵玉厚 严文 周敬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214-217,共4页
研究了采用直接反应法制备Al3Ti/ZL1 0 1原位复合材料的工艺 ,并对所制备材料的显微组织、相结构、力学性能及增强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原位复合材料中的增强体为Al3Ti,该增强体的尺寸约为 0 .5μm ,均匀分布于α(Al)基体中 ,... 研究了采用直接反应法制备Al3Ti/ZL1 0 1原位复合材料的工艺 ,并对所制备材料的显微组织、相结构、力学性能及增强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原位复合材料中的增强体为Al3Ti,该增强体的尺寸约为 0 .5μm ,均匀分布于α(Al)基体中 ,它可较大幅度地提高原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的铸造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玉厚 严文 +3 位作者 田龙 李建平 李高宏 杨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6,共4页
测试了Al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的流动性、线收缩率、热裂倾向及铸造应力,分析了影响铸造性能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Al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的热裂抗力较基体材料大、线收缩率较基体材料小、铸造应力略大于基体材料;在780℃以下,Al3Ti/... 测试了Al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的流动性、线收缩率、热裂倾向及铸造应力,分析了影响铸造性能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Al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的热裂抗力较基体材料大、线收缩率较基体材料小、铸造应力略大于基体材料;在780℃以下,Al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的流动性优于基体材料。对Al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采用同基体材料相同的铸造工艺即能满足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复合材料 流动性能 收缩率 铸造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中增强相Al_3Ti结构及强化机理 被引量:7
8
作者 赵玉厚 周敬恩 严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48,51,共3页
采用透射电镜对 Al3Ti/ ZL 10 1原位复合材料中亚微米增强相 Al3Ti的形貌、结构和分布进行了研究 ,测试了 Al3Ti/ ZL 10 1原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Al3Ti/ ZL 10 1原位复合材料中增强相 Al3Ti的尺寸为 0 .3~0 .5μm,该... 采用透射电镜对 Al3Ti/ ZL 10 1原位复合材料中亚微米增强相 Al3Ti的形貌、结构和分布进行了研究 ,测试了 Al3Ti/ ZL 10 1原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Al3Ti/ ZL 10 1原位复合材料中增强相 Al3Ti的尺寸为 0 .3~0 .5μm,该增强相与α- Al基体具有共格对应关系 ,它均匀分布于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 增强相 强化机理 透射分析 增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国产及准贝氏体铸钢链轨架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巨强 李高宏 詹海春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6-28,共3页
用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了进口、国产及准贝氏体铸钢链轨架材质的组织及力学性能。数据表明 ,准贝氏体铸钢链轨架具有高强、可焊、耐磨等特点 。
关键词 链轨架 铸钢 准贝氏体 采煤机 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强化Al_3Ti·AlN/ZL101原位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玉厚 周敬恩 严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15,共3页
用 OM及 TEM对 Al3Ti· Al N/ZL 10 1及 Al3Ti/ZL 10 1原位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 ,并测试了试验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综合分析微观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探讨了原位复合材料的增强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原位复合材料中由于 ... 用 OM及 TEM对 Al3Ti· Al N/ZL 10 1及 Al3Ti/ZL 10 1原位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 ,并测试了试验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综合分析微观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探讨了原位复合材料的增强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原位复合材料中由于 0 .5μm左右增强相的存在 ,使基体及共晶硅的晶粒明显细化 ;增强相均匀弥散地分布于α- Al晶粒内部 ,对α- Al有强烈的细化作用 ;复合增强体强化的原位复合材料 Al3Ti· Al N/ZL 10 1比单一增强体强化的原位复合材料Al3Ti/ZL 10 1及基体材料 ZL 10 1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复合材料 增强机制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w/BAS玻璃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
11
作者 杨觉明 包小平 +1 位作者 李建平 陈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21,共4页
研究了热压SiCw/BAS复合材料的六方 -单斜晶型转变、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中SiC晶须的存在阻碍单斜钡长石晶种促进六方 -单斜晶型转变 ;SiC晶须能显著改善BAS玻璃陶瓷基体的力学性能。增韧机制主要是裂纹偏转和晶须断... 研究了热压SiCw/BAS复合材料的六方 -单斜晶型转变、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中SiC晶须的存在阻碍单斜钡长石晶种促进六方 -单斜晶型转变 ;SiC晶须能显著改善BAS玻璃陶瓷基体的力学性能。增韧机制主要是裂纹偏转和晶须断裂 ,增强机制主要是载荷传递。另一方面 ,SiC晶须 /基体界面存在的玻璃相不利于晶须拔出和桥接增韧效应 ,玻璃相的高温软化降低复合材料的高温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陶瓷 钡长石 复合材料 增韧补强 显微结构 SiCw/BAS 晶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3加入量对SiCw/ZrO_2(Y_2O_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杨觉明 李建平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3-25,44,共4页
采用热压法制备出20Vol%SiC晶须增强的具有不同Y2O3含量的ZrO2基复合材料。试验结果表明,含有2mol%Y2O3的SiCw/ZrO2(Y2O3)大合材料在断裂过程中有29%的t-m相变增量,由于ZrO2相变与SiC晶须的共同补强增韧,能获得较佳的力学性... 采用热压法制备出20Vol%SiC晶须增强的具有不同Y2O3含量的ZrO2基复合材料。试验结果表明,含有2mol%Y2O3的SiCw/ZrO2(Y2O3)大合材料在断裂过程中有29%的t-m相变增量,由于ZrO2相变与SiC晶须的共同补强增韧,能获得较佳的力学性能(σf1330MPa,KIc15.8MPa·m1/2)。晶须增韧机制为晶须拨出,晶须桥接与裂纹偏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晶须 陶瓷 二氧化锆 力学性能 氧化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2%Ce合金化对铸造Al-Cu合金热裂倾向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江南 薛飞 董晟全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32-733,745,共3页
为了探索改善高强度铸造 Al- Cu合金抗热裂性能的途径 ,采用液淬的方法 ,通过测量热平衡曲线、溶质浓度分布及金相显微分析等手段 ,研究了 0 .2 % Ce对Al- 4.5 Cu和高强度铸造 Al- Cu- Mn- Ti合金的凝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Ce的... 为了探索改善高强度铸造 Al- Cu合金抗热裂性能的途径 ,采用液淬的方法 ,通过测量热平衡曲线、溶质浓度分布及金相显微分析等手段 ,研究了 0 .2 % Ce对Al- 4.5 Cu和高强度铸造 Al- Cu- Mn- Ti合金的凝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Ce的加入 ,改变了试验合金的凝固特性 ,并影响了合金的枝晶生长行为 ,其综合作用使合金组织明显细化和均匀化 ,且二次晶臂发达 ,对提高高强度铸造 Al- Cu合金抗热裂性能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裂 凝固过程 合金化 铸造 铝铜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钛喷丸强化层中的变形孪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建斌 马勤 +2 位作者 季根顺 周琦 王静宜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7-29,共3页
利用光学显微分析(OM)、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及透射电子显微分析(TEM)对喷丸强化工业纯钛表层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强化层组织中形成了高密度位错和大量变形孪晶。变形孪晶数量随层深的增加而减小,且其因多晶体晶粒之间的... 利用光学显微分析(OM)、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及透射电子显微分析(TEM)对喷丸强化工业纯钛表层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强化层组织中形成了高密度位错和大量变形孪晶。变形孪晶数量随层深的增加而减小,且其因多晶体晶粒之间的变形协调而通常被限制在一个晶粒内。变形孪晶在晶内的长大过程中,产生的强烈交互作用和在局部地点的断开造成了疲劳裂纹的早期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 喷丸强化 变形孪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贝氏体铸钢磨粒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程巨强 康沫狂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39,共3页
研究了铸造贝氏体钢的磨粒磨损性能。结果表明,该钢具有较高的耐磨性,经与高锰钢耐磨性对比试验。
关键词 贝氏体钢 铸钢 耐磨材料 磨粒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与国产高强度耐磨钢板的组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程巨强 严耀 +1 位作者 徐振华 康沫狂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7-39,共3页
观察了进口、国产高强度耐磨钢板的组织,测试了它们的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国产准贝氏体钢耐磨板具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耐磨性能超过进口耐磨钢板,能够替代进口板作为高强度耐磨板。
关键词 准贝氏体钢 耐磨板 组织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丸强化对纯钛马氏体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建斌 马勤 +2 位作者 季根顺 王翠霞 王静宜 《有色金属》 CSCD 2001年第3期40-43,共4页
对六方金属纯钛马氏体进行喷丸强化 ,观察强化层疲劳前后显微组织结构和残余应力的变化 ,测定强化层内的显微硬度。试验结果表明 :喷丸强化层组织中有高密度位错、变形孪晶和变形带产生 ,变形孪晶交织成栅栏结构 ;显微硬度显著提高 ;残... 对六方金属纯钛马氏体进行喷丸强化 ,观察强化层疲劳前后显微组织结构和残余应力的变化 ,测定强化层内的显微硬度。试验结果表明 :喷丸强化层组织中有高密度位错、变形孪晶和变形带产生 ,变形孪晶交织成栅栏结构 ;显微硬度显著提高 ;残余压应力在疲劳加载中部分松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 显微组织 变形带 显微硬度 残余应力 喷丸强化 工业纯钛 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贝氏体钢使用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程巨强 康沫狂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1-63,67,共4页
论述了准贝氏体钢及使用性能的几个问题 ,如力学性能、疲劳性能、焊接性能、渗碳性能、耐磨性能等。结果表明 ,准贝氏体钢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
关键词 准贝氏体钢 使用性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填充电极电解法处理含酚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爱华 张治宏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6-428,共3页
初步探讨了活性炭填充电极电解法处理苯酚废水的机理,对影响活性炭填充电极电解法处理苯酚废水去除率的各种要素,如反应时间、电流密度、原水浓度、pH值等进行了条件试验,得出了活性炭填充电极电解法去除苯酚静态试验的最佳试验条件。
关键词 含酚废水 活性炭填充电极电解法 静态试验 废水处理 去除率 反应时间 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贝氏体铸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巨强 章华 +1 位作者 康沫狂 秦熊浦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8,共2页
研究了新型准贝氏体铸钢的组织与性能。探讨了热处理及微合金化对准贝氏体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准贝氏体铸钢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等特点 。
关键词 准贝氏体铸钢 热处理 性能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