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水系无线监测网络的智能分簇算法研究
1
作者 华翔 梁洪涛 +4 位作者 董兆鑫 王昭 姚红娟 李宝华 姜冰清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55-2263,共9页
非规则网络的分簇划分会产生负载不均,导致出现"能量热区"现象。在复杂水系无线网络监测背景下,针对非规则网络分簇划分的拓扑结构不均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机理的智能分簇算法。建立了拓扑模型和能耗模型,设计了基于能耗... 非规则网络的分簇划分会产生负载不均,导致出现"能量热区"现象。在复杂水系无线网络监测背景下,针对非规则网络分簇划分的拓扑结构不均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机理的智能分簇算法。建立了拓扑模型和能耗模型,设计了基于能耗最小原则的遗传聚类策略。给出了P矩阵编码方式,避免了数据计算的平方递增;构造了自适应遗传算子和模糊修正算子,提高了搜索的有向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网络分簇、能耗负载、生存时间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规则网络 智能分簇 复杂水系 遗传算法 拓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动态感知的连通恢复方法研究
2
作者 华翔 李宝华 +2 位作者 姚红娟 王昭 左嘉娴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14-1525,共12页
集群通信网络具有拓扑时变,节点移动性强,链路状态不稳定等特点,难以维持稳定的拓扑结构。网络被分割为互不连通的子群体,为了解决不同群体间的通信问题,将协同中继节点引入,提出一种动态感知的连通恢复方法。搭建协同通信模型,推导出... 集群通信网络具有拓扑时变,节点移动性强,链路状态不稳定等特点,难以维持稳定的拓扑结构。网络被分割为互不连通的子群体,为了解决不同群体间的通信问题,将协同中继节点引入,提出一种动态感知的连通恢复方法。搭建协同通信模型,推导出链路质量指标的数学表达;设计多目标链路评价函数,通过多目标连通恢复算法实现最优的中继位置规划。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信道环境下,该算法能够在2个非连通群体间获得最优中继位置,恢复网络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时变 集群通信网络 协同中继 连通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催化的硅纳米线的可控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珊珊 殷淑静 +1 位作者 梁海锋 韩军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8-745,共8页
硅纳米线是新型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典型代表。利用阳极氧化铝薄膜为模版复制出具有有序纳米结构的金膜,在金的催化辅助下对单晶硅进行湿法刻蚀,得到尺寸、形状、分布可控的硅纳米线阵列,并对其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代... 硅纳米线是新型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典型代表。利用阳极氧化铝薄膜为模版复制出具有有序纳米结构的金膜,在金的催化辅助下对单晶硅进行湿法刻蚀,得到尺寸、形状、分布可控的硅纳米线阵列,并对其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代替银作为催化剂,可以有效地抑制二次刻蚀,金的化学性质相对于银更加稳定,克服了银膜在较高的温度或较长刻蚀时间下产生的结构性破坏,得到形貌规整、尺寸可控的硅纳米线阵列。对该阵列在400nm^1200nm波段的反射率、透过率进行了测试,并对比分析了金模板催化与传统方法机理的异同。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文中提出的金模板催化法制备的硅纳米线阵列尺寸及分布更加均匀可控,在宽光谱范围内的抗反射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材料 硅纳米线 阳极氧化铝薄膜 湿法刻蚀 催化 抗反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的无线融断网络路由算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华翔 姚红娟 +3 位作者 王海 王昭 张杰韬 舒力力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22-2033,共12页
无线融断网络具有长延时、高动态拓扑、链路不稳定等特点,伴随着网络联接缺乏源端到目的端的持续性,为解决网络通信困难的问题,将多头绒泡菌的智能性和自适应性引入,提出一种自适应的无线融断网络路由算法。搭建无线融断网络模型,推导... 无线融断网络具有长延时、高动态拓扑、链路不稳定等特点,伴随着网络联接缺乏源端到目的端的持续性,为解决网络通信困难的问题,将多头绒泡菌的智能性和自适应性引入,提出一种自适应的无线融断网络路由算法。搭建无线融断网络模型,推导出链路容量的数学表达;设计下一跳节点的选择策略和最佳路由选择策略,实现在融断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尽力投递。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在网络开销率较低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数据投递,且平均延迟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拓扑 无线融断网络 多头绒泡菌 尽力投递 路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定标的非均匀性校正改进算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成龙 王春阳 +1 位作者 谷健 赵新宇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8-507,共10页
红外辐射测量系统的成像性能以及测量精度受到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的严重影响,原始红外图像的非均匀性需通过后期图像处理算法进行校正。为进一步提高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非均匀性校正(NUC)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定标的非均匀性改进算... 红外辐射测量系统的成像性能以及测量精度受到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的严重影响,原始红外图像的非均匀性需通过后期图像处理算法进行校正。为进一步提高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非均匀性校正(NUC)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定标的非均匀性改进算法。该算法以单点定标和两点定标非均匀性校正方法为基础,既保留两点定标非均匀性校正方法增益校正系数的一致性优势,又结合了单点定标偏置校正系数的稳定性,使得改进算法具有更好的校正效果。为了验证该改进算法的校正效果,本文以640 pixel×512 pixel大小的制冷型中波红外探测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入瞳直径为25 mm的红外成像系统对提出的算法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1 ms积分时间下,单点定标方法、两点定标方法及改进算法校正后的图像非均匀性分别为1.7833%、0.2190%和0.1481%;2 ms积分时间下的非均匀性分别为1.8257%、2.2474%和1.6546%。改进算法整体上进一步降低了图像的非均匀性,校正效果更好、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焦平面阵列 红外探测器 单点定标 两点定标 非均匀性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孔两锥复杂型孔的电解加工旋转流场仿真及工艺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冯鑫 唐霖 +3 位作者 翟凯鸽 冀蕴 王朝 雷庆斌 《电加工与模具》 2019年第5期28-32,43,共6页
针对一孔两锥类复杂零件电解加工易短路、流纹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旋转流场电解加工方法,建立间隙流场模型,并对不同出液孔斜角的阴极在加工中的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表明:出液孔斜角45°的旋转流场可使加工间隙电解液分布更均... 针对一孔两锥类复杂零件电解加工易短路、流纹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旋转流场电解加工方法,建立间隙流场模型,并对不同出液孔斜角的阴极在加工中的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表明:出液孔斜角45°的旋转流场可使加工间隙电解液分布更均匀,极大地减少流场低速区。然后,在加工电压10 V、电解液入口压力1.6 MPa、电解液温度30℃、进给速度5 mm/min的条件下,采用优化后的阴极进行了一孔两锥电解加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间隙流场仿真能实现电解加工阴极结构优化,可有效缩短阴极研制周期,降低试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孔两锥 电解加工 旋转流场 工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