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0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孪生驱动的机电设备远程运维方法
1
作者 孙培禄 刘馨 +1 位作者 张耿 张映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31,共12页
针对机电设备制造商为远程客户提供维护/维修/大修和运营(MRO)服务时存在的高成本与低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数字孪生驱动的机电设备MRO远程运维方法。首先,从远程运维服务端和客户端开展分析,构建机电设备MRO数字孪生远程运维服务的数学... 针对机电设备制造商为远程客户提供维护/维修/大修和运营(MRO)服务时存在的高成本与低效率问题,提出了一种数字孪生驱动的机电设备MRO远程运维方法。首先,从远程运维服务端和客户端开展分析,构建机电设备MRO数字孪生远程运维服务的数学模型;其次,利用云端服务器实现本地客户端与异地服务端的虚实同步,从服务端视角搭建设备孪生机电模型,研究了远程运维异构数据融合问题,阐述了远程运维服务和设备故障智能诊断的实现过程;最后,以三轴数控加工设备为对象,部署数字孪生远程运维服务三层架构,对设备开展运行过程同步监控和主轴电机故障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异地服务端孪生模型实现了客户端设备的远程同步实时监控,能够对客户端设备进行远程数据采集和分析并做出故障智能诊断,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可为数字孪生驱动的远程运维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维护/维修/大修和运营 远程运维 机电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调分析法在机电产品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2
作者 牟黎明 张英芝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1,共6页
为全面综合评价机电产品质量,提高评价结果准确性,在分析机电产品质量影响因素基础上,构建产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妥协原理,采用协调分析法建立综合考虑各评价指标优缺点的机电产品质量评价模型;并结... 为全面综合评价机电产品质量,提高评价结果准确性,在分析机电产品质量影响因素基础上,构建产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妥协原理,采用协调分析法建立综合考虑各评价指标优缺点的机电产品质量评价模型;并结合产品质量评价决策流程,输出评价结果,进而为企业制定产品采购方案提供参考;最后以某数控系统生产厂家采购编码器产品为例进行应用说明。结果表明:综合考虑产品质量优缺点的评价模型简单、操作方便,评价结果客观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评价 模糊-熵权法 协调分析法 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U-GPU的超音速流场N-S方程数值模拟
3
作者 卢志伟 张皓茹 +3 位作者 刘锡尧 王亚东 张卓凯 张君安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42-1950,共9页
为深入分析超音速流场的特性并提高数值计算效率,设计了一种高效的加速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CPU-GPU)异构并行模式,通过异步流方式实现数据传输及处理,显著加速了超音速流场数值模拟的计算过程。结果表明:GPU并... 为深入分析超音速流场的特性并提高数值计算效率,设计了一种高效的加速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CPU-GPU)异构并行模式,通过异步流方式实现数据传输及处理,显著加速了超音速流场数值模拟的计算过程。结果表明:GPU并行计算速度明显高于CPU串行计算速度,其加速比随流场网格规模的增大而明显提高。GPU并行计算可以有效提高超音速流场的计算速度,为超音速飞行器的设计、优化、性能评估及其研发提供一种强有力的并行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流场 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 异构计算 有限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涂层/织构/固体润滑剂协同的金属表面减摩耐磨结构与性能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锡尧 王叶 +4 位作者 秦乐佳 刘许亮 郭增飞 卢志伟 杨慷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37,共21页
在航空航天、高端机床及轨道交通等机械装备领域,金属零部件表面摩擦学性能研究主要集中在涂层、织构和固体润滑剂等方面。单一的摩擦结构已难以满足复杂工况下对摩擦磨损的需求,因此由涂层/织构/固体润滑剂组合构建的摩擦结构成为研究... 在航空航天、高端机床及轨道交通等机械装备领域,金属零部件表面摩擦学性能研究主要集中在涂层、织构和固体润滑剂等方面。单一的摩擦结构已难以满足复杂工况下对摩擦磨损的需求,因此由涂层/织构/固体润滑剂组合构建的摩擦结构成为研究重点。根据减摩耐磨结构形式不同,归纳总结了五类结构形式:基体混合润滑剂型、织构复合润滑剂型、涂层掺杂润滑剂型、织构复合涂层型和涂层织构润滑剂复合型,梳理了五类结构的设计及制备方法,同时探讨了各类结构在摩擦过程中的减摩耐磨机制,并对多种涂层在摩擦结构内发挥的保护作用、织构形状参数对摩擦结构减摩效果的影响规律、不同种类固体润滑剂间掺杂产生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此外,还阐述了各类摩擦结构润滑膜成形机制,归纳了各类摩擦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总结了涂层/织构/固体润滑剂在摩擦界面中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摩擦结构在多工况下的适应性等关键问题。最后,对开发新型环保可持续摩擦材料、智能润滑涂层及多功能一体界面结构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表面 涂层 织构 固体润滑剂 减摩耐磨 润滑膜 摩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制化机械产品设计中二次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展望
5
作者 付雷杰 王建伟 +3 位作者 白瑀 姚慧 左鹏军 曹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7-2653,共17页
设计周期是影响定制化机械产品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用二次开发技术是提高定制化产品开发效率的有效方法。为使二次开发技术更好地在定制化机械产品设计平台开发应用中高质量发展,在分析定制化产品生产发展历程与基于参数化设计的定制... 设计周期是影响定制化机械产品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用二次开发技术是提高定制化产品开发效率的有效方法。为使二次开发技术更好地在定制化机械产品设计平台开发应用中高质量发展,在分析定制化产品生产发展历程与基于参数化设计的定制化产品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二次开发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定制化机械产品设计中二次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人工智能、协同设计、云技术、数字孪生等技术,对未来二次开发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阐述国产化开发平台的重要性,为定制化机械产品设计中二次开发技术的应用与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制化机械产品 二次开发 参数化设计 技术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氧化物Y_(2)O_(3)增强Cu-Zn基自润滑材料的摩擦学行为研究
6
作者 张新运 耿楠 +4 位作者 赵迎香 杜姗 曹岩 孟军虎 郭俊德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3,共9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闪烧法制备了含稀土氧化物Y_(2)O_(3)和润滑相石墨的Cu-Zn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研究了稀土氧化物Y_(2)O_(3)和石墨对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3%石墨的Cu-Zn合金摩擦系数... 采用放电等离子闪烧法制备了含稀土氧化物Y_(2)O_(3)和润滑相石墨的Cu-Zn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研究了稀土氧化物Y_(2)O_(3)和石墨对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3%石墨的Cu-Zn合金摩擦系数比普通Cu-Zn合金降低63.6%;添加质量分数1%稀土氧化物Y_(2)O_(3)的复合材料综合性能呈现峰值效应,硬度提高41.5%,摩擦系数降低25%。稀土氧化物Y_(2)O_(3)在基体中产生弥散强化效应,细化晶粒,提高复合材料相对密度。摩擦过程中,润滑相富集在复合材料摩擦副表面,构成性能良好的润滑层,改善了Cu-Zn基滑动部件的摩擦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固体自润滑 稀土元素 摩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干法制备石墨烯负载二硫化钼及其润滑性能研究
7
作者 彭润玲 王威 +3 位作者 刘锦悦 高展 郭俊德 张耿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5-61,共7页
为了可控制备石墨烯(RGO)和二硫化钼(MoS_(2))的润滑油纳米添加剂,进一步提高其宽温域下的润滑性能,采用冷冻干燥法一步制备了石墨烯负载二硫化钼(RGO/MoS_(2))纳米颗粒,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观测其微观形貌和结构... 为了可控制备石墨烯(RGO)和二硫化钼(MoS_(2))的润滑油纳米添加剂,进一步提高其宽温域下的润滑性能,采用冷冻干燥法一步制备了石墨烯负载二硫化钼(RGO/MoS_(2))纳米颗粒,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观测其微观形貌和结构,通过正交实验探究工艺参数与RGO/MoS_(2)微观尺寸的关联性,研究了RGO/MoS_(2)在不同温度下的减摩抗磨性能。结果表明:冷冻干燥法制备的RGO/MoS_(2)纳米颗粒中MoS_(2)呈纳米花球状均匀吸附在RGO表面的缺陷位置,且薄片相互重叠,具有较优的分散稳定性。影响RGO/MoS_(2)中MoS_(2)片层厚度的因素排序为冻结方式>反应温度>反应时长>反应pH值,较优的制备方式为-20℃冻结、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长24 h、反应pH值为1。RGO/MoS_(2)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高温下具有比MoS_(2)单剂更好的减摩抗磨性能,添加1.5%(质量分数,下同)的RGO/MoS_(2)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后,在250℃高温工况下平均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分别仅为0.062 5和2.95×10^(-9)cm^(3)/(N·m),相比MoS_(2)单剂分别降低54.3%和7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干燥 石墨烯 二硫化钼 摩擦磨损 润滑油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拓扑修形人字齿轮系统非线性分岔特性分析
8
作者 董皓 毕越 +4 位作者 刘升升 吕鑫龙 韩灏 侯祥颖 靳广虎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7-804,849,850,共10页
针对人字齿轮系统运行中普遍存在的非线性振动与分岔问题,首先,笔者基于集中参数法,构建融合拓扑修形效应、时变啮合刚度与齿侧间隙影响的24自由度弯-扭-轴-摆耦合动力学模型;其次,基于势能法精确建立含拓扑修形的人字齿轮时变啮合刚度... 针对人字齿轮系统运行中普遍存在的非线性振动与分岔问题,首先,笔者基于集中参数法,构建融合拓扑修形效应、时变啮合刚度与齿侧间隙影响的24自由度弯-扭-轴-摆耦合动力学模型;其次,基于势能法精确建立含拓扑修形的人字齿轮时变啮合刚度模型,揭示修形对啮合刚度演化规律的深层机制;最后,采用龙格库塔法求解方程,结合分岔图、时域响应、频域特性、相平面轨迹及庞加莱截面,深入分析拓扑修形对系统分岔演化与混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拓扑修形后,系统振动与分岔特性的基本演化规律保持一致,局部分岔行为和振动响应得到有效改善;随着齿侧间隙增大,系统分岔特性呈现单周期、倍周期至混沌的演变趋势,在拓扑修形作用下,部分混沌解转变为周期解,整体混沌区域明显减少。理论结果与试验数据一致性较好,研究成果为高性能人字齿轮系统的动力学优化与振动控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齿 拓扑修形 时变啮合刚度 非线性 分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密封热变形仿真及其对润滑性能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尚雪梅 冯湛航 +3 位作者 张可飞 王晓鹏 曾群锋 贾谦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4-1033,共10页
为了解决机械密封在高温、高压、高速等极端工况下的安全性问题,针对工作在高温环境下的涡轮泵螺旋槽机械密封变形的量化及其影响问题,开展了热变形方面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涡轮泵机械密封的结构和使用工况;然后,建立了润滑性能分析模型... 为了解决机械密封在高温、高压、高速等极端工况下的安全性问题,针对工作在高温环境下的涡轮泵螺旋槽机械密封变形的量化及其影响问题,开展了热变形方面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涡轮泵机械密封的结构和使用工况;然后,建立了润滑性能分析模型,并计算了机械密封在工作时动环和静环之间的液膜力;最后,使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获得了机械密封在高温和液膜力作用下的变形量,分析了变形对机械密封润滑性能的影响,并将理论数据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液膜力为2 kN时,得到了机械密封动环和静环的变形量,动环最大变形量为8.3μm,静环最大变形量为0.6μm;考虑变形后,机械密封的最小润滑膜厚h_(min)较不考虑变形时的膜厚h要小,而流量Q较不考虑变形时要大;理论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更加接近,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该研究结果可为高参数机械密封的相关设计及性能仿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泵 非接触式机械密封 螺旋槽机械密封 SolidWorks实体建模 液膜力计算 开启力 泄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轴连杆颈圆柱度误差评定算法研究
10
作者 王亚晓 李嘉薇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9-135,共7页
针对曲轴综合测量机在测量过程中噪声和灰尘干扰,使用高斯滤波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并通过三次样条插值方法解决因油孔导致的数据波动问题,从而提升圆柱度误差评定的精度。根据曲轴综合测量机的测量原理,构建曲轴连杆颈圆柱度误差评定的... 针对曲轴综合测量机在测量过程中噪声和灰尘干扰,使用高斯滤波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并通过三次样条插值方法解决因油孔导致的数据波动问题,从而提升圆柱度误差评定的精度。根据曲轴综合测量机的测量原理,构建曲轴连杆颈圆柱度误差评定的数学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对最小区域圆柱度误差进行计算。通过对比不同选择算子、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下基于最小区域法的圆柱度误差评定结果,确定最佳的操作算子选择方案,实现曲轴连杆颈圆柱度误差的高精度评定。以某型号发动机曲轴为例,通过与ADCOLE公司的曲轴综合测量机圆柱度误差评定结果进行对比,评定偏差在1.5μm以内,验证基于遗传算法的曲轴连杆颈圆柱度误差评定算法在理论上的正确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轴 连杆颈 圆柱度误差 最小区域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开线测量过程中的扫描式测头动态响应
11
作者 卢春霞 姜彬 赵威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0-153,共4页
随着齿轮测量中心测量速度的增大,测头的动态响应特性成为影响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本文设计齿轮测量中心的多种测头接口,并基于三种不同的扫描式测头进行渐开线样板测量实验,对齿轮测量中心的联动误差、测头响应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随着齿轮测量中心测量速度的增大,测头的动态响应特性成为影响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本文设计齿轮测量中心的多种测头接口,并基于三种不同的扫描式测头进行渐开线样板测量实验,对齿轮测量中心的联动误差、测头响应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测头的动态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测量中心 测量误差 扫描式测头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超高速破片速度衰减系数的修正
12
作者 陈桦 毛环鑫 胡杰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共7页
针对长径比为1.08的超高速标准型破片在5.24~8.03 Ma速度下高速飞行时其速度衰减系数的计算,提出了一种修正方法;通过Fluent数值仿真模拟破片飞行实况,得到了其迎风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区间;计算出破片的速度衰减系数取值为[0.00906021-0.0... 针对长径比为1.08的超高速标准型破片在5.24~8.03 Ma速度下高速飞行时其速度衰减系数的计算,提出了一种修正方法;通过Fluent数值仿真模拟破片飞行实况,得到了其迎风面积随时间的变化区间;计算出破片的速度衰减系数取值为[0.00906021-0.0095498];结果表明:相比较传统的柯西定律取值方法得到的误差范围0.3%~2.4%,修正后的误差范围达到了0.004%~0.037%,并通过与实验验证的对比,这种取值方法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衰减系数,可用于衰减系数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破片 迎风面积 衰减系数 FLU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动对无返回力矩钟表机构延迟解锁时间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银环 肖秦琨 +2 位作者 刘星 侯学礼 薛静云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7,共9页
为研究弹丸章动对引信无返回力矩钟表机构延迟解锁时间的影响,依据多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弹丸章动运动下无返回力矩钟表机构延迟解锁时间的数学模型。采用ADAMS虚拟样机技术并设置驱动、摩擦等参数对延迟解锁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 为研究弹丸章动对引信无返回力矩钟表机构延迟解锁时间的影响,依据多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弹丸章动运动下无返回力矩钟表机构延迟解锁时间的数学模型。采用ADAMS虚拟样机技术并设置驱动、摩擦等参数对延迟解锁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无返回力矩钟表机构延迟解锁时间的数学模型准确性较高;弹丸最大章动角出现在炮口处,当炮口速度为358 m/s,最大章动角为0.153 rad;章动角与延迟解锁时间呈反比关系。该研究方法可为引信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对缩短生产周期、调试模型参数、降低研制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引信 无返回力矩钟表机构 章动 多刚体动力学 虚拟样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和支持向量机的插齿刀磨削砂轮状态监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路晨辉 刘海涛 王建华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512,共8页
磨削加工对现代智能制造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砂轮的磨损直接影响到被加工工件表面质量,而主要依靠经验判断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和成本昂贵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声发射和支持向量机的插刀磨砂轮钝化状态监测方法,首先分析了不同砂... 磨削加工对现代智能制造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砂轮的磨损直接影响到被加工工件表面质量,而主要依靠经验判断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和成本昂贵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声发射和支持向量机的插刀磨砂轮钝化状态监测方法,首先分析了不同砂轮磨损状态下的声发射信号,声发射信号时域均方根曲线和砂轮钝化能量的理论曲线划分砂轮钝化状态节点,对磨削插齿刀过程产生的时变非稳定声发射信号进行滤波去噪,避免实验条件对声发射信号的影响。利用小波包分解提取声发射信号各频段有效特征,并对有效特征的选择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选择对多频段小波包能量系数和时域特征进行拼接特征融合,建立在小样本性能较优的多分类模型支持向量机。最终,砂轮钝化状态识别准确率可达91%,能够满足实际加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过程监测 支持向量机 砂轮状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6R机械臂时间最优轨迹规划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迈新 闫莉 李雨菲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2,共7页
为了提高机械臂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提出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的时间最优5次B样条插值轨迹优化算法。以UR10机械臂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5次B样条曲线对给定的轨迹点进行插值;其次,针对传统PSO算法存在... 为了提高机械臂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提出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的时间最优5次B样条插值轨迹优化算法。以UR10机械臂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5次B样条曲线对给定的轨迹点进行插值;其次,针对传统PSO算法存在求解精度低、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调整算法中的惯性权重和认知因子,使其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而动态改变数值大小,进而提高算法前期全局搜索能力和后期局部搜索能力;最后,通过3种测试函数测试和仿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PSO算法的求解精度提升,可以有效提高机械臂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5次B样条曲线 粒子群算法 时间最优轨迹规划 全局搜索能力 局部搜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针式轮廓仪传感器非线性误差的补偿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嵌波 赫东锋 卢珺琪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59,共7页
触针式轮廓仪测量时传感器中杠杆转动所带来的非线性误差是影响其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的非线性误差补偿方法多采用多项式进行拟合和补偿,随着触针式轮廓仪测量范围的增大,多项式误差补偿方法存在较大的残余误差,为此提出一种... 触针式轮廓仪测量时传感器中杠杆转动所带来的非线性误差是影响其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的非线性误差补偿方法多采用多项式进行拟合和补偿,随着触针式轮廓仪测量范围的增大,多项式误差补偿方法存在较大的残余误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非多项式的触针式轮廓仪误差补偿方法。首先,建立触针式轮廓仪传感器的非多项式误差模型;然后,以标准球作为标准器,结合Pratt圆拟合最小二乘法以及Levenberg-Marquardt寻优算法,实现模型参数的标定;最后,利用标定获得的参数对触针式轮廓仪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进行补偿。对半径为4.7625 mm钢球的轮廓度测量数据误差进行补偿,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非多项式误差模型能比传统多项式模型更有效地减小触针式轮廓仪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另外,通过不同半径标准球的标定和补偿试验表明,采用同一标准球获得的标定参数可以应用于不同曲率半径曲线测量时的非线性误差补偿,证明了该补偿方法可以用于复杂轮廓测量时传感器非线性误差的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轮廓仪 传感器 非线性误差 误差补偿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带磨削钛合金表面粗糙度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乔虎 伍娅 曹岩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2-166,共5页
以TC4钛合金为研究对象,建立砂带磨削钛合金表面粗糙度理论预测模型,分析磨削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首先设计与搭建了能够在恒定压力和恒定线速度下进行磨削实验的工作台;在该实验台上进行正交实验,利用实验结果进... 以TC4钛合金为研究对象,建立砂带磨削钛合金表面粗糙度理论预测模型,分析磨削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首先设计与搭建了能够在恒定压力和恒定线速度下进行磨削实验的工作台;在该实验台上进行正交实验,利用实验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而建立表面粗糙度理论预测模型;对该回归方程与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并利用随机实验验证其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由正交试验与预测模型分析,表面粗糙度受磨料粒度的影响最大,磨削压力次之,砂带线速度影响最小,随机验证实验的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砂带磨削 表面粗糙度 回归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件铣削稳定性分析与颤振抑制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志民 闫正虎 +5 位作者 解丽静 刘岩松 杨轶程 杨奥科 吴思远 王程霖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共12页
时变动态特性是薄壁件铣削颤振预测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围绕薄壁件时变动态特性的计算方法进行文献综述,分析不同计算方法的特点,探讨该方向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装夹布局及装夹力优化对薄壁件动态特性的影响。阐述颤振在线监测技术的... 时变动态特性是薄壁件铣削颤振预测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围绕薄壁件时变动态特性的计算方法进行文献综述,分析不同计算方法的特点,探讨该方向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装夹布局及装夹力优化对薄壁件动态特性的影响。阐述颤振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从信号采集和预处理、特征提取及多特征模型构建等3个方面进行文献分析。总结薄壁件被动、半主动及主动抑振技术的研究现状,阐述当前薄壁件铣削过程中的主要抑振手段。对薄壁件铣削稳定性分析与颤振抑制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件 时变特性 装夹布局 在线监测 振动抑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灰阶X射线底片自适应HSV增强算法研究
19
作者 李亮亮 王鹏 +3 位作者 任佳 吕志刚 骆成 李晓艳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7-1246,共10页
针对现有高灰阶图像增强算法鲁棒性欠佳,自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自适应增强处理高位图像的增强算法。首先,为了补偿原始底片亮暗不明的现象,设计了基于灰度先验的自适应校正算法;其次,提出一种新的高位HSV伪彩色增强算法;另... 针对现有高灰阶图像增强算法鲁棒性欠佳,自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自适应增强处理高位图像的增强算法。首先,为了补偿原始底片亮暗不明的现象,设计了基于灰度先验的自适应校正算法;其次,提出一种新的高位HSV伪彩色增强算法;另外,为了保证增强后图像的均衡性,提出了基于明度通道的自适应均衡处理算法;最后,在工业焊接制造领域产生的12位X射线底片图像上进行了增强效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不显著增加算法复杂度的前提下,在多种不同测试样本上均能得到最佳的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图像增强 高灰阶 X射线焊缝缺陷 灰度先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时间四旋翼无人机输入饱和鲁棒轨迹跟踪控制
20
作者 赵灵远 阎坤 +2 位作者 马天力 陈超波 高嵩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5-304,共10页
考虑到四旋翼无人机在飞行中因输入饱和、外部干扰、自身参数不确定性和系统的未建模动态等引起的轨迹跟踪误差较大或难以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时间输入饱和鲁棒轨迹跟踪控制方法。针对外部干扰,采用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对其进行实... 考虑到四旋翼无人机在飞行中因输入饱和、外部干扰、自身参数不确定性和系统的未建模动态等引起的轨迹跟踪误差较大或难以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时间输入饱和鲁棒轨迹跟踪控制方法。针对外部干扰,采用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对其进行实时估计;针对系统自身参数不确定性,采用神经网络对其进行逼近处理;针对系统中的输入饱和,采用辅助系统进行处理;在位姿控制回路基于反步法设计有限时间控制器对系统进行控制。根据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的所有误差信号有界且收敛。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算法能够保证四旋翼无人机在有限时间对轨迹的精确跟踪,并且具备较强的鲁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旋翼无人机 神经网络 有限时间 干扰观测器 输入饱和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