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度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产业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村璞 何静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2-57,共6页
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影响分歧入手,提出了适度金融发展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使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模型,从金融发展的结构和金融深度这两个方面,研究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我国2003-2016年的季度行业数据分析发现:金融发展... 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影响分歧入手,提出了适度金融发展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使用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模型,从金融发展的结构和金融深度这两个方面,研究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我国2003-2016年的季度行业数据分析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在门限值两侧存在明显差异,从而证明促进经济增长的适度金融发展是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融资约束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42
2
作者 庞加兰 张海鑫 王倩倩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135,共6页
文章将2011—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相匹配,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及系统GMM模型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 文章将2011—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相匹配,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及系统GMM模型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地减轻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二级指标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对于东中部地区的企业以及规模较小的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对其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全要素生产率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庞加兰 查雨城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66,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而数字普惠金融则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将数字普惠金融融入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推...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而数字普惠金融则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将数字普惠金融融入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论文利用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西藏自治区与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推动了新质生产力发展,在进行了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对新质生产力产生影响,同时市场化程度在数字普惠金融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此外,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新质生产力时存在自身双重门槛效应。论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数字普惠金融对新质生产力影响的内在机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路径选择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新质生产力 产业结构升级 市场化程度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分权能否促进区域创新?--来自中国30个省份的经验证据
4
作者 李沂 巩旭童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2,共8页
本文采用2003—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揭示了金融分权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分权能促进区域创新,但影响存在异质性,在开放度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影响更加显著;(2)金融分权可通过改善融资约束、强化地方竞争... 本文采用2003—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揭示了金融分权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分权能促进区域创新,但影响存在异质性,在开放度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影响更加显著;(2)金融分权可通过改善融资约束、强化地方竞争、增加研发投入来促进区域创新水平提升;(3)金融分权在合理阈值范围内能促进区域创新,超出阈值则会抑制创新;(4)金融分权在促进本区域创新的同时能带动其他地区创新水平提升。为此,可加快金融权力结构优化,防止过度金融分权,以实现区域创新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分权 区域创新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绿色形象的中介作用与价值认知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军伟 梁秋宸 刘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1,共9页
ESG信息披露是驱动企业绿色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由此,如何通过激发企业ESG信息披露动机促进其绿色创新绩效提升引起学界关注。基于动机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与环境心理学理论,构建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绿色形象、价值认知与绿色创新绩... ESG信息披露是驱动企业绿色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由此,如何通过激发企业ESG信息披露动机促进其绿色创新绩效提升引起学界关注。基于动机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与环境心理学理论,构建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绿色形象、价值认知与绿色创新绩效关系概念模型,以绿色形象为中介变量,以管理层价值认知为调节变量,探讨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通过对254份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ESG信息披露的利己性动机与利他性动机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形象在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与企业绿色创新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价值认知正向调节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与绿色创新绩效的关系。结论可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指导,为政府制定ESG信息披露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信息披露 企业绿色创新绩效 绿色形象 价值认知 动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信贷政策如何激发重污染企业“脱虚向实”——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6
作者 赵娜 袁梁 +1 位作者 龙汉 朱维维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62,共11页
基于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实践,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了其对重污染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尤其是对东部地区企业、营商环境好的地区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 基于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实践,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了其对重污染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尤其是对东部地区企业、营商环境好的地区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以及成熟企业。机制分析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加剧了企业的融资约束,但减弱了企业政策不确定性感知,提高了实体金融投资的相对报酬。此外,企业减少金融资产配置后,资本配置趋于向实,绿色信贷政策促进了企业实体投资、环保投资和技术创新投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政策 重污染企业 脱虚向实 双重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测算及其分担机制构建——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美月 李开宇 +2 位作者 唐倩倩 李彦 王垒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13-118,共6页
以西安市为例,分析了西安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建立了西安市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测算指标,提出了构建合理成本分担机制的观点和建议,以期对西部地区、全国有序推行以农民工市民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民工市民化 新型城镇化 成本测算 分担机制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税与环境保护税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曾先峰 张超 曾倩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9-157,共9页
资源税与环境保护税改革是中国推动经济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举措。本文构建了多部门动态CGE模型,模拟分析不同的资源税与环境保护税税率组合对中国宏观经济产出和废弃物排放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①单独征收资源税或者环境保护税将对宏... 资源税与环境保护税改革是中国推动经济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举措。本文构建了多部门动态CGE模型,模拟分析不同的资源税与环境保护税税率组合对中国宏观经济产出和废弃物排放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①单独征收资源税或者环境保护税将对宏观经济产出带来负向影响,但两种税均能抑制废弃物排放。②资源税主要通过抑制企业投资对宏观经济产出产生负向影响,而环境保护税主要通过抑制消费和企业投资影响产出。③与环境保护税相比,资源税对宏观经济产出具有更显著的负向影响;与资源税相比,环境保护税能更有效地抑制废弃物排放。④与单一政策相比,同时征收资源税和环境保护税对产出和废弃物排放的抑制作用更显著。⑤结合我国实际,在赋予产出损失更大权重的条件下,选择6%的资源税和4倍于基准水平(即大气污染物4.8元/污染当量,水污染物5.6元/污染当量)的环境保护税的税率组合,能实现对产出负向影响最小和最大程度实现抑制废弃物排放的政府最优目标。在征收资源税和环境保护税的同时,应实施减少企业负担的配套政策,以抵消环境保护政策对宏观经济产出的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税 环境保护税 最优税率 C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和失业的非线性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村璞 何静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50-153,共4页
文章使用非线性平滑转换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之间、产业结构和失业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产业结构升级的增长速度(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率增速)分别超过14.44%、83.26%时,... 文章使用非线性平滑转换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之间、产业结构和失业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产业结构升级的增长速度(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率增速)分别超过14.44%、83.26%时,两组关系表现出非线性特征。而且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之间更容易表现出非线性特征,产业结构升级达到了一定水平时才能降低失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失业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欣 刘明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46,共7页
本文基于1990—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GMM)对金融发展与二氧化碳(CO2)排放关系进行经验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人均CO2排放的整体影响并不显著,而这是不同发展特征的省市产生不同作用互相抵消的结果;经济发展水... 本文基于1990—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GMM)对金融发展与二氧化碳(CO2)排放关系进行经验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人均CO2排放的整体影响并不显著,而这是不同发展特征的省市产生不同作用互相抵消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开放度均会影响金融发展对CO2排放的作用,收入水平由低到中的提升会强化正向影响,达到高收入水平则会变为负向影响;随着经济开放度提升,金融发展会降低CO2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二氧化碳排放 经济开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的能源结构优化效应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庞加兰 王薇 袁翠翠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9-145,共17页
基于双碳目标的提出与国家金融学的理论背景,选取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数据,运用熵值法估算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能源结构优化指数,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于能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指标呈现波动式增长,能源... 基于双碳目标的提出与国家金融学的理论背景,选取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数据,运用熵值法估算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能源结构优化指数,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于能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指标呈现波动式增长,能源结构逐年优化;绿色金融发展通过融资规模的中介效应和技术进步的调节效应对能源结构优化产生正向影响,其中融资规模的中介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应完善绿色金融市场化体系建设、提升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加快技术进步以促进各地区能源结构优化,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能源结构优化 双碳目标 熵值法 国家金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应用如何影响企业创新?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娜 陈绍俭 李军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9,共12页
工业机器人应用的迅速发展给企业创新路径带来深刻变革。本文使用2007—2020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构建企业层面的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指数,着重研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可以显著... 工业机器人应用的迅速发展给企业创新路径带来深刻变革。本文使用2007—2020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构建企业层面的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指数,着重研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在更换核心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测度指标以及工具变量估计中,该效应依然稳健存在。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增加可获得的政府研发补贴、缓解市场融资约束的路径最终促进企业创新水平提升。异质性检验和调节效应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促进了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的创新水平提升;企业劳动力技能水平和数字化发展程度越高,以及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越高和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越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创新水平提升的促进效应越大。本文研究为推进以工业机器人应用引领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应用 企业创新 政府研发补贴 市场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文化遗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机制探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吕寒 朱婷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7-40,55,共5页
该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机制。与文化遗产无关和相关的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表明,成功申遗将通过直接需求效应和外部性效应两种机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证检验表明,申遗成功对地区经济... 该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机制。与文化遗产无关和相关的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表明,成功申遗将通过直接需求效应和外部性效应两种机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证检验表明,申遗成功对地区经济增长确实存在正的经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地区经济增长 一般均衡模型 贡献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周期研发、水平型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心阳 李沂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42,共12页
本文基于研发与创新形成的技术冲击对经济运行存在的确定性与随机性均衡增长路径,构建了种类扩张内生性增长模型,对我国研发、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研发投入、创新产品种类与产出增长率存在顺周... 本文基于研发与创新形成的技术冲击对经济运行存在的确定性与随机性均衡增长路径,构建了种类扩张内生性增长模型,对我国研发、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研发投入、创新产品种类与产出增长率存在顺周期变动关系;在均衡增长路径上,当研发与创新由市场供求和企业自发决定时,水平型创新将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但会加剧宏观经济的潜在波动性,而当研发与创新由外生性政策决定时,水平型创新能够显著增强经济内在稳定性,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有所降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已明显不足,需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阶段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形成完整的内需体系。在第一阶段,应充分运用政府政策干预优势,加快推动企业研发与创新进程,带动产出和消费增长率快速提升;在第二阶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企业自主实施研发与创新,将政府政策干预重点转向抑制创新市场波动性上,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周期研发 水平型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 种类扩张内生性增长模型 外生性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模式探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庞加兰 《金融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1-64,共4页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其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融资速度慢的问题也十分突出,金融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从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特殊性入手,深入剖析其融资的困境和原因,...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其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融资速度慢的问题也十分突出,金融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从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特殊性入手,深入剖析其融资的困境和原因,提出创新间接融资、拓宽直接融资、推进金融租赁以及加大政府扶持等方面,来缓解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支持 科技型小微企业 知识产权质押 集合债券 金融租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质生产力研究的前沿进展与热点演化
16
作者 王津津 任保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10,共6页
文章立足新质生产力的要素解构,利用CiteSpace对2023年9月至2025年5月的2775篇CSSCI论文展开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聚焦热点议题的新质生产力高水平研究成果相互支撑,沿着“零散涌现、快速攀升、波动深化”的脉络逐步演进。研究主体的媒... 文章立足新质生产力的要素解构,利用CiteSpace对2023年9月至2025年5月的2775篇CSSCI论文展开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聚焦热点议题的新质生产力高水平研究成果相互支撑,沿着“零散涌现、快速攀升、波动深化”的脉络逐步演进。研究主体的媒介作用与特色方向均已显现,“多元化、广辐射、可持续”的产学研创有待强化。高频关键词指明了“发展战略契合、良性关系建立、实践难点突破”的共同关切,显化为“学理规律深化、创新引擎形成、系统生态支撑”的聚类主题,蕴含着“强度趋于分化、短期持续关注、多重线索并进”的突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CITESPACE 文献计量 热点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开放背景下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与防范 被引量:10
17
作者 庞加兰 王倩倩 吴露露 《征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92,共9页
当前,维护中国金融稳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防范化解重大系统性金融风险。基于2010—2019年的季度数据,构建中国金融压力指数模型,采用客观赋值法CRITIC对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最后得到中国金融系统的综合压力指数。研究表明:中国金融压力... 当前,维护中国金融稳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防范化解重大系统性金融风险。基于2010—2019年的季度数据,构建中国金融压力指数模型,采用客观赋值法CRITIC对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最后得到中国金融系统的综合压力指数。研究表明:中国金融压力指数呈下降态势,银行业、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以及货币市场对金融压力指数的权重较高。因而,在金融开放背景下务必重点监管相关行业,精准施策,同时应当注重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开放 金融压力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杜颖 雷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7-172,共6页
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方法(GWR)研究中国各地级市在2001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排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变化,揭示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的空间差异性。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源消耗在各个城市对经济的促进... 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方法(GWR)研究中国各地级市在2001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排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变化,揭示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的空间差异性。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源消耗在各个城市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慢慢降低;污染排放在各个城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不断增大,特别是在2015年急剧增长,其中东北部地区影响较小,而南部地区的影响最大;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负影响力,其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小。因此,在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上,各地应因地制宜,寻找适合自身的绿色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差异 地理加权回归 能源消耗 污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风险防范下的房价上涨与流动性紧缩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红雨 李沂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0-147,共8页
基于2016~2018年统计数据,以金融风险防范为切入点,通过构建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房价上涨、泡沫形成与市场流动性紧缩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新一轮房价上涨具有明显泡沫化特征,已超越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家庭承受能力;在金融... 基于2016~2018年统计数据,以金融风险防范为切入点,通过构建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房价上涨、泡沫形成与市场流动性紧缩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新一轮房价上涨具有明显泡沫化特征,已超越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家庭承受能力;在金融风险防范背景下,地方政府化解债务风险、商业银行抑制不良贷款率上升是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在稳健货币政策基础上,房价上涨与泡沫形成会引发市场流动性紧缩,不利于宏观经济稳定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此外,房价下跌有可能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和地方政府债务本息偿还难度增加,并增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因而房价调控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我国在宏观调控中尽可能保持房价稳定,从根本上割断房价与市场流动性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实现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风险防范 房价泡沫 流动性紧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风险定价与利率冲击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印 钟军委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8-53,共6页
在移动网络、平台模式和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日渐发展成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并对传统金融业的利率体系产生很大影响。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金融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加之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催生了网络平台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的开放性... 在移动网络、平台模式和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日渐发展成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并对传统金融业的利率体系产生很大影响。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金融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加之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催生了网络平台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的开放性打破了商业银行在借贷中的单边风险定价优势地位,冲击了其以"利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由于成本效应、长尾效应、网络效应、平台效应和大数据效应,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利率形成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长尾效应 平台效应 大数据效应 资金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