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碳排放效率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1
作者 杨晓俊 韩江涛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2,共16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旅游业发展面临着碳排放效率低下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足的困境。文章以旅游热点城市西安市为例,依据2012—2022年旅游业发展数据及2022年实地调查问卷数据,对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效率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程... “双碳”目标背景下,旅游业发展面临着碳排放效率低下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足的困境。文章以旅游热点城市西安市为例,依据2012—2022年旅游业发展数据及2022年实地调查问卷数据,对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效率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并分析其障碍因素。结论表明:(1)2012—2022年,西安市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水平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程度呈现出“低水平慢增长“高速增长”和“波动下降”三阶段特征,其耦合协调程度呈现出“低水平平衡-快速增长-高水平波动”特征。(2)就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子而言,在旅游碳排放效率指标体系中,旅游资源投入和非期望产出的障碍度最高,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共享指标层和协调指标层对耦合协调度的障碍程度高于其他指标层。文章最后建议,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须从“吃住行游”4个方面,依托政府、开发商、游客三方主体,建立绿色环保的低碳旅游协同发展模式,提高旅游碳排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效率 旅游经济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UP效应的城市活力与建成环境的非线性关系——以西安市为例
2
作者 任嫄 段兆雯 +1 位作者 霍豫 李开宇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88,共17页
厘清微观尺度下建成环境对城市活力的影响机制,有助于精准引导存量更新背景下精细化城市规划的实施方向。基于多源数据,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融合机器学习算法和沙普利加性可解释方法(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从街道... 厘清微观尺度下建成环境对城市活力的影响机制,有助于精准引导存量更新背景下精细化城市规划的实施方向。基于多源数据,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融合机器学习算法和沙普利加性可解释方法(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从街道和街区两个层面,探究建成环境对城市活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西安市中心城区城市活力在街道与街区两个层面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相似,均呈现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活力梯度格局;活力热点分布在街道与街区层面略有差异,存在空间异质性。(2)在影响西安市中心城区城市活力的建成环境要素中,在街道层面,相对重要性最高的为全局整合度,在街区层面,相对重要性最高的为POI类别数。(3)西安市中心城区建成环境要素对城市活力存在非线性影响,在影响街道和街区活力的共同核心要素中,天空开敞度、地铁可达性在街道和街区层面阈值效应基本一致;POI类别数、容积率和绿视率在街道和街区层面的作用方式有差别。影响城市活力的建成环境要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街道层面,交互作用处于主导地位的为地铁可达性,街区层面为POI类别数。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规划建议,加强街道与街区协同发展,提高城市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城市活力 机器学习 阈值效应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93
3
作者 庞闻 马耀峰 唐仲霞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97-1101,1106,共5页
目的研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复杂系统论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对西安市2001—2009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情况做实证... 目的研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复杂系统论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对西安市2001—2009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情况做实证分析。结果西安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的交错攀升,耦合协调等级由2001年的勉强协调级增长到2009年的良好协调级,增长方式由旅游经济滞后型转变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型,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存在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正耦合关系。结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内容,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可以很好地分析二者之间耦合关系与协调发展的状态,是定量分析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都市型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传时 李世平 +2 位作者 李强 段兆雯 李开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0-514,共5页
目的探讨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完善都市旅游产品体系,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与空间结构,创新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与策略。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结果探讨都市型乡村旅游概念以及在面向都市旅游与都市休闲市场下都市型乡村旅游... 目的探讨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完善都市旅游产品体系,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与空间结构,创新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与策略。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结果探讨都市型乡村旅游概念以及在面向都市旅游与都市休闲市场下都市型乡村旅游的产品体系,以西安市为例,探讨西安市都市型乡村旅游发展及策略。结论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都市型乡村旅游是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市发展都市型乡村旅游需要坚持旅游景区、旅游产品的乡村性,发展具有乡村性特色的城郊乡村娱乐产品,构筑一体化城乡游憩空间中的乡土文化-娱乐休闲中心,以活化的乡土民俗文化打造乡土文化-娱乐休闲产品,以自然化环境与景观强化乡村意象,坚持"社区参与"与旅游产业链本地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型乡村旅游 旅游产品 空间结构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比较研究——以上海、西安为例 被引量:66
5
作者 庞闻 马耀峰 杨敏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1年第12期44-48,共5页
基于协同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构建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上海市和西安市2001-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不同类型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演变过程做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城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普... 基于协同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构建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上海市和西安市2001-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不同类型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演变过程做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城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普遍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耦合互动关系;(2)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反馈是决定二者耦合关系的直接原因,而城市产业结构、旅游资源、市场客源、城市化进程、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方面的差异则是形成耦合关系的深层次基础;(3)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能有效判断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与协调发展的状态,是研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测量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茜 王东红 李士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5-820,共6页
探讨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方法,并以西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运用非结构化和结构化方法设计调查问卷,运用SPSS软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剖析西安旅游形象。西安的旅游形象显著表现为文物历史古迹氛围,以兵马俑、城墙、大雁塔、华清池... 探讨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方法,并以西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运用非结构化和结构化方法设计调查问卷,运用SPSS软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剖析西安旅游形象。西安的旅游形象显著表现为文物历史古迹氛围,以兵马俑、城墙、大雁塔、华清池等为主要载体,总体上呈积极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环境、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宣传推介等方面对西安旅游形象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游客对旅游资源评价高于景区评价,表明西安的旅游资源虽具有较高知名度,但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和完整的旅游产业链,需要选择有效的营销策略提高西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景区和城市旅游发展要紧密关注旅游市场需求变化,创新旅游产品开发,塑造更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全新旅游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形象感知 结构法 非结构法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段兆雯 李开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3-447,共5页
在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分析以及专家访谈等基础上,建立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安城郊10区(县)乡村旅游发展为案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4年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测算和分析,揭示出推动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导... 在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分析以及专家访谈等基础上,建立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安城郊10区(县)乡村旅游发展为案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4年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测算和分析,揭示出推动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导动力因素。研究结论:1构建4个层面和20个指标的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运行评价体系;2推动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4个主导因素为供给动力因素、需求动力因素、资源动力因素和区位动力因素等;3提出了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动力系统 评价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景区旅游交通满意度研究——以西安三大景区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汪丽 曹小曙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5-669,共5页
旅游交通质量感知影响景区整体体验,满意度是衡量旅游景区交通质量感知最直接的反映。选取西安市三大不同区位的著名历史文化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西安城墙景区为研究案例,采集游客调查问卷数据,应用李克特5点量表、等... 旅游交通质量感知影响景区整体体验,满意度是衡量旅游景区交通质量感知最直接的反映。选取西安市三大不同区位的著名历史文化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西安城墙景区为研究案例,采集游客调查问卷数据,应用李克特5点量表、等权均值加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城市旅游景区旅游交通的满意度作出综合评价和对比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游客对三大景区的旅游交通满意度都达到满意程度,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西安城墙景区。满意度差异显著要素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交通便利性、景区道路的设计和护栏、警示牌等旅游交通安全设施4个方面。2景区旅游交通满意度的感知差异和变化规律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上非常明显,而在收入上的感知表现规律则不显著。3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游客侧重关注的旅游交通要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交通 游客满意度 历史文化景区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游记内容的西安旅游品牌个性历时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隋丽娜 郭凤杰 +1 位作者 程圩 吴筝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4-98,110,共6页
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携程和马蜂窝在2009—2019年的7815篇关于西安的网络游记进行文本分析,从游客感知角度识别西安旅游品牌个性,并以5年为界分析其历时性变化。对其旅游品牌个性和旅游要素进行相关性和对应分析,以此解释西安旅游品牌个性... 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携程和马蜂窝在2009—2019年的7815篇关于西安的网络游记进行文本分析,从游客感知角度识别西安旅游品牌个性,并以5年为界分析其历时性变化。对其旅游品牌个性和旅游要素进行相关性和对应分析,以此解释西安旅游品牌个性来源。研究发现:(1)游客对西安旅游品牌个性感知主要集中在“仁”“雅”“智”3个维度,但在不同阶段,游客感知到的品牌个性维度存在差异,表现为“仁”降“雅”“智”升,“智”“乐”词汇增加。(2)西安旅游品牌个性与旅游要素相关关系显著,游客对西安旅游品牌个性感知的变化主要集中于社会旅游资源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感知 品牌个性 历时性 旅游要素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旅游生态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静 郭佩云 汪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81,共11页
旅游生态效率提升有利于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文章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Super-SBM模型、GML指数和Tobit回归模型研究2013-2022年陕西省旅游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 旅游生态效率提升有利于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文章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Super-SBM模型、GML指数和Tobit回归模型研究2013-2022年陕西省旅游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2013-2019年陕西省的旅游生态效率整体持续增长;2019年后,受疫情影响,陕西省的旅游生态效率有所下降。分地区看,旅游生态效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关中平原区、陕南秦巴山区、陕北黄土高原区。(2)研究期间,陕西省各地级市的旅游生态效率GML指数呈上下波动态势,指数分解表明技术进步有利于旅游生态效率提升、技术效率提高阻碍旅游生态效率提升。(3)旅游经济规模扩大、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旅游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正向影响;技术创新水平提高对旅游生态效率提升具有负向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对旅游生态效率提升影响较弱。最后,结合陕西省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文章给出了提高旅游生态效率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效率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地理学视角下西安市星巴克消费空间符号表征解读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璐 杨晚月 +1 位作者 焦瑛 甘雅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9-588,共10页
饮食地理学是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文化转向的深入,其研究内容和范式中饮食空间象征意义和符号价值愈加凸显。星巴克作为典型的饮食消费空间,具有地方文化、情感体验和功能价值等符号表征意义。以西安市123家星巴克为研... 饮食地理学是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文化转向的深入,其研究内容和范式中饮食空间象征意义和符号价值愈加凸显。星巴克作为典型的饮食消费空间,具有地方文化、情感体验和功能价值等符号表征意义。以西安市123家星巴克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以及文本分析方法,对星巴克消费空间的宏观区位符号表征以及微观消费空间的符号内容、表征意义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宏观区位文化表征体现出3种特质,偏好城市活力地区是饮食符号传播逻辑与品牌理念影响的必然结果,不同的空间邻近性表征着异质的空间文化特质;微观符号消费空间的符号内容分为功能空间符号、品牌符号和“第三空间”符号3部分,是消费过程意义与身份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地理学 消费空间 影响因素 符号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旅游者感知形象差异分析——以西安为例 被引量:48
12
作者 程圩 郭昳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2-906,共5页
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旅游者感知形象分别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阐释了目的地形象。该文从目的地网络形象切入,以官网宣传照片代表投射形象,旅游者网络游记照片代表感知形象,旨在研究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的异同。运用内容分析法将照片分... 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旅游者感知形象分别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阐释了目的地形象。该文从目的地网络形象切入,以官网宣传照片代表投射形象,旅游者网络游记照片代表感知形象,旨在研究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的异同。运用内容分析法将照片分为13类,并根据聚合形象地图分析各类照片的相关性,借助SPSS19.0处理数据。从照片的内容属性、拍摄时间、以及所处区位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西安旅游目的地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地形象 感知形象 旅游摄影 西安
全文增补中
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韧性的时空耦合及影响因素
13
作者 孙鹏 戴鹏辉 +2 位作者 惠岩 张杰繁 职紫燕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2-785,共14页
探析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Super-SBM模型和熵权法分别测算黄河流域78个城市2010—2020年的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韧性水平,并利用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To... 探析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Super-SBM模型和熵权法分别测算黄河流域78个城市2010—2020年的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韧性水平,并利用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Tobit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10—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韧性均呈现出随时间演化而波动上升态势,但发展水平较低,两者在区域间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②研究期间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韧性耦合度与协调度均呈增长趋势,其中耦合度整体处于磨合阶段,协调度整体处于一般协调状态,从空间格局来看,呈现出“上游-中游-下游”阶梯式递增的特征;③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对耦合协调度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对耦合协调度抑制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效率 生态韧性 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 TOBIT回归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SA模型的秦巴山区NPP时空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娜芳 贡恩军 +3 位作者 白天豪 赵婷 白红英 王俊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9-1843,共15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碳封存能力和环境变化的直接指标,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且在不同地形上有分异性。然而,人类活动及地形对秦巴山区植被NPP变化的影响研究尚且不足。采用CAS...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碳封存能力和环境变化的直接指标,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且在不同地形上有分异性。然而,人类活动及地形对秦巴山区植被NPP变化的影响研究尚且不足。采用CASA模型,综合利用线性趋势分析、转移矩阵和残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秦巴山区2001—2022年长时序NPP时空动态和地形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NPP变化的相对贡献率,主要结论如下:①秦巴山区2001—2022年的NPP空间分布表现为中间高,四周低,均值为585.11g C/m^(2),并以4.30g C m^(-2)a^(-1)的速度增加。②林地有最高的年NPP均值,而退耕还林区域具有最高的NPP增长速率(8.17g C m^(-2)a^(-1)),表明退耕还林是秦巴山区NPP增长的有效措施;③NPP随海拔和坡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分异性。在海拔3400m以下,植被NPP随着高程的增加而增加,而当高程超过3400m时,植被NPP显著减少,坡度在10°—40°范围内植被NPP的多年均值和变化趋势较高;④秦巴山区NPP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对NPP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7.81%和62.19%,其中人类活动导致陇南等生态脆弱区NPP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过程的遥感模型(CASA模型) NPP 趋势分析 地形效应 土地利用变化 秦巴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题公园演艺项目对旅游者活动空间的影响——基于时空可达性的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赵莹 汪丽 +1 位作者 黄潇婷 塔娜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9-57,共9页
旅游者行为是旅游规划与产品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旅游者在时间预算固定、移动能力有限的前提下,可达的活动空间是有限的。文章选择紧凑型建设、高密度到访的主题公园为研究对象,讨论旅游者参与时空固定的演艺项目对其可达活动空间的影响... 旅游者行为是旅游规划与产品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旅游者在时间预算固定、移动能力有限的前提下,可达的活动空间是有限的。文章选择紧凑型建设、高密度到访的主题公园为研究对象,讨论旅游者参与时空固定的演艺项目对其可达活动空间的影响。实证研究选择香港海洋公园为案例地,利用GPS行为跟踪数据,分析海洋剧场到访游客的活动空间差别,对比观看和未看表演、表演前与表演后的游客时空可达性差异。结果表明,游客观看演艺项目会显著地增加停留时间,演艺项目对观看表演游客近1.5小时的行为模式产生了影响,主要体现在移动速度放缓和活动范围缩小两个方面。基于缓冲区的潜在活动空间挖掘中,观看和未看表演群体之间活动空间的差异主要存在于表演前的40分钟内;而潜在活动机会的差异则存在于表演前后的10分钟内。观看表演群体在表演前的活动空间最小、潜在活动机会最少,说明该时段的时空制约最为强烈。最后,文章针对主题公园规划管理和旅游行为研究两个方面讨论了研究结果的实践意义和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空间 时空可达性 演艺项目 主题公园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理论应用社区研究的思考--以阳朔西街旅游社区为例 被引量:65
16
作者 张中华 张沛 王兴中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146,共6页
地方是一个充满意义的空间,地方理论从人的感觉、心理、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等角度来认识人与地方之间的关系。社区是一个地方,社区意识与社区感等概念有着与地方理论概念相似性特征。本研究试图从以人文主义现象学为哲学基础的地方理论... 地方是一个充满意义的空间,地方理论从人的感觉、心理、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等角度来认识人与地方之间的关系。社区是一个地方,社区意识与社区感等概念有着与地方理论概念相似性特征。本研究试图从以人文主义现象学为哲学基础的地方理论研究取向出发,探讨地方理论的基本内容,并以阳朔西街旅游社区为典型案例区,来探讨和分析其在社区应用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而且这对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地方感 地方理论 社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旅游地感知意象研究的地方观解构 被引量:35
17
作者 张中华 文静 李瑾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49,共7页
本文回顾了地方理论的基本内涵及旅游研究中地方理论研究的国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地方依附应用旅游观光意象研究的内涵,探讨游客观光意象与地方依附感之间的关系,地方依附感的旅游学认知架构,以及游客对旅游地意象感知的地方依附程度。最... 本文回顾了地方理论的基本内涵及旅游研究中地方理论研究的国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地方依附应用旅游观光意象研究的内涵,探讨游客观光意象与地方依附感之间的关系,地方依附感的旅游学认知架构,以及游客对旅游地意象感知的地方依附程度。最后从旅游规划管理和旅游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地方理论应用旅游营销研究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地方理论 地方依附 旅游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旅游信息传播模式的比较与整合 被引量:26
18
作者 庞闻 马耀峰 郑鹏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5期74-79,共6页
旅游信息传播是旅游活动的核心过程,也是旅游研究的重点领域。文章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对比分析5种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信息传播模式,对其学科属性、概念内涵、模式结构、表述类型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系统科学、社会... 旅游信息传播是旅游活动的核心过程,也是旅游研究的重点领域。文章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对比分析5种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信息传播模式,对其学科属性、概念内涵、模式结构、表述类型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系统科学、社会心理学和社会伦理学切入,整合并重构旅游信息传播的过程及其结构要素,提出一个由传播者、信息、媒介、游客4大要素为主体,以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为传播方式,并以三环结构为几何特征的旅游信息立体传播模式,为旅游信息传播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框架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信息 模式分析 受众 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业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开宇 钟志平 王兴中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7-90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背景下的旅游业发展路径。方法运用地域空间结构与城市社会地理学等理论方法。结果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开发是城市转型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旅游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效果明显,因而是资源枯竭型城市... 目的探讨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背景下的旅游业发展路径。方法运用地域空间结构与城市社会地理学等理论方法。结果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开发是城市转型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旅游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效果明显,因而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的替代产业、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产业之一。结论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发展路径主要有:旅游形象与市场目标提升路径、对接城市群旅游发展规划与跨区域开发统筹战略的路径、"制度观"转化下的项目引领路径、旅游品牌提升与产品开发路径、景区结构优化路径、旅游生产力提升路径、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复合的路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 旅游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红城市网络关注度时空动态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34
20
作者 梁璐 符鸿燕 +1 位作者 李九全 李苞容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66-1576,共11页
基于媒介地理学,以网红西安为切入点,结合数理统计、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选取百度指数2017—2019年中国361个市域对西安市的网络关注度数据,分析网红西安虚拟空间建构的时空动态演变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时间上,2017—2019... 基于媒介地理学,以网红西安为切入点,结合数理统计、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选取百度指数2017—2019年中国361个市域对西安市的网络关注度数据,分析网红西安虚拟空间建构的时空动态演变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时间上,2017—2019年西安市的网络关注度持续上升,季节差异显著,月际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前兆效应”。②空间上,胡焕庸线以东区域的西安市网络关注度高于界线以西区域,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东部省(市、自治区)大多为高关注度区,省会城市普遍高于该省其他城市,且西安市网络关注度显著热点区和显著冷点区连片分布,次热点区围绕显著热点区分布。③影响因素上,气候舒适度、闲暇时间及网红形象符号是影响西安市网络关注度时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客源地互联网发达程度、年龄结构、GDP规模、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及两地的地理空间距离是影响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其它因素影响力较弱。可见,媒介通过日常生活中城市居民的空间实践,重构了城市形象,同时也形塑了“人–媒介–城市”互动的动态虚拟空间,成为现代城市空间生产及实践重要构成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地理学 网红城市 网络关注度 新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