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甫诗译入译出操作规范的对比分析:基于语料库的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贺琳 黄立波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8,共8页
本文基于自建杜甫诗汉英平行语料库,对比杜诗英译在译入和译出方向上呈现的差异,聚焦两类翻译文本的操作规范,并借助图里规范理论进行解释。研究发现:(1)矩阵规范上,译入与译出文本均趋向于遵循原诗诗行分布特征,呈现一致性;(2)篇章语... 本文基于自建杜甫诗汉英平行语料库,对比杜诗英译在译入和译出方向上呈现的差异,聚焦两类翻译文本的操作规范,并借助图里规范理论进行解释。研究发现:(1)矩阵规范上,译入与译出文本均趋向于遵循原诗诗行分布特征,呈现一致性;(2)篇章语言规范上,译入与译出文本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在意象方面,译出文本的显化、隐化策略明显高于译入文本;在格律方面,译入文本多采用不规则音步,没有再现原诗尾韵,译出文本则倾向于以五音步或六音步等再现原诗风格,以随韵或交韵再现原诗音韵美。本文认为,译入与译出文本在操作规范层面的差异,与译者的翻译理念和所采取的视角密切相关,也与译者所遵循的诗学规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 译入译出 操作规范理论 语料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笛福小说中的身体叙事与英国性建构
2
作者 陈栩 孔令然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7,共12页
身体是笛福小说中循环出现且颇为引人瞩目的一个意象,身体的再现构成意识形态话语,涵摄了种族、性别和民族等诸多要素。笛福小说中的身体叙事不仅反映了生命个体的生存体验,亦是作者建构英国性的诗学手段。借由身体叙事,笛福塑造了英国... 身体是笛福小说中循环出现且颇为引人瞩目的一个意象,身体的再现构成意识形态话语,涵摄了种族、性别和民族等诸多要素。笛福小说中的身体叙事不仅反映了生命个体的生存体验,亦是作者建构英国性的诗学手段。借由身体叙事,笛福塑造了英国现代公民的形象谱系:凭借勤勉自律消除身体饥饿的帝国殖民者;命运多舛、卖身为生的底层女性;疫病重创之下重建民族共同体的伦敦市民。身体叙事与笛福对英国性的审视同频共振,既有力呼应了18世纪初期现代民族国家崛起的时代潮流,又深刻影响了后世小说家的身体书写与国族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尼尔·笛福 身体 身份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毛泽东著作书面口语体特征英译考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个英译本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黄立波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90,共8页
本文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个英译本为语料,借助语料库方法考察毛泽东著作书面口语体特征的英译。本文将这种糅合口语和书面语体特征的文本类型界定为“书面口语体”,并指出对人称代词“我们”和能愿式祈使词“应该”的高频... 本文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个英译本为语料,借助语料库方法考察毛泽东著作书面口语体特征的英译。本文将这种糅合口语和书面语体特征的文本类型界定为“书面口语体”,并指出对人称代词“我们”和能愿式祈使词“应该”的高频使用是毛泽东书面口语体语言的突出特征。研究发现:(1)就“我们”的处理看,译出版本(《毛选》英译组译本)倾向于采用对应策略,译入版本(Field译本和McDougall译本)则倾向于采用明示策略;(2)就“应该”一词的处理,《毛选》英译组译本和McDougall译本比较倾向于使用中量值情态词should对应源文本中的“应该”,Field译本则倾向于以高量值情态词must对应“应该”。总体上两类译本对毛泽东书面口语体特征的处理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差异。本文认为,译者或译者群体对待源文本的态度是译文呈现方式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从历时视角看,不同时代对源文本的解读方式和内容有一定差异,这些在不同时期的译文中会有一定程度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著作 书面口语体 语料库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