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汉语语法研究的互动语言学方法论启示 |
刘锋
张京鱼
|
《山东外语教学》
|
2020 |
4
|
|
2
|
隐/明喻的恰当性-规约度-熟悉度多维择选实证研究 |
王鑫
孙毅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3
|
近二十年汉语政治新词新语翻译研究述评 |
杨红燕
姚克勤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4
|
|
4
|
政府重大态度的隐喻表达机制研究——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为例 |
杨红燕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5
|
基于作文互评的外语本科生批评反思能力课堂培养模式研究 |
雷茜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9 |
8
|
|
6
|
句法-音系的交互与汉语韵律层级理论研究 |
赵永刚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8 |
4
|
|
7
|
最简方案视域的韵律—句法接口研究理论疏略 |
赵永刚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8
|
汉英友谊认知隐喻启悟诠索 |
孙毅
周婧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9
|
汉英反复隐喻同异合体的两翼孔见 |
孙毅
曾昕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10
|
“一带一路”下中国对外贸易格局演变及风险应对 |
刘锋
张京鱼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11
|
人体隐喻的多义路向推演——从“头(head)”说起 |
孙毅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6
|
|
12
|
“……秀”、“秀……”的预设构式及其认知阐释 |
魏在江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13
|
现代汉语情感动词事件致使一完成结构论薮 |
孙毅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14
|
中国英语专业和英语本族语者硕士论文题名的信息结构对比分析 |
杨红燕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5
|
指类句的语用预设机制与认知识解 |
魏在江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16
|
试论俄语体范畴的主观性及其对俄语教学的启示 |
邓滢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7
|
前景化与“体”范畴——日语完整体标志“ta”的前景化功能 |
孙敦夫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8
|
《哈姆雷特》百年汉译形式演化 |
王瑞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5 |
3
|
|
19
|
中英婚姻隐喻对比坐标中的同异嬗替缕述 |
孙毅
李玲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3
|
|
20
|
二语水平影响双语者创造性思维的认知机制:链式中介分析 |
杨毅隆
姜可欣
李亚丹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1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