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维导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娟丽 《福建茶叶》 2020年第2期160-161,共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涉及概念多、范畴广,理论性深,抽象性强,内容不易于学生识记和理解,而思维导图的引入不失为有益的尝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设计中改革创新,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既有助于把概念、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涉及概念多、范畴广,理论性深,抽象性强,内容不易于学生识记和理解,而思维导图的引入不失为有益的尝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设计中改革创新,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既有助于把概念、范畴串成一体,予以框架化、直观化,形成逻辑严密、有机统一的马克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结构体系,以方便学生对众多知识点的全面把握和深化理解,提高课程学习实效,还有助于形成丰富的思维触发点,促使学生多视角思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画中学,学中画,逐步培养起科学思维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高校思政课教学 学习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精神融入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价值传递与路径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延安 施苏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5,共8页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助促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和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宝贵精神资源。鉴于延安精神在与时俱进中不变的普遍性指导价值以及党对延安精神的重视,将延安精神融入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具备实施的现实基础和政治保障。提炼延...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助促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和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宝贵精神资源。鉴于延安精神在与时俱进中不变的普遍性指导价值以及党对延安精神的重视,将延安精神融入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具备实施的现实基础和政治保障。提炼延安精神的内在精神因子,将之融入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之中,实现了延安精神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价值传递,有助于解决乡村人才“用不上、下不去、留不住”的现实问题。在融入的具体路径上,主要针对乡村振兴从业者和高校学生,在党的领导下做好融入的顶层设计,充分凝聚地方政府、培养单位、用人单位和宣传媒体的职能合力,有效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并经由广泛的农村体验将延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其在体悟精神伟力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本领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延安精神 融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城乡高质量融合
3
作者 田沛 张小军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10,共6页
文章以2011—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并检验了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中介作用,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 文章以2011—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并检验了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中介作用,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赋能城乡高质量融合;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胡焕庸线”东侧地区,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机制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可通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赋能城乡高质量融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新质生产力对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高质量融合 新质生产力 全国统一大市场 农业产业链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创新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娟丽 《福建茶叶》 2020年第3期264-265,共2页
新时代经济社会得到了高速发展,同时导致传统观念和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了冲击,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塑造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应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发展。本文结合社会发展和... 新时代经济社会得到了高速发展,同时导致传统观念和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了冲击,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塑造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应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发展。本文结合社会发展和高校思政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创新研究的路径,以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政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征程西部地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路径探析
5
作者 魏战刚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2期83-85,99,共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文章立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新征程,以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问题为研究对象,从整体上系统构建新征程西部地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路径。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对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文章立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新征程,以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问题为研究对象,从整体上系统构建新征程西部地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路径。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对比研究法等,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存在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失衡问题严重、农业高素质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运用专家咨询法、田野调查法等,提出新征程西部地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路径,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强农业人才培育和引进、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与交流。研究结果表明,党和政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有助于统筹推进西部地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西部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征程 西部地区 农业现代化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市生态领域风险的潜在矛盾防范化解之道
6
作者 杨永庚 李娜 +1 位作者 王光明 胡倩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5期71-75,共5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榆林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可喜的“榆林速度”,但在新时代加快推进能源城市转型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生态领域仍存在着以水土流失为首的潜在性风险。通过分析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态风险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榆林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可喜的“榆林速度”,但在新时代加快推进能源城市转型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生态领域仍存在着以水土流失为首的潜在性风险。通过分析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态风险的表现及其成因,提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风险治理对策,即以严密的制度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构建榆林市生态防范化解机制、实现产业低碳化发展新格局、建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从而使得生态防范化解机制真正能够为榆林市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 水土流失 防范 化解 榆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20
7
作者 田沛 张小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0,共6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数字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力量。文章基于2013—2021年我国25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数字经济、劳动收入份额与共同富裕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共同富裕水平,且上述结论在...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数字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力量。文章基于2013—2021年我国25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数字经济、劳动收入份额与共同富裕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共同富裕水平,且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城市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较强,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城市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较弱。机制分析表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是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呈现非线性递增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 劳动收入份额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安全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其策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韩雅雯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粮食安全战略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保障粮食安全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降低农林资源损耗,实现农业强国目标,是我国农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粮食安全战略实施过程中,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地”“财”资源得... 粮食安全战略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保障粮食安全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降低农林资源损耗,实现农业强国目标,是我国农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粮食安全战略实施过程中,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地”“财”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粮食不断增产增收,粮食供给与需求日渐平衡,我国农业也由此走向长远健康发展。该文在阐述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分析粮食安全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农业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4
9
作者 霍艾湘 赵常兴 《辽宁农业科学》 2021年第4期49-52,共4页
近年来,我国农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收益,这不仅能够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还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这些成就的背后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例如:农业资源浪费,农村环境污染以及相关管理机... 近年来,我国农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收益,这不仅能够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还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这些成就的背后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例如:农业资源浪费,农村环境污染以及相关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一直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由此看来,要想突破发展的瓶颈,就需要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建立健全绿色发展体系,还需要积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因此,基于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在强化多个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乡村振兴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农村部《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年—2025年)》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霍艾湘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第3期24-25,共2页
在现代耕作技术体系中,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为了减少耕作土壤被水或风侵蚀,以便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强其保墒抗旱的能力,会在耕作土壤上覆盖农作物秸秆,避免或减少耕种。保护性耕作在一定程度上能维护农业生态系统,提高经济... 在现代耕作技术体系中,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为了减少耕作土壤被水或风侵蚀,以便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强其保墒抗旱的能力,会在耕作土壤上覆盖农作物秸秆,避免或减少耕种。保护性耕作在一定程度上能维护农业生态系统,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部 黑土地 耕作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基于中国上市制造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11
作者 霍艾湘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48,共7页
选取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影响,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经济... 选取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影响,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主要源自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在东、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与民营企业中的作用更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交易成本降低机制”和“融资约束缓解机制”,间接影响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绿色技术创新 交易成本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